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天班回家最崩溃的事儿,莫过于你发现你翻了半个小时评价精心选择的外卖竟然是国潮外卖。
抱着试试看的心里你尝了一口,然后你开始怀疑人生:这种完全是在糟蹋粮食的食物,是如何在外卖平台月销千单还好评不断的?
今年八月,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幽灵外卖”,有30多家外卖店铺开在废品堆旁,卫生情况令人心惊。其中,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家名叫“望京烧烤”的外卖店铺,平台上店铺的门店照片干净亮堂、资质证照齐全,并且评分高达4.9分。
所以,我们非常想搞明白,在外卖平台上,这些低品质外卖和“幽灵店铺”们为什么能一直居于高位?平台上的评价体系,又是否名存实亡?
以往,无论是拆开快递还是打开外卖,你总能在里面找到各式各样的红包小卡,上面写着“五星好评+晒图+文字奖励3元”的字样。
于是,两三块换一个“好评”的小卡似乎逐渐消失于外卖江湖。
不过,商家们仍然需要自己的店铺有漂亮的数据以供消费者青睐,店铺的单量和评价能够影响店铺在外卖平台信息流里的排名,而评价中的好评和差评更是很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既然有人需要数据,那么就一定有人贩卖数据,“好评返现”因此走上了进阶之路。
“之前点过一些韩式拌饭、蟹黄拌饭之类的,基本上是难以下咽,但是为了返现还是要硬着头皮给好评。”小影对知危说道。最近一年半,他都是从一个叫“小蚕”的平台上下单外卖,同样是美团、饿了么的订单,通过小蚕可以给到大额返现。在他的账户后台上,显示这一年半他“累计获得6531.31”个“蚕豆”(蚕豆可以等额提现为人民币)。
知危下载“小蚕惠生活”App后发现,其平台上有不少商家放出“返现”名额,用户通过小蚕抢名额后跳转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下单,完单之后上传订单和评价截图,则可以收到返现。
小影表示:“最初用小蚕的时候还在西安上大学,有很多满20返17、满15返12的店铺可以下单,基本花三四块就能吃到一顿外卖,比食堂还便宜。”
除了小蚕之外,知危在苹果AppStore里搜索“霸王餐”,会直接搜索出歪麦、饭否、餐大大、越吃越有、团搭搭等多个App,它们在简介中都毫不避讳地写着“0元吃外卖”、“领券拿外卖返利红包”等字眼。
简单来说,这些App就是为“刷单返现”而存在的第三方平台,返现额度大,但操作的链路也很长。
小蚕的商家运营向知危表示:“商家可以选择两种模式,一种是客人下单就能返,另一种是要求客人进行图文评价。不需要评价的更好出单一些。”
除了这些三方平台,在外卖官方平台的隐秘角落里,也藏着类似的“套路”。以美团外卖为例,搜索“试吃官”会弹出“下单得返现,最低1元吃外卖”的界面,每个用户的报名次数有限。
比如知危编辑部尝试下单了两杯咖啡,红包减免后实付22.9元,下单后美团钱包直接返现了8.59元,评价后返现3.57元,算下来只花了10.74元。
一个很现实的事情是,有人“薅羊毛”,就要有人为羊毛买单。
每当谈起“平台难做”时,商家们总有倒不完的苦水。
一位北京昌平的餐饮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店铺的一条差评截图,用户给店铺打了一星差评并且用“国潮”两个字概括全部。商家表示“你哪怕说这餐不好吃都好过你一句国潮”,并回复称:“欢迎线下门店来看。我们是社区临街实体店、名厨明档、现点现做。”
该店店主告诉知危,差评会影响店铺的评分和曝光。“没具体算过要有多少好评才能拉回评分,但起码50个好评也没拉上来。”只不过,店主也表示这家餐馆已经开了14年,老客户不太会在乎这些,所以对订单量影响不大。
但是新开的店铺似乎没那么幸运,一位广东的外卖商家对知危表示,店铺评分会直接影响店铺的订单量,比如他平时可以干100单,只要有一个差评,第二天的数据就可能差50-60单。
对新店而言,仅仅做好菜品远远不够,这位商家还提到:“各种活动满减、神券、收藏优惠减几块钱这种活动,如果商家不参加就没有曝光、没有流量、没有人气,参加的话活动金额设置太低在外卖里不够显眼也没有竞争力。”
所以,“赚个吆喝”是店主小温加入“小蚕”平台的直接原因。小温最高会设置“50返30”的订单,起初一周能有五六单来自于小蚕。
