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中文关键词】民法总则;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虚拟不动产;法律性质;权利客体

【摘要】《民法总则》第127条将网络虚拟财产规定为民事权利客体,尽管并未明确将其规定为物权客体,但是,从《民法总则》起草过程中的条文文本演进以及从逻辑推理上,都可以看出立法实际上是肯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客体的,确认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时代的虚拟物,可以建立所有权。《民法总则》这样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增加了物权客体即物的种类,为网络企业和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提供物权保障,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法律关系提供物质基础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提供了法律保障,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全文】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十几年来,网络世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同时,各种网络纠纷和犯罪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亟需法律去加以规制、界定和明确。但有关网络法治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网络世界,有关网络立法和司法当然也非常欠缺。有鉴于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网络法治”专栏,希望广大法学工作者踊跃投稿,为网络世界有序、健康发展作出法律人的贡献。

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是我国民法基本法第一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作出规定。尽管这一规定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没有作出明确界定,但是由于这一概念规定在《民法总则》的“民事权利”一章民事权利客体的位置,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对这一规定究竟应当如何理解,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其重要价值应当如何认识,笔者结合在立法过程中对这一条文不同意见的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

一、《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理论基础

(一)2004年以来法学界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情况

法学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是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网络虚拟财产就是互联网事业发展的科技和物质基础。当互联网技术出现并且迅猛发展之后,必然引起法学界的注意,研究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究竟在民法上应当怎样定位。

据知网统计,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论文,自2003年至2017年3月,共有659篇,其中2003年只有1篇,2004年就有30篇,2005年30篇,最多的是2008年,共有81篇。笔者和王中和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发表的《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一文,被引次数达到565次。这些情况说明,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在法学学术上给予了特别的重视,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为《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资源和理论根据。

从上述说明的论文发表情况看,2004年是网络虚拟财产研究突飞猛进的一年。其原因是在这一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红月游戏案”,网游客户保存在网站的武器被盗,网游客户向法院起诉该游戏网站,对其武器未尽保管义务,造成自己的财产损失,请求判决游戏网站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对于游戏网站保存的网游客户的武器究竟是何法律属性,这一案件提出了法律上的问题,因而使得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研究突然爆发起来。

(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不同看法

在上述这些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研究的论文中,一般都涉及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界定问题,这是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法律特别是民法就无法对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制。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主要有以下不同看法:

1.物权客体说

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客体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物,即虚拟物,是互联网时代的物的特殊形式。正因为网络虚拟财产是虚拟物,可以建立物权,因而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的客体。这种意见,以笔者提出的意见作为代表。[1]

2.债权客体说

3.知识产权客体说

网络虚拟财产的知识产权客体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属于网络游戏开发商的智力成果,因而应当列为知识产权范畴。也就是说,对于开发商,对网络虚拟财产应作为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来对待;对于玩家,只限于该著作权中的使用权,系玩家通过过关斩将或购买获取的,并非对这些数据享有独占权和所有权,而是使用权。也有观点认为虚拟财产应认定为是玩家的智力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可复制性并需要一定的载体,因此可以将虚拟财产视为玩家的知识产权。[3]

4.其他学说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认识,还有其他很多不同学说。例如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根本就不是财产的否定说,以及网络虚拟财产就是债权等,不再一一列举。

正是由于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的研究既轰轰烈烈又众说纷纭,因而既坚定了《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信念,又导致了《民法总则》在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时的激烈争论面前不得不采取这种折中的立场。

二、《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争论过程及立法结果

(一)《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条文的变化

在最早的《民法总则(草案)》(2015年8月28日室内稿)中,由于没有规定“民事权利”一章,因此在草案的正文中没有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收在该室内稿附件里的中国民法学研究会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规定了“民事权利客体”一章。其第12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在随后的《民法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民事权利”一章,但是没有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对此,我们提出了立法建议,要求在《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权利客体的部分增加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4]

