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携程:在线旅游龙头,致力打造“旅游营销枢纽”
1、投资并购巩固OTA龙头地位,加码内容营销迎接行业变局
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旅行平台,投资并购巩固OTA龙头地位。携程集团成立于1999年,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于202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运营品牌主要包括:携程,去哪儿,Trip.com以及天巡。自2011年以来,携程在国内在线酒旅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领先,近年来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深度参与产业,通过投资、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向上游布局,完善供应链优势,巩固龙头地位。在住宿预定、交通票务、旅游度假三大OTA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携程逐步从交易平台向内容化综合平台转型,有望驱动企业长期成长。2021年携程发起“旅游营销枢纽”战略,持续加码内容社区、直播等业务,加码内容营销迎接行业变局。
管理层产业背景雄厚,有助于资源整合。携程创始人季琦与沈南鹏于2002年共同创立如家酒店(首旅如家前身),又于2005年创办华住酒店集团及旗下领先经济酒店品牌汉庭,沈南鹏为首旅如家酒店集团高管,目前华住与首旅如家已稳居国内三大酒店行列。公司董事李彦宏为百度掌门人,深耕行业多年,出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百度为携程最大股东。现任董事会主席梁建章有信息技术从业背景,曾赴美深造研究人口学,具有把握互联网人口变迁趋势的前瞻性优势,2013年回归携程后大力驱动公司抢占互联网移动资源,并于2021年提出“旅游营销枢纽”内容化战略,迎合市场向综合化平台转变的趋势。
股权架构清晰,百度为最大股东。携程股权较为分散,百度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10.78%。高管持有携程2.68%的股权,其中公司总裁范敏持股占比1.26%,董事会主席梁建章持股1.23%,首席执行官孙洁持股0.19%。对外投资方面,携程通过C-travelInternationalLimited(中旅国际有限公司)等子公司间接持有同程旅行25.26%的股权,及华住/首旅/如家酒店6.90%/12.63%/15.00%的股权。
2、财务分析:国内业务受疫情冲击严重,海外业务复苏趋势延续
国内业务受疫情冲击严重,海外业务复苏趋势延续。营收方面,2020/2021/2022H1携程分别实现净收入183.2/200.2/8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9.3%/-18.8%,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51.4%/56.1%/48.2%。其中,22Q2公司实现净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31.9%;交通票务收入为17.63亿元/-14.67%,国内业务承压,但海外持续复苏,海外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欧洲机票预订已接近疫情前;住宿预订收入13.57亿元/-44.73%,本地游支持明显,6月下旬国内酒店预订量已超疫前,Q2本地酒店预订较19年增长超30%;旅游度假收入1.22亿元/-66.76%,受疫情冲击严重;商旅管理收入2.10亿元/-46.15%。毛利率方面,依托轻资产模式及行业龙头规模优势,公司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5%以上,高于国内其他旅游OTA企业,相比全球最大线上住宿预订公司Booking仍有差距;2018年实施“线上+线下”下沉战略后毛利略降。利润方面,2021年公司实现Non-GAAP净利润13.56亿,对应利润率6.77%,22Q1亏损0.36亿,主要系投资损失影响,22Q2亏损2.03亿,主要系上海、北京等城市局部封控以及跨区域流动管制影响。
二、在线旅业: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竞争加剧迎来转型关键期
