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李慧通讯员刘英杰胡小林烟台报道
11月15日,“科创共赢”中韩医疗健康合作论坛在烟台顺利举办,来自中韩两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疗健康的高质量发展和合作机遇。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承办方之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措并举促发展,为论坛成功举办贡献力量,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
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中外科技融合
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韩国技术风投财团共同主办,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日产研院)与韩国技术风投财团烟台代表处承办,活动得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四级职员富贵,韩国技术风投财团主任金相焕,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广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陈晶,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合作处三级调研员王南南,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书记、主任王艳莉,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海超出席活动。中科交亚非处处长颜晓虹主持论坛,两国有关机构、企业代表线上线下共约500人参加活动。
富贵表示,加强中韩医疗健康合作有利于促进技术研发应用和资源共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医疗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也能为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共同帮助两国人民更好地应对健康挑战。
杜广选强调,山东和韩国在经济、科技上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合作空间广阔,双方在科研项目、科技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烟台市与韩国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建了首个中韩国家级科创孵化项目,在推动中韩资本与技术嫁接、赋能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相焕指出,韩国技术风投财团通过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建设,已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中国,两国尖端创新技术领域初创企业间的合作充满希望,此次活动在谋求中韩两国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陈晶指出,韩国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化医疗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经验,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双方在医疗健康领域互补性强,为双方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抢抓重要机遇产业发展共享共荣
本次活动对推动中韩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搭建,促进中韩医疗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技术成果的跨国应用,促进中韩医疗领域的青年、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互鉴有着积极作用。
论坛会议中,中韩专家围绕医疗健康领域的现状、重点问题和合作重点等方面作主旨演讲,为构建科技生态、推动产融对接、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期间,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举行“中韩民间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启动仪式,中日产研院与国科温州研究院等签署倡议书加入联盟。随后,中韩企业技术团队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研发、盐碱地种植、食品研发等领域进行项目路演,有效促进中韩双方在医疗健康领域交流,为未来的技术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期间,韩国企业代表团参观了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荣昌生物、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等,各企业所展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力令人印象深刻,受到了韩国企业代表团的称赞与认可。双方就医疗健康、科创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共同寻求更好的合作机会和发展方向。
搭建交流平台多方合力共创未来
以共赢之理念,博科技之振兴。一直以来,中日产研院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勇担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使命,以对日合作为主线,将对外合作交流作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级平台中日韩联合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对韩对日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双向离岸孵化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升级优化国际科创生态系统,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共赢发展。
同时,中日产研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采用科技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定义产品,产品选择技术”“参股不控股,参与不干预”两条基本原则不动摇。联合烟台杞杨机械有限公司,导入日本精益生产理念,打造全日本要素的智能制造现代化精益生产样板,将国内企业主打产品由非标设备向标准化设备转换升级改造,推动建设中日联合研发中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走出了一条中日创新合作的成功路径。
中日产研院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促进中日、中韩、中乌、中匈、中俄等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长效机制,致力成为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桥头堡”,成果转移转化的“摆渡人”,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为拓宽“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建成韩国离岸育成中心、日本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中心中国事务所等国际创新平台7个,公共安全(山东)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院士工作站、芝罘湾实验室等国内创新平台5个。此外,中日产研院不断加大高水平成果供给,持续推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开展技术攻关58项,挖掘高价值专利65件,完成成果转化64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亿元,全面提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未来,中日产研院将继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统筹布局、权责统一”的原则,紧扣新动能主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为根本遵循,秉承“科研立院、改革活院、人才兴院、产业强院、开放办院”建院方针,坚持国际视野,着眼全球创新资源,发展“共创、共担、共享”科创合伙人,以开放创新汇合作之力,以共商共建谋发展之路,共同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