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张春表示: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中小微企业融资也是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对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具有全局性意义。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自身职能,在牵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以信用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开发应用为基础,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在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架起一座信用金桥。我们依托所属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运行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并与255个地方平台或站点实现对接,为银行、保险、担保、信用服务等机构提供涉企信用信息查询等服务,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能力,形成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
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从全国情况看,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企业贷款利率4.9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情况看,截至8月末,累计注册企业999.4万家,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万亿元,部分地方平台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低于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约1个百分点。应该说信易贷模式对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进一步推广完善信易贷模式,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进一步健全融资服务平台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充分运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建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三是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信息安全保障。更好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防止信息非法使用,保障主体权益。
在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过程中,各地方、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体现本单位特色的信易贷模式,为创新信易贷产品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经验。目前来看,比较成熟共性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包括一站式服务、立体化画像、便捷化办理、多渠道分担。
三是便捷化办理。以农业银行为例,针对中小微企业分散化、零售化、长尾化特点,开发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企业速申速贷、随借随还。传统上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流程需要几个星期,现在通过线上办理缩短到3天以内。目前该服务已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14个地方平台对接,共同构建中小微企业服务生态圈。
四是多渠道分担。分担主要是指风险分担,这方面各地都有很多探索。比如有的地方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为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费率优惠支持;再如有的地方统筹整合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各项资金,设立地方风险缓释基金,对实际发生的不良贷款本金损失,与合作银行按比例分担。在国家层面,近期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也是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的运营方,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信息共享+风险缓释合作模式助推银行敢贷、愿贷、精准放贷。通过这样一个合作,在简化担保审批环节的同时,部分信易贷融资产品授信额度上限提高近1倍。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这些经验的推广,同时不断总结新的好经验好做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易贷模式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更好地纾解中小微企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