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了拥有超大用户量的积聚年轻人的新平台,吸引政务部门入驻成为了新媒体政务的前沿平台。共青团中央在入驻抖音平台后通过短视频内容的发布、视频、语言细节的把控、分发机制的利用和与网友的互动完成了媒介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短视频,共青团中央,媒介建构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样的需求,团组织就要有针对地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要努力使团组织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而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增长最为迅猛的短视频平台“抖音”的国内的日活跃用户已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亿,24岁到30岁用户占比超过40%。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为网络社交与互动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在此形势下,政法机关立足于传播新时代正能量,积极走在了潮流前沿。
二、文献综述
2.1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扩大的新型媒介形式。而政务新媒体的概念可以大致概括为:政府机构及下属单位、公共团体及公开认证了个人信息身份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发布政府工作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或开展信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姜宝虎:《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探讨》,《新媒体研究》51-52.]
2.2共青团中央的政务平台建设
2.3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平台上的政务平台概况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了共青团中央(青微工作室)在入驻抖音后直至6月1日发布的全部短视频,共计103个进行研究,并未进行抽样,以几乎普查的形式进行。另外本文写于7月,因此已经努力涵盖此前所有视频内容,但是因为短视频更新频繁,素材量大,因此只分析到6月1日为止,但是几乎普查的过程不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
本文参考的理论模型是WeimannGabriel提出的双锥模型[《媒介理论前瞻》邵培仁等著。]。其模型如下:
由于制度化的过程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因此我们主要讨论前三个过程的建构过程,即媒介符号的加工,心理意向的生成和个体体验的社会化。即如下具体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共青团中央在抖音平台上的视频发布即为第一步的将现实进行加工的过程,而抖音平台也与其他平台对于现实的加工有特殊性,然后是用户对于发布内容的认同,同时结合自身对于现实的理解表示认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相互的互动上,而抖音平台的互动方式也有其特殊性。
四、内容分析
4.1符号转化
4.1.1身份构建
账号的头像和底色均为国旗和中国青年的标志,相比于传统团徽会更有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主流的官方形象。
账号名称为“青微工作室”,与直呼其名的共青团中央不同,而抖音号则可以看出是共青团中央的首字母缩写加上2018,下方加V认证以及简介可以确认这是其官方账号。
而简介中的“没错我就是团团”以活泼俏皮的语气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4.1.2视频内容分析
通过对前文所述对103条视频的内容分析(详见附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这些视频内容:
4.1.2.1议题设置
本文将这些视频按照表达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了10类,分别如下:
2)法制类(共4个),表达对于法制的理解、认同以及执法过程、普法宣传等;
3)奉献类(共11个),表达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精神;
4)学习类(共4个),多为知识普及和鼓励学习、励志等内容;
5)偶像类(共3个),邀请当红偶像拍摄的短视频;
6)历史类(共3个),多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回顾、理解和抒情;
