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九江镇启明星驿站
一、服务背景
稳定就业意味着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社交圈子,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家庭融洽以及戒毒回归。
2017年5月起,在南海区禁毒办,西樵、九江、丹灶镇禁毒办的指导下,启创承接西樵、九江、丹灶镇吸毒人员管控服务,一直面向戒毒康复人士提供就业帮扶,促使他们融入社会,保持操守。
据2023年5月统计,西樵、九江、丹灶镇就业率89%(在册的劳动年龄吸毒人员就业数/全部在册的劳动年龄吸毒人员数),即仍有196名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除去在所人员)。
社工针对服务对象的失业原因进行分析得出:
外部原因包括:1.社会歧视严重;2.政策落地较少。
内部原因包括:1.个人身体素质差、疾病多;2.就业意识低,动机不强;3.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水平低等就业能力不足。
为此,2022年10月起,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申报佛山市南海区委政法委社会治理创新奖励专项奖金,在西樵镇、九江镇、丹灶镇开展“平安关爱,圆就业梦”——戒毒康复人士就业启航项目。
项目透过进行政策宣讲增加政策的知晓率,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对象的就业技能,走访厂企及工作坊建立就业资源库,进行就业配对及辅导等策略,促进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的落地,提升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能力,建立有利于戒毒康复人士就业的资源库和机制。
结合多年的探索及本年度的专项深化,项目提出“1个中心+2类人群+3种路径+4种变化+N部门联动”的就业帮扶机制,为戒毒康复人士及其家属进行就业帮扶,协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营造党委领导下的良好的就业氛围。
二、需求分析
面向三个镇街的戒毒康复人士进行就业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戒毒康复人士存在下列需求:
(一)个人层面
1.拓宽就业渠道
康复人士对薪酬、迎合兴趣的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更多的求职通过朋辈介绍,较少通过招聘会或者网络求职。
对于目前的现状,项目社工需要清晰了解康复人士求职需求,尽可能地联结更多的就业资源,为康复人士搭建就业岗位选择平台,有效地协同其解决就业问题。
2.提升就业技能
康复人士有一定的技能培训需求,例如实操技能、兴趣定位、职业规划,但对培训渠道不清晰。
结合康复人士就业困难有技能不足、未能迎合自身兴趣等,项目开展技能培训既要迎合康复人士的上岗技能,也要结合康复人士期待,双管齐下,开展系列培训。
3.提高就业动机
对于无就业意愿的康复人士,有的是身体原因,有的是曾经被歧视而缺乏信心。
(二)社会层面
1.建立就业资源库
康复人士目前就业的企业规模较多属于小型企业或者灵活就业类型。
开展服务中,项目了解到社会大众对康复人士接纳度仍较低下。
康复人士求职中也会因存在歧视或者曾经被歧视导致缺乏求职信心致使出现无就业意愿。
同时,公益岗位在本土镇街较少供给,缺乏联盟阵地,因此,项目加强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建立就业资源库。
2.促进政策落地
较多康复人士工作未能在工作单位购买社保。但通过个案服务中可得知,康复人士均期望得到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部分。
而康复人士评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这项政策使用率不高,其中原因包括康复人士自身担心涉毒经历被知晓后而被歧视,选择隐瞒。
为此,项目在政府系统的支持下,联合人社部门,推动政策宣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帮扶政策资源,把资源落实到实处。
三、构建“1+2+3+4+N”的就业帮扶机制
“1+2+3+4+N”就业帮扶机制立足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优势,以就业资源库为依托,匹配就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成功就业,同时,巩固其戒毒成效,促进其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的正向改变。
(一)1个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禁毒工作建设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镇党委、基层社区党委的资源优势,协同工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以及大力撬动、统筹社会各方资源,收集社会厂企、工作坊信息,并通过党委动员辖区内厂企,提升厂企对戒毒康复人士的接纳度,搭建戒毒康复人士就业资源库,减低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难度。
同时,基层社区党员干部对有就业需求的戒毒康复人士进行走访,并结对帮扶,深入了解他们目前的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及个人需求,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士及其家属的困难、政策疑问进行解决、回应,营造接纳、关怀戒毒康复人士回归家庭及社区的氛围。
(二)2类人群:积极帮扶就业动机高的服务对象,主动挖掘潜在有就业需求的服务对象
在就业帮扶过程中,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动机尤其重要。
针对就业动机高、主动表达就业需求的服务对象,社工的介入重点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就业意向以及面试、职场、实操等技能提升的需求,匹配资源库资源,协助其成功就业。
然而针对就业动机低、长期处于失业或灵活就业的服务对象,社工需要与服务对象探讨失业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服务对象的中观系统进行介入,逐渐提升服务对象的就业动机。
比如,通过家人、朋辈、志愿者等力量挖掘服务对象就业的优势,鼓励其勇于面试应聘,同时提升及巩固服务对象就业的支持性因素,促使其真正实现稳定就业。
(三)3种路径:通过戒毒康复人士自主面试、社工陪同或政府推介3种路径协助成功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后续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畅顺,社工在推荐就业时,首先要评估其整体表现,包括操守情况、身体情况、技能情况等。
同时,社工也需要在其就业前后巩固其戒毒情况,提升其工作技能,促使其稳定就业。
