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辛喜玉履职15年里那些难忘的事儿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丹江口农民辛喜玉。易成晨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易成晨):今年64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是来自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位村民。自第十届以来,他已经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了。她的家乡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南端,多年来,围绕库区百姓的权益等问题,她提交了约200份建议,大多都得到了回应和落实。2012年两会期间,她因向李克强副总理献上一瓶来自库区的水而一度成为媒体焦点。3月12日,辛喜玉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畅谈了过去15年她的履职经历和履职感受。从不知所措到轻车熟路,她感受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责任之重大。
国际在线:作为一名普通村民,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来北京参会时是怎样的情况,有什么感受?
辛喜玉:我刚当代表那年50岁,第十届。刚开始是晕晕乎乎的,什么都不知道,那时候我就是个一直在家里默默做事的地道农民。当了代表之后才开始了解各行各业的政策,慢慢学吧。第一年开会时好紧张,听了什么也觉得好新鲜。当时十堰市市长马荣华跟我一个团,她跟我说,一个团都发言完了就我没发言,让我发言。我说,说什么呢,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也没人跟我交个底。市长跟我说,你是当地老百姓选出来的,你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然后我就说我第一次当代表,建议土地税能不能减几个百分点。那时候国家刚开始对老百姓出台优惠政策,2003年嘛。后来政策就真的出台了。我就觉得,当代表还行,国家大事我们说话是算数的。
第二件事,那时不知道怎么写建议,我们档案处就给了我一个资料,包括丹江口市什么时候建大坝、淹了多少田地、搬了多少人等等,我就拿着这份资料写了个建议。但是写完不敢上交,就找了负责议案建议的一位干部,征求了一下他的意见,又请他帮我把语句顺序之类的修改了一下,然后才交上去。这份建议当时主要写的是库区的贫困情况,里面提到,作为贫困县市(注:丹江口是县级市)要增加扶贫款1500万元。1500万这个数字那时候对我来说都从没见过的。
第三件事是在人民大会堂,当时有记者采访问到“你为什么当代表”,我想了半天,说“农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农民”,他说“OK”。我当时都不知道“OK”是啥意思,然后他说我说得好。
这三件事让我感觉,一个代表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参与国家大事,所以我就觉得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代表当好,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百姓的心声带上来,在下面也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带动老百姓。
国际在线:后来怎么样,在调研和写议案、建议上有什么进步和成效?
辛喜玉:主要还是建议。之后每年我都下去调研,跟农业局、林业局等等各个政府部门联系,所有牵涉到老百姓的事我都去做。慢慢的一年写10个建议、15个建议,最多的一年写了25个建议。15年来我写的建议最起码有200份左右,解决了的起码有60%。前期主要是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农业减税等等。那时候这方面工作刚启动,我们都没有合作医疗,我就一直提一直提。
到了第十一届的时候,合作医疗就增加了,各方面政策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就说,农民的日子现在好过了,自己还总结了个顺口溜:“种地免税、教育免费、合作医疗加了倍、农民老了还有养老费。”
我觉得上头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对我们代表提的建议和问题解决得也一年比一年多。所以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最深的感受还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代言代好,因为好多人选我们一个。
国际在线:有没有哪个议案或建议是你印象比较深刻的?
辛喜玉:关于库区百姓搬迁补偿的问题。
2012年,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172米水位线以下的老百姓要全部搬走,他们受到的损失都由国家赔偿。而172米以上也要搬迁的移民,这个钱是要丹江口自己出的,要解决这部分移民搬迁大概需要7个多亿,但当时政府拿不出钱。
2013年我又当了代表了,征求意见的时候我就跟书记市长说,172米以上的搬迁补偿问题,能不能写个建议我去提一下。领导都说不能提:“国家没赔偿你,你怎么能找国家要?”我就说大会期间代表说错了话是免责的,如果要负责任,我一概担当,他们都说不行,所以也不提供数据和资料。
不过我都当了那么多年的代表了,已经有些经验,所以就自己慢慢查,最后做出来了。
三月份开完会回去,四月二十几号这个建议的回复就来了,上面出台了一个湖北河南两省的移民条例,就解决这一部分赔偿款问题。怎么解决的呢?公积金。这个钱本来是不能动的,但我们政府其他途径实在拿不出钱,所以最后就是动的这个钱,先用了以后再补上。书记得知后就赞叹说:“辛代表功不可没,你给丹江人民做了大事。”所以这件事我也算是“胆大包天”了。
国际在线:当代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辛喜玉:2012年我给总理送了一瓶水。
当时是第十一届的最后一年,我认为我已经当了两届,可能不会再当了,所以当时就有个想法,为库区人民发一点呼声。从上个世纪南水北调计划提出以来,为了配合工程,丹江口的发展和建设都是受到限制或者停顿的,和其他县市相比我们差得很远了。后来移民搬走了,大坝加高了,开始送水了,我就觉得库区人民的付出奉献已经成功,所以我也是想“炒作”一下,能不能替库区人民和湖北省发一点呼声,我就想给总理送一瓶水。
当时那个情况下,安检好严,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去。不过我想,要是送进去了,应该是件好事,至少不是坏事。但是假设送进去了,别人说我是在北京买的矿泉水怎么办,那我跟谁都说不清。所以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找个人做个见证,后来就去找了湖北媒体。当时是二月份,我们找了条船,在离大坝50米左右的地方打了一瓶水,就带来北京了。
头一天我看到一个代表带了个打火机都检查出来了,我就吓得不得了,一直就想,明天怎么把这瓶水送进去。第二天就特别愁,到了安检那儿都浑身发抖,如果检出来了,可是说不清的。结果我一个大踏步过去,居然没响,当时心里是又吓又喜。到了第二道安检时都要沉不住气了,我就跟我自己说,老辛你一定要完成任务,这是你自己的理想,一定要达到。到了那儿的时候我的腿都在抖,不过还好进去了。
开会以后看到李克强副总理来了心里就更紧张了,我都忘了那天有哪些人发言、说了什么。只是一直在打草稿,一会如果见到总理,应该说什么。
国际在线:履职以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啥想法?
辛喜玉:当然是很赞成的。今年关于第十三届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决定也已经下来了,提到一线的工人、农民、妇女等基层代表要增加,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基层代表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身边的事大大小小都知道,听得见、摸得着。现在国家政策在下面“最后一公里”的落实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基层代表的增加将能说更多实话,有助于让政策落实得更好。
国际在线:这么多年来,觉得两会有没有什么变化?
辛喜玉:第十届的时候,吃饭都是几个人一桌,各种酒水饮料。到十一届的时候就慢慢减少了,慢慢就没有酒了,吃饭也改成自助餐了,越来越节俭,会风越来越好了。我们也确实觉得这样很好,很赞成很拥护。
国际在线:如果给自己这15年的履职打个分的话,能打多少?
辛喜玉:打个85分应该没问题吧,哈哈!
国际在线:有没有想法再连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辛喜玉:当了这么多年代表,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政策上的东西也学了很多,在示范引导带头上也还是做了很多的。假如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能为老百姓多做事,而且把我在农村的示范引导这一块做大做强。扶贫不能光输血不造血嘛,所以还是希望更多地带动周围的老百姓一起干,真正的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