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青浦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域之一,会同吴江、嘉善两地通过区域医疗行业治理以及服务模式创新,借助创新数字化技术,对内赋能青浦数字健康城区智慧医疗建设,对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整合,积极打造示范区智慧互联网医疗服务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各位青浦的网友大家好!
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上海市青浦区政府门户网站网上视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围绕着“卫生与健康之智慧医疗”的话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
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青浦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域之一,会同吴江、嘉善两地,通过区域医疗行业治理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借助创新数字化技术,对内赋能青浦数字健康城区智慧医疗建设,对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整合,积极打造示范区智慧互联网医疗服务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
姜院长您好,欢迎来到演播会,先跟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和介绍一下自己。
【姜玉龙】: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叫姜玉龙,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我们医院第二挂名是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青浦区政府合作共建,是长三角示范区第一家智慧互联网医院,它在2020年10月建成并投运。它依托了上海健康云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健康青浦”的统一入口,整合了上海市多家市级三甲医院建成覆盖全域、全病、全程的智慧互联网医疗共享体系。通过构建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非诊疗服务新模式,打通长三角居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最后一公里”,带来了更多的就医体验度和获得感,打造了数字转型赋能便捷就医长三角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样板。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智慧医疗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主持人】:智慧医疗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您觉得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以及医疗改变背景下,发挥智慧医疗有哪些必要性呢?
智慧医疗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共享交换和优化配置,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再回到社区的居民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居民获得可及的优质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的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有效的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加强监管能力。我们各个部门,比如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我们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
【主持人】:您能描绘一下在一所智慧化的医院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远程会诊,我们还实现了线上一体化的在线问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诊疗的便民服务。在我们的平台上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以及上海市中医医院等市级三甲医院入驻,有1504名医师,129名药师注册,完成了128万人次的互联网多学科联合会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线上复诊、一键续方、线上健康咨询等服务。在我们医院,通过这些三甲医院指导下,我们也与长三角皮肤病中心、长三角示范化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医院在青浦成立的儿童医学中心,都整合来自上海皮肤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线上诊疗和线下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青浦百姓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医疗服务,也使我们地处远郊的患者不必远赴市区,免去舟车劳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市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嘉善、吴江、昆山地区的居民也通过这几个门诊享受到上海市优质医疗服务。
【主持人】:听说我们医院智慧病房有一个像太空仓一样的,它跟普通的医院病房有什么不同吗?
【姜玉龙】:我们的智慧病房是中山医院设计跟推动的,每一位过来参观的领导,包括同行都很惊讶,这个病房就像一个未来世界的病房。这个病房里藏着四级的防治网络。第一个,病房内像风景画,横向推开,它背后会隐藏着各种医疗设备。病房比普通病房多了两块屏幕,也是来自于智慧医疗的,一块是电子摇臂,可以在床边就能获得健康科普,可以查看医疗费用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视频呼叫医务人员的功能。另外一块屏幕是一个移动查房机器人的辅助车,他可以进行远程交互查房系统,这个跟其他医院不同的是,三级医院的医生可以直接连入病房的系统,可以直接调阅这个患者在我们互联网医院里所有的医嘱、病历,包括检查结果。这样的话床边医生和远程会诊的医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像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得全面的病人医疗资料。同时病区内放置了一个智能护理的机器人,它可以代替护士采集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护士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远程遥控机器人工作。
【主持人】:听您刚刚的介绍觉得这个医院真是科技感满满。最近ChatGPT非常火,它未来在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呢?
