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我被人问到过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这样的——
“老黄老黄,我现在还是一个小白,还啥也不懂,但我想要成为一个像您这样看上去还比较牛逼的运营,我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总是会让我不自觉地回想起我从2008年前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工作至今的整个职业生涯。
8年前,我从传统行业选择转岗进入互联网行业,两眼一抹黑地往火坑里一跳,成为了一名运营。当时,不要说是“运营”,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基本没多大概念。
到了2012年,我第一次创业,跟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当时国内首家O2O技能交易平台(可简单视作是一个“一对多”版的在行),在团队内我先是成了运营总监,后来又成为了这个项目的COO。因为身份的转变,我开始思考更多此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也开始面对更多的困难。直到这时,我才算慢慢开始对于“什么是运营”这个问题有了点儿感觉。
此后几年里,我又陆续成为了几个团队的运营总监、COO助理以及运营合伙人,后来又跟朋友们一起发起了三节课。在我经历过的公司中,有小公司也有大公司,做的产品类型都不太一样。随着经历过的项目、看过的产品越来越多,才差不多慢慢对“运营”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然而,在以上这整个过程的起点,也就是08年前后,我与现在这些经常跑来问我“运营是什么”、“运营该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一样困惑的。关于运营,我当时完全不知其所以然。
关于我与运营的缘分,可以分成3个阶段来讲。
第一个阶段基本是2008年以前。这个阶段的我,还没有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工作,只是单纯的对于这个行业好奇+感兴趣而已,但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过了一些跟运营有关的事情。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以后一直到2012年初。这个阶段,我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了一名运营,从对“运营”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到慢慢成为了一个有了点儿安身立命之本,基础技能还算扎实的运营。
而第三个阶段,则从2012年我第一次创业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这个阶段的我,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也开始能够站到更高的层面上去审视“运营”这件事,基本上在这个阶段中,我身上每一年都会发生巨大飞跃式的蜕变。
接下来,我会分别告诉你,在这三个阶段中,我都经历了些什么,以及这当中我的一些思考。
一、我的前互联网时代(1999-2008)
回顾我在2008年前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经历,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的是,当时我确实稀里糊涂,既搞不懂互联网是个啥,更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甚至连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面试过的都不知道。
站在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在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的,至少有几件事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虽然看起来在2008年以前我确实不具备任何实际的互联网工作经验,但我却并不是全无积累,且我也真的很享受我在互联网世界中的那种存在感。
以及,你可能需要回答清楚,你到底是因为互联网的什么而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是因为听别人说这个行当挣得多?还是因为真的喜欢甚至热爱互联网世界里的某些东西?在这个问题下,我认为你最好能给自己一个清晰答案。
插句题外话,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接触过的朋友们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我身边大多数最后在互联网行业里混得还算不错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对于互联网有着某些与生俱来的热爱的人,且他们在线上世界里,往往都可以轻易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二、我的第一份互联网工作(2008-2011)
2008年后,我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成为了一名运营。
在转行之前的3年,我的工作是在一家仪器行业的日企做销售,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环保局等等各类单位。
在这3年销售经验中,我又让自己磨练出了一项新技能:我开始能够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通过我的所言所行获取到对方的信任,俗称“搞定人”(但我不属于那种路子很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销售)。而我进入互联网的契机,恰恰与这项技能有直接关系。
我供职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叫做About.com的网站,这家公司虽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但在当时,它还一度是美国国内访问量排名前15的网站。其业务模式是发现并邀请各类生活领域的达人(例如收集玩具的,喜好美食的,热爱到处旅行的等等)来撰写专栏,并支付报酬+与之分成。
因为我能够“搞定人”的能力,加上还不错的线上存在感以及对互联网世界还算熟悉(这是我后来进去以后才知道的),我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运营——负责拓展各类专栏作家并做好这群人的管理和用户关系维系。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如果你想要转行或入行成为一名运营,你至少需要拥有一项可以带来具体产出的技能——无论是活动执行、文案撰写还是“搞定人”。如果你还只是一名新人,几乎没有人会因为你说你多么热爱互联网,或者是对于“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等你自己其实都还一知半解的概念夸夸其谈就会要你。
就这部分内容而言,听起来我干的事与销售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另外一点很深的感受则是,在一个新的行业内获得一项扎实的新技能,很可能需要你满足两个条件:
