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蕾、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延和
[编者按]
5月15日,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蕾、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延和接受专访,就即将由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联合举办的“银企对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专访内容。
杨蕾:举办本次银行与民企的对接活动是响应和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对民营企业服务的务实举措,也是拓宽和解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渠道的切实招数,还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扎实实践。
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好台”,通过银企对接活动建立起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做好媒”,分类匹配对接,让银行更加深入地掌握企业情况及其融资需求,让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使双方“结成对”,助推银企双赢。同时,协会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提高金融服务供给。另外,银企对接活动有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一方面,对接活动拉近了银企双方的距离,让银行“高高在上的柜面服务”变成“亲切主动的上门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另一方面,对接会上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将促使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是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引导全省银行业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持续作为和久久为功的深入行动。既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入民营经济,也让全省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层次,不断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通过本次活动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银企合作双赢,请问有何举措确保活动务实并取得成效?
杨蕾:银企对接不是“走过场”“摆秀场”“假把式”,活动的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银企精准对接,促进银企合作双赢。紧紧围绕“精准对接、务求实效”这两个关键点,我们在准确把握银企对接关键要素、关键环节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认真实施,让银企双方“真对接”“真交流”“真合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以协会联动带动行业互动。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积极协商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就联合举办银企对接活动达成合作。“银行之家”与“企业之家”熟悉各自会员情况,“两家”合作不仅解决了“相亲对象”大海捞针问题,更带动了银行业与实体各行业的互动和了解,促进实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协同。
二是以精准信息促进产融结合。两家协会积极邀约银行和企业。同时,组织银行和企业分别准备金融产品和服务介绍、《企业融资需求情况统计表》等,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做到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实现最大限度信息对称。
四是以持续服务巩固合作成效。对接活动不是银企合作终点,而是银企合作的起点。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将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走进企业,帮助所对接的民营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融资方案,切实提供融资融智的双重服务,助力在活动中绽放的“银企对接之花”结成“银企合作之果”。
记者:邓秘书长,作为行业中介组织的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和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策划举办“银企对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即将举行,请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角度介绍一下举办此次活动的价值所在。
邓延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难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下,部分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上升,融资难问题加剧。
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能否改善,政策效果到底好不好,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落实。为此,四川省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共同发起组织2019年四川成都“银企对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希望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实现金融服务机构与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探索着力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效率的新路径、探索构建民营企业融资纾困与完善融资服务信息的新平台,从而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中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用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与措施缓解四川地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切实提高四川银行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质量,增强成都地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本次银行与民企的对接活动,让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从中深化对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堵点、梗阻和瓶颈问题的了解,找到问题的症结点,找准解决的切入点,切实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角度来响应和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对民营企业服务的务实举措。
记者:作为会员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行业中介组织,四川省商务发展协会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如何持续地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和逐步解决?
邓延和:要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遭遇的“旱情”入手,对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良好、技术先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负债结构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要给予更多融资扶持政策,实现“精准”扶持。有的民企得到融资支持的“门槛”过高,有的民企能够得到融资支持,但不可持续,有的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上面、金融机构体系里面能够得到融资,但获得的利率成本过高,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因此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了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运行状态,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时候,实现融资环境、融资渠道和融资政策的正对性和差异化扶持,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面临的“缺少抵押担保”“贷款融资困难”问题,部分民营企业遭遇“抽贷、压贷、停贷”情况、一些金融机构针对小微客户设计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小微客户需求等情况得到进一步转化,从而真正做到精准扶持。
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在逐步消除民营小微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阻碍融资沟通问题上有所改变。如何让金融服务机构更准确地了解民营企业的经营现状而扭转以往“怕贷”的心理,这就需要民营企业的全力配合。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民营企业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金融服务机构对获得融资扶持的政策内容、获得融资支持过程中提供信息数据的标准、获得金融扶持后的经营监管条件等要求,从而进一步减少民营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为民营企业主动对标融资监管政策而提升经营的规范化、诚信化提供了更多切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