1、线上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空间广阔,线上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根据欧睿口径数据,2016年以来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突破万亿,2016-2019年复合增速约为20%,尽管2020年受疫情冲击,但21-22年逐步回暖,预估2022年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85%。另一方面,我国OTA线上渗透率约为60%,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在线旅业将伴随经济整体重回稳步增长轨道,并借助产品服务的升级换代提升渗透率。行业集中度较高,携程去哪儿合并后处于显著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OTA行业竞争格局进入寡头垄断阶段,根据Fastdata数据,2021年行业CR4接近93%,携程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尤其是与去哪儿合并之后,携程的规模优势显著增强。
2、OTA三大细分赛道:交通充量,住宿造血,度假补充
OTA渠道GMV高于在线直销,主要依靠三大核心业务佣金盈利。根据Fastdata报告,按照GMV口径2021年在线旅游市场OTA与直销占比分别为66.4%/33.6%。OTA三大核心业务为在线交通、在线住宿及在线度假旅行,其中在线交通市场最大,交易额占比稳定在七成左右;而在线住宿则为OTA最核心业务,营收贡献过半。
交通:上游集中交叉搭售补充佣金,携程系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我国铁路交通及航空体系为国有运营,行业高度集中且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强,挤压在线旅游服务企业佣金空间,因此在线交通交易规模虽占比七成而营收贡献仍不及在线住宿业务。OTA平台为补充持续下跌的佣金率推出交叉搭售产品,用户在预定交通票务的同时可选择购买附加增值服务,涵盖保险、附加酒店套餐、接送租车、贵宾休息室等内容。对比住宿业务及度假业务,在线交通板块弹性较小,月活跃用户基本稳定。携程系品牌2018年及2019年H1市场占比分别为54.6%/56.0%,占主导地位。
住宿:贡献OTA过半营收。集中度越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中拥有更高的话语权,横向对比看,我国酒店行业市场集中度显著低于美国,美国中端酒店CR3和经济型酒店CR4高达90%和75%,而我国仅为11%和8%,纵向对比看,酒店赛道相比OTA其他赛道如航空和铁路,集中度显然更低。从渠道角度看,直销比例越高的行业对OTA渠道的依赖度越低,因此也可以支付更低的佣金率,横向对比看,因为我国酒店行业连锁比例较低,直销比例因而相对较低,纵向对比看,酒店行业相比航空、铁路的直销比例显然更低。因此,无论是和海外对比,还是和酒旅其他赛道对比,我国酒店(商户)在产业链中话语权相对较弱,天然存在OTA需求,并且佣金率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理解在我国OTA细分赛道中在线住宿以近两成的交易额贡献近五成的佣金收入。
中高端酒店占比仍较低,ASP有望继续提升。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房间占总量比例为70%,美国为40%,从千人保有量来看,我国的中端、高端酒店房间数量都有上升空间。2019年之前,由于供应量快速增长以及竞争激烈,我国酒店房间定价难以提升,2019年之后,随着供需格局趋于稳定,以及未来中高端酒店间夜量占比提升,我国酒店行业ASP有望继续提升。
美团间夜量领先,携程系GMV领先。2019年美团酒店间夜量超越携程系,但携程系酒店GMV仍领先美团,主要原因在于携程系酒店ASP仍显著高于美团。美团酒店快速崛起的原因有几方面,首先,在收购大众点评后,美团在线上到线下的交易导流能力和内容社区两方面优势互补,流量优势更明显,MAU水平显著高于携程,获客成本显著较低,酒旅业务本质是对美团流量的再次变现,公司披露2019年上半年90%新增酒店用户来自外卖或到店,同时住宿的流量又会反哺到店和外卖。第二,美团从低线城市酒店预订做起,不同于定位异地旅行服务的飞猪和携程,美团依附于平台已建立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从本地即时酒店、旅行需求入手,钟点房、低星酒店占比高,待规模扩大后再从低星酒店渗透高星酒店。
度假:品质休闲游需求增长,短途本地游驱动复苏。度假板块受疫情影响波动最大,为迎合出行管控带来的需求变革,在线旅游度假以“短途游”为亮点,结合品质休闲游逐年扩增的趋势打造“周边游”产品,2021年国内三小时以内目的地出行计划占比高达51.5%,有效驱动线上旅游度假业务复苏。
3、传统商业模式受流量冲击,竞争加剧迎来转型关键期
三、多年深耕造就行业壁垒,积极创新于变局中破局
1、深耕行业多年,龙头地位难被撼动
(1)产业链资源丰富,品牌力强
(2)在商旅业务和交通票务业务具有显著优势
携程核心用户群体具有高旅行消费力,同时颇具潜力的年轻一代占比不断上升。根据携程发布的《中国高端旅游出行趋势洞察》,31-50岁用户是旅行消费的主力军,携程用户中31-50岁用户的占比接近70%;与此同时,携程在年轻一代的安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携程2018年三季报,35岁以下的客户比例在过去5年里稳定保持在70%左右,其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增长最快,占比已经从30%增加到将近50%。根据易观千帆,2022年4月携程用户中中等以上消费者占比达到85%。
