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为使教学工作不停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是目前各大学校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线上教学,早已有之,突破时空限制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但多数情形下仅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延长教学前端的预习和教学后端的拓展,进行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疫情当下,面对面课堂无法实现,师生完全隐入屏幕后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与学。师生一“线”牵的云课堂,优势显而易见,但如何使“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效果不打折”,关键在于解决线上教学的难点。
线上教学两端通过网络平台交互,教师的教学资源与设计通过云端作用于学生,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通过云端反馈于教师,两者相互促进,形成闭路正向循环。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仓促上马的线上教学其难点在于教学效果如何保障,主要体现在双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如何快速适应、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以方便学生的学、信息化素养如何快速提升以实现资源与平台如何有机融合、学习效果如何真实检测四个方面。
在学校和系部的快速反应和通力安排下,本人本学期担任会计专业《纳税实务》线上教学课程于3月2日上线,现已教学四周。本门课是专业核心课,且与初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内容重合度高,理论知识枯燥,但运用灵活。我将以此为例,展示以上难点的应对策略和体会。
一、多元多级管理保障机制促进双主体快速适应教学新模式
主要从思想认识统一、政策保障和制约督促机制三方面保证师生快速适应教学新模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线上教学资源配置
线上教学模式下,师生身份发生转换,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化身优质资源的供给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和自主学习的陪伴者,一切以方便学生的“学”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不打折。
《纳税实务》课程内容更新迅速,在组织资源时教师需在熟知最新内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制作——解析与重构——组织教学资源”三步走优化资源配置。这增加了线上教学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为了课程持续高质量运行,我们备课组分工合作,将资源再加工融入自己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资源的选择与制作时,甄别资源的时效性,对不足的资源想办法补全。以教学计划为中心,以教学视频为主体,选取校本视频为主、网络视频为辅、教师直播录屏为补充的形式,搭配配套的电子教材与PPT,并制作检测资源,包括最新的题库、讨论和作业等;避免资源不加选择与处理的堆砌,需对现成资源进行解析与重构,避免资源过时、重复、进度超前、时断过长或内容超纲等现象;配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和学情分析,发布任务清单时合理组织各项资源,任务点小而精,且保证每个点有据可查、及时检测,提升学生学习劲头。
三、快速提升教学信息化素养,资源与平台有机融合
在软件平台的使用中,校企、师生需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远超技术培训、师师间相互探讨、教师与软件企业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师生间平台使用磨合,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信息化素养水平。一方面熟练运用,将教学资源和设计完美嫁接到软件平台中,避免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对软件提出完善意见,使其与教学更加熨帖。循环往复,校企师生共同提高。
四、多重手段并用,检测学习真实效果
线上教学学生隐入屏幕之后,自主点播学习,稍加放纵则易流于形式,如资源空放、测验互发答案等。测试100分不代表学习效果也满分,教师需化身侦探,利用多重手段检测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纳税实务》中主要从以下5方面开展检测工作,循序渐进,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学习任务,保证教学效果。
另外定期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视频当堂考试,教师监考,到点收卷,统计分数作为月考成绩;并在讨论区设置限时抢答的综合性、开放性问题,考验学生对整章知识的活学活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教学相长,学生参与度高,避免回帖雷同抄袭,增强了互动的趣味性和劲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