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国外高等教育界逐渐达成一种共识: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简称CT)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其培养应该得到重视[1][2][3]。我国高等教育界也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各个学科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一教育目标进行了思考。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英语教育界开始强调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5]。然而,正如《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指出的:我国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6],需要在外语专业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8][9]。
本文即是基于这些启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增加项目学习法(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实践活动的一项实证研究:通过在西南某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增加为期一学年的PBL教学实践活动,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对比分析PBL对学生CT能力的影响,来讨论通过项目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
2.文献综述
2.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定义和评估
通过测试获得对学习者的CT能力的描述是评价CT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参考,现有的测试可分为客观题测试和作文测试两大类。客观题测试(如CaliforniaCriticalThinkingSkillsTest(CCTST))对考察受试认知维度下的能力运用针对性强,但是无法标示和说明受试在推理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和思维[18]。作文测试(如TheEnnis-WeirCriticalThinkingEssayTest(EWCTET))则为受试设计了一种模拟现实情境的任务,允许受试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回应、解释和辩护,通过对受试写作的议论文按照内容标准评分,以此来分析内容涵盖的具体CT能力,是较被认可的测试CT能力的方法,但此类测试要求评分标准和过程更加严谨。
Table1.Theoreticalmodelofhighorderthinkinghierarchy[16]
2.2.项目学习法与CT能力培养的关系
PBL具有过程与成果导向、学习内容自主、技能综合运用、学习成果有形等特征。项目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思考、设计、实施、评价四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与责任在各阶段中都有具体的划分。PBL的这些特征及实施阶段的具体学习活动要求学习者必须运用收集、选择、关联、假设、推理、比较、对比、分析、综合等能力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且需要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来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能力都是CT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有国外学者认为PBL有利于外语/二语学习者CT能力的发展[22]。另外,参照文秋芳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16],不难发现PBL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贯穿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和对自身思维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调整和评估。PBL的过程从思辨问题的提出,到思辨内容的确定,均使学生浸淫于思辨活动,为学生的CT能力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是将思辨能力训练融入语言教学的方法[23],但它对培养语言学习者CT能力的影响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深入探讨。本研究即是这样的尝试。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通过对比在相同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是否参与了PBL的两组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
1)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实施PBL是否对学生的CT能力产生影响?
2)如果有影响,受影响的是哪些具体思维能力(sub-skills)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南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按课程班级分为实验组(2班共47人)和对照组(2班共52人),两组学生均通过高考被录取后随机编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27.07和127.44,无显著差异;两组学生平均年龄均为18.5,两组学生拥有同样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除了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英语》中配备了不同的教师、实验组进行了PBL学习活动而对照组没有,两组学生修读的其它课程设置和学习条件没有不同。
3.3.课程设计
本研究所依托的《综合英语》课程分为两学期,一学期有32学时,其中PBL占课堂10学时(另加10学时课外辅导)。实验组学生自行组成8个项目组,完成三个阶段的项目学习活动:1)选题。包括提交选题、文献查阅、开题陈述及答辩。2)实施。包括制订计划、执行调查、分析结果。3)汇报成果。包括撰写报告、口头陈述和成果展览。
3.4.数据收集
3.4.1.定量数据量具选用及测试评分步骤
我们首先在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招募了5名学生参加了先导测试。根据受试反馈意见和三位评分员讨论,对测试时长和说明进行了调整。正式测试于第二学期项目学习活动结束前一周进行,一共收回97份有效答卷,实验组45份,对照组52份。
3.4.2.定性数据收集
