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应用(精选5篇)

2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现状

为了解互联网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现状,本文对内蒙古某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八个专业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发放的总份数为380份,进行回收的有效问卷份数为354份,回收占总发放份数的93.1%。其中,理工类学科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1%,文科专业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39%。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以下几点调查结果:

2.1对创新创业概念认知调查

通过在对内蒙古某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思维的正确认识普遍存在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3.5%的学生以开发成型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标准。有61.3%的学生表明自己要创立一番大事业才能实现创新创业的目的,还有11.2%的学生将开发领先世界的科技项目视为创新创业的理想标准。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创业思维不成熟[1]。

2.2毕业后去向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2016年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激情,其中,有明确创业方向、想法的学生同2015年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占学生比例的8.3%。而对于2016年的学生来说,直接就业的选择概率同往年相比明显减少。所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为社会的创新创业制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对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也有了极大的影响,更多的学生选择进行创新创业作为走向社会的开端。

2.3对创新创业领域选择调查

2.4对创新创业具备的能力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独特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以及敏感市场洞察力等专业素质。有70.2%的学生认为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还有61.3%的学生认为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成功创业。综合以上情况,最终说明学生将创新意识作为了创业成功的关键[3]。

3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指导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互联网营销教学对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为互联网领域培养出适应数据时展的可用人才,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以下内容针对互联网营销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指导途径作出了解析。

3.1工作岗位职能向学生学习情境转换

3.2教学实践过程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法

4结语

通过将互联网营销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渴望亲身参与和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战教学并列举企业案例分析,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望此次的研究能为现今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9):228-229.

[2]胡叶子.课堂界限的消弭——论移动互联网在营销策划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视听,2015,10(12):185-187.

[3]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2):1-5,42.

[4]郑文坚.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4):62-63.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W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Z].

[2]曹Z.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如同一张大网正在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串联在一起。互联网与生活细节的搭建、糅合而成的样子便是现在这些APP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与前端、后台的交互应用便形成了当下互联网+的“闭环”模式。经过与多家公司的创始人与投资人的谈话,我更加了解到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中,闭环是该有多么重要。

同互联网家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一样,未来,智能设备将会被我们的意识控制,购物网站将会更精准地掌握我们的消费和生活习惯,日常社交将会更多地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就连我们日常驾驶的汽车都能实现“自动驾驶”。这些看似遥远,实则正在一步步实现。

据媒体报道,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安全地进行了70万公里英里的测试。Google汽车团队的主管ChrisUrmson表示,Google暂时还没有发售这款车,并表示在发售之前这款车将会进行全面的测试。Google的高管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之前Google给大家留下过这样的印象,那就是这辆车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合法的驾驶测试。可见,自动驾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这些现象的背后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衍生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具目的性和可预知性,而飞速发展的智能科技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网。

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通过对2000万顾客购物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布的时候,通过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犒劳一下自己。于是,他们尝试推出了“啤酒+尿布“的产品搭配模式,这项举措让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产品销量大幅度提升;同大数据带给我们的震撼一样,未来科技的发展则更让让人瞠目结舌,美国MITMediaLab的天才学生普拉纳夫-(PrarnavMistry),发明了一项结合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科技,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游离于实体与虚拟之间。

智慧家成为未来的生活状态

所有的线上生活最终都要归结到以家为核心的辐射体之中,而互联网恰恰成了串联这些事物的一根根轴线。一部手机便能够完成所有的一切,这便是智慧家最好的诠释。而这种诠释最好的体现便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那种智慧家的生活状态,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

超级无线传感技术则能够实现手机的充电,并能够将手机画面映射到桌面上。汽车在感应到你的脚步声之后便会自动开启,通过汽车驾驶室里的触摸屏设定地理位置后,互联网将会计算出最不拥堵的道路将你送到公司。而在公交站,只要你轻轻点击想要去的地方,便会规划出线路并为你匹配公交。这看似充满科幻色彩的一幕却正在真实地发生着。而在这些背后都少不了互联网家的影子。

