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供应链3.0时代,供应链+分销+营销业务为基本盘,品牌运营业务为新增长极。公司的定位也从快消品供应链龙头变为快消品渠道龙头,再升级为快消品IP打造龙头。在当前大消费领域不同类型玩家延伸能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公司以布局全世界的供应链为抓手,打造立体式、全渠道、一体化营销平台及品牌孵化平台,形成了全链路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基于前期传统供应链和深度分销+营销所带构筑的基本盘,公司近期通过大力发展高毛利品牌运营业务作为新增长极,从而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降低
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2.结构升级+费效比提升,财务稳健
ROE底部已过,财务结构稳健向好。2021Q1公司ROE水平大幅提升至1.69%(+1.30pct),从历史低点中恢复,主因净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21Q1实现0.51%
(+0.41pct)。具体来看:在国家宏观去金融杠杆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收缩房贷额度,导致公司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受宏观金融环境影响,宇商金控平台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利润较大幅度下滑。经历三年重整重构后,公司有望通过财务严监管、经营效率提升提高销售净利率,通过定增、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财务结构有望稳健向好。
3.白酒流通行业规模近万亿,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酒类流通行业集中度低。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由于我国分销渠道多样、零售终端分散、行业起步较晚,占市场较大份额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我国酒类流通行业集中度较低。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止16年底,在商务部门备案登记的酒类经营者数量有82.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含批零兼营)占15%,零售企业占65%,餐饮企业占18%,娱乐企业占1%,其他占1%。在更为成熟的美国酒类流通市场,酒类产品销售的管理更为规范,市场整合程度和集中度较高,2017年美国前10大和前5大经销商分别占据全美酒水(含烈性酒及红酒)市场74%和64.4%的销售额。
酒类流通行业正往扁平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我国传统酒类渠道由于层级较多导致整体效率偏低,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酒类流通产业链中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产品品质,近年来酒类流通渠道层级日益精简,目前主要高端酒企渠道均已转向扁平化。同时相较于末端经销商,终端零售商更愿意与掌握着较多资源的地区及全国高端酒总经销商进行直接合作,因此大型流通经销商相继开设烟酒公司来直面终端,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及行业的发展,酒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成为重要渠道补充。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分销层级为未来大势所趋,同时品牌化将成为重要竞争力。
白酒品类占酒类流通行业比重高,22年规模至少为7638亿
酿酒行业收入自2004年后保持高增,2020年收入为8353.3亿元,具体来看,白酒行业占比持续上升,2020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酒企收入5836.4亿元,占比达69.9%,2020年啤酒、黄酒、葡萄酒收入占比分别为17.6%、1.6%、1.2%,占比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白酒占酒类流通比重仍将不断提升。
预计2022年白酒流通渠道规模至少为7638亿。根据白酒规模以上酒企营业收
入、白酒流通渠道毛利率反推出各年份白酒流通渠道规模:在中性假设下,2022年预计白酒流通渠道行业规模可达7638亿元;在乐观假设下,可达8270亿元。
4.布局供应链生态,打造最大快消品O2O分销平台
基础供应链+分销营销业务为基本盘,家电、母婴、IT通信占比较大。2020年公司整合了原广度业务和深度业务,并纳入小贷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和O2O金融服务业务,总归为分销+营销业务。分销+营销业务中,2020年公司深耕大消费领域,(业绩量突破300亿),其中小家电、日化、母婴、食品饮料、酒饮板块的业绩量分别为80、70、65、50、45亿元,其中家电、母婴、IT通信板块收入占比较高(25%、20%、19%),2020年家电、IT通信板块同比增长16%、22%,增速较快。
5.以“380平台”为核心,深度分销+营销实现渠道整合升级
