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测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AIDA32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检测分析工具,功能强大,易于上手。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种(3400+)主板,支持上百种(360+)显卡,支持对并口/串口/U##这些PNP设备的检测,支持对各式各样的处理器的侦测。目前AIDA32已经有多语言的支持并且加入了病毒检测功能。AIDA32拥有数十种测试项目,主要包括CPU、主板、内存、传感器、GPU、显示器、多媒体、逻辑驱动器、光驱、ASPI、*ART、网络、DirectX、基准测试等等,支持的平台包括了Intel、AMD、VIA、nVIDIA、SIS等。
注意:AIDA32有一个小BUG,它显示的nVIDIA的FX系列GPU的核心频率为其2D频率,目前还不能正确显示其3D频率。
2.SiSoftwareSandra2004
这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测工具,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测试项目,主要包括有CPU、Drives、CD-ROM/DVD、Memory、SCSI、APM/ACPI、鼠标、键盘、网络、主板、打印机等。全面支持当前各种VIA、ALI芯片组和Pentium4、AMDDDR平台。
/tools/twe...ra2004_9.89.zip
3.HWiNFO32
电脑硬件检测软件。它主要可以显示出处理器、主板芯片组、PCMCIA接口、BIOS版本、内存等信息,另外HWiNFO还提供了对处理器、硬盘以及CD-ROM的性能测试功能。每个月都要出现许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电脑硬件,因此建议大家要经常下载这款测试软件的新版本。
二、CPU检测
1.检测CPU是否被REMARK
(1)IntelProcessorFrequencyIDUtility
IntelProcessorFrequencyIDUtility是芯片业老大Intel的一款检测自家CPU的工具,权威性不容置疑。软件使用一种频率确定算法(速度检测)来确定处理器以何种内部速率运行,然后再检查处理器中的内部数据,并将此数据与检测到的#作频率进行比较,最终会将系统总体状态作为比较结果通知用户。
我们最关心的无非是两点:CPU的主频和倍频,CPU是否被超频。工具列出了“报告频率”和“预期频率”两项数据,前一项表示被测试CPU的当前运行速度,后一项表示被测试CPU出厂时所设计的最高#作速度,只要两者数据一致,即说明CPU未被超频。
[url=''''/df-sup...06/fidchs27.msi]/df-sup...06/fidchs27.msi";[/url]
2.CPU信息检测
(1)CPU-Z
(2)WCPUID
WCPUID可以显示CPU的ID信息、内/外部时钟频率、CPU支持的多媒体指令集。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超频检测”功能。而且能显示CPU/主板芯片组/显示芯片的型号。有了它大家在购买电脑的时候就不用害怕被JS的打磨CPU所欺骗,因为它不到1MB的大小完全可以装进软盘,这样你就可以带着它去买CPU,相信JS看见了它就不敢再骗你了。
3.CPU稳定性测试
(1)CPUBurn
(2)Toast
(3)Prime95
(4)HotCPUTesterPro
它特别适用于爱好超频的狂热者,支持MMX、SSE、AMD3DNow!等技术,可以测试出L1和L2缓存、系统和内存的带宽、主板的芯片、多CPU的兼容性、CPU的稳定性、系统和内存总线,新版本支持最新的AMDAthlon64和AMDOpteronCPU、支持超线程处理器,更换了新的界面,优化了测试功能。
(5)Superπ
三、内存检测
1.DocMemory
“内存神医”是一种先进的电脑内存检测软件。它的友善的用户界面使用方便,#作灵活。它可以检测出所有电脑内存故障。“内存神医”使用严谨的测试算法和程序检测电脑基本内存和扩展内存。用户无需拆除内存条即可进行检测。从网上下载的初装软件可以生成一个自行起动的“内存神医”测试软盘。只要将这个软盘插入欲测电脑的软驱内并起动电脑即可开始内存检测。“内存神医”提供十种精密的内存检测程序,其中包括MATS,MARCH+,MARCHC-,以及CHECKERBOARD等。选用老化测试可以检测出95%以上内存软故障。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器方便的选择检测程序和设定测试参数。
2.MemTest
这是一个可*的内存检测工具,通过对您的电脑进行储存与读取#作来分析检查内存情况。
1.CRT显示器检测
NokiaMonitorTest
不少朋友买了CRT显示器就直接接上去使用了,从未做过任何调试,也不知道自己的显示器是好是坏,现在我们可以用NOKIAMonitorTest这个程序来测试并调整你的显示器。这是一款Nokia公司出品的显示器测试软件,界面新颖、独特功能齐全,能够对几何失真、四角聚焦、白平衡、色彩还原能力等进行测试。
2.液晶显示器测试
CheckScreen
Colour:色阶测试,以3原色及高达1670万种的色阶画面来测试色彩的表现力,当然是无色阶最好啦,但大多数液晶显示器均会有一些偏色,少数采用四灯管技术的品牌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画面光亮、色彩纯正、鲜艳。
Crosstalk:边缘锐利度测试,屏幕显示对比极强的黑白交错画面,我们可以借此来检查液晶显示器色彩边缘的锐利程度。由于液晶显示器采用像素点发光的方式来显示画面,因此不会存在CRT显示器的聚焦问题。
PixelCheck:坏点检测,坏点数不大于3均属A级面板。
TracKing:视频杂讯检测,由于液晶显示较CRT显示器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稍有杂讯,采用“自动调节”功能后就可以将画面大小、时钟、相位等参数调节到理想状态。
五、外部存储设备测试
1.硬盘测试
HDTach
2.光驱测试
(1)CDSpeed99
六、性能测试软件
1.综合性能测试
(1)PCMark04
关键词:断路器在线监测分合闸机械特性