互联网家作为智慧家的实现载体,能够将你对智慧家的所有想象进行复现。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物联网为延伸的新型装修将会给未来的家装行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全新选择,这个选择便是智慧家。而上面那个短片只不过是众多场景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作为智慧家的实现载体,互联网家装将会成为未来家装的发展潮流,消费者也能深切感受到由它带来的颠覆性转变,摆脱传统装修带来的痛点与黑幕,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多种装修风格通过大数据进行解码实现高度聚合,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施工流程通过传感技术、遥感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触碰技术实现可视化,以消费者订单为基础的大数据,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要群体的“高智慧产业工人”将会使建材生产趋于智能化……这些技术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家可以畅享的美好愿景,创新科技的应用场景也成了美好愿景实现的基础,而这一切也最终促成了智慧家的实现。

发端于智慧家时代的建材生产商将会是整合万亿级消费者需求大数据更加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而以三维甚至四维技术构建而成的“3D打印工厂”会让生产更加快速与科学,建材厂家只需按照大数据提供的信息生产即可,这些产出将会通过互联网这张大网,借助聚合了大数据与高科技的供应链系统供应到放射而来的千家万户中去,而未来的建材市场将会成为一个“未来智慧家体验中心”,我们可以将这种建材市场叫做“体验客厅”,所有物料通过物联网进行聚合,最终在“体验客厅”中展出,并供消费者体验和感受。

在“体验客厅”中,用户能够看到生产建材的原材料归属地、建材的生产过程、建材的型号、用户的订单信息、使用到实际装修过程的展示效果等信息,通过联网用户户型信息,用户更能够看到这些建材使用到实际项目上的状态。

消费者从中获得的是一种智慧家的生活状态,而建材厂商将会因智慧家更加绿色和多样,完全改变传统行业中单调的“售”“卖”两种角色,开启一种全新的发展可能性。

互联网家是实现智慧家的“Uber”

Uber模糊“司机”和“乘客”身份的杀手锏是后台强大算法系统的的支持。它是一家典型的以技术驱动的硅谷公司,在其团队中,工程师占了一半以上。在这一套算法系统中,有不少是多个学科混搭的算法工程师,这些算法工程师有火箭工程技术专家、计算神经学专家、信息传感专家甚至还有核物理学家,这套算法阵容甚至超过了Google。以UberPool为例,其需要开发的算法比简单的TSP问题还要复杂。在这开发算法之前,算法团队会进行一系列的预判,包括需求预测、拥塞预测、供应匹配、智能调度、动态定价等。

关键词:服务创新;互联网;服务方式;演变

一、我国互联网服务的发展现状

2.互联网服务结构呈现多元化,互联网服务创新社会化趋势加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而互联网服务创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因而互联网服务创新必须增加其服务创新的社会性才能为广大用户所接受,互联网在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创新,社会性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2]。同时,人的社会性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如求知、交流、交换等等,这也必然要求互联网服务进行多元化的社会性创新,随着互联网服务社会性创新的发展,服务结构呈现多元化:首先是服务类型的增加,早期互联网服务类型单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服务创新的发展,新的服务不断出现,如互联网虚拟专网服务,互联网电子交易服务,互联网会议电视及图像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等等;其次是服务对象或用户群体的扩展,如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民中男性比例为55.9%,比女性高出11.8个百分点;最后是服务提供商(ISP)的多样化,如电子商务ISP、即时通信ISP、网络游戏ISP等等。

二、互联网服务方式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阶段(1987-1996):以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主的互联网基础服务。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互联网,但一直没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这一时期的互联网,由于受技术,如TCP/IP协议、互联网信息协议WWW、第一台当今通用的IBM-PC、多协议路由器以及第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支持WWW技术的MOSAIC浏览器等都是这一时期才出现,政府、认知度等方面的影响,发展缓慢,服务内容很有限,主要以接入互联网等基础服务为主,用途主要为研究用,商业资本尚未完全介入,且只有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才会使用。