4.结果与讨论
4.1.研究问题1:PBL对总体CT能力的影响
由于两组学生仅有在《综合英语》课程中是否参与了PBL这一项明显差别,实验组学生通过EWCTET测得的CT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因此可认为实施PBL对学生的CT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4.2.研究问题2:PBL对具体CT能力的影响
为了分析PBL影响了哪些具体思维能力(sub-skills),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EWCTET回信的
Table2.EWCTETcontentsandCTskills
Figure1.EWCTETScoresDistributionandPercentage
Table3.EWCTETscores
Table4.T-testresultofEWCTETscores
·识别论点
·陈述论点
·分辨论证中的理由与假设
·分辨论据是否充分
·意识到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更能对以下问题做出反应或避免:
·错误类比
·稻草人谬误
Table5.T-testresultsofparagraph1,2,4,5,6,9inEWCTET
·循环论证
·过度概括
摘录1:“对于中西方消费观是否进行对比产生了争议。WK提出……,SX则认为是……。但我觉得对不对比并不重要,我本以为题目就是从两个单独方向进行思考的。在经过一番激烈争执甚至一度陷入僵局的讨论后,我们一致同意对比是必要的,因为……”(E27/日志第2周)
摘录2:“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书上的原则与另一些书里所讲的不一样,这很有趣,值得我们自己去实践调查。”(E3/日志第4周)
摘录3:“WedownloadedsomedatafromtheNetandwebegantograspit.However,someofthedataconflict.Theysayoppositetoeachother.AndIthinkwemustdomoreresearchtofindthemostexactanswers.”(E30/日志第5周)
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围绕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论点/观点进行识别,并在与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中陈述论点并加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有意识地分辨论证过程中的理由与假设,体现出对话思维。同时,他们意识到了论据信度的重要性以及其它可能性的存在,在论据和理由充分时选择立场和改变立场。
因此,可以说PBL对上述具体的CT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学习者在对应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倾向上有更好的表现。
通过分析第3,7,8段所涵盖的具体能力,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某些能力上得分均不高,且没有显著差别。第3段和第8段都是较为合理的论述,一个是通过事实陈述来论证观点,一个是通过专家证言来论证观点,虽然摘录1、摘录3中反映出了学生意识到了论据信度的重要,但对证据和信息的辨识能力却显得不足。
Table6.T-testresultsofparagraph3,7,8inEWCTET
摘录4:“在我正式着手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初研究的‘慈善’不知在什么时候变成‘公益’了。”(E10/日志第5周)
摘录5:“整个过程最有挑战性的就是分析资料的过程,……经济方面的专业数语可谓海量,有的专业术语的解释就算是中文的都搞不清楚,挑战没有断过。”(E29/反思总结)
定性数据反映出学生对术语定义的重要性有意识,并且具有追求更高准确性的情感倾向,而测试结果则显示出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还欠缺某些具体思维能力。
摘录6:“在提出项目主题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的想法被接受,就必须有个很好的计划,必须想方设法说服组员接受自己的提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去策划一个项目,让其尽量的切实可行;并且我理性地分析了项目的优势劣势,这样才能有底气地去向组员推销我的想法。”(匿名1/调查问卷)
这说明学生能意识到并且更倾向于使用理性分析来影响别人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立场,之所以不能对原文中的错误做出反应,可能是缺乏对这一类错误的认知。
另外,以下定性数据还显示了学习者对PBL与CT能力培养关系的思考,反映出他们对自身思维有一定的认识和管理,对应了文秋芳(2008)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CT能力的元思维能力层级:
摘录7:“我觉得我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因为PBL本身就是提出主题、分析主题、研究主题、总结主题等过程组成的。这些过程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思考,而且思考层面不断深化,也就是在不断地思考中,我们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E31/反思总结)
摘录8:“DuringtheimplementationofPBL,wemadeconsciouseffortstothinkinacriticalway.Ican’tsaythatIimprovedmythinkingintheprocess,becauseinmymind,thinkingimprovingisalongprocesswithoutbeingawareof.Butitisenoughtokeepimproving.”(E37/反思总结)
5.结论及研究局限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思维能力的因素纷繁复杂,比如学习者内在动机、教师差异等,造成在本实证研究中对变量的确定和控制缺乏全面和精确,对结论的归因显得粗略。如果要深入分析项目学习法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观察和评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应该使用更多定性数据,全面考察多个影响因素,结合不断发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手段,进行历时研究。
致谢
项目组成员向李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学习法与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1YJC740079);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科研专项项目“依托项目的外语教学(PBLI)评估模式研究”(CQDXWL-201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