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2020年增长率高达104.3%,表明疫情成为拉动数字医疗市场需求激增的推动因素。2021年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大增长。数字医疗平台用户数量在2017-2021年间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截止2021年我国数字医疗平台用户数量为7.07亿,同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4.13亿,表明数字医疗平台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互联网医院作为电子医疗服务的重要模式之一,系统普遍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上问诊、线上开药、线上复诊等全流程化管理。国内已有多家互联网医院投入运营,如蚂蚁健康、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电子医疗服务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例如,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轻松访问医疗资源,医生也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诊断,与患者实时交流。同时,电子医疗服务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使其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总之,电子医疗服务的崛起为现代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电子医疗服务将在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
提高医疗效率
便捷的医疗服务
提高医疗质量
电子医疗服务平台能够让医生更精确地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电子医疗服务平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智能诊断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通过智能诊断,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提高医疗质量。
国内外发展概况
在国外,电子医疗服务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例如美国的移动医疗公司为医院(或医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如Vocera为医院提供移动通讯解决方案,其设备符合严格的信息安全要求,在美国有300多家医院客户,年收入接近1亿美元并已上市。还有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ZEO,通过腕带和头贴记录睡眠周期并提供个性化睡眠指导,产品在美国很多百货公司都能买到,后续还能通过推荐产品和药品获取佣金。此外,客户关系服务、信息化诊所运营商、慢性病管理等商业模式也各具特色。
市场规模与热点领域
企业发展模式
医保接入正在成为电子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例如,部分互联网医院的线上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这将为电子医疗服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驱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通信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将在电子医疗服务平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例如,通过对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等数据的学习,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据统计,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人工智能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0%以上。
5G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将为远程医疗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医生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实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患者也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自己的健康数据,让医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5G远程医疗已经让患者能够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
区块链技术则可以为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提供保障。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医疗数据可以被安全地存储和共享,同时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为医疗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政策推动与医保调整
政府将继续出台政策鼓励电子医疗服务平台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电子医疗服务平台的投入,支持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范围。这将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提高电子医疗服务平台的可及性。
全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电子医疗服务平台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跨境医疗服务。一方面,国内的电子医疗服务平台可以与国外的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国内的电子医疗服务平台可以向国外输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然而,全球化发展也将使电子医疗服务平台面临全球市场竞争。国外的电子医疗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国内的电子医疗服务平台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立足。这将促使国内的电子医疗服务平台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