所以,新进入到一个行业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几项自己在这个行业内的核心技能。它们可以成为你在这个行业中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甚至是将来你在行业内的安身立命之本。
对我运营生涯的头2年来说,这个基石当时就是“核心用户的拓展、运营和维系”。有了它,才有了我此后运营生涯里的各种可能。
另外,我运营生涯的一个小转折点,出现在大约是在2009年底的时候,当时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整体负责了一场大规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数百人)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
这是我运营生涯里,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到N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复杂项目的推动和落地。并且,它最大的挑战在于:我需要调动超过跨越5个部门的数十个人跟我一起来做好整个活动的从筹备到落地的全过程,而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活动之外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且很多人的职级Title都比我要高。
最终,历时一个多月,活动很成功。
在这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得到了几个关键收获——
上述几点中的第3点,又尤为重要。
此后我回想起来的感觉是:对于一个运营从业者而言,我认为,当你已经有了一两项足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之后,为了去带动自己成长,最好的办法很可能就是去参与或负责一些复杂项目的推进落地。恰恰是在这些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你可以慢慢接触了解到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慢慢能够帮助你找到那种“连点成线”的感觉。
以我为例,我最早掌握的运营核心技能是“核心用户的拓展和运营”,且除此以外关于互联网仍然还是一无所知,但正是在此后几年内独立负责几个复杂型项目的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并知晓了推广怎么做、如何与其他品牌和公司去洽谈商务合作、事件传播如何设计和落地、产品架构是什么、研发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如何从内容出发做好品牌的PR……等等一系列事情。
人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运营,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信息、技能是非常多且琐碎的,但若没有这些参与和负责独立项目的机会让你去与你那些更加专业的同事、伙伴们一起讨论和碰撞,你几乎找不到任何机会可以让自己一点点把这些东西全部吃透。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拥有了自己一技之长的运营,但却不知道如何更好成长,我想我能给到你最好的建议就是:尽一切可能在公司内部去为自己争取或创造这种“可以去独立负责一些项目的机会”。
此外,这一次独自负责项目的经验,也让我对那句话有了更为强烈的认同感——运营,往往就是通过做好一系列事情,营造出来了一个最终大家喜笑颜开,光芒耀眼的成果。
三、我的运营生涯转折(2012-至今)
如前面提到的,到了2012年,我差不多已经是一个执行力还比较出色,自己可以独立Hold住一小摊事的运营了。起码到了这个时候,去到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把核心用户运营的事儿丢给我,我觉得我差不多都是能Hold住的。但这时的我的状态,充其量也就是一家公司内还不错的一颗螺丝钉而已,比起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可能好得有限。
就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我迎来了自己运营生涯中的一个更大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年,我第一次全情投入的参与了一次创业。
于是,朋友们总会好奇:到底我身上发生了些什么?我想我可以从3方面给出些回答。
1、关于环境对我的牵引
这个逻辑就像跑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处在一群长期训练的跑步爱好者中间跟着他们跑,所获得的成绩和结果多半会是迥然相异的。假如你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大部队中,而身边又比比皆是各种能力强悍的高手,你自然会更容易受到他们影响和驱动,从而得到更好的成绩。
例如,2012年第一次创业做第九课堂时,因为身处一个压力巨大、资源稀缺、还经常各种没人愿意搭理你的环境,反而激发出了我自己内在的很多潜力。比如,我们当时就曾经纯粹因为不敢花钱,也没有资源,被逼着不得不去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钱还能去做出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最后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钱的创意和策划在早期搞来了近万用户。
再比如,在我们真的需要考虑赚钱并为此而发愁的时候,我也不得不为之往返奔忙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也还就真的找到了一条略显曲折的道路创造了几十万的收入。而所有的这一切,放在做9课之前,我从没想过我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我有一个兄弟,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压力的情况下去试着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之外无他。”
说点题外的,坦白说,对我而言,第九课堂那段经历是极度苦逼,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但它也同时是我自身发生蜕变的一个核心转折点,因为了这一段经历,我才会有之后的很多可能性。为此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它。
在此期间,因为身在一个创业团队啥都得管,我开始接触并了解了推广营销,并开始能够以每用户不到2毛钱的成本来完成一些推广项目。因为在第九课堂与我的合伙人,文案大神小马宋共事,受其熏陶和影响,我的文案和写作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基本已经接近现在的水准。
我在第九课堂完整经历了一个产品的从0到1,我们完全从0起步,把这个网站做到了5W付费用户,年销售额400多万,这个经历是异常宝贵的。
我在第九课堂第一次自己牵头推动了一个商业项目的落地,最终单这一个项目就为公司带来了几十万的收入。
因为创业,也因为背上了一个COO的Title,我不得不开始跳出“执行”的层面,被迫要开始去考虑更多战略战术的问题,甚至行业、产业和商业层面的问题——虽然当时我确实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