2、积极创新,以变破局
(1)发力内容营销,加码下沉市场
(2)票务优势带动交叉销售,后疫情时代重视周边游
推出多样化“机+X”产品,带动交叉销售。交通票务赛道为OTA贡献了较大比例的交易额,但机票、火车票上游议价能力强,因而挤压了OTA的佣金率空间,叠加近年来机票提直降代等因素,OTA交通票务的佣金收入和利润情况不容乐观。携程以交通票务起家,在票务业务有显著优势,因此,近年来携程逐步将交通票务作为引流手段,通过“机+X”的方式,带动交叉销售,此举和美团、飞猪等平台的的“酒+X”有异曲同工之处。携程用户在预定机票时,会在下单界面提供保险、机场餐饮等服务,订单界面提供接送机以及目的地酒店、当地玩乐等服务,从而使一些附属的互补服务(如保险、机场休息室等)依靠主营服务更多地被消费者选择,提高效率和客单利润。
疫情后大力布局周边游业务。疫情初期携程已经敏锐洞察到省内游需求量的增长,在2020年五一期间推出安心周边游等活动,通过整合资源,以“BOSS直播预售”、“安心游联盟”、“智慧景区服务标准”、“超级品牌日”等创新,激发、挖掘本地旅游需求,并在携程门店上线“豚厂生活馆”,全新搭建“购物+本地生活”内容,构建出更加完整的周边游服务链。同时得益于携程对商旅产品的长期运营经验,周边游中高品质跟团游受到市场欢迎,在4月的省内跟团游订单中,5钻选择占比36%,4钻占比35%,七成选择高钻级产品。2022年十一期间,根据携程发布《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在“就地过节”的号召下,携程推出相应推广和促销活动,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主导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国庆7天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增长近30%。
3、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打造新增长曲线
后疫情时代,海外旅游恢复速度快于国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21年五大区域中美洲旅游经济复苏水平最高,旅游总人次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65.2%,旅游总收入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67.0%;其次是欧洲,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52.6%和57.7%;非洲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47.6%和54.2%;亚太则分别是48.6%和47.9%;中东分别是47.3%和37.8%。分国家看,我国旅游业的恢复程度相较海外市场处在较低水平。
对比其他OTA,携程在海外业务上具有先发优势。2016年起携程开始了一系列国际投资和并购,2016年11月携程以14亿英镑收购英国旅游搜索巨头天巡,2017年11月,收购美国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将其转型为携程国际版,2019年携程宣布集团新英文名称Trip.comGroupLimited。2019年8月,携程成为“印度版携程”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3个月后,和TripAdvisor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年12月,还从差旅巨头BCDTravel手中收购了总部位于荷兰的OTA集团Travix。目前携程海外本土业务主要由Skyscanner和Trip.com两个品牌运营。其中:(1)Skyscanner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机票搜索引擎,2019年后每月用户超过1亿,疫情前收入长期稳定上升,2019年收入达到3.1亿英镑;(2)Trip是一家旅行发现应用,前身为Gogobot,携程收购Trip.com主要看中域名及技术积累,作为国际化开拓的战略里程碑。
现阶段携程海外业务加速恢复,海外部分成为重要的业绩支撑。2022年二季度,携程集团的海外业务延续一季度的趋势,继续保持高增长,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亚太市场业务也在快速增长;海外业务在携程整体营收中的占比逐步回升。在明星品牌Trip.com的带动下,携程海外业务整体增长强劲,海外平台机票和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过50%,海外酒店恢复快于行业;海外目的地玩乐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24%,并在2022年上半年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上半年携程海外商旅酒店交易额同比增长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