《民法总则(草案)》出现网络虚拟财产概念,是2016年5月27日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稿,这一修改稿的第102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这一规定,特别代表了笔者的意见。

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民法总则(草案)》第一次审议稿。该稿第104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报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了规定。”[5]

《民法总则(草案)》第一次审议稿在社会上公开征求意见以后,各界都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其中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也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因此在2016年9月13日提出的《民法总则(草案)》一审稿修改稿中,就将网络虚拟财产从第104条中移出,纳入到第102条的内容中,即:“民事主体对收入、储蓄、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投资、网络虚拟财产等享有的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修改意见,遭到多数专家的反对,而且对这一条文本身也提出质疑,因为这一条文并没有实质意义,内容也过于具体。

因此,在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次审议稿中,就形成了第124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关于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在后来的几次草案中一直维持这样的内容,直至最后《民法总则》通过,成为现在的127条,条文内容没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中指出:“为了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草案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6]

(二)《民法总则》立法过程中对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不同意见

在《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对于是否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以及如何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始终存在激烈争论。集中的争论发生在以下三次专家研讨会上:

2015年9月14日至16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召开专家座谈会,第一次讨论《民法总则(草案)》(民法室室内稿)。在这次讨论中,除了争论最激烈的关于人格权法究竟是否独立成编的问题之外,集中讨论的是《民法总则》要不要规定“民事权利”一章或者“民事权利客体”一章。由于《民法总则(草案)》(民法室室内稿)没有规定民事权利或民事权利客体,而是将这部分放到附件中供讨论,因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当规定“民事权利客体”一章,或者坚持《民法通则》的体例规定“民事权利”一章,在其中规定民事权利客体。在讨论如何规定民事权利客体时,考虑了是否应当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多数人的意见赞成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并且将这一规定作为反映时代特征的一个条文,应当规定好;少数专家不赞同这个意见。

2006年5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在这一次讨论中,对于如何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专家们发生了激烈争论。原因是,《民法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稿第102条明确规定了“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的内容。由于这一条文把网络虚拟财产直接规定为物权客体,尽管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样规定是合适的,但是少数专家的态度异常激烈,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根本就不是物,也不是物权的客体,对其进行保护应当采用侵权和违约的保护方法,而不是赋予权利人以物权。对此,不同意见无法妥协,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至此,在《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争论有了结论性的意见,再也没有继续进行深入讨论。不过在2017年2月13日至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立法专家和语言专家参加的讨论会上,对《民法总则(草案)》的讨论中,有的立法专家又提出网络虚拟财产没有必要在《民法总则》中规定的建议。笔者和几位专家坚持原来立场,主张在《民法总则》中应当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以反映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在《民法总则(草案)》第四次审议稿以及最后的表决稿中都保留了这一条款,直到《民法总则》顺利通过,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

三、对《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真实含义的探讨

(一)《民法总则(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三次不同规定体现的立法倾向

《民法总则(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有三次不同的规定。2016年5月27日修改稿第102条规定:“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民法总则(草案)》第一次审议稿采用的就是这一条文。2016年9月13日修改稿第102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对收入、储蓄、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投资、网络虚拟财产等享有的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2016年10月30日第二次审议稿第124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嗣后这一条文就固定下来,最后成为《民法总则》第127条。

从《民法总则(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规定的三种不同条文内容中,可以明确看出,第一个条文的内容是完全肯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物权客体的,因而网络虚拟财产就是物的属性。第二个条文的内容尽管没有明确说网络虚拟财产就是物权客体,但是将网络虚拟财产与收入、储蓄、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投资放在一起规定,并且说明是财产权利,显然是仍旧认定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的属性,进而肯定网络虚拟财产与收入、储蓄等都属于物。在这两个立法的条文中,立法机关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物的属性,表达得十分清楚、明确。