高压断路器是变电运行中起控制作用的重要电气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高压断路器调查显示,因操作机构问题而导致断路器故障的比例占故障总数的43.5%,而其中主要故障是由于机械特性不良造成的[1],例如拒分、拒合或误动作等。因此,对高压断路器实施状态监测,掌握其运行特性及变化趋势,对预防断路器故障,增强断路器工作的可靠性,成为电力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某变电站3322间隔例行试验时发现断路器无法正常分合闸,事后分析为主传动杆销挡圈脱落导致该断路器一侧传动杆脱落。为了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断路器内部发生故障而无法预知的问题,在该变电站安装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研究其对断路器分合闸特性曲线的监测,分析不同情况下特性曲线的变化,验证在线监测装置在断路器分合闸状态监测方面的有效性。
1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分合闸监测试验研究
被试断路器分别在两种情况下进行模拟试验,一种情况是正常分合闸,另外一种情况要求断路器一侧拐臂和连扳脱落(只分合一侧断口情况)。试验时正常情况下的测试,采集分合闸动作数据各6次;模拟一侧拐臂和连扳脱落情况下采集分合闸动作数据各2次。测试曲线如图1、图2。
1.1正常情况下分合闸试验
对LW25-363型断路器在正常情况下分别进行分合闸试验,测试断路器多次动作情况下分合闸曲线的重复性。从图1曲线2分闸曲线,图2曲线2合闸曲线的对比来看,多次动作的分合闸行程曲线一致性较好,说明在线监测装置对断路器多次分合闸操作情况下监测稳定性较高。
1.2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分合闸试验
由于断路器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进行分合闸,断路器两边受力不平衡,为保证试验时设备安全可靠,在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分合闸试验分析仅进行两次,试验结果:从图1曲线1,图2曲线1两次分、合闸动作的对比行程曲线来看波形一致性较好,与正常情况下表现一致。
1.3两种情况下试验对比
两种情况下分闸动作对比如图1,曲线2为正常情况下的行程,曲线1为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的行程,分析对比曲线,在断路器分闸启动阶段两种情况下分闸速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后面的分闸速度开始增加,分析认为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由于内部阻力变小,操作机构在同样的作用力下,分闸速度明显增加。
图2为两种情况下的断路器合闸动作对比,曲线2为正常的行程,曲线1为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的行程,可以看出一侧断口脱落情况下断路器的合闸速度有明显增加,分析来看是由于内部阻力变小,而其它作用力不变,导致开始阶段加速度增加,速度变快。
2试验结果
该文结合LW25-363型断路器操动结构特点,分析不同状态下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时动作特性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安装的在线监测装置具备断路器分合闸特性曲线监测功能,记录的断路器分合闸过程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不同情况下特性曲线有明显差异,实际使用中可以有效辅助运行人员解决断路器运行中内部状态不明,无法预知故障的问题。
3结论
(1)该文所采用的断路器在线检测装置通过位移传感器可以较直观的判断正常工作和一侧脱落缺陷时断路器分合闸的重复性、一致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2)将在线检测得到的结果与正常工况时的结果进行对比,应用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发现断路器连扳连接孔变形、轴销变形问题具有可行性。
(3)该试验可为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对进一步提高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的判断能力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在线测试;应用;网络课程
0引言
1在线测试的必要性
2在线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功能。
2.2在线测试系统压力测试在对系统进行试验时,均是以单一用户身份进行测试,未同时以多个用户身份测试,测试不出服务器所承受的压力情况,所以还需要召集最少200左右的学生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
如果经过系统压力测试后发现利用课程教育在线平台中的“在线测试”模块对校外实习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的方式可行,应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使用方法。
2.5在线测试的效果通过实习学生进行测试,利用在线测试的效果很明显,在同学们面对请假还是缺考的问题中进行了平衡,给教师出卷批卷的工作换了方式,为学校的资源建设打下了基础,还节约了成本。
2.5.3学院的领导对使用的效果很认同,这也是作为有规模的学院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为学校节省了很多的资源,也为老师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作为学院,随着试题库试题的增加,不断的积累,这些丰富的资源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同时,也为学院减少了办学成本。这是高职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初衷。