第二个阶段(1996-2003):以新闻、搜索、数据库等为主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服务创新表现为Web1.0时代,其特点为:1.互联网服务创新逐渐增多,模式为服务企业主导型,用户为创新的拉动者和服务产品的使用者,服务企业为创新的推动者和创新活动所在地,其创新活动表现为将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中的信息传播方式经过加工处理后搬到互联网上的过程和组织创新。2.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剧增,但信息是静态的,且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由ISP到用户,用户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非创造者,即用户的参与性低,如图1为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的关于1999-2003年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由表可见这一时期互联网用户上网主要是为了享受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3.服务方式有限,各种信息服务均以一定的技术为基础,如早期的百度、搜狐、腾讯等都以一定的专业技术为支撑。我国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商业化,互联网商业化推动互联网服务创新的发展,互联网服务创新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它深刻的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图11999-2003年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

三、互联网服务方式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2.从事互联网服务的专业人员不足。互联网行业属于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高创新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所积累关于该行业的大量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又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1],这些经验丰富的员工促进了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和互动,促成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碰撞以及新知识的产生,帮助企业或用户完成了各项服务的创新,因而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企业员工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随着我国互联网服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专业人员,但是专业人员的缺失,或是专业人员的流失,都会减缓互联网服务创新的进度,对互联网企业造成潜在的巨大损失,不利于互联网服务方式的演变。

四、对策建议

2.政府要加大对互联网行业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是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主创新并不必然排斥模拟创新。自主创新往往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耗费巨大,我国互联网服务在国际互联网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扮演着后来者、追随者的角色,目前国内大部分互联网服务都是模仿国外的模式进行模拟创新,模拟创新成本低、风险小,是后来者追赶先进前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模拟创新始终是需要向自主创新转变的,模仿创新具有被动性,易形成路径依赖,因此长期的模拟创新,不利于互联网自主创新体系的形成和行业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益国际化,国内互联网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互联网服务的挑战,我国互联网行业始终是要探索适合国情的互联网自主创新道路,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互联网行业自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包括政策的、财政的等等,鼓励互联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互联网行业自主创新程和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庆瑞,吕飞.服务创新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34-37

[2]刘越.互联网服务的融合化、社会化和智能化[J].现代电信科技,2011(1-2)

[3]汪向东等.中国: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M].三联书店,2003

[4]REvanglista,GSirilli.InnovationintheservicesectorResultsfromtheItalianStatisticalSurvey[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1998

[5]艾瑞咨询.2011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R],201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2004[R].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生存能力建设已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剖析了与之相适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内生能力要求和对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敏捷开发用户聚合

1引言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及其行为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途径,其特点在于能适应用户接入环境的动态变化,满足用户移动状态下动态变化的需求,提供连贯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应用的个性化,而智能终端和多样化的应用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对趋势把握的同时,只有准确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征,才能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趋势和发展方向,找到应对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市场调研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高中到大学学历背景的人群为主流;初中及以下人群由于受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使用率稍低;硕士及以上人群由于领域专注的比较高,体验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情并不高。主力人群大多集中在20~35岁,他们乐于体验层出不穷的创新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这部分人群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客户根基,通过对这一消费群体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大规模拓展。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环境激发了大量的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使用任何屏幕(Anyscreen)来接入互联网使用任何业务(Anyservice)。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即时通讯、信息搜索查询、音乐娱乐等。据Flurry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手机应用的使用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游戏,其次则是社交网络、新闻应用、娱乐应用等。2011—2012年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如图1所示。

针对用户的业务使用偏好,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业务种类繁多,但各种应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从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可以看到,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等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O2O特色应用如手机购物、位置服务、手机商旅等应用仍然由于产业链合作等原因尚未取得完善的发展。这也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即发展初期移动互联业务集中于满足用户信息和沟通需求,并以工具化、娱乐化应用为主,如手机即时通讯、手机音乐、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发展后期则倾向于满足用户生活化、商务化的需求,如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

