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比同行多给1块”,这样口号在风中猎猎飘扬,这场烧钱大战给人感觉是“根本停不下来”。面对双方一次次豪爽地“立减”,乘客笑了;面对双方一回回大方地“补贴”,司机乐了。怎样的土豪有这种底气?
国内打车软件在2013年兴起,30多款不同的打车软件并行竞争。打车软件公司要想争取到更多的用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烧钱“圈地”。在最初尝到了打车返现金的甜头后,打车软件烧钱正酣的这场混战接下来还会带给我们什么?
的哥接了'大单'半路'抛客
乘客抱怨'车更难打'
开车时接单,行车安全难保障
高峰期系统频“瘫痪”
北京:影响安全一车一终端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表示,为规范电召服务运营行为,确保出租汽车运营服务安全,结合近期出现的驾驶员车内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可能导致因驾驶员抢单而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情况,规定每辆出租汽车只允许安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
上海:减少拒载早晚高峰禁用
成都:妨碍安全开车抢单罚100
杭州:投诉不受理望限制打车软件
但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局对打车软件是不认可的,“由打车软件引起的纠纷、投诉,我们一概不受理”。
广州:不反对使用不允许拒载
广州市交委负责人介绍,该市对打车软件的态度保持两个原则:一是不反对市民、司机对软件的使用;二是决不允许司机以打车软件为借口要求加价。
该负责人表示,广州市严格要求司机遵守运营规范。他表示,司机不得在驾驶过程中看手机,不允许拒载,“路边招手拦车,空车未停即算拒载”。
接入电调平台或成最后归宿
停战”或并非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打车软件大战引发了“拒载”、“加价打车”、“打车难”等许多乱象。针对打车软件,上海市交港局昨日做出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并将打车软件约车业务纳入电调业务统计范围。
巨头打车之争:意在移动互联网
“两大打车软件的竞争就是为了抢占用户、市场份额。”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也正因为这属于前期的推广行为,“烧钱”竞争不会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