3在线测试改进
3.1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功能的建议。在使用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同一门课程不能按照选课学生分组测试,这阻碍了同一门课程选课学生分层考核的可能。另一个是学生对试题的主观题作答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在作答中不能保证答案的真实性。
4展望
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让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从传统的考试模式中慢慢的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方便高效的考试,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将针对学生和教师严格要求,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自入校开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添加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不断的实现网络信息化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合理的使用网络在线测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春影,喻晓锋.计算机等级考试组卷策略分析与研究[D].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管理员用户手册.清华大学教
育技术研究所.
[3]大学计算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在线维修测试仪津滨轻轨故障维修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采用的设备逐渐呈现电路集成化、功能模块化、结构一体化的特点,在更好地满足运营需求的同时,对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津滨轻轨电路板卡有600多种,3万多件,自2004年开始运营以来,电路板卡故障情况日益凸显。为提高自主维修水平,津滨轻轨深入开展电路板卡故障维修,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开源节流。
1故障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津滨轻轨故障维修包括以下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再装、检测及验收。
1.1故障维修的难点
(1)电路板卡集成度高,无图纸;(2)50%的板卡为进口板卡,技术先进,逻辑复杂;(3)种类多,功能各异,以津滨轻轨为例,板卡种类高达678种。
1.2故障维修的必要性
电路板卡故障一般为易损器件损坏,更换故障件后即可恢复使用功能;自主开展故障维修可以大大缩短维修时限,节约维护费用;通过开展故障维修,可以掌握电路板卡的原理,有利于实现技术改造与国产化。以津滨轻轨为例,2007年-2013年津滨轻轨自主开展的故障维修4001件,恢复设备价值1820万元,详见图1。
2在线维修测试仪的技术优势
津滨轻轨采用的在线维修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在线维修测试仪、显微系统及分析软件组成。通过PCI接口卡与计算机相连,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及发送。其中在线维修测试仪是该系统的核心,其技术优势如下。
2.1在线测试
被测试的元器件不用从电路板上焊下,采用测试夹或测试探针直接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既达到了测试的目的,又避免了拆、焊器件对电路板及器件的损坏。它采用后驱动隔离技术,在被测器件输入端所在结点灌入或拉出瞬态电流,迫使影响结点电位的前级器件的输出端能够按测试要求变高或变低,从而达到在线给被测元器件正常施加测试激励信号的目的,实现了在线测试时对元器件的电隔离。
2.2功能全面
在线维修测试仪具备全面的器件测试功能,主要包括ASA分析测试、数字逻辑器件功能测试、存储器功能测试,LSI器件功能分析测试、IC型号识别等,强大的测试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津滨轻轨各系统不同种类电路板卡测试的需要。
2.3无需图纸
津滨轻轨各系统电路板种类非常多,电路结构复杂,但是由于受生产厂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大部分没有电路原理图,给故障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线维修测试仪具备测试电路板上单独元件的功能,相当于把电路板看成是不同元件的不同组合,因而不需要电路原理图,对提高故障维修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数据存储
3在线维修测试仪在故障维修中的应用
津滨轻轨电路板卡的故障维修已开展7年多,故障维修范围已经拓展到津滨轻轨通信、信号、供电、车辆等系统,系统中每块电路板卡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及时修复故障板卡,在线维修测试仪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信号系统板卡为例,详细介绍在线维修测试仪在故障维修中的应用。
3.1维修系统构成
由在线维修测试仪、电脑主机、液晶显示器和数字万用表组成了在线维修系统。可实现每一节点或管脚的曲线对比测试、器件功能测试,测试结果直观的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通过分析曲线形状、结果误差等可锁定故障点。