由于专家和社会舆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争议太大,因而《民法总则(草案)》不得不改成第三个条文模式,一直坚持到《民法总则》最后通过。应当看到的是,《民法总则》127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文字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意见,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似乎很模糊,但是如果将三次《民法总则(草案)》关于虚拟财产条文的内容综合起来看,其中发展线索可以很明显地揭示立法机关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有明确看法的,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争议,便于法律尽快通过,因而采取了模糊方法处理,终致形成了现在的第127条。只要把三次《民法总则(草案)》关于虚拟财产的条文联系起来观察,得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物的结论,其实并不困难。

(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理论分析

1.《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为权利客体

必须明确地看到,《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其所处位置尽管比较微妙,但是仍然确认网络虚拟财产就是民事权利客体。这样理解的理由是:首先,《民法总则》第五章虽然规定的是“民事权利”,但是对于物权的客体、债权的客体、知识产权的客体、继承权的客体都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在《民法总则》第五章规定的内容中,一方面是民事权利,另一方面就是民事权利客体;而从第128条以后规定的是民事权利特别保护以及民事权利的变动规则。《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既不是规定民事权利,也不是规定民事权利的变动规则,当然就是规定民事权利客体。其次,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无论具有何种属性,都只能是权利客体而不能成为权利,必须为某一种类型的民事权利所支配,而不能使其成为权利,因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法律赋予的主观权利。正因为如此,确认《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是权利客体,是毫无疑问的正确结论。

2.网络虚拟财产不是债权客体

正因为如此,网络虚拟财产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债权的客体。

3.《民法总则》没有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知识产权客体

《民法总则》规定知识产权客体是在123条第2款,规定了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局设计、植物新品种,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这些知识产权的客体规定得比较详细,也比较具体,都可以设立具体的知识产权。尽管第8项“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规定,但是它不能包括网络虚拟财产,并不在第123条第2款第8项“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之中。进一步从民法理论上研究,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认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知识产权客体的学者也正是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平台提供者的智力成果,属于著作权的客体性质。这样的结论如果是正确的,法律就不必再另行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是民事权利客体,而是直接将其纳入著作权的客体作品之中就行了。正因为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平台提供者创造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一个作品,因此它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同时也不能作为其他知识产权的客体。《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的数据,则可以成为数据专有权的客体,而对于数据专有权则一般认为属于知识产权性质。

4.网络虚拟财产作为其他财产权客体的可能性

《民法总则》规定的财产权利,除了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以外,还规定了股权和继承权。网络虚拟财产不能作为股权的客体,但是可以作为继承权的客体,因为继承权的客体就是遗产,是被继承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因而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继承权的客体,但它原本是作为所有权的客体存在的,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时,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可以被其继承人所继承。

5.《民法总则》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应当是物权客体

《民法总则》规定的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以及股权及其他投资性权利。根据上述分析,《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既然是民事权利客体,但又不是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就只剩下物权和继承权,因而得出的一个唯一结论,即网络虚拟财产一定是物权的客体,其法律属性就是物,属于虚拟物;自然人自己拥有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自己的物权客体,当其死亡,网络虚拟财产也会作为自己的合法财产,成为继承权的客体即遗产。

四、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重要价值

《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民事权利客体,并且应当将其解释为物权的客体,在民法以及社会生活中都会发生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

