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伊索寓言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牛、黑牛和黄牛三兄弟在草原上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天,狮子看见它们便想吃了它们。
狮子猛冲过来,红牛用角一挑,一下把他挑出老远,狮子摔的重极了,一时爬不起来。他发现黄牛和黑牛都瞪大了眼睛,恶狠狠地看着他,于是不敢再进攻了,爬起来灰溜溜地走了。,狮子不甘心。过了几天,它想了一个招,用离间计一个一个的消灭它们。于是,狮子对黑牛说:“红牛告诉我它的力气最大。”黑牛生气了。它又跑去对红牛说:“黑牛的力气比你大,你真没用。”红牛气急了,决定它不再理黑牛了。最后,它对黄牛说:“红牛和黑牛说你是胆小鬼。”就这样三兄弟打成一团,最后,它们打得筋疲力尽。狮子没费多大力气就饱餐了一顿。
信任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朋友的信任。看着这三头牛由团结不败到被狮子吃掉,让我吸取了一个教训,就是:朋友之间听到朋友的坏话,一定要问个明白。
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教育,书是世界的营养品,是最为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从书中你会发现很多乐趣,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勇敢。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深受启发: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头顶烈日的两个人劳累极了,便走到一棵榕树下乘凉,休息了一会,他们恢复了体力,这时,他们开始讨论这棵榕树。
一个人先说:“这棵树真不错,可惜没有果子!”另一个人说:“对啊,不结果子的树,不是好树。真是的,不结果子,让人快渴死了!”这时,大树说话啦:“愚蠢的人类啊,我让你们乘凉,恢复了体力,这时,你们却又怪起我来了。”
有位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把斧头掉到了河里。河水很深,凭樵夫的水性,根本无法将斧头打捞上来。眼看着失去了谋生的工具,樵夫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读后感:
赫耳墨斯捞起了三把斧子,第一把是金的,第二把是银的,两次都没要。第三次,赫耳墨斯捞起了樵夫自己的斧子,樵夫才认了出来,得到了神的赏赐。同伴贪财,故意扔掉斧子,骗取金斧子,这回,神不但没奖励他,就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捞上来,这就叫“天理难容”,贪财的同伴不但没得到金斧子,就连自己的斧子也失去了。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似的,对于我来说,好书就是这样的。
我最早的读物是全拼音的《格林童话》,第一个故事是《小红帽》,那时,我职能稚嫩的小手指着拼音一个一个的拼:“h-e-n,j-i-u,y-i,q-i-a-n……”我费力的拼读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懂了意思,那时的我认为读书是件难事,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读书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这么认为了,而是爱上了读书。折实的想起那时我整整读了一个多小时,真可笑。慢慢的,童话一类的书籍已不能满足我了。
我看起了《爱的教育》这时我懂得了怎样读书,就开始认真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学主要内容和读后感。不光是《爱的教育》还有《伊索寓言》.《开心作文》.《创新作文》……
书,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我的读书体会
书能带给我们快乐与智慧。能让人从悲伤中快乐起来,它也能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我希望同学们应该有选择的看课外书,即使父母不督促,也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
六年级:林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绘出来。就象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样。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是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一个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怨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人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里描写了千万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爱的种子。
??他们坚信只要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一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告诉我们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我们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应当有所感悟。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人类的信心。
??青少年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么让传记成为你人生的伴侣吧。
??中学生《名人传》读后感
??当我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就好像三座高峰,屹立在世界上,无法逾越,遥不可及。
??我感叹,他们处于精神世界的高峰。他们已走出这个被金钱名利笼罩着的世界,战胜了这个充满残酷现实的世界,熬过了这个没有人道的世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人所周知,而他悲惨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被祭定了——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贫穷在那个年代却是最可怕的,但这阻碍不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狂热与追求。即使有不少困难迎面而来,让这个音乐家受尽折磨,一直在喜悦、兴奋、失望和痛苦中轮回,但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正给予了贝多芬无限的音乐灵感。
??米开朗琪罗,同样是个闻名世界的人物,像书中所说的“他自幼便知道了人生的凶险与精神的孤独”。所以,他在孤独中受尽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将人生变得神圣无比,在面临死亡的边缘的米开朗基罗,早已看破俗世,他想往着天国,向往天国的纯洁,永恒。因为他拥有一颗俨如高高山峰的伟大心灵。
??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身在文学领域,同样有一位巨人,他就是俄罗斯的文学光明使者——托尔斯泰。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伟大灵魂”。他,托尔斯泰,用文学引导了无数陷入阴霾的青少年。托尔斯泰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让人阅读的,似乎还有药水的功能,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的心灵。总之,托尔斯泰这伟大的文学家用笔写破了金钱名利,写明了当时人们所缺的精神和品格,让人们看到了,见识到了,托尔斯泰所拥有的最伟大的灵魂。
??总结这三位巨人的一生,作者罗曼·罗兰的旨意便显示出来: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同样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这本书像是一面明镜,将那些还陷于物质主义的人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似乎在告诫我们,只追求物质上的充足就如昙花一现,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活着的真正意义。
??先不说要像他们一样闻名世界,众人皆知,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的一个梦想,对这个梦想是无限渴望。也许你的梦想小到只想报答父母,也许你的梦想大到要报效祖国,但无论大与小,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一个禁得住风吹雨打的灵魂。
??合上书,早已被三位伟人震惊,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灵魂与品格早已登上最高峰,此时只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但或许,他们就是我的榜样,为自己的梦想!