3.2主要测试方法
3.2.1对比法应用
对比法是利用在线维修测试仪查找故障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于锁定故障点效果显著。
因为相同的电路板,其相应管脚/节点的ASA(AnalogSignatureAnalysis)曲线基本相同。当故障发生在某管脚/节点时,这个ASA曲线一般会变得与无故障时有所不同。反之,以无故障的电路板的管脚/节点ASA曲线为标准,与同样的、但有故障的电路板的相应管脚/节点曲线进行比较,就能发现故障点。
3.2.2功能测试法应用
对于数字逻辑器件,采用功能测试法效率相当高,在线维修测试仪测试前要根据被测电路板的工作需要加适当电源。在线测试需要处理被测器件的外电路对测试的影响,在线维修测试仪采用“后驱动”和“自适应”技术,能够自动屏蔽(隔离)绝大多数外电路对正确测试的影响。在排除外部影响后,如果出现测试失败即可确定该器件损坏。测试结果的界面如图四所示。
3.3应用效果
(1)故障查找准确率高达90%以上。
(3)显著节约成本,利用在线测试仪两年内成功修复进口板卡200多块,节约费用400多万元。
(4)避免二次损坏板卡,故障查找不需要焊下可疑故障件。
4结语
在线维修测试仪已经在津滨轻轨电路板卡故障维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电路板卡故障的诊断能力,为津滨轻轨掌握自主维修的主动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B/S;Dreamweaver;TCExam;在线学习;测试系统;资源共享
一、系统结构和功能
本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三层体系结构,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特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测试、交流的环境和手段。
二、网页制作部分
三、在线测试系统部分
在线测试系统的开发使得试卷更易于保存和管理,增加了试卷命题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采取权限分级机制。管理员进行注册用户的身份验证并对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使用权限,以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3种方式呈现。各模块及功能如图2所示。
1.管理员模块
主要进行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
权限管理包括查询用户信息、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类型和登陆密码以及设置用户使用权限等。新用户首先要进行用户注册,经由管理员对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设置后方可使用本测试系统。图3为管理员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的界面。
用户权限从0级到10级,共分为11级,0级表示匿名用户(未注册的),10级表示管理员级别,这里给学生张三权限设为5级。新用户经身份确认及权限分配后,方可登陆测试系统。
系统维护,目的是确保系统能够最大化的有效利用,例如,为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利用率,可不定时地添加或删除某些功能模块;为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恶意用户的剔除等。
2.教师模块
教师主要进行试题管理和学生成绩查询工作。
(1)试题管理
例如,教师要进行某选择题的录入,步
骤如下:
Step1.进入模块管理界面,添加“选
择题”模块;
Step2.在模块下选择主题,如“第三章”,并对该主题添加信息描述:时域分析法;
Step3.在主题下录入试题,如“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串入积分环节,有利于使系统的()提高。”,并选择题型:单选,设定该试题难度:2。
Step4.进入答案管理界面,录入相应题目的答案,并给出正确、错误标识。例如,针对Step3.中示例题目,录入:T准确性、F快速性、F稳定性。T、F为答案正确、错误标识。
题目添加成功后,教师可在试题列表中查看题目及答案。如发现题目或答案有误,可在后台进行修正。
(2)学生成绩查询
通过对学生自测情况的查询,教师可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可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学生模块
(1)组卷
在题目一栏中选定测验题目类型,章节、问题数目、答案数目、难度等信息后即可成功组卷。
(2)测验
组卷后,学生可返回前台进入测验。逐题作答,直到测验结束。测验界面如图5所示。
确定终止测验后,学生即刻可以查看测验分数和题目答案,并可选择是否重新答题。测验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本校省级精品课程《控制工程基础》研究设计了在线学习及测试系统,实现教师的教学资源、智慧资源共享和优化以及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其中在线学习模块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而在线测试模块则起到对课程知识的巩固、查缺补漏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遵从“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者协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为实现该课程网络化及远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1]李新国.精品课程中基于Web的网络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59(3):59-61.