当服务对象确认企业岗位符合其期望后,社工进一步确认服务对象是否需要社工陪同面试。
2.而部分服务对象缺乏信心,认为自身无法单独处理的,社工则提出可以陪同服务对象到厂企面试。
(四)4种改变:戒毒成效、稳定就业、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四大关系相互影响,真正实现社会融入
协助戒毒康复人士成功就业是项目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稳定就业能够巩固服务对象的戒毒成效,促进他们家庭关系、朋辈/社交的正向改变。
同时,社工在就业辅导介入时,亦需利用戒毒成效、家庭关系、朋辈/社交三大关系作为切入点进行个案辅导,促使其持续稳定就业。
当服务对象成功就业时,戒毒成效、家庭关系、朋辈/社交的正向改变亦能成为其稳定就业的保护性因素。
(五)N部门联动:搭建禁毒协会、禁毒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等职能部门+社区党委+企业+培训机构+社工+志愿者的多方联动机制
运用禁毒协会的平台,向协会成员单位宣传戒毒康复人士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加入企业资源库;
借助禁毒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等职能部门了解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动向,面向戒毒康复人士提供政策宣讲,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现有的政策福利;
同时,链接岗位资源,促使形成接纳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资源库。
同时,结合志愿者在日常志愿服务中接触了戒毒康复人士,对戒毒康复人士有一定的了解,接纳度较高的情况,社工可以挖掘志愿者身边的厂企资源,助力充实就业资源库。
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社工也着重过来人志愿者角色,当服务对象面临困境、迷茫时发挥同行者的力量,疏导情绪,建立希望,实现1+1>2的效果。
最后,形成党委牵头推动,政府部门协同,社会大众积极支持,企业有岗位提供,培训机构支持技能提升,社工积极对接需求与辅导提升的帮扶机制。
四、服务成效
1.出版《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手册》,开展政策宣讲,推动政策落地
大部分走访的厂企、工作坊都表示愿意接纳戒毒康复人士,愿意为他们提供岗位。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正在求职的戒毒康复人员均有兴趣参与能力提升的培训,其中职业兴趣测试和面试指导占比的人群均达30.77%。
对于就业技能培训,不清楚培训渠道的待业中的康复人员占比达84.62%。
项目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共开展9场技能培训工作坊,通过SWOT方式引导服务对象分析自身优劣势,清晰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
针对职前需求进行工作礼仪+应聘技巧培训,提升服务对象面试技巧,提高应聘成功率。
①案例背景:阿飞(化名),男,41岁,离异,小学文化程度,早年已于广西迁往九江工作及生活,与前妻、儿子及女儿的关系良好,2020年因吸食冰毒被强制戒毒2年。
由于日常生活、前妻赡养、租房都需要钱,所以阿飞急切需要一份稳定工作。
可见,阿飞就业动机较强,但由于无技能专长、资源网络而无法寻找合适的工作。
③实施过程:职业探索从无助到求助。在社工跟进过程中,阿飞一直保持操守,积极配合管控,但是处于无业状态。
在社工接触其三次后,阿飞主动向社工诉说其困难,希望得到社工的帮助。
阿飞说:“我已经出来大半年了,一直找不到工作,租房、吃饭、坐车都需要钱,入所之前虽然还有点积储,但眼看一直找不到工作,真的很害怕(没有钱的日子)。”
社工疏导阿飞的焦虑情绪,给予安慰与支持,再细问了解其对于工作的期望以及工作意向。
当得知阿飞的工作意向后,社工开始运用对焦和摘要等技巧,协助阿飞明确工作方向:工厂杂工、机器机械操作等。
社工了解阿飞的就业情况
(2)联动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平台
社工从就业资源库中寻找适合阿飞条件的工作岗位,并向其推荐。
阿飞感谢社工的热心帮助,并提出疑惑:“机器机械操作是哪一类型的?工作难度大不大?”
此时,社工提出建议,陪同阿飞前往厂家进行面试以及岗位观察,联系厂家负责人协助解惑。
期间,阿飞在厂家负责人、社工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岗位说明以及操作细节,并从中了解岗位薪酬待遇等问题。
阿飞较为满意该岗位的条件,并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应聘。
厂家有感阿飞对工作的热诚,欢迎阿飞加入,并鼓励阿飞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工作,忘记过去。
目前,阿飞已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期间,阿飞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同事的赞扬,且从一开始不太愿意与人沟通,到现在主动邀约同事聚餐。
可见,阿飞已自主建立新的正向人际网络。
最后,阿飞有感而发:“非常感谢政府、社工的帮忙,热情且贴心地帮助我解决就业问题。”
社工陪同阿飞到企业办理入职手续
该案例中,阿飞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主动求助社工。
社工了解需求后,随即与阿飞一同分析其自身就业的优劣势,同时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对接就业资源库,联动爱心企业,合力拓展阿飞的就业渠道,帮助阿飞成功就业。
五、服务反思
1.打破戒毒康复人士求职屏障,实现就业不设限
服务对象在求职过程中都面临着其吸毒史被用人单位识别、歧视的困境;
因此,项目在进行就业帮扶过程中,通过党委、政府部门、志愿者等多方的力量,主动打破服务对象的顾虑,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愿意接纳和聘用戒毒康复人士的意愿,建立就业资源库,降低戒毒康复人士的就业顾虑,提高就业成功率。
2.构建多元化就业格局,多方联动、多措并施、多点发力
3.从微见著:服务对象稳定就业,促进其社会生态系统正向改变,巩固其戒毒成效
在成功就业帮扶的33名服务对象中,社工发现服务对象就业前后的变化较大,有的除了缓解家庭压力之外,还维护了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关系、沟通的正向改变;
有的帮助其积累创业的本钱,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有的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酗酒、赌博等问题。
可见,帮助服务对象稳定就业,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社会生态系统的正向改变,巩固戒毒成效,促进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