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工业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院(部),机关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已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

2024年10月28日

安徽工业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范学校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舆论环境,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维护新闻宣传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开展工作。各级新闻宣传阵地遵循“谁主办、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为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新闻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担任学校新闻发言人。

第五条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负责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把关审核、全局布置和组织协调;

(二)结合学校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组织实施各类新闻宣传活动;

(三)策划并组织学校重大题材、重要活动的新闻宣传;

(四)主办和管理校级新闻媒体;

(五)负责学校舆情监测,组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六)负责学校各类新闻宣传阵地监管;

(七)指导、检查及考核各二级单位新闻宣传工作;

(八)统筹指导全校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九)落实学校新闻宣传的其他任务。

第六条各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把牢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二)负责本单位新闻信息的挖掘采集和宣传报道;

(三)按照《安徽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的通知》要求,开展本单位新闻发布的内容审核;

(四)负责本单位舆情收集、整理、上报、协助处置等;

(五)负责组织本单位重大活动的新闻宣传,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六)配合实施学校重点新闻选题策划报送制度,对涉及学校重大成果、荣誉以及重要事件的新闻,应及时报送或主动与党委宣传部联系进行宣传报道;

(七)负责本单位宣传阵地和队伍建设管理;

(八)负责落实本单位新闻宣传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对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预判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自觉维护学校声誉。

第八条各单位要明确一名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组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及内容审核把关,负责本单位教职工通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单位要安排1-2名教职工担任通讯员,对通讯员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将通讯员的工作计入工作量。

第三章新闻宣传内容、形式与要求

第十条新闻宣传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落实上级有关部门重要工作部署情况;

(二)上级领导参加我校有关会议和重要活动,视察、调研我校工作以及重要指示精神;

(三)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成果、最新进展、特色活动、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以及集体或个人获得的省级及以上荣誉或奖励;

(四)学校重点工作、重大决议、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

(六)各单位主办或承办的全国性、全省性、行业性重要会议;

(七)各单位经验介绍、成果发布等;

(八)各单位师生接受媒体采访,在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

第十一条新闻宣传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三)向社会新闻媒体推介新闻通稿;

(四)接受社会新闻媒体的采访;

(五)通过校内媒体平台发布新闻信息。

第十二条新闻宣传作品基本要求:

(一)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确保真实准确,严禁虚假新闻稿件;

(二)规范性。遵守新闻报道写作规范,用词准确,内容精炼,篇幅适当;

(三)重要性。新闻报道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各单位常规性、事务性工作不予报道;

(四)时效性。新闻报道应在新闻事件发生后不超过24小时发布,原则上不能超过48小时发布。

第四章新闻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学校新闻宣传阵地遵循“谁主办、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二)各部门、学院建立或管理使用的二级网站、专题网、新媒体平台等,需进行报批或备案,并由建立和使用的单位负责管理,党委宣传部负责监督和指导;

(三)各部门、学院负责对本单位设置的户外宣传品进行审批,党委宣传部对户外宣传品的内容进行备案,安全保卫部负责巡查户外宣传品设置情况,后勤处负责对户外宣传品设置区域进行协调和指导。

第十五条学校新闻宣传阵地建设中,涉及有关学校标识等文化符号使用的,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应规范。

第五章新闻报道的采编、审核与发布

第十七条各单位常规性的各类活动、会议,原则上由各单位自主进行新闻采写、摄影、摄像等,并及时报送新闻稿件和新闻资料,具体要求参照《安徽工业大学校园网新闻及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如需党委宣传部协助(如安排摄像、摄影),至少提前三天报党委宣传部统筹安排。

第十八条各单位要对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按要求对真实性和准确性等进行把关,须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重要新闻稿件须经由分管校领导审定。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的重要新闻稿件须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审定。涉及军工科研生产以及人才称号的新闻宣传报道,要按照保密管理规定要求履行程序、严格审核。

第十九条各单位管理和运营的二级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平台的内容,须严格按照“三审三校”制度由各单位负责审核发布,具体要求参照《安徽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的通知》,对新闻报道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严格审核,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内容须遵守网络空间“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不得发布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或信息。

第六章对外新闻宣传管理

第二十条凡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召开的重要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和举措等全校性的宣传报道,由党委宣传部统一进行对外宣传报道。

第二十一条学校各单位以学校名义举办的活动或会议,需要党委宣传部邀请新闻单位出席并对外宣传报道的,应于活动举办前三天向党委宣传部提出申请,由党委宣传部协调落实。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外宣传活动时,须报党委宣传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反馈信息至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师生个人接受媒体采访和进行新闻信息或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发布的(学术期刊除外),须上报所在单位同意,经所在单位报党委宣传部审核后,方可接受采访和进行发布。

第二十四条有涉外(境外、港澳台地区)媒体参加的新闻报道活动,或进行涉外媒体新闻信息发布,需同时经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审核。党委宣传部视情况会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必要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校内师生员工因公或因私出国,原则上不允许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如因特殊原因需接受采访,须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由所在单位向党委宣传部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接受采访。

第二十六条经学校同意安排的采访,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已出台的政策回答问题,如涉及重要内容或敏感问题的采访,不宜公开宣传的,应当婉拒。任何单位和个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不得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严禁泄露标有国家密级的文件资料、涉密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学校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等。

第七章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舆论管理

第八章工作评价与纪律要求

第三十条党委宣传部每年对各单位的新闻宣传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有关考核内容。

第三十一条学校对在外宣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与个人,根据新闻作品登载媒体的级别、篇幅,给予表彰奖励。

THE END
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五)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六)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其中,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新闻单位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新闻单位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电影制片厂。控股是指https://hnou.open.ha.cn/xxjszx/xszxnews_news/show-61216.html
2.凤凰县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部门动态第一条 为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推动全县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凤凰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指政务新媒体包括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县产业开发区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视频直播等平台上,以本部门、单位名义注册并开设的账号。https://www.fhxww.cn/content/646849/66/13927521.html
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另行制定。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还应当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备案手续。 https://test.sszss.com/zcfg/13695.htm
4.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公约(2024年)2、违禁与管制物品。禁止任何个人或组织在平台上以明示或暗示、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贩卖、交易、赠送法律法规规定的违禁品和管制物品或发布与之相关的内容(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除外)。此处的违禁与管制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枪支弹药、爆炸物;管制器具及其他攻击性器械;剧毒物品、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OTcyNjU4NQ==&mid=2247548608&idx=2&sn=c21050fb9d9a63efb42ca2b98a894206&chksm=f89eeaa264d96aa4a4c288db9a3127456cb016f19a7a9ae85597c190fa6241803d9db6967979&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