[2]贾丹,周军.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15-118.
[3]包志炎,王铁流.面向精品课程的通用在线测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40-43.
[4]韦宁彬.教育学课程学习网站的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81-83.
[5]亓鹏,王殿生,闫向宏.基于CentOS构建TCExam在线考试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6):5876-5878.
[7]陈凤芹.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56-58.
[8]蔡丽丽,李小明,晁代聪.基于B/S结构的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81-186.
【关键词】地面应用系统;检测系统;管理;可靠性
1.引言
2.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由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段卫星和地面用户端组成。出站链路是地面应用系统发射出站信号经上变频器、天线发射向卫星,入站链路是地面用户天线接收经卫星转发的用户入站信号,经下变频器、接收终端处理后获取信息。
3.测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实现
3.1总体方案
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主要由测距信号产生器、发射终端、上变频器、转发器、信号源、低噪声场放、接收终端和数据处理计算机等设备组成,负责完成非在线设备的加电测试与维护、新增设备的验收考核等任务,其方案组成如图2所示。
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的离散非在线设备集成为一个自发自收的环路,同时辅以必要的时频及电源设备使该环路能够完成非在线设备的加电测试,并通过监测环路时延达到对非在线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确保更换系统非在线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3.2测试数据处理
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通过其数据处理软件来实现非在线设备性能的检测和判断,其测试流程如图3所示。在进行测试时,首先检查测试链路各节点电平和主要参数值是否正确,以确保链路畅通无误;其次,将待测非在线设备替换原非在线设备系检测系统上的对应非在线设备,重新接通链路进行加电测试;最后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环路时延和接收信号误码率,通过观察二者是否正常,达到对该非在线设备性能判断的目的。
3.3环路时延测试计算
测量时,将观测量记为x,由于受噪声的影响,x为一随机变量。若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反映到观测结果上,随机变量x受噪声的影响也服从高斯分布,则可用其均值估计其真实值,而标准差用来评估随机变量x的测量精度,通常情况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获取这两个参数的估计值。
设观测数据记为x1,x2,…xi…xn。均值的无偏估计为:
在测试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采样数n越大,估计值和越接近于和,所以测试中应尽可能采集更多的样本值。
测量值的方差描述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和随机误差对测量值的影响。一次测量误差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共同组成的。在确定条件下,对被测量的第次测量的误差为:
上式中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相同时是不变的,当测量次数时,若对n次测量的绝对误差取平均值,则:
由于随机误差的低偿性,当时的平均值等于零,由上式可得:
式(5)说明,对于同时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测量数据,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各次测量绝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就等于测量的系统误差,对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可以消除随机误差的影响。
为了尽量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的测试数据处理采用软件求均值的方法计算环路零值,通过与标称值进行比较来检测非在线设备的固有性能;同时计算和显示方差以测试非在线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数据处理软件实时计算均值和方差,具体算法如下:
第n组数据到达时刻,有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3.4误码率统计计算
非在线设备的性能测试还可通过误码率来判别。它是接收错误的信息比特数与实际发送的信息比特数之比,测试时通过在发端连续发送同一组信号,收端进行模板比对、统计错误比特数来完成,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的测试数据处理软件从本地数据格式中提取测试用户ID的第一个入站分帧的信息内容存入本地帧信息模板中,并计算保存其比特总数作为实际发送的信息比特数。之后每收到一个分帧,首先判断其ID号是否与测试ID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分帧信息与信息模板的内容逐一比对,根据解调单元号统计其错误比特数并计算误码率,然后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刷新。
4.关键技术
非在线设备检测系统解决了出入站信号的频率转换技术,成功利用了转发器将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的离散非在线设备集成为一个自发自收的环路,同时辅以必要的时频及电源设备使该环路能够完成非在线设备的加电测试,并通过监测环路时延达到对非在线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确保更换的非在线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它作为该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的简化系统,还为系统诸多问题的故障定位提供了有效手段。
[1]谭述森.卫星导航定位工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7).