深度分销+营销:基于前期传统供应链服务积攒的大量客户,以“380平台”为核心,并通过“供应链+互联网”商业模式,为品牌商、零售商、消费者和机构提供链接与赋能(聚焦星链友店(SB2C)和星链云店(B2B))。虽然传统供应链服务面临较大压力,但公司已凭借先发优势获取各行业的大量品牌资源,因此公司基于已拥有的上下游客户资源,通过带整合销售渠道与终端网点,从而构建“380平台”实现业务转型,提升客户粘性(“380平台”核心目的在于实现资源横纵向整合,即通过整理制造商、分销商及终端网点资源来提升供应链效率,为分销为主的供应链平台)。公司耗时20年构建一体化基础供应链能力,耗时10年构建线下380体系,铸就较强的渠道竞争壁垒。
合作模式方面——从自建渠道转向合作模式,充分调动网点积极性。区别于公司最初通过自建渠道方式拓展业务(存在前期投入大、与原有销售渠道竞争等问题),公司经过两年摸索后,采取合作模式拓展业务,具体来看:1)与当地原有经销商成立控股合资公司方式/合作(怡亚通持股60-70%,对战略及财务进行管控),优点为成本低、流程简化、不存在渠道竞争等问题,自15年7月公司推出合伙人计划后,当前公司已成立超过570家分支机构,充分调动网点积极性;2)与当地原有终端网点成立联盟终端(即后台与公司系统相连),或连锁加盟(即品牌形象等6方面实现统一)。
市场层级方面——“农村包围城市”,重点开发下沉市场。公司重点开发三线以下市场,主因:一二线城市供应链网络竞争激烈,布局完善,所需投入较大;而公司可凭借“380平台”低成本直接打入开发程度较低、市场需求庞大、快消品发展高增的低线城市,同时通过代理多个品牌降低供应链成本,从而解决传统品牌方所面临的“渠道下沉需要大量成本”的问题。
品类市场方面——主攻快消品市场,渠道利润下降等问题的出现提供发展机遇。
“380平台”主攻快消品,主因快消品的必需属性及快速消耗属性使得其拥有庞大的线下市场,同时亦更依赖终端网点进行销售。我们认为“380平台”通过直接与上游品牌方合作,直接与经销商及终端连接,实现将各个终端所需要的品牌产品一次运输到位,且将多级代理整合管理以提升整体供应链配送效率,提升各层级渠道利润,解决了快消品经销商层级繁多、终端零散,存在分销层级过多、终端零售商渠道利润下降(上游向下游转嫁成本等原因)、多级代理难度大、层级间信息互通性差、物流效率低下、资金周转不畅、库存易积压等问题。
6.通过“供应链+”模式,区块链赋能渠道
公司区块链(星链)可分为个人云、零售云、企业云三个板块,具体涉及“星链友商”、“蚂蚁零兽”、“小怡家”、“整购网”、“380优选店”等平台:
个人云:星链友店定位为基于“供应链+互联网+区块链”通证电商平台,2019
年1月开始独立运营,同年3月获中融国际信托5000万元战略投资(是2019年国内通证电商领域最大的战略投资之一);
零售云:基于公司强大的实体供应链基础,帮助品牌/经销商实现在线分销和精准营销,更为终端门店提供一站式便捷采购,提升平台内部的向心力;
企业云:通过API/H5应用接口技术将公司供应链的资源及服务一键共享给到有需求的企业级客户,让其专注于核心业务,增强平台对潜在大客户的吸引力。
高线低线城市全覆盖,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公司集高线(T1-3)、低线城市(T4-
6)、线上场景于一体,形成一个覆盖全渠道,多场景的综合服务平台,给予客户立体式的服务体验:
1、高线城市方面:公司通过10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已打造一个拥有280多家合作公司、200万个销售网点的380新流通平台,分销业务网路深入T1-4城市;
2、低线城市方面:公司通过与蔚然锦和合作,并直接控股380超市和蚂蚁零兽,充实公司在T4-6低线城市的零售终端的数量与覆盖率。
3、线上方面:公司开发整购网、怡通云、家电客等app终端,涵盖B2C、B2B、社群营销、直播电商等多种线上营销场景。
随着公司大力拓展低线城市渠道,近年来销售费用率稳步上升,由14年的0.5%提升至20年1.3%,年复合增速达18.3%;公司注重与蔚然锦和这样的优质大型经销商合作,前5名客户合计销售占比由14年的7.2%提升至20年的18.6%,CAGR达17.2%。
7.“一体两翼”战略构建新增长极,打造怡亚通系供应链生态。
凭借较强的渠道壁垒,2021年公司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1)一体:供应链基础服务,包括采购执行、销售执行、分销、营销、物流、跨境等基础业务。2)第一翼:聚焦大消费领域的产业平台,包括品牌管理、品牌营销、品牌培育、综合商业平台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3)第二翼:成立投资平台,设立消费类产业基金,包括自有品牌孵化、品牌投资并购等业务
8.发力品牌运营和自有品牌孵化,打造新的增长极
基于原有“分销+营销基本盘”,公司于19年推新品牌运营模式。怡亚通在与众多知名品牌长期合作的同时,凭借三大能力(品牌培育:对优质品牌进行培养、赋能和运营;反向选品:结合消费趋势反向精准选品;多品牌、全渠道营销能力:公司具备多品牌营销的运营一体化能力、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能力),推出品牌运营业务。
品牌运营业务以IT、通信和酒饮为主,成功切入酱酒赛道,酒饮板块增速迅猛。
以上为网络整理的基本面,来看技术面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是一个大级别下跌中枢结构,现在尝试向上离开中枢,现在的结构慢慢有点走强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等待出中枢后的回调一笔,即小三买确认。如果3买出来先当机会处理,止损为3买破坏,由于这里是级别较大,所以即便3卖破坏止损,后期还是要找回补机会,到时候出来再说。
最后提示所有交易在介入的时候应当设置合理的止损,防范风险。
第一类买点定义:是下跌过程中由于下跌力度背驰而导致的买点,图中紫蓝色标注点为第一类买点,属于左侧交易,优点是具备成本优势,往往是行情的反转点,缺点是稳定性不足,容易走成中继底分型。
第二类买点定义:在第一类买点之后第一次回调不创新低的点,从空间角度考虑,是仅次于第一类买点的位置,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图中绿色标注点为第二类买点,在一买的基础上,具备结构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