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掌握的基本知识,可以灵活采用诸如翻转课堂、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将碎片化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授课内容,利用云班课平台开展"调查头脑风暴、限时小测验、小组讨论"等趣味性的教学互动,就某一个问题发起讨论,教师可以在云班课平台直观地看到班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疑问解答。教师依托云班课通过手机将课堂变得轻松又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教师在线布置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所遇到的难点则发布一些头脑风暴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还可推送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生活实践、历史故事、岗位要求等材料来拓展课堂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微生物素养。
以云班课为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需要通过手机完成学习和参与讨论,基本杜绝课堂玩手机的现象;课外作业需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平台并供其他小组评阅,比拼经验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微课(如酵母菌)、动画(如显微镜的构造)、视频(如菌种的自然选育)、虚拟仿真(如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等信息化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送课堂外知识(如食品工业的灭菌、食品的卫生要求等),拓展学有余力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均成绩达86.7分,优秀率为30.22%,分别比往届未实施教改的学生平均成绩提高5分,优秀率提高15.21%,且首次未出现不及格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明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好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制作碎片化教学资源。碎片化教学资源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便于教师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把握、重新整合,开发出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类型多样的碎片化资源,这将是混合式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2)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高低是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除了将线上学习过程纳入监控和考核范围外,还要创新课外作业。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习小组提交诸如图片、视频、PPT、微课等形式多样的作品参与竞赛,把优秀作品作为示范案例进行展示,在学生间形成相互竞争,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与促进,还要根据后台数据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一些所谓的"差生",除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