关键词:放射源;在线检测;应用;探讨
近年来,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实验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的趋势。以四川的科研院所为例,目前科研实验涉源单位35家,一个单位科研实验用源数量达369枚,其中Ⅰ、Ⅱ、Ⅲ类放射源共106枚。环保部门作为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面对如此量大面广的放射源,如果仅仅是依靠行政手段和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很难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监管覆盖。一旦发生放射源被盗、丢失或放射性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放射源在线检测系统的必要性
使用放射源可能造成核辐射事故、核恐怖事件等,从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来看,放射性污染无色、无味难以察觉,既以物质形态又以能量形式危害工作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于无形;而且环境一旦被污染将难以治理和恢复;同时,它具有社会敏感性,公众对放射性具有异常恐惧感,放射性污染一旦发现泄漏,后果非常严重,极易引起社会不安,影响社会安定。因此使用放射源在线检测系统,加强对放射源的严格监控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
2放射源在线检测系统的特点
3放射源在线检测系统功能介绍及测试流程
放射源在线检测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放射源在线检测仪(始端)、信号传输系统、企业管理平台、环保监测平台(终端),四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
3.1放射源在线检测仪(始端)
3.2信号传输系统
获得放射源基础信息:在始端设备采集了放射源基础数据信息后,本模块需要获取这些信息,在此可测试该模块是否能完整地获得放射源基础数据信息,若不完整,那不完整的概率是多少,若在获得信息过程中出现信息丢失,那是否有办法再次获得信息。发送放射源基础数据信息:在获得了放射源基础信息后,传输系统需要将信息发送出去,这里可测试该模块是否能完整地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发送出去,若不能完整地发送,那发生失败的概率是多少,在能够发送的前提下,会不会有发送错误,若出现发送错误,那发送错误的类别是什么,发送信息时错误的概率是多少。获得地理信息数据及发送地理信息数据:操作同3.2第一步。
3.3企业管理平台
本企业放射源信息管理:在企业平台上需要登记本单位放射源的基本信息,此处属于简单的数据库操作,故不需做太复杂的测试,仅需测试模块的容错性、界面美观性、安全保密性等。本企业放射源类别管理:企业需要对所拥有的放射源的类别进行管理,操作同上。报警信息处理:在接收不到放射源基础数据信息时或是检测到放射源用电方式改变时需要发出警报,这里需要测试警报是否足够清晰明了,能否使工作人员及时知晓问题所在。同时需要测试系统会不会出现错误报警,若是出现误报,则误报的概率是多少。处理日志管理:此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记录每次处理事故的过程,并提交环保监测平台,操作同3.3第一步。
3.4环保检测平台(终端)
单位放射源列表管理:此模块以单位分组,详细记录每一个放射源的信息。此处属于简单的数据库操作,操作同3.3。放射源级别管理及放射源种类管理:为放射源划分详细种类并记录信息,操作同第一步。放射源移动申请管理:此模块接收企业提交的放射源移动申请,可对于申请做出批示。此处需测试环保监测平台能否成功接收到企业提交的移动申请,若不能正确接收,那接收不到的概率是多少。在对申请做出批示之后要把批示结果返回企业,这里需测试批示是否能发送到企业,若不能将批示结果返回企业,那遗失返回结果的概率是多少。另外,因批示结果为布尔型(同意或拒绝),那在返回的结果中会不会出现错误的返回结果,若会出现错误的返回结果那错误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报警类别管理:报警分为放射源异常放射、检测仪器掉电等不同类型,此处将详细记录各报警类别的信息。此处属于简单的数据库操作,操作同第一步。报警信息处理:在接收不到放射源基础数据信息时或检测到放射源用电方式改变时需要发出警报,同样,在放射源地理位置信息改变时也要发出警报。这里需测试警报是否足够清晰明了,能否使工作人员及时知晓问题所在。同时需要测试系统会不会出现错误报警,若是出现误报,则误报的概率是多少。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Z].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号[Z].