7)文化类(共12个),多为历史文化的传达,如华服等;
8)强军类(共34个),多为对于人民军队、军人强盛的展示;
9)青年类(共11个),多为青年的学习生活,想法态度有关;
11)其他(共4个)。
4.1.2.2话题设置
抖音简而言之还是一个短视频发布的社区,而抖音的大热离不开其团队的营销带动的热点,热点的形成则是以#tag的形式发布带有标签的视频完成一类挑战,引发全民参与,而#后的内容则为话题。
话题之二是5月8日前后发布的#相约强军新时代的标签,这一话题由于内容限制参与人数不多,但是最高一条达45万+的人点赞,以及发布数条每条均有万级十万级别的点赞数,均可以看出对于军事内容的宣传之重视以及效果之好。
4.1.3文字内容分析
4.2认同过程
1)专业拍摄剪辑类(61个)。此类视频画面清晰,内容完整,或是通过专门的拍摄,或是寻找素材专门剪辑。通常镜头数多,剪辑率高,部分甚至闪烁快剪,运用镜头语言甚至特效。
2)业余拍摄类(30个)。多为拿起手机直接拍摄内容。画质一般且有事具有突发性,镜头少少特殊剪辑甚至有时就是一个镜头。呈现内容丰富度不高但是多呈现一件事情的全过程,将具体细节展现得更为仔细。
转载类一方面将现有视频素材再次利用,将用户或熟悉的场景再次展现,表达传递某种信息的目的,或是通过非真实的画面(动画、剧)让观众对于内容有一个更有戏剧性的理解。
4.2.2视频节奏
按照剪辑率,本文将视频大致分为快节奏剪辑和慢节奏剪辑两类。在仅有十几秒的短视频中,若镜头数较少,画面节奏较慢,我们将其归为慢节奏视频,此类共有39个,这类视频也多为业余拍摄。其他画面转换较快甚至闪烁剪辑的我们归为快节奏剪辑,此类共有64个。虽然这种分类方式仅为粗略的大致分类,但是不同节奏带来的感受却不太一样。
下面在快节奏和慢节奏中分别举部分案例进行分析。
慢节奏方面,临时用手机拍摄的消防官兵在塌方的山林救人实况、天安门国旗仪仗队冒着大雨仍然迈着整齐的步伐升旗、市民为在大雨中执勤的交警打伞等平实但是感人的画面,虽然以很简单甚至没有任何考量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除此之外,在交警执法时遭到抗法却被围观群众支持的画面,只是用手机拍摄下了过程,但是事件本身的法制教育意义重大,也让网友们纷纷点赞。
由此可见两类视频各自占据一定比例,都有其特点,可以相互配合运用得更好。
4.2.2视频特色
此处主要讨论的是形式上的特色,以及与具体呈现内容的一些配合。
首先是声音特色。抖音作为短视频平台中及其重视音乐的平台,经常在营销或是用户自发创作过程中诞生许多所谓的“抖音神曲”。这些歌曲经常拥有强烈、重复的节奏或是令人记忆深刻、便于二次创作的歌词,因而形成所谓的“魔性”效果从而产生“病毒式”的传播力。而共青团中央也巧妙利用了平台的这一特色。在众多配乐的视频中都选用了节奏感强的视频,配合高速率的剪辑产生了“燃”的效果。此外,像某条宣传军人的视频中,将“我们不一样”这句在抖音脍炙人口的歌词与解放军的“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结合起来,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差和对比效果。而很多保留原声或是仅使用原声的视频则可以更好地还原画面本身的状况,更有真实感、现场感和说服力。
然后是发布频率。抖音平台对于视频发布数量并没有次数限制,因此理论上用户是可以无限次发布视频的,但是共青团中央对于此功能使用较为节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频率,也避免了发布过多的负面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将能够发布的视频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和用户认同。在统计的71天中共发布了103条视频,频率约为1.45条每天,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其发布频率基本为每天一条视频,有时候会多至2~3条,而有些日子则没有发布。值得主要的是在使用#标签进行推广时,共青团中央会集中发布大量视频来配合。
再是剪辑特色。在有剪辑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抖音经典的鲜艳的颜色边缘抖动的特效出现,其在发布的第一条视频中便使用了这种抖动方式来与抖音上的网友打招呼。这种元素的使得视频增添了年轻的色彩和活力,也更符合抖音平台的大环境,受到用户喜爱而不突兀。另外,在部分视频中抠图的使用也体现了视频制作的一定水准。
4.3认同结果
4.3.1数据结果
抖音除了可以通过按右边的爱心按钮进行点赞外,还可以通过双击视频任何一个部分完成点赞,也就是所谓的“给个双击”,这种功能的设置也更便于读者及时为喜欢的视频表达最为直接的态度。
从转发数上看有9支视频转发过万,1支过10万,最高转发量为17.5万次,为4月5日发布的题为“#清明节祭英烈国家思念-清明.祭英烈”的视频,画面展现英烈事迹,而恰逢清明节日的时节,引发网友共鸣,同时使用“我们不一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抖音表达了不同于往日的娱乐而是严肃缅怀的感情,从而引发了众多点赞。
4.3.2情感结果
4.4传播过程
抖音同属于字节跳动公司旗下今日头条的系列产品,而我们可以从今日头条做政务号的内容分发思路中窥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