(一)增加物权客体即物的种类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事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既相对独立又具有排他性的信息资源,其存在于网络环境或者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的形式来模拟现实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排他享有的法律特征。正是根据网络虚拟财产的这些法律特征,因而可以确认网络虚拟财产权是物权,虚拟财产权在符合物权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存在区别于现实财产的特殊性。[9]这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物的属性以及对网络虚拟财产权的物权属性所作出的一个客观结论。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的一种新的类型,尽管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这种争论正像电能出现的时候一样,因为电的外在形式不具有物的有形性,因而一直被排斥在物的范围之外,不承认电能是一种物。原因是,在民法产生时,物理学还处于古典物理学阶段,罗马法上有体物的概念是以五官感觉所能涉及的范围对物这一抽象概念朴素的经验总结,因而认为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触知的实体物,如桌椅、奴隶、谷仓、土地。[10]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民法理论也对此进行吸收和借鉴,学理上对有体物逐渐采取扩大解释,认定有体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状或固定的体积,无论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均为有体物。正是由于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并在其背景下,人们才认识到了电能等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各种能源的性质,并把这些新的事物纳入保护的概念中来,命名为自然力。这属于物的范畴,进而民法关于物的定义就改为“物者,谓有体物及法律上俱能支配之自然力”,[11]进而出现了《瑞士民法典》第171条关于“性质上可移动的有体物以及法律上可支配的不属于土地的自然力,为动产所有权的标的物”这样对物的概念的新界定。

就像当年认定电能的物的属性具有极大的困难和阻力一样,在今天认定网络虚拟财产的物的属性也具有极大的困难和阻力。尽管如此,《民法总则》终究突破了理论争议上的束缚,在其127条把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客体的范畴,就为把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物的范畴奠定了法律基础,在排除了网络虚拟财产可以作为其他民事权利客体的可能性之后,网络虚拟财产就作为物的范畴的一部分,成为物的一种新类型。正因为如此,笔者把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的类型中的特殊物,予以特别肯定。[12]

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物的范畴,其价值之一,就是增加了物的种类,丰富了物权客体的内容,这是在工业技术革命发现电能之后,民法关于物的范畴的又一次重大的扩展。其二,面对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时反映当代社会物质形态的变化,将其纳入民法的规范体系,使民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虚拟财产这种物的形态引入法律规范的范围。其三,正因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的一切属性,特别是其中的价值性、有用性,因而具有物的财产价值,占有、使用网络虚拟财产,就会给权利人带来财富;侵害他人的网络虚拟财产,就会造成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损失。因而,确认了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物的类型之一,就为民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权利人的财产权利提供了最强大的保障,并为《民法总则》113条关于“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的规定所保护。

(二)为网络企业和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提供物权保障

网络虚拟财产可以分为虚拟不动产和虚拟动产,分别可以设立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目前在争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和债权的问题上,更多的人只把目光集中在比特币和网络游戏中的武器上,认为仅仅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必将其纳入物的范畴,给民法增添过多的麻烦。但是,网络虚拟财产绝对不就是比特币和网络游戏中的武器,这些都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虚拟动产。在网络虚拟财产中更重要的是网络虚拟不动产,这些财产才具有更大的价值。例如网站,就是网络企业或者是个人投资兴建的网络虚拟不动产,与现实生活中投资建设的建筑物具有相同的价值。对这些虚拟的不动产和动产设立物权,实际上设立的就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权利人对于虚拟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全部权能。如果对网络虚拟财产不是设置所有权,而是设置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权利,都无法切实保护权利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

《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是民事权利客体,进而对网络虚拟财产设立所有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保护网络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利,以及网络用户特别是网络交易平台的销售者和服务者占有、使用网络店铺的权利。

首先,网络企业法人建设网站,取得网络虚拟空间的网络虚拟不动产,就成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不动产所有权人,对网络虚拟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全部权能。网络企业法人是网络虚拟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民法对网络虚拟不动产所有权的保护,与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动产所有权保护完全一样,任何人不得对网络虚拟不动产实施侵害行为。

再次,确认对网络虚拟不动产的物权保护,同样也应当确认网络用户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取得的动产也应予以物权保护。在网络虚拟空间,网络用户通过金钱购买或者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比特币或者网络游戏的武器等,不是虚拟不动产,而是虚拟动产。对于这种网络虚拟动产,不能认为是债权的客体,而是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通过债权的协议,网络用户取得的网络虚拟动产的物权。这种物权是所有权,也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全部所有权权能。法律同样保护网络虚拟动产的所有权。