[3]放射源的安全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4]放射源的安全使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无线温度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精度是运行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只有测量准确才可以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为验证无线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实际应用效果,在风城变电所选取5个位置具有代表性的传感器,应用热成像仪进行了测试,并将测得数据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由上可以看出,无线测温装置采用点式安装,受传感器测量精度、安装位置、接受装置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测量温度误差相对较大。但考虑到设备发热时温度较高(较高时可达100℃以上甚至几百度),而它对设备温度的实时监测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且后期会对高温点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复测,所以此误差可忽略。
二、存在问题
2、根据运行经验,电压互感器基本没有电流通过,此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发热现象。因此可将表3-2中PT柜内传感器安装位置适当调整,安装在其他容易发热的部位。
3、无线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正常工作需要内置电池供电,只可以使用5-7年。值班员需要注意:如传感器采集温度异常或温度采集器无法与传感器建立通讯,则说明传感器电池耗尽。如需更换电池,需要设备停电才可进行,给变电所设备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4、EJM2000测温接收装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台EJM2000测温接收装置只能接受48个传感器的数据,10kV设备安装传感器位置较多,而风城变电所10kV配电室只设有一台EJM2000测温接收装置,不能满足在所有易发热点都安装传感器的要求,在以后新建变电所时,可考虑多安装几台EJM2000测温接收装置,以保证在每个易发热点都安装无线温度在线监测传感器。
三、结束语
1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1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1.4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1.5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2光缆监测系统简述
所谓光缆监测系统,就是通过对光缆进行监测,进而做出光缆运行是否正常的判断;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就会进行报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以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点。跟传统的肉眼监测相比,电子自动化监测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因为监测是最基本的维护行为,维护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进行评价和诊断。
3光缆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监测系统组成结构
光缆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中心、RTU远端检测站和操作终端3部分组成。
3.2监测系统功能
3.2.3光缆监测系统能够通过实时、远程和在线的方式对新增加的远端监控站设备进行监测。如果被检测线路出现故障,远端监控站能及时准确地报告故障发生的地点,并及时传到监测中心。
3.2.4RTU。RTU负责管理监测站的TSC操作,GIS里的图形,可以进行缩小、放大、漫游、整图和选择的操作。
4光缆监测系统在信息传输中的监测方式
当前,光缆网络在通信传输中的实现通过3种方式来完成:OTDR定位监测方式、监测光功率方式、OTDR定位监测与光功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4.2光功率监测是利用两个监测站进行的,在这两个站中心设立独立的光源,检测站内设置光功率的检测模式,并设置报警门限。若光功率消耗超过了报警门限,就会产生报警信号,刺激启动测试,进而确定故障信息。
4.3两者结合。两者是指OTDR和光功率,这样就可以利用二者的优点,互补操作监测系统,完成信息传输功能。
5结论
参考文献:
[1]赵子岩,刘建明,等.电力通信网光缆监测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电网技术,2007(3)
[2]李践实.光缆监测系统技术及应用研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3)
[3]张晓州.光缆的监测与保护[J].电信技术,2007(6)
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监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证。由于现阶段我国电网系统跨度较大且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因而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有效系统的在线监测就显得于分重要。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在线监测变电站设备,这不仅仅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我国电网改造建设的主要方向。所以,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实现在线监测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利用在线监测手段来对变电站设备电气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弥补,从而有助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一、在线监测技术
从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角度,可将目前常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分为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
(一)智能传感器技术
智能传感器在传统传感器基础上集成了神经网络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新技术,是智能一次设备状态信息获取的源头,可以实现所采集数据的传输、存储、自我分析、关联关系的自我判断等功能。传统传感器以机电测量为基础,有易受电磁干扰、灵敏度低、绝缘性能差、可靠性低等缺点。而智能传感器通过软件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促进了测量技术的进步;具有一定的自动编程能力,解决了数据不稳定、信息采集可行性问题;性价比高,易于安装与维护;集成度高、体积小,能有效防止破坏,电磁兼容性良好,易于实现故障诊断,为电网的故障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实现智能数据交换与远程控制的软硬件,是实现智能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的核心技术。