【姜玉龙】:这个问题确实是切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人工智能如何切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区域。ChatGPT最近非常火,上线接近两个月,活跃用户突破了1个亿。谷歌也推出了医疗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些新事物在未来医疗领域都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提升医院信息的获取效率,提升医疗机构在线医疗服务效率。患者在诊前咨询时,向ChatGPT提出问题,ChatGPT根据大量的医学知识库为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答案和建议,实现医院智能化在线问诊服务,并提供24小时在线。另外,ChatGPT还能支持多种语言,方便各国人员进行在线咨询,增加医院用户的群体。同时它可以通过患者提供的症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并将患者导向合适的专科医生和科室,也能提高预约和就诊的效率,甚至可以进行辅助诊断。在诊后ChatGPT可以通过患者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促进患者健康生活。这一功能将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和咨询人员的工作负担,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导诊、辅助诊断和智能健康的管理。
比如举个例子,一个患者如果有肺部的疾病来就诊,就诊过程中可能他不知道挂什么科,是挂呼吸内科还是肿瘤科还是胸外科,通过ChatGPT可以筛选,如果这个病人需要胸外科治疗,需要呼吸科治疗,还是需要肿瘤科治疗,就能精确的智能分诊,这样的话,就让医生专心致志于某个疾病的发展,而不需要进行排他性诊断,比如这个病人,神经内科医生他过来看病,可能是因为他头晕看病,头晕有很多原因,可能低血压会引起,可能耳部的疾病也会引起,可能脑部的疾病也会引起,通过人工智能,它可以早期进行判断,给我们进行分诊服务。同时它也会在浩瀚的知识库里面调用非常多的医学文献,这些文献会超越我们每个医生这一生所获取的医学信息。所以说它在前期在影像、病理检验方面会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ChatGPT这些人工智能新工具,在新一代的医院CRM系统当中可以发挥多渠道的管理、在线服务、运营管理、智能导诊、辅助诊断和交换管理等多种应用,为医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主持人】:听到您刚刚的描述,我相信观众们对畅想智慧医疗的新场景已经有了很强的画面感了。之前疫情期间,很多居民无法到医院就医,你觉得线上就医是否能满足智慧医疗的要求呢?
【姜玉龙】: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智慧医疗在2022年4月到6月期间,我们作为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入口,会同健康院平台,全面升级了“我要配药”服务专区,强化一键续方、复诊配药、在线咨询和小康快药四大功能。我们支持了“一老一少”代配药和医保支付。对于有六个月内线下就诊记录,而且有处方的就诊人,可以通过历史处方,使用“一键续方”功能直接续方配药,这个整个全市的医疗机构有就诊记录,就可以直接一键续方。
对六个月内线下就诊记录但无处方或者需要进行药品的调整,或者寻求医生用药指导的患者,可以使用“复诊配药”的功能,让患者去选择他想要复诊的医生,医生在线上接诊,并对开具的处方进行确认,并且在线支付等简单操作,即可在家等药物送上门服务。
此外针对患者身体异常,疾病咨询、用药咨询的需求,可以通过在线咨询的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科室和医生,和专业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同时,市民可以通过“小康快药”板块,根据症状和特定药品名称自行选购,最快可以30分钟内送药到家。现在区内有四家药品供应企业直接供药,上线药品品种达到2500种,其中西药的种类超过了1400种,中药的种类超过1000种。疫情期间,我们共服务了300多万人次,为有效解决疫情期间上海市民配药难的重要民生问题作出一定的贡献。
【主持人】:您认为在未来实现智慧医疗方面,会遇到哪些挑战和困难呢?
【主持人】:您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智慧医疗有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去解决的?
【姜玉龙】:我们的困难确实很多,解决呢是大概的一个回答。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技术标准缺乏,信息孤岛存在,医疗数据管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第二,通过信息互享。智慧医院需要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效益。
第三,加强数据管理。智慧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数据管理制度,来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同时,也要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比如说信息共享,目前我们只能把一些患者大的数据进行共享,但医院跟医院之间是不能共享,只能说检查报告共享,但对他的用药,他临床病史的共享,关系到病人隐私和医院信息之间的鸿沟存在。所以在今后技术发展条件成熟以后,一个病人在一个国家之内,甚至以后在一个全球内,他的医疗档案进行共享,来自于信息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