??借名人光芒,擦亮双眼------《名人传》读后感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8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就应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期望。
??读了《名人传》,我不禁深深地思索起来:作为2世纪的一名小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应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应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一本本的读物,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有《伊索寓言》、《西游记》、《红楼梦》等不同种类的书本。当然,从中受到的体会、感悟也是截然不同的。这些书仿佛是支撑我在学习中走下去的支柱。在这次“读课外书”的作业中,其中一本书则令我震撼无比,心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它就是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作者没有一般性的追溯他们的创造历程,而是抓住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重刻画了他们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里,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却遭受了最悲剧的事情,听力开始一天一天的下降,内脏也被巨大的疼痛所折磨。但这毫不泯灭贝多芬追求幸福的希望。可这个希望也成为了泡沫,希望再次破灭,他心爱的女人嫁给了一个伯爵。这个噩耗严重的打击了贝多芬的心,使他不等不承受心灵的痛苦,这也加剧了贝多芬的病情。然而幸福也降临到了他的身边。他与爱着他的姑娘订了婚。但不久婚约解除了,贝多芬再次陷入了孤独之中。从此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仿佛所有的困难都不能使它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
??米开朗琪罗是雕塑和绘画的天才。他似乎比贝多芬幸运,他出生在一个有声望的家庭中,无残疾也不贫穷。但他的心灵却是无比的痛苦,他无妻无女,不曾感受家庭的温暖,他的国家也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受苦,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人身几乎没有自由,终身为教皇们忙绿。他的本性是高傲的,为了维护尊严,他也曾与教皇抗争,但由于被形势所逼,一次一次的向权力屈服。由于无法摆脱教皇们的权利辖制,使他的作品不能如期完成。虽然他有缺点,但他的艺术是伟大的,在他的作品中,彰显出他伟大的品性。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就是小学阶段,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开拓眼界、S富视野,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日常学习。在此基础下,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创立良好的阅读气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三)推荐优秀的作品
小学生除了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该多多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对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应以推荐儿童文学为主。其实小学阅读的主要资源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小学课内外的阅读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儿童文学也被人们称为“小学校园里的文学”,故而,儿童文学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儿童文学作为小学生阅读中的重要资源,对帮助小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全面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等无一不是富有者令人啧啧称奇的想象情节。而富有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和对世界无穷无尽的探索好奇心,正是小学生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特点。它将始终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基于儿童具有这样的特性和特点,这样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启蒙作用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启发想象力,锻炼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甚至是建立健全其基本人格,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
二、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一)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教师还要注意对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不快乐、没意思、很难坚持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阅读作品不适合他们,不是内容过于晦涩超出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是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多选择例如童话故事,或者趣味读物、幽默故事等等来作为阅读素材,用有趣的学习阅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二)指导学生改善阅读方法
教师可以对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分段式指导。在阅读前,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起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对阅读作品进行逐词逐句的解释说明,转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文化底蕴等方面作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感知阅读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对刚才阅读的作品进行回顾和反思,比如可以让学生对作品中出现的经典对话或者经典桥段进行模仿和再现,通过反复不断的听读训练,从而巩固所学知识[3]。
结论:总而言之,想要小学生做到“读好书、好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因此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分段式阅读教学法进行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作品。这样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快乐阅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董静华.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4:101+113.
