统计学第二套试卷及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40分)1.均数是表示变量值_A_水平的指标。
(A)平均(B)变化范围(C)频数分布(D)相互间差别大小2.原始数据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_D_。
(A)均数不变、标准差变(B)均数、标准差均不变(C)均数变、标准差不变(D)均数、标准差均变3.描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__B____。
(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B)均数、标准差(C)中位数、标准差(D)几何均数、全距4.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征的是_A__。
(A)中位数、四分位间距(B)均数、标准差(C)中位数、标准差(D)几何均数、全距5.均数与标准差计算的数值A。
(A)均数可以是负数,标准差不可以(B)均数不可以是负数,标准差可以(C)两者都可以是负数(D)两者都不可以是负数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资料的变异度大小宜采用___C___。
(A)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间距7.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应选_B___。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标准差8.来自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_D_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精确。
(A)S(B)R(C)CV(D)9.已知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μ0=5,今随机测得某地一组特殊人群中的30人该指标的数值,为推断这组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μ与μ0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若用t检验,则自由度应该是C(A)5(B)28(C)29(D)410.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μ-1.96σ到μ+1.96σ的面积为A(A)95%(B)49.5%(C)99%(D)97%11.两样本均数间的差别的假设检验时,查t界值表的自由度为C(A)n-1(B)(r-1)(c-1)(C)n1+n2-2(D)112.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A)总体中个体值存在差别(B)样本中个体值存在差别(C)样本只含总体的一部分(D)总体均数不等于013.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时,哪一个水准第二类错误最小B(A)α=0.05(B)α=0.20(C)α=0.01(D)α=0.1014.比较某地10年间结核与白喉两病死亡率的下降速度,宜绘制C。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有关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11个)1.直接反应整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均匀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计算构造相对指标时,整体各部分数值与整体数值对照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3.以下相对数中,属于不一样期间对照的指标有(B)。
A、构造相对数B、动向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4.2010年某市下岗员工已布置了13.7万人,布置率达80.6%,布置率是(D)。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均匀指标D、相对指标5.依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均匀数往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D)。
A.算术均匀数≥几何均匀数≥调解均匀数B.几何均匀数≥调解均匀数≥算术均匀数C.调解均匀数≥算术均匀数≥几何均匀数D.没有关系6.指数是表示现象改动的(B)A.绝对数B.相对数C.均匀数D.抽样数7.编制数目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纳(A)作为同胸怀要素。
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目指标D.报告期数目指标8.价钱降落后,花相同多的钱能够多购置基期商品的10%,则物价指数为(B)A.90%B.90.9%C.110%D.111.1%9.花费价钱指数反应了(D)A.城乡商品零售价钱的改动趋向B.城乡居民购置生活花费品价钱的改动趋向C.城乡居民购置服务项目价钱的改动趋向D.城乡居民购置生活花费品和服务项目价钱的改动趋向10.变量x与y之间的负有关是指(C)A.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B.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C.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11.假若有关系数为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C)A.有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有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有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共7个)1.期间指标的特色是指标的数值(ADE)。
统计学《统计学》2014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1.当样本统计量的观察值未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A.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B.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与原假设C.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备择假设D.备择假设是错误的正确答案:B2.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
A.都减少B.都增大C.都不变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正确答案:A3.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为()。
A.两个变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C.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不是随机变量D.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应增大正确答案:B6.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A.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B.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C.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优质品D.从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正确答案:D7.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A.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B.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C.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D.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正确答案:A8.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绝对数动态数列B: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动态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正确答案:B(单选题)3: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正确答案:B(单选题)4:1、评价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一般有三个,下面哪一个不是()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真实性正确答案:D(单选题)5:2、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正确答案:C(单选题)6:24、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A:绝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正确答案:A(单选题)7:3、最早把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领域的是()。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一.单选题(共20题,50.0分)1社会经济统计是从()入手认识社会的工具。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宏观方面D、微观方面我的答案:B得分:2.5分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
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棵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棵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进行分析。
该研究的总体是()。
A、250棵成年松树;B、公园中25000棵成年松树;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我的答案:B得分:2.5分3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我的答案:D得分:2.5分4全国人口普查,其调查单位是()。
A、各街乡单位B、各社区单位C、全部人口D、每个城乡居民我的答案:D得分:2.5分5计算算术平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法,其计算公式是()。
A、=B、=C、=D、H=我的答案:A得分:2.5分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减少1/2,每组次数都增加1倍,中位数()。
A、减少1/2B、增加1倍C、增加2倍D、不变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0已知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8岁,18岁的人数最多,则该分布属于()。
A、正态B、左偏C、右偏D、无法判断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1某批产品共计有4000件,为了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200件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其中有30件不合格。
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样本量为30B、总体合格率的点估计值是85%C、总体合格率是一个未知参数D、样本合格率是一个统计量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2点估计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
