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不过随着余额宝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伴随着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仿佛在一夜春风之后,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那么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其将对未来金融业带来哪些全新变革?对A股市场又将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本文给予较全面系统的阐述。
互联网金融的准确定义
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互联网行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诞生,技术平台和底层架构的特性赋予了其强大的联接功能,摆脱了传统的时空、地域的限制,覆盖范围、传输效率和时效性都较传统行业有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引发了以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革命,产业之间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相互渗透和交叉,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是多个产业生产成果的结晶,原有的产业界限日益模糊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用户和行业的渗透率的提高和深入,未来互联网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会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提升,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将会比传统互联网的冲击来得更快、更猛烈。
中小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
作为盈利机构,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运营目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能够在实现相同收入的情况下有效摊低人力、物业和设备等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利润贡献占比更高,金融机构的各类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由此导致对中小客户的产品种类、服务深度不足。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中高额贷款,民间私企、小额贷款涉及的较少,而小额贷款在民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53.7%的客户需要无抵押贷款,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
资产管理对低成本渠道的探索
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公司功能主要集中于产品设计和投资研发,并未自建渠道直面客户,客户获取成本高昂。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72家基金公司共计提取管理费用138.65亿元,向银行等销售渠道支付了23.97亿元的客户维护费用即尾随佣金,尾随佣金整体比例已经达到了17.29%。大资管背景下的产品供给会越来越丰富,渠道的优势和议价能力将更加凸显,如何找到低成本的渠道是资管公司的迫切需求。资产管理公司产品通过银行和第三方销售渠道进行销售时,销售行为完成,基金公司只能获得客户姓名、联系方式、产品购买量等简单数据,客户风险评估、资产构成结构等关键数据都掌握在银行手中。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基金公司开始直接面对客户,获取用户的关键数据,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开发相应的理财产品。
互联网和金融机构的优劣比较
为了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互联网企业和金融行业的比较优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双方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未来双方在金融互联网领域可以彼此依托的手段和可能的方式,进而判断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消费已成习惯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网上购物商城、超市提供的产品品类和第三方支付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捷性,网购消费者数量快速增加,网购渗透率从24.5%提升至超过40%,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习惯。目前的大中型银行用户数量均超过千万,平安保险公司的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从绝对数量上来讲,传统金融机构的用户数量并不小,但与互联网公司相比,用户数量还不在同一级别:排名前五的互联网公司月度覆盖用户数量均超过4个亿,对互联网用户的覆盖率超过90%。
互联网行业的劣势信用背书不足
传统金融机构具有信用品牌优势
银行是最为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是居民投资类资产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多年以来,银行以稳健、扎实的经营承担着国家最主要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的职能。由于银行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监管,也给予了极高的支持,这些支持表现在银行拥有对普通居民储蓄的国家信用背书。
金融业务的专业和风险管理优势
传统金融机构从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经受了多次战争的洗礼和历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对于金融业务的理解已经非常成熟。各类金融技术的储备、风险的控制和产品设计能力都已经非常完善,远非刚刚涉足最简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可比。互联网企业目前涉及的业务主要是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贷款,这些业务或者是不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是基于系统完成,或者是业务的流程还比较简单。对于需要大量的金融技术积累才能够完成的投资银行、衍生品设计等高端金融业务领域,在金融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还无法进入。
相比其他融资渠道,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领先的优势。作为最主要的信用中介机构,银行通过对于融资方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审核借贷主体的资格,完成资金从资金融出方到资金融入方的转移。相对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拥有最为广泛的客户征信信息和客户数据,在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内市场上具有最先进的风险控制水平。
互联网金融可能的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可能是按照以下三个层次递进:1、双方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开展业务,产品类型和重点客户重合度较低,互联网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成本优势发挥明显,具体表现为基于成本优势的虚拟渠道扩张;2、双方的业务开始融合,部分核心业务产生交叉,互联网企业开始利用数据资产进行风险定价,传统金融行业逐渐掌握批处理技术,开始通过产品创新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对中小型客户的争夺是重点;3、从形式到实质的融合,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双方都已经掌握了对方较为核心的技术,平台搭建完毕,开始利用平台的数据资产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平台的用户数量、用户粘度和数据的有效性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第一阶段:虚拟渠道扩张
第二阶段:数据推动融合
互联网企业对现有用户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上设计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传统金融企业也意识到中小客户的数据价值,掌握批处理技术。这一阶段,双方的重点是数据的获取和开发,互联网企业基本已经完成了用户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提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能够服务的用户规模开始由微型向中小型突破,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客户群体开始产生交集。传统金融企业在经历了互联网企业第一波冲击后,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和认知有明显的提高,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批处理技术降低用户服务成本,客户服务群体下移,中小型客户的数据价值得到重视。
第三阶段:平台胜者为王
■重点上市公司标的
东方财富:
垂直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龙头
上海钢联:
涉足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优质模板
公司主要平台变现看点集中在B2B电商、仓储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线上整合平台,我们认为,公司是垂直领域互联网公司涉足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优质模板,数据基因构建的定价权和互联网基因构建的行业整合优势,公司将成为钢铁行线上资讯数据、B2B电商、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者,且潜在的平台变现能力清晰可见。
我们认为公司尚处于平台导入期,不宜过高预计新业务短期转化为盈利的能力,预计2013-15年公司EPS分别为0.39元、0.59元和0.80元,对应P/E分别为81、53、39倍。考虑公司新业务巨大的平台价值和明确的潜在变现能力,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