目前智能传感器技术除了在设备在线监测方面应用外,在民用及军用汽车领域、航空航天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将不完整、不精确、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与方法,知识获取与数据挖掘是实现信息智能处理的关键手段。随着多数据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数据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信息量大幅度增长,在提高电网在线监测与诊断的同时又加重了数据处理的负担,数据挖掘通过信息描述、关联关系分析以及历史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偏差分析为智能设备的在线监测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基础。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最早应用于医用CT机的图像处理以及智能测量仪器等高自动化监测设备中。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粗糙集、信息融合等技术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领域,用于解决不确定信息的问题。此外,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互联网网络阻塞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数据传输技术
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是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重要基础。目前随着WAMS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更多带有准确时标的量测数据可以为在线监测系统使用,但这要求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低误码率以及良好的鲁棒性和冗余性。其技术要求具体包括:支持保护和控制信息的高速、实时通信;支持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宽带网;能够访问所有的一次设备以及在部分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持续工作。
目前数据传输的网络主要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组建,实现在线监测系统与设备之间信息的传递。光纤通信可选择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组网,实现网络上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综合;无线专网将无线接入点接入最近的光网络单元,负责在线监测装置与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
二、特高压变电站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结构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通过丰富的通信手段,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将变电站内所有在线监测设备所采集的绝缘特性测量值综合到变电站绝缘在线监测工作站内,并对数据提供综合浏览、存储及分析服务,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某变电站的各种在线测量装置采集现场状态量后,分别通过各种通信方式与1000kV继电器小室的NSC300通信控制器通信,由NSC300通信控制单元对监测数据进行规约转换,然后上送站控层绝缘在线监测工作站,由工作站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显示。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单独组网,与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彼此独立,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三、变压器绝缘在线监测
1、TM8在线油色谱
TM8系列变压器油中气体色谱在线监测仪是华电云通原装进口美国Serveron公司的产品。TM8可以进行全面的变压器绝缘溶解气体分析
图2TM8系统工作原理
图2中变压器油在油箱内部进行循环流动。TM8监测系统在变压器油箱中部通过油泵抽取流动的油样,注入气体分离器,在分离器中通过毛细管束实现油中气体和真空空间的动态平衡,并且在油压作用下油样一直处于流动状态。气体被气路部分的微泵抽入注入池,通过和载气混合,并在载气的压力下推入色谱柱。从色谱柱分离出来的各种气体进入热导池进行定量监测,监测结果通过微控制器进行就地数字转换,并进行外部通信上传。
通过对油中气体色谱分析、变压器负载以及环境度的定时一测量可以实现产气与外部事件的关联。对所有关键故障气体的连续测量可以给出变压器故障的早期预报,避免发生变压器事故,减少非计划停电次数。通过长期、全面的在线监测积累足够的信息,使持续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成为可能,进而形成令家知识库,最终实现状态检修降低维修成本。现场安装的TM8监测终端如图3所示。
图3现场安装的TM8监测终端
2、TMB套管绝缘在线监测设备
该设备主要监测高压设备套管、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高压电流互感器、耦合合式电容器。采用高性能单匝穿心式微小电流传感器技术,测量高压套管的介质损耗、等效电容与泄漏电流等参量。利用高灵敏度电流传感器,不失真地采集套管末屏对地电流信号,同时从相应的PT取得电压信号,通过对数字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得出介质损耗和等效电容量等信息。最终利用令家系统分析、判断、预测套管绝缘的健康状况。
TMB系统的安装不改变原有电力设备的接线、接地模式,监测系统和电气系统只有磁联系,没有电联系,不会对一次系统造成任何干扰和影响。同时系统具备自校准功能,在规定的时段内主动校准,由于硬件电路老化、温度变化带来的误差。系统同时具备多路PT信号采集,使得系统在计算介损和电容值时,有效避免了以往采取的单一PT信号以及现场取用220V电源信号做参考时带来的误差。同时PT信号数字化传输到各个计算节点,有效抑制了监测系统对PT的负载效应。TMB系统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图4TMB系统工作原理
3、GIS绝缘在线监测
GIS绝缘在线监测设备采用的是日本东芝公司的NCT装置。该装置通过安装在GIS设备内部的多个传感器,采集GIS开关触点电流、触点损耗、触点温度、绝缘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并根据采样值发送相应告警信息。同时,该设备还记录GIS设备每次开关动作信息。
GIS设备的设计理念是免维护的,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设备制造、运行环境等原因GIS的设备故障并不少见。因此实际运行中对于GIS设备在每次大修中仍会开展一些检修工作。如果能够充分利用GIS在线检测系统,实现设备状态检修,对于设备健康水平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大有益处。
结语: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一次设备加装了完善的在线监测系统,特别是变压器在线油色谱仪对于及时掌握变压器运行健康水平、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发挥了良好作用。
[1]刘昱,许玉香,于峥,尚勇.750kV智能化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配置[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02:40-45.
[2]王德文,阎春雨.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一体化建模与模型维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23:78-8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