A、代替总体指标数值B、估计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C、估计总体旨标的可能范围程度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A得分:2.5分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数据的方差越大,估计时所需要的样本量()。
一、单选题(共11个)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4.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D)。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D.没有关系6.指数是表明现象变动的(B)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抽样数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A)作为同度量因素。
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期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期长短有关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天津大学应用统计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100分。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计学原理》作业2选择题1.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B)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D.另立一组2.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D)。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A.260B215C230D1854.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D)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5.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B)A.应选择奇数B.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C.应选择偶数D.可取4或126.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B)。
A.相对数动态数列B.平均数动态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5.对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进行单一方程回归分析时(A.只能将原因作为自变量)A.只能将原因作为自变量B.只能将结果作为自变量C.二者均可作为自变量D.没有必要区分自变量6.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V1.连续性变量在编制数列时,适宜采用()。
A.组距数列B.单值数列C.品质数列D.数量数列满分:4分2.下面哪种调查方式可以避免访员误差()。
A.一致B.不一致C.某些情况下一致D.多数情况下一致满分:4分4.当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
A.显著性水平B.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C.取伪错误的概率D.以上都不对满分:4分5.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A.25%B.2%C.75%D.20%满分:4分6.由日期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计算。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序时平均数满分:4分7.当各变量值大小不等时,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A.算术平均数最大B.调和平均数最大C.几何平均数最大D.不一定满分:4分8.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公式的场合是()。
A.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B.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C.抽样单位数目很小时D.抽样单位数目很大时满分:4分9.数据分析是指运用()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并从数据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
A.计算器B.统计方法C.计算机D.统计机构满分:4分10.在安排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该()。
A.将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放在开头B.首先通过过滤性问题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C.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最后D.先问态度和意向方面的问题,后问事实性问题满分:4分11.从某城市抽取500户居民家庭得到的人均月收入、人均生活费支出属于()。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标准答案川大《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川大————————————————————————————————作者:————————————————————————————————日期:2我的作业列表-《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79.0完成日期:2014年07月18日16点49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社会统计学》课程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第五章置信区间5-282003年,在一项对高校扩招的态度调查中,10所北京市院校对高校扩招的态度数据如下表(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院校名态度平均值标准差人数北京外国语学院3.810.674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4.320.555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080.6852北京农学院3.980.6550北京大学3.580.6450清华大学3.780.7149北方交通大学4.260.665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120.744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880.5748北京医学院4.070.6344求: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总体平均态度分的95%置信区间;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总体平均态度分之差的95%置信区间;3)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总体平均态度分之差的95%置信区间。
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篇: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A.连续性典型调查B.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D.一次性抽样调查5.非抽样误差()A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采访法B.抽样调查法C.直接观察法D.典型调查法E.报告法2.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经济性B.时效性C.准确性D.全面性E.灵活性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A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无回答误差D随机误差E抽样框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X)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X)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V)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X)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V)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X)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V)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V)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X)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8.12%X6.42%X5.91%X5.13%B、8.12%X6.42%X5.91%X5.13%-100%C、1.0812X1.0642X1.0591X1.0513D、1.0812X1.0642X1.0591X1.0513-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3.4,4.2,4.6,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
解: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万辆)(万辆)(%(%(%(%10.810.8107.3107.37.37.34.715.5103110.5310.520.235.7112.4124.212.424.223.859.5113140.31340.327.286.7113.1158.813.158.890.9177.6138.8220.438.8120.4119.3296.9136.7301.336.7201.363359.9114.234414.2244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44.99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1.8%,平均增长速度为11.8%;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B、为趋势预测提供必要条件D、分析趋势产生的原因2、我国1989~2004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计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
解:利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122451.53万人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年份发电量(亿千瓦小时)年末人口数(万人)1995121121199610813122389199711356123626199811670124761199912393125786200013556126743200114808127627200216540128453200319106129227200421870129988计算1996年~2004年人均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