4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业务核心能力

分析

从以上的用户特性和市场需求分析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与产品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要在这个环境复杂、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谋求发展,必须具备一些核心能力,否则将迅速被市场淘汰。

4.1业务融合创新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发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促进内容和应用体验趋向一致,努力构建开放性平台。当前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策略是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融合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优势,形成丰富的创新产品体系。同时,研究移动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以及在移动状态下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基于手机移动性、位置性等特点,开发出深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和应用。在业务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要更多继承互联网的特点——注重用户体验,建设开放性的平台。在应用层面,创新主要基于用户身份、用户位置、用户习惯,细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吸引用户高度参与。

4.2敏捷开发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端,人所处的环境是剧烈变化的,所处的用户场景很短暂,并不能持续,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每天十几款应用上线,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迅速让产品去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地升级进化,推陈出新,才是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同时要不断地倾听用户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修改,然后决定后面的方向。所以,“快速迭代”是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要求,能否做得足够快已成为衡量一款产品研发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所以,必须具备敏捷开发的能力才能跟上移动互联网产品速度。同时需要建设高效的用户反馈渠道,重视反馈,快速响应,重视运营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为敏捷开发不断校准方向。

4.3需求契合能力

当前人们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生活方式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市场需求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需要在试探中不断调整或更替。一款应用产品一定是为解决用户问题而开发的,但产品所预期满足的用户需求并不一定完全契合真实市场。为了使开发出来的产品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必须要为产品寻找一个用户场景,然后根据用户场景寻找真实用户去检验产品的需求契合度;同时将产品放到一个群体中去检验它的传播速度、使用频率等,以此来快速检验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竞争遍布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推广、运营的全过程。移动互联网产品要定位准确,功能简洁,在自身的优势范围内迅速形成竞争力,占领用户市场,培养用户习惯。除了功能性的需求契合外,非功能性的需求满足也很重要,非功能性需求可以概括为“产品轻、速度快、内容好、流量省”。

4.4用户聚合能力

图2用户应用需求层次

4.5价值掌控能力

(1)移动终端:终端是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和界面,很多用户的使用需求受终端内置应用的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竞争点之一。另外基于终端所能延伸出的产品、服务模式也是各类厂商竞相争夺终端把控权的主要原因。

(2)系统平台: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衔接移动终端以及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所在。

(3)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所获得的最终服务,因此它是吸引用户的最关键因素,它可以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并能带来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应用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关键节点。

(4)网络通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中,通信服务运营权的垄断格局将逐渐产生变化,各类虚拟通信运营商即将出现,同时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厂商也可以自建网络通道,这将加剧移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和竞争。

5总结

移动互联网潜力无限,市场巨大,但其竞争激烈,赢得用户才能赢得竞争,不管是移动互联网厂商、通信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其自身的能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通过对上述能力的平衡发展来奠定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与产品优势,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班晓芳,佟鑫.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J].电信技术,2012(7):77-78.

[2]徐超.中国电信开放式大框架初显“天翼空间”尚需填补“空白”[J].通信世界,2010(9):24.

[3]艾媒咨询集团.2012Q3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季度监测报告[R].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5]易观国际,德勤华永.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R].2010.

