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是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王建伟司长深入浅出,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及赋能路径以及各类平台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我们指导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现状分类引导,持续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重点突破,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广军
《赢在平台》一书对我们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市作为典型传统工业城市,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发展比较滞后,但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也涌现了中誉鼎力、泰隆电力这样的典型企业。下一步,我们要依托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互联网,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在线服务等全流程互联互通、协同运行,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培育壮大新乡细分领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党组成员、副局长朱艳祯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连接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人等工业全要素的枢纽,是海量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的载体,是支撑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中枢,是实现网络化制造的核心依托。从“云”“网”“端”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云”为核心,通过“网”的泛在连接,实现对海量终“端”、资源、数据和主体的汇聚集成与优化配置。
副局长宋光旭
《工业赋能》《赢在平台》两本书,专业指导性很强。我市在2018年印发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有一批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探索、尝试和工作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前,应借助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大好机遇,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的“三大改造”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树立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行业转型标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推广,为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搭建平台、贡献力量。
副调研员张新福
就我市情况看,工业互联网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企业处于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相互交织参差不齐的状态,同时,国家主导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我市引进的华为大数据中心,又为我们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外部基础条件。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是唯一的选择。同时,我们要在推进步骤上区别对待,一是鼓励华为大数据中心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二是对现有工业企业重点放在企业平台和应用APP上,尽可能多和快的进入全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使我们的企业尽早融入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工业革命,享受新工业革命成果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效益提升。
党组成员李莉
《赢在平台》一书坚持问题导向,以行业应用为重点,结合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架构、技术体系和产业实践,用大量的案例、数据、方案等展现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赋能路径,为政府、学界、产业界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对我们从事工业经济的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副调研员张苏芳
就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二是要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云上”产业创新发展载体。三是启动“企业上云”工程,探索“行业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企业”合作模式。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同时,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培训活动,提升认识营造氛围,助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走向全方位、深层次、宽覆盖,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装备工业科科长曹友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装备制造行业带来两大机遇与挑战:一是装备制造的智能化、网络化改造,这是整个工业行业的共性问题,每个企业都将面临这个问题,要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及网络化企业逐步过度,过渡慢了,将会被市场所淘汰;二是产品智能化问题,智能化车间里的设备均是智能装备。若我们生产的装备不是智能装备,就是精度再高,性能再优,也将没有市场。
食品工业科科长谢卫红: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若不懂工业互联网知识,作为行业管理人员,将无法到企业指导工作。这对行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老同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逼迫我们不得不学,不得不充电。
政策法规科科长马静伟: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着力构建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核心、安全为保障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同时,希望企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拥抱工业互联网,为企业自身谋发展,为新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为中原更出彩增光添彩。
中小企业服务科科长陈鹏飞:工业互联网重新定义产业基础、创新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重塑工业体系、引领工业的未来。工业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市场潜力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我们要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学习和了解,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划与产业政策科主任科员王莉: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网民规模和4G用户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销售市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互联网+制造”的核心是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是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目标的必要手段。
办公室主任科员郎学彬: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过去两年间,在政策加持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涌现,等待着这些新生平台的,不光是有力的政策扶持、蓝海般的市场,还有商业模式的试错、自身实力的锤炼、生态圈的搭建,机遇与挑战长期并存。
信息化工作科副科长张磊昂: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其内生动力还是依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因为工业互联网是给企业用。脱离开企业的实际谈工业互联网,就是无水之源。这就决定了企业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自身需求,但不论在哪个阶段,企业都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云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二是要避免把工业互联网神秘化,要破除工业互联网的神秘;三是要用好工业大数据,让工业大数据创造价值;四是要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
材料工业科主任科员徐冰:本书内容充实,示例丰富。单单从书名就能看出全书主旨:工业赋能。顾名思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也就是本书索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广大工业从业者,务必要带着这个前提想法,去阅读、领会书中的理论、案例,切实领会信息化建设对工业化的助推作用,快速发展工业。
科技科副科长秦鹏云:在标准方面,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德国工业4.0平台都远走在我国前面。我国还有较大的不足:一是缺乏标准的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起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架构;二是关键标准欠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标准空白。
消费品工业科副科长王帅: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具有三个显著性的特征:一是用户存在普遍的竞争关系,当前的工业互联网仅仅在传统的终端企业与自己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共用,由于生产工艺的保密性,暂时不会开放给竞争对手使用;二是不同的产品生产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所需要的互联网平台具有不同的复杂度,行业之间很难通用;三是工业乃国之重器,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命脉,安全性不可忽视。这三个特性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一旦解决这三个问题,将为现在的工业发展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中小企业服务科科员金鑫:随着工业领域自动化程度、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可通过提高安全认识、推动标准先行和强化技术保障等手段构筑工业互联网安全防线。要持续促进技术、产品、人才等各种发展所需的创新要素竞相迸发,同时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安全发展的技术突破、供给强化和能力提升,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煤炭工业管理科科员王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为其提供具体实现方式和推进抓手。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通过此轮专题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机关干部职工的业务素养,深化了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提高了指导和发展全市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实施以智能化改造为中心的“三大改造”,突出抓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抓机遇,全力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走向深入,为新乡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链接:
《工业赋能:深度剖析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和《赢在平台:解锁工业互联网的动力密码》这两本书,作为姊妹篇,既各自自成体系,又互相锦上添花,为讲解和宣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赋能》全书分为大势篇、体系篇、赋能篇、实践篇和未来篇:大势篇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界定了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工业互联网在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系篇详细阐述工业互联网的功能体系,重点解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介绍了典型代表平台;赋能篇选用了中国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实践篇从政策推进、应用推广、组织实施三个维度对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实践提出了路径建议;未来篇从技术、产业两个维度描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蓝图,提出打造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帮助我国实现从制造网络化到网络化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历史的跨越。
《赢在平台》分为“平台革命”和“平台聚能”上下两篇,在系统论述平台内涵、架构、内核、价值与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各类平台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路径与作用机理,为产业界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