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印发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是为了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而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项文件。《规定》的出台会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是不是以后在群里不能够随意聊天了?一起来看看吧。
▼
注意事项
①不随意建群,不随意拉人入群;
②进群后严格遵守群规,不刷屏,不发任何违法乱纪的劣质内容;
③和谐、友爱,群友之间和睦相处,共同维护群内和谐环境;
④禁止泄露群内成员个人资料及照片等信息;
⑤积极发言,保持群的活跃度,禁止长期潜水。
希望大家互相提醒监督,群主切实负起责任来,否则,如果出了差错,负连带责任,大家跟着受影响!
建议各个群的群友严肃对待,严格执行!
如果遇上不自觉、不听招呼、一意孤行者,大家及时联系举报,请群主果断处置,直至移出群。
请转告各自有关的群。
要规范的互联网群组指的是什么?
《规定》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也就是对平台方面有何要求?
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并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对互联网群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对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及使用者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设定群组成员人数上限、个人建群上限和参加群数上限。
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规定》中强调了哪些处置措施?
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方,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采取处理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互联网群组,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暂停发布、关闭群组等处置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群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降低信用等级、暂停管理权限、取消建群资格等管理措施。
对“群主”“群管理者”责任,《规定》有哪些要求?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信办印发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有公众账号的小伙伴,要好好学习一下啊。
为什么要出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要规范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具体指什么?
《规定》提出了哪些倡导性、鼓励性要求?
《规定》按照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的思路,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注册使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发布政务信息或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平台与平台之间如果发生矛盾纠纷如何解决,《规定》就此有什么新举措?
《规定》提出,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指导推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政府、企业、专家及用户等多方参与的权威专业调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