但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吆喝不一定赚得到,但钱一定是赔了。
首先,正如前文提到,即使通过小蚕返现,用户下单也是先通过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所以,在这一步平台就一定扣掉一部分抽成。
小温举例称,加上膨胀红包等优惠,客户实际支付34块,扣去6.4%的佣金和配送费,到他手里只有17块,更夸张的时候,用户实付15块下单一杯冰美式,到小温手里只有3块6。
从外卖平台走过这么一道,本身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了,然后为了刷单还要向用户返现。小温称,如果参加了小蚕的活动,第二天就需要将返现金额补给小蚕。
“有时候一睁眼啥都没干,先给小蚕打返现的100块钱。”小温无奈地表示。只不过,为了给店铺引流他不得不这么做。
一边是被高分“幽灵外卖”背刺的消费者,另一边是被平台店铺评分压迫的商家们,中间除了“好评返现”的用户薅得到一点羊毛,还有返利平台们正赚得盆满钵满。
一种魔幻的现象是,在提及“霸王餐”等社交媒体的帖子下面,有不少用户排着队“收小蚕新人”。
小影告诉知危,拉一个新人下单,不仅新人可以得到返现,他也可以在新人下单后得到返现,有时候甚至有挑战活动,比如7天拉2个新人可以额外得15块。小温已经靠“拉人头”赚到了239块钱。
平台之所以能拿真金白银补贴用户从这里下单,说明他们已经靠这个模式赚到了不少钱,也需要更多的人发现这个平台并加入进来。
小蚕的商家运营表示,每单平台会收3块钱。举个例子,商家发布活动时设置的金额是满50返28元,平台扣除3块钱,到用户端看到的返现则是25块。
另外,该运营还透露“北京地区私域社群用户差不多已经有50万了。”粗略计算,单是北京地区,即使每个用户只下一单,平台也能净赚150万。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第九条第(五)项明确“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如有违反,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罚,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可吊销营业执照。
比如,平台不会直接使用“返现”字眼,避免直接违法违规。小蚕他们先返“蚕豆”,再通过“蚕豆”设计眼花缭乱的权益,这种情况类似于为消费者提供福利,便不算违法违规。
知危发现,有的商家会特意标注“评价需要3图、15字”不会再有其他要求,但不少消费者在潜意识里会默认这是要“好评”。当我们问小影“平台只要求写评价就好了,你为什么会出现‘硬着头皮给好评’的情况”时,小影表示自己根本没多想。
这就是整个链条里最有趣的地方,商户往往通过返现平台返现大约50%给点外卖的客户,要求仅仅是“写一个图文并茂的评价”,这个时候,你是顾客你会写差评吗?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相信大部分收了返现的顾客都不会写差评,基本都会写个好评或者中评。
所以,对于商家来讲,返现平台是一个合法的变相刷好评的渠道,即便客户没有写好评而是写了个中评,那也是实实在在地刷了一单销量,让自己店铺的排名能在信息流中更有优势。
在整个体系中,建立了游戏规则的外卖平台旱涝保收,无论你是否刷单它们都是照样抽成,甚至每刷一单他多抽一单的成;返现平台也是稳赚不亏,做一单就赚一单的钱;外卖商家则即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们面对内卷选择了遁入黑暗刷评价和单量。。。
至于用户,除了那些少数拿返现的人受益,你这样的老实人成了完全的受害者。
最终,你打开外卖软件一翻,看着店铺们可能是刷出来的单量和那些不一定是真好评的好评,横竖选不出来该点什么外卖,你开始感叹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
最后,你累了,你随便点了一家评分高的外卖,结果送来之后,还是熟悉的国潮素材包装+黑色一次性软勺+送的不知名饮料+收藏店铺0.01元烤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