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短视频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字节跳动(603598)、快手(01024)、腾讯(00700.HK)、百度(09888)、bilibili(bilibili)等。
产业概况
1、定义:短片视频
短视频产品可分为综合类短视频、聚合类短视频和工具类短视频。综合类短视频一般指的是具有社交属性、视频拍摄、购物等多种功能的短视频平台,代表性产品有抖音、快手等;聚合类短视频主打特定领域的短视频平台,如梨视频、西瓜视频等;工具类短视频指的是以视频剪辑功能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如FaceU、剪萌等。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清晰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沉淀期
中国短视频行业自4G网络开始普及后便实现高速发展,并且诞生了抖音、快手等数亿用户量级的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起强大的影响力。进入2020年,短视频行业已经进入沉淀期,新进入赛道的平台发展难度逐渐加大。而头部平台的规模优势显现,并且相继寻求资本化道路,行业竞争格局分明。
行业政策背景:监管加强
由于短视频准入门槛低,自我审查机制少,因此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低俗内容、虚假内容泛滥、内容抄袭等问题逐渐暴露。为此,我国加紧对短视频行业进行监管。
上游内容生产方:三大类内容生产者(PGC、PUGC和UGC)
目前,短视频行业内容生产方包括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网红/明星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三大类。
UGC生产者为非专业的普通用户,该类群体成本低、制作简单,因此也基本没有门槛,具有强社交属性特点。UGC生产者内容制作主要以表达个性自我为主,一般制作时长在15秒以下,代表性平台有抖音、快手和美拍等。
下游泛内容平台及用户:泛内容平台众多,用户趋于稳定
据CNNIC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1.9亿人增长至截止2020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73亿人。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宅家”更是使得短视频用户规模强势增长,网民使用率也由2016年的26%增长至2021年6月的87.8%,用户规模趋于相对稳定。
注:使用率=短视频用户规模/网民用户规模。
与此同时,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时长也在不断增加。从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来看,中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持续增长,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中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大125分钟,较2020年12月底增加了5分钟,短视频用户粘性持续提升。
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2020年超过2000亿元
在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各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元化和更深层次的商业变现模式,如抖音开设了商品橱窗、引入更多KOL直播带货等,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
2、专业内容制作机构MCN:2020年超过28000家
MCN模式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其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MCN在我国是一种新兴商业体,是我国整体网络结构化的改变所催生的商业组织,是拥有内容制作能力、红人孵化能力、流量获取和变现能力的组织。目前,我国MCN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表现出较强的行业发展特性。
注:2020年数据为iiMedia预估数据。
3、中国短视频行业出海:TikTok蝉联全球移动应用下载榜首
2021年6月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超过6500万下载量,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其中,抖音的下载量占13%,TikTok印尼市场的下载量占比为12%。Facebook以将近5200万次下载排名第二。排名前五的另外3款应用依次是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
注:下载量不包括中国及其它地区第三方安卓市场。
——短视频内容电商:飞轮模式开启
理论上而言,无论是短视频内容电商还是传统电商,只要采取平台模式经营均可依靠双边网络效应产生良性成长循环,而以轻资产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即完成“飞轮模式”增长。具体而言,C端消费者快速扩张会迅速做大电商平台的蛋糕,吸引B端商家入驻,B端商家的入驻又会带来品类及SKU丰富性的优化提升C端用户体验,进一步吸引C端用户使用,形成“飞轮”效应开始良性循环。平台模式下,电商渠道仅承担建设管理平台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为商家提供支付、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各类降低经营成本的工具、更新迭代APP产品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等轻资产的经营工作,基本不会限制电商平台的扩张速度。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北京市拥有最多的MCN企业
近年来,MCN机构在中国遍地开花。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MCN机构多分布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其中,北京占比最大,达17.8%,其次是广东和上海,分别为13.81%和8.82%。而甘肃、香港、广西和贵州分布最少,均为0.17%。综合来看,除了具有首都特性的北京市外,MCN企业大多分布在我国南部、东部,且大部分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
2、企业竞争:平台系百花齐放,两强格局稳定,二三敌对洗牌
作为主流的互联网应用,短视频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截止2020年12月,抖音短视频、快手活跃用户规模占整体的54.4%,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腾讯旗下的微视处于第二梯队,活跃用户规模占31.6%;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爱奇艺随刻、刷宝等短视频APP处于第三梯队,活跃用户规模占7.7%。
竞争派系方面,短视频平台为短视频营销提供了广阔的营销环境。互联网巨头纷纷打造短视频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了字节跳动系、B站系、腾讯系、百度系、阿里系、新浪系、美图系、网易系和360系等短视频平台,短视平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2026年有望达7000亿元
未来,短视频平台将会进一步寻求新的突破,如加入直播、电商等业务,而目前头部短视频平台已经在开发线上直播业务,并且寻求与其他内容创作者加深关系,同时开发新的功能加深创作者与用户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依赖。
前瞻预测,由于疫情的爆发使得短视频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挖掘,2020-2022年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将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在44%左右;2023-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仍较保持1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6年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达7000亿元。
2、短视频发展趋势:概念走向模糊,营销模式多样化及数字化商业价值放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