(三)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法律关系提供物质基础的法律保障

在当代的商业交易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最为突出的、最有价值的交易方式,就是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进行的网络交易,包括网络买卖交易和网络服务交易。在网络买卖交易中,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巨大的网络交易平台,创造了巨大的网络买卖交易数额;同样,在网络服务的交易平台上,每天都有海量的网络服务交易发生。

正因为如此,《民法总则》127条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作为民事权利客体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网络用户提供网络平台交易服务的法律关系提供物质基础的法律保障,确认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网络店铺给网络店铺经营者使用的债权法律关系,进而确立相互之间的正常的权利义务内容,保障交易秩序。可以确定,网络店铺的经营者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之间发生的网络店铺的权属争议,就是对网络虚拟财产使用权的争议,而不是对网络虚拟财产所有权的争议。即使争议的是网络店铺的转移纠纷,也能够基于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正确定性,而适用债权转移的合同法规则,就能够完全改变网络店铺移转囿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理论争议较大,而引发司法实务界的适用无措的状况。

(四)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提供法律保障

在2012年未完成的修订继承法过程中,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予以继承,也存在激烈争论。其实,这种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认定。如果认定网络虚拟财产是物的属性,属于财产的范畴,那么自然人生前享有所有权的网络虚拟财产当然就是遗产,当然就能被继承人所继承。因此,网络虚拟财产中的网络虚拟不动产,其权利人如果是自然人,当然在其死亡发生时就成为遗产,就能够被其继承人所继承。同样,网络虚拟动产也具有物的属性,也能够建立所有权,那么其所有权人如果是自然人,在其死亡时,其享有所有权的网络虚拟动产也成为遗产,也能够被其继承人所继承。

正因为《民法总则》127条规定了网络虚拟财产是民事权利客体,对于解决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也提供了确定的法律基础,对于正确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纠纷确定了裁决的法律尺度,因而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

【注释】[1]杨立新、王中和:《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属性及其基本规则》,《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王雷:《网络虚拟财产权债权说之坚持——兼论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民法中的体系位置》,《江汉论坛》2017年第1期。

[3]参见石杰、吴双全:《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政法论坛》2005年第4期。

[4]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法典总则编应当规定虚拟财产为民事权利客体》,《编纂民法典参阅》2016年第8期。

[5]李适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2016年6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含草案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页。

[7]《民法通则》第75条第1款:“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8]前引[2],王雷文。

[9]林旭霞:《虚拟财产性质论》,《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10]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11]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12]杨立新、朱呈义:《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3]《民法总则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编写组:《民法总则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622页。

