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16日消息(记者吴善阳)随着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上海市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改变。今年暑假,很多上海高中生除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外,还采取多种方式、在各种场所,踊跃参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如今,自主投身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学习新风尚。
根据近期一项针对上海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全市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其中9553个课题已经完成了结题,上述课题除聚焦科技创新和社科人文领域外,还涉及艺术、体育、环保、金融等诸多学科;全市已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年级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此外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还拥有1101名学生课题研究校外辅导教师。不少高中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为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同时建立了学校课题研究评估专家委员会等评估机制,对于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不少区县教育局运用所掌握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校推进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工作。如杨浦区教育局利用区位优势创造条件,让各高中科研尖子学生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探究活动,直至最后论文结题。本市高中学校人人参加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的良好氛围,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MOORS),为课题找专家,为学生找导师。该系统能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适时推送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丰富学习体验,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智能化的指导和服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能一键导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今年暑期这一系统面向全市中学生服务,很多学生在网上学做研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好评。市教委教研室也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型课程的教研活动,在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意实践,为高中学校开好这门课程提供指导。
上海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各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全市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参与。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上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中学生未来升入高校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是“埋头刷题”,而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正如市西中学的徐瑞彤同学所说的那样:“两年来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让我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多了一份思考,而这份收获是无法通过‘刷题’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