THE END
1.网络文明评论文章网络平台:助推高质量就业的舞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求职者和招聘方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成为了助推高质量就业的新渠道。 首先,网络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信息。通过各类招聘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求职者可以轻松获取各行业、各职位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0308
2.互联网服务行业是什么,有哪些分类和就业岗位?在线购物平台,C2C平台,B2B平台等 社交媒体和通讯应用: 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应用等。 在线教育和培训: 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等。 在线旅游和餐饮服务: 旅游预订平台,外卖平台等。 金融科技: 移动支付和电子钱包,网络借贷平台等。 互联网服务行业就业岗位: https://m.glrcw.com/c_article-a_show-id_3191.html
3.教育部推出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700多万个人民网消息,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低风险地区教育开学复课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为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近期教育系统组织了一系列网上就业服务活动。2月底,教育部推出了“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会同五家社会招聘网站共同提供24小时365天网上就业服务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299639
4.网络直播与运营毕业后有哪些就业岗位?网络直播与运营毕业后有哪些就业岗位?网络直播与运营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职业方向,因为网络直播及运营不仅是娱乐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网络直播与运营专业毕业后想要从事网络直播与运营相关工作的人,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http://www.hebjxw.com/mShowInfo_News.asp?id=51978
5.创业政策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季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创业证》复印件、发放工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https://cy.ynnu.edu.cn/shwpage/showpage/617
6.福建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福建残联官方残疾人求职网站2024年福建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泉州赛站)圆满落幕 福建省举办2024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嘉年华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关于建立高校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的通知》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残疾人毕业http://fj.cdpee.org.cn/
7.在线医生美食博主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网上“务正业”中工民生“我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某美食平台上积攒了一定人气后,文思思辞去原有工作,当起了专职美食博主。“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录制糕点制作视频,并撰写做饭攻略。”文思思的美食博主当得风生水起,前不久刚在某平台上出售了自己的烘焙教程。 私人旅行线路定制师、网络媒体写作者、网络营销专员……细细探究这些在线岗位,几乎https://www.workercn.cn/32850/202001/07/200107071619769.shtml
8.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精选22篇)本学院积极吸引组织并现场召开了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40余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685个。目前经跟踪回访,学院初次就业率为89.72%。 8、以人为本,大力帮扶特殊群体就业 学院领导挂帅重点帮扶“三个一百”困难学生,xx院党委书记负责联系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xx等7名同学,xx院长负责联系20xx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xxhttps://mip.ruiwen.com/zongjie/2945133.html
9.工业互联网应用山东胜利职业学院l行业引领,平台支撑,智创未来。 【就业方向】 面向数字化工厂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从事工控网络设备装调、系统集成、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等工作。也可从事智能仪表销售、项目推广、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 (1)工控系统集成工程师;(2)物联网安装与维护技术人员;(3)可编程控制系http://www.sdslvc.cn/xkxy/info/1205/2153.htm
10.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精选6篇)所有的岗位中,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专员/网站推广/产品策划/网站策划和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电子商务专员/电子商务SHOPPING MALL专员/业务员/电子商务销售员/电子商务员/网络维护营销/网络销售部门助理/外贸电子商务员/客户代表/ 销售助理的这两种岗位群招聘职位数量最多,企业的需求最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l08109c.html
11.就业工作总结1000字(集锦9篇)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精神。我社区在党委政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使社区再就业工作走向了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现将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https://www.liuxue86.com/a/4876882.html
12.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几大主流电商平台下的个人网络创业。 (三)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 本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工作岗位及要求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
13.苏州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公布!依托全市三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跟踪服务,做实做细昆山籍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2024年提供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科研助理等高质量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举办线上+线下+直播一体化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不少于20场;开展“点燃生涯”各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https://i.ifeng.com/c/8WX5svFrky1
14.寿光人才网寿光招聘网寿光就业网络平台寿光人才网,寿光招聘网,寿光就业网络平台【288job.cn】是寿光招聘求职在线交流平台,寿光招聘网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用专业的服务,做好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商标:寿才网https://www.288job.cn/wap/
15.上海网络平台运营工资待遇(招聘趋势,就业前景)上海网络平台运营招聘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54.6%岗位拿¥8-15K/月,年薪¥10-18W,2023年较2022增长了105%。 按学历统计,大专工资¥12.6K。 按经验,1-3年工资¥7.0K。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年招聘职位20个,占上海0.002%。 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静安区,徐汇区。 https://m.jobui.com/salary/shanghai-wangluopingtaiyu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