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研学与研学旅行(上)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0.20

一、游学

“游学”是我国固有名词,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对于“游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游学”指的是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而是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学习的一种活动。

游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

在我国,游学作为古代社会士人、僧侣、贵族子弟等一种远道寻师求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他们通晓经术、拜访名师、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成就了一批儒学大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图为印度尼西亚美丽的巴厘岛

我国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始源。

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玄游”“仙游”“佛游”。而到封建社会的盛唐时期,游学演变为“士林之游”与“佛游”两种形式。两宋的游学虽然缺乏汉唐的恢宏气势,然而“游中未敢忘忧国”“景物理趣、明性见理”之游,则成为了本时期游学的特色。元代儒士科举做官的途径基本断绝,因此出现了盛行一时的游学风气。明清时期,受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控制的影响,形成了探索自然山水之游与重实学游步寄志的游学风格。游学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批有志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国外之游。

(一)游学种类

1.从市场研发的产品区分。大致可分为到国外知名高校的游览和交流;插班式纯学习类游学;半研学半旅游的体验式游学;夏令营和冬令营式特色游学等四大类。

(二)游学意义

1.提高语言能力,促进文明对话。通过游学生活,可以创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提升外语信息表达能力;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学,打通历史,融合不同文明过程,通过游学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融合点。了解别人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2.探访历史遗迹,体验多元文化。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出现在书本上,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文化又更是具体、形象、直观的,表现在平凡的生活中。游学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体文化的过程。

通过海外游学,青少年得以走近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探访世界不同文明的历史遗迹,体验不同文化的所带来的生活感受,尊重和依赖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的遗产,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宗教和信仰,传承并丰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确保青少年能够坚持为人类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民主、自由和宽容的精神。

图为在马来西亚研学

3.开阔青少年视野,培养独立人格品质。游学,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可以更深切地认知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利于非母语能力的提高和对课堂知识的再发现;有利于青少年的视野的开阔。通过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生,感知时代脉搏,培育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格。通过在国外的独立生活,还培养了他们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二、研学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等,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和标准起源于美国,1980年代美国把“探究式学习”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被美国认为找到了一条基础教育成功的道路。1995年“探究式学习”引进到法国叫“动手和面团”。1999年中国启动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8月教育部、中国科协首次将“探究式科学教育”从法国引进到中国,简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利用学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

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中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

研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这里的“实践”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聆听专家讲座、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未完待续)

THE END
1.研学游,“游”什么?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旅游业快速发,研学旅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众多机构纷纷投入到游学和研学事业中来,推出许多具有文化资源特色的研学旅行线路产品。然而,有不少家长爆料,部分经营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实际服务与宣传承诺“两张皮”。有的研学游像雨像雾又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DYxNTU1NQ==&mid=2247588207&idx=1&sn=5668215f605b28f4afdbef2b70d236bf&chksm=ceabf341645c8e639a5f894a0c85fd483e3247b841b569f5381632c5060037864fb9393c5384&scene=27
2.研学or游学别再傻傻分不清。研学和游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研学or游学|别再傻傻分不清。研学和游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包含了“学习”与“旅行”的元素,但在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 . 研学 研学更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一般是指在研学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或者专 - 明德研学-陈老师于2https://www.douyin.com/note/7367679509354532135
3.研学游学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学习方式已难以满足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研学游学,作为一种将学习与旅行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青少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深化理解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成长的飞跃。 https://www.sxwd.cn/sxgh/yxyx/
4.火爆的游学研学真的有必要参加吗?家长别冲动,先做好6件事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对于尚在成长,未确立目标的孩子来说,研学就像一盏“指引灯”,带领他们在多元的环境下,去感知和尝试不同事物,拓宽眼界和格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当代的孩子既要读好万卷书,又要行好万里路,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体验,才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903228794771927&wfr=spider&for=pc
5.游学研学2024海内外研学项目集锦! 华中师范大学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新近推出的2024年度系列海内外研学项目,为学子们提供了海外学习与人文交流的平台。项目以世界知名高校和地区为基地,通过多维度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海外文化、接触学科前沿, 中心国际研旅部举办暑期研学优秀学员座谈会! http://liuxue.ccnu.edu.cn/zxsxm/yxyx.htm
6.研学旅行走热背后:走马观花,“游”而不“学”南方+近年来,人们对“游学一体”的研学游热情越来越高。 2016年被称作研学元年。这一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社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观众在天津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系主任王忠君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31/c794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