[关键词]课外阅读活动评价分层及时多元
现在,课外阅读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专家、语文教师重视和认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就此进行了专门的规定。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拉回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够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改变学生的语文生活,其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督促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评价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视野都不很宽阔,阅读量非常小,许多学生课外很少看或根本不看书,只会因迫于教师的压力而读书。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反馈,教师常用的方法有:写读后感、摘抄、写书评等。这样的方式固然好,但是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是有很多问题的。例如,“读后感”是需要学生深入阅读之后有所感悟才能写出来看,但是实际上许多学生只会从文中抄一些好的文段或者用自己的文字复述书中的故事,甚至从网上“百度”一段一抄了事;“摘抄”这一项作业,即使不阅读也能完成,许多学生只是交作业前应付差事;而“写书评”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评价。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很不喜欢看书,那么,作为教师而言,最艰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对于此类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初中生学习生活,能给人以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生活气息较浓、故事线索简单明了的作品,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还可以选择部分简写本,以降低阅读量和阅读难度。
2.重视学生的读书过程,进行及时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读书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而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更应多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先要提供过程性的指导,比如提供写作背景、作家常识等;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中的主要观点,精读的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评品作品的典型意义、艺术价值、语言特点等;要指导学生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过程性的指导要和形成性评价协调进行,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过程中的成果,重过程,轻结果。除了学生整理阅读成果,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一些口头谈话、中期测评、检查学生的图书是否有自己的批注等,并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进行此项工作,以督促学生较好地进行阅读。
这些内容都要有真实的记录,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抓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指导和评价应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二者达到很好的配合,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达到螺旋性的上升和提高。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多元评价
3.1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这项活动不仅让好的图书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而且也是教师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看书,是否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途径。在指导阶段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中随时圈点勾画、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做到“把书读厚”,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也可在本人允许的情况下,请其他同学也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在书中就完成了一个“书面”的交流,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们是否真正地认真读了,是否把书读懂了,读透了。
3.2建立“阅读成长记录袋”
建立学生阅读记录袋,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收获进行记录,教师定期组织学生检查评比,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一方面以评促读、以评检读;另一方面为学生建立完整系列的名著阅读成长记录袋,描述学生、评价学生、展示学生,让学生把名著阅读留住。
3.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一、向学生及时、有目的、保质、保量地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兼顾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语文教学需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在兼顾学生年级、年龄特点上,我们是这样做的。例如低年级同学对童话、寓言故事较感兴趣,我们就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会飞的教室》等;对于中、高年级同学,我们则结合课堂教学和大纲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除了向学生推荐一些精粹散文外,还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等。另外,我们在推荐图书的过程中,还注意考虑其他学科的需要和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向学生推荐如《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博览》等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首先要让刚入学的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2.设置悬念――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在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时,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我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这时我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学生津津有味地读得非常起劲。
3.角色表演――体会人物情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1.读书笔记展评。为了使学生养成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又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学生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乐趣
五、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阅读的平台
小学高段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延伸性课外书籍阅读指导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国外的其他国家,人们一直都在倡导读书,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人也都在倡导读书。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既不是补课也不是做作业,而是阅读。”就笔者自己而言,虽从教年限不久,但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难,写作更难。究其根本就是小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导致词汇量的严重缺乏,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好的句子来。我认为有效地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其教学任务之一。就我个人看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图书角
2.设置名人名言墙
很多名人伟人的事迹和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他们说的名言更是能成为后人的指路明灯。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室设置一块名人名言墙,鼓励学生阅读。
3.讲故事推荐书籍
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离不开睡前故事但故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故事,当学生被故事吸引时,他自然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
4.多组织课外活动
无论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其自制力和耐心都是相当的差,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写读书笔记等等。
三、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但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特点、年龄、兴趣特点等方面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注意以下点。
1.学会默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是考验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默读时要尽可能做到,眼到、心到,既要看懂故事内容还要能把故事内容表达出来,不胡乱编造。
2.工具书的使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工具书就要是字典和词典,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会理解生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3.写读书笔记
四、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作为教师我们要科学地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以免学生阅读不良书籍走上歪道。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常推荐学生读读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等等。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鹅妈妈的故事》《天方夜谭》《成语故事》《儒林外史》《西游记》《论语》《道德经》《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小王子》《玩偶之家》等等。这些书籍都是学生能看得懂而且略有兴趣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进一步加深了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