又因为我在9课做出来的一些产出,以及我COO的Title,我也开始在小圈子里有了点儿名气,同时也开始能够结识到更多各行各业的高手们。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厮混,我的思维、眼界等各方面都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在此期间,我进入到了一个大公司的体系内,开始能够去感受一家大公司内部的决策流程和工作机制,与普通中小公司之间会有何差异。
因为我的角色,需要参与到大量公司中高层的会议当中,我开始了解到,一些成熟的大公司高管和职业经理人都是如何工作和如何决策的。
又因为我要协助我的老板同时管理产品、运营和UED三个团队,我开始对于产品本身,对于产品与运营间的关系,包括对于在同时存在N多条产品线时,运营团队到底该如何开展工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受。
同时,我也经历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地,体会了一下在一家不缺资源不缺流量的大公司内部,依靠一些项目和资源的对接迅速能够搞定几十万用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此间我以顾问的身份先后参与了几款产品的运营体系建设和规划,其中有做社交的,有做工具的,也有做在线学习系统的。由此,我对于不同产品的运营侧重点和运营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当我发现一些自己之前熟悉和屡试不爽的方法套用到另一款产品上居然难以奏效的时候。
从2015年初起,我开始通过三节课定期对外讲授运营方面的课程,讲课成为了我对于自己不断进行梳理总结的最好方法。从那时到现在,我每个月至少会讲2次课,借由与更多人的交流以及三节课同学们的反馈,整个课程内容一直在不断迭代和调整,这个过程对我成为了一个不断思考和完善自身方法论的过程。
相比起之前在9课时单凭一腔热情就投入创业中的茫然状态,这次创业是一次目标方向都更加明确,我们几位合伙人也都更加成熟的一次创业。这一次,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如何更加清晰的操盘和规划一款新产品的成长;二则是关于如何从0开始组建和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
2、关于与“高手”们的相识相交
我在这几年内的另一个重要成长助推力,就是我结识了一大群各领域内的高手们。俗话说:与聪明的人在一起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在我身上,这个感受也是很明显的。这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向身边的各类高手们学习,从思考逻辑到决策方式,从具体手段到行业格局,从商业策略到工作习惯。不得不说,我身边这些各行各业的高手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然而,通过结识高手和向高手学习能让自己获得巨大成长,这貌似是一个人人皆知,也差不多人人都想去做的事。它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才能让自己认识高手”,以及“如何才能让高手乐于接受自己的讨教,愿意跟自己交流”。
这里请记住:
关于第2点,我随意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运营高手,这时候有人向你提出了两个问题:、
A:运营应该怎么做?
B:我们是一个面向大学生游戏爱好者的社区,目前已经有10万用户,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活跃度,我们想做一个用户激励体系,现在这个激励体系我们已经考虑了ABC三方面,不知道在这个基础上是否还有遗漏?
所以,高手们总是喜欢跟那些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某些价值的人在一起玩耍,且也总是更喜欢一种“价值交换”式的交谈,而不是“单一价值给予式”的交谈。想要结识高手,就先试着把你与高手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变成是一种“价值交换”式的。
3、关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良性的成长循环
例如:
你最终会发现,当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构建起这样的循环时,“成长”对你而言,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再自然不过,无需刻意为之的事。
一件事,当它成为某种自然,而又同时可以持续创造增益,便是一种神奇。而如果这种神奇是由你来创造的,你会感到很爽。
这里又可以说点题外话了——这件事跟运营的逻辑其实也是相通的。
我们之前就说过了,所谓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把很多琐碎零散的环节和事件组合关联起来,最终令之成为一个良性生态,可以持续运转的过程。
当生态循环尚未成型,你需要倾尽一切努力去逐个击破生态中的各个关键点,并试着连接它们。而当生态建成,你只需要维持住这个生态的平衡,并享受其中。
有时候说运营好玩,也正在于此。
而一个优秀的运营,最应该做好的,就是对于“自己”的运营。这背后,很大的一个核心要诀就是:你要不断的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牢固坚实的踏板,一点一点往更高的地方去走。
四、总结
以我来说,如果要回顾一下我在这8年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蜕变,背后的关键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上面,差不多就是我这8年职业生涯的主要经历和我自身的一些思考。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的事情很多,会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事情也很多,我已经尽力试着把那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呈现给你了,它们或许琐碎啰嗦,但应该还算诚恳。
我也相信,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就好像一面镜子,你对照着这些经历来审视自己,或许更容易看清很多东西。
假如你是一个运营,在你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没有人告诉你方向在哪里,只能自己干大量琐碎执行工作,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和成长的时候,运营对你来说,可能是苦逼烦闷的。
然而,如果你作为一名运营,已经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开始可以慢慢解除到运营的方方面面,从渐渐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运营又会成为一件神奇有趣的事。
我想讲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希望,啰嗦了这么多,多少还是可以让你对于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有所思考。也希望有更多运营从业者们可以跳出“苦逼烦闷”的怪圈,发现运营的有趣之处,让自己成为一名性感、牛逼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