[14]前引[13],《民法总则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编写组书,第622页。

【期刊名称】《东方法学》【期刊年份】2017年【期号】3

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网络平台是什么意思网络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空间,供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活动的场所。接下来详细解释这一概念:1. 基本定义:网络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环境,可以让人们进行信息的发布、交流、共享和互动。这些平台可以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网站、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它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284178365712925.html
2.什么是网络平台?什么是网络平台?收音机 小米 小米 网络收音机 查看全部6条评论回答 写回答 crying00boy 网络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数字化环境,它为用户、企业和组织提供了连接、交流和交易的渠道。网络平台可以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各种形式。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https://wap.zol.com.cn/ask/details_26837310_4997097_3.html
3.网络平台是什么意思网络平台的含义高中知识网络平台是什么意思 网络平台的含义 1、网络平台是中心控制系统和终端显示系统的信息传递桥梁,可以利用工程中已有的网络系统,无需另外搭建专用网络。 2、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3236763.html
4.卫星互联网是什么概念,卫星互联网是什么意思?–商梦网络外包在 3GPP RAN 主导的 5G NR(新空口)网络标准中,非地面网络(NTN)技术也将卫星和 高空平台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众多参与方提交并形成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报告, 并积极推进相关的技术规范制定工作。 行云工程:2018 年正式启动,计划建设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覆盖 全球的天基物联网,所谓的天基物联是指https://www.sumwb.com/15523.html
5.云平台地址是什么意思云平台的ip地址云平台地址是什么意思 云平台的ip地址 云计算网路基础知识 网络基础概念 IP是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并以“.”分隔。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一个个主机,IP有唯一性,即每台机器的IP在全世界是唯一的 电脑之间要实现网络通信,就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https://blog.51cto.com/u_16099352/9261474
6.互联网的新含义是什么(解读互联网+的概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50383-1.html
7.什么是网络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地址指令的概念什么是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指的是: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被称为网络地址,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设备可以直接与主机进行通讯,而且它可以使路由器将分组置于正确的网段上。15KUAIxiu.com 电脑维修 一地址二地址三地址指令的概念 指令一般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个部分组成 操作码+地址码 https://www.15kuaixiu.com/baike/350.html
8.网络吃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网络吃” “网络吃”是一个由“吃”字衍生出的网络词汇,其字面意义并不是指真实的吃食,而是网络环境中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状态。简单来说,“网络吃”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各种与吃相关的活动、交流和内容消费。例如,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观看关于食物的短视频,或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们分享的美食照http://www.zfxgj.com/chzx/25181412313.html
9.互联网9多功能的互动平台 10发展规模 11低俗内容 12趋势及预测 13服务模式 14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 15未来发展 16增值服务 17互联网个人增值服务: 18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口号盘点 19有关影响 20发展之路 21安全防护 22科技发展 23发展环境 24网络信用 基本概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http://baike.loyanet.com/index.php?doc-view-64
10.什么是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传统信息化建设所沉淀的方法论,虽然在某些方面不适用于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但是对于现代企业应用架构体系建设依然具备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例如典型的主数据管理思想,基础服务平台,数据治理等等,这些概念和课题,依然是解决当今所谓数字化建设的不二法门。 3.信息化的挑战 https://info.ustb.edu.cn/ITxy/APIml/9d2ad4753c8e401f995e25803f8daa88.htm
11.销售培训总结心得体会(通用32篇)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着比其他岗位上的人更勤奋、更努力、更执着的精神去接受培训这项任务。于是,当我们下车不久就同梁厂长深入一线,了解这里的环境,操作平台,设备,采矿流程等。虽说在矿山分厂培训时间仅仅只有两天,但收获匪浅,下面就这两天时间我在分厂所了解的东西进行一次深刻的总结。 https://m.ruiwen.com/zongjie/6666339.html
12.哔哩哔哩(゜゜)つロ干杯~bilibili是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这里有及时的动漫新番,活跃的ACG氛围,有创意的Up主。大家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欢乐。https://www.bilibili.com/
13.500彩票网12周年特别报道之产品篇:开拓创新彩市2001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彩票网站500彩票网上线;2002年,500彩票网创新性的提出了“合买”概念,并上线了网络彩票合买平台;2003年,500彩票网开售福彩双色球,开启彩票销售综合发展道路;2004年,率先推出即时比分服务;2005年,上线“彩易体育和彩票信息客户端”;2006https://zx.500.com/dlt/n_dt/cs/20130830_346426.shtml
14.财联社保险早会(1月20日)界面新闻多保鱼早期无证展业终被罚,195万元罚单给第三方网络平台敲响警钟 410+张罚单,6800+万罚款,40天保险罚单大汇总 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分别被银保监会罚43万元、32万元 平安产险鄂尔多斯中支因编制虚假资料被罚28万元 农行呼和浩特金桥支行因人员驻点销售保险产品被罚20万元 https://m.jiemian.com/article/3893344_qq.html
15.从ICQ到抖音,帮你快速梳理中国互联网社交简史优设网社交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在社交这个赛道上不断加入新的参与者。2019 年 1 月 15 日,当天有三款社交产品同时发布围剿微信。为什么各家都特别想去瓜分社交这块蛋糕?不同的社交产品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他们的产品战略? 要弄明白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交? https://www.uisdc.com/brief-history-of-social-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