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从数据看大学生就业现状,“找到工作就行”

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智联招聘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围绕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就业偏好、求职行为、求职进展、就业选择等维度开展问卷调研,发布《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为市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趋势提供参考。

00

核心发现

一、毕业去向: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

l应届生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

l双一流毕业生深造比例升高,二本、专科毕业生下降,呈现分化

二、就业偏好:继续求稳

l想在国企工作的应届生比例连续5年上升,今年达48%

l51%毕业生看重工作稳定性,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lIT互联网依然是大学生最向往行业,制造业受欢迎度升高

三、求职行为:更加积极

l投递简历增多,4成毕业生已投递超50份简历

l实习经历增加,8成毕业生有过实习,提高6个百分点

四、求职进展:总体平稳

l截至4月中旬,48%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总体平稳

l56.6%大专毕业生已获得offer,较去年升高2个百分点

l双一流院校毕业生offer获得率最高,为57%

l大学生“回炉”职校学技能广受认可,超半数认为将增加就业机会

l理工类毕业生就业进展最快,文科类毕业生就业有所好转

l实习经历是成功获得offer的重要因素

l毕业生将未拿到offer主要归因于“太迷茫”

五、就业选择:更加务实

l9成毕业生并不执着于找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就行

l毕业生签约小微企业的比例升高7个百分点,占签约总体4成

l签约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比例升高2个百分点,占签约总体1/4

l66%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对口率提高3个百分点

01

毕业去向: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

应届生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

智联招聘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9%、13.2%增长到今年的19.1%、13.7%。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持续扩招,应届生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4.9%提高到6.5%。单位就业依然是主要去向,占比55.5%,但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更加多元,通过慢就业、自由职业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不断增多。

双一流毕业生深造比例升高,二本、专科毕业生下降,呈现分化

分院校看,2024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6.9%,高于去年的7.9%。一本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也从去年的4.4%升至今年的7.7%。而有同样选择的普通二本、专科院校毕业生分别占比3.4%、4.3%,均低于去年的3.6%、5.6%。

02

就业偏好:继续求稳

想在国企工作的应届生比例连续5年上升,今年达48%

针对找工作的毕业生,调研其就业偏好。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看,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占比排名各类型企业之首;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14.7%;期望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13%、12.5%、10.7%。

51%毕业生看重工作稳定性,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从求职考虑的因素也能看出,应届生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度在提高。调研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51%认为“稳定最重要”,比例仅次于“薪酬福利”(71.2%),位列第二。与去年相比,认为“稳定最重要”的比例提升10个百分点。

选择“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的占比21.4%,高于去年的18.8%。随着各地人才政策的不断加码,毕业生更能深切体验到人才政策带来的落户、补贴等切实福利,因而更加看重。

IT互联网依然是大学生最向往行业,制造业受欢迎度升高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期望行业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6.4%、9.4%、8.9%。IT互联网行业为应届生贡献很多就业岗位,也是应届生最向往的行业。

从岗位看,24.2%的2024届求职毕业生希望到技术岗位就业,占比蝉联各岗位之首,并高于去年的23.9%。其次是行政/后勤/文秘、财务/审计/税务,占比分别为16%、10.9%,持续排名第二,第三位,且高于去年的14.6%、10.8%。由于技术岗薪酬水平较高,对具备专业能力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行政、财务岗位对专业的限制较少,就业门槛较低,因此也得到较多毕业生青睐。

03

求职行为:更加积极

投递简历增多,4成毕业生已投递超50份简历

从简历投递情况看,39.2%的求职毕业生自开始求职已经投递了50份以上简历,占比最高,且高于去年的34.9%。毕业生积极投简历,希望为自己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实习经历增加,8成毕业生有过实习,提高6个百分点

从实习经历看,32.7%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两次及以上实习经历,45.7%有过一次实习经历,共计达78.4%,高于去年的72.5%。当被问及实习经历是否有助于找工作时,38.7%认为实习经历对找工作“比较有用”,23.1%认为“非常有用”,两者合计为61.8%。可见,这届毕业生对实习更加看重,更希望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帮助自己更快找到工作。

04

求职进展:总体平稳

截至4月中旬,48%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总体平稳

2024春招季临近尾声,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7.8%已获得offer,比去年的50.4%略有下降,但比2022年的46.7%有提升。总体来看,近几年的offer获得率维持在50%左右的稳定水平。

56.6%大专毕业生已获得offer,较去年升高2个百分点

从学历看,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率最高,占比56.6%,且高于去年的54.4%。本科、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分别为45.4%、44.4%,均低于去年的47.5%、56.7%。大专学历毕业生拥有技能优势,并对自身的学历差距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因而会合理调整就业预期,offer进展更顺利。

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普本院校毕业生带来。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9%。可见对于考研学生来说,院校的选择尤为重要,“逆向考研”可能反而降低求职成功率。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offer获得率最高,为57%

从院校看,双一流院校的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高,达到57%,普通一本、普通二本、专科院校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分别为44.7%、42.3%、56.3%。名校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去年相比,专科院校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提高2个百分点,可见掌握一技之长的专科生就业势头相对较好。

大学生“回炉”职校学技能广受认可,超半数认为将增加就业机会

理工类毕业生就业进展最快,文科类毕业生就业有所好转

从专业看,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49.4%、47.1%、43.9%。从变化情况看,理工类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比去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考虑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发展放缓影响。而在旅游等服务消费、视频博主等新业态的发展带动下,文科生就业有所好转,人文社科类毕业生offer获得率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在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实习经历是成功获得offer的重要因素

毕业生将未拿到offer主要归因于“太迷茫”

对于没有拿到offer的原因,36.2%的毕业生向内归因,认为自己“太迷茫”,占比最高。27.4%认为原因是“掌握技能少”,22.9%表示“缺乏实习经历”。目标感和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被认为是影响就业成功率的主要主观原因。同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在于获取工作的渠道、院校名气等外部因素。

从正反向归因来看,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是拿offer的加分项,而缺少方向感、学校没名气是拿不到offer的主要原因。可见,毕业生对是否拿到offer的看法较为集中,也可以通过增加实习经历、明确就业方向等,提高找工作的成功概率。

05

就业选择:更加务实

9成毕业生并不执着于找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就行

对于“找工作”与“找到好工作”,45.8%的应届毕业生表示,“还是得追求好工作,但如果没有普通工作也行”,占比排名第一。其次是先找工作,再去追求好工作,占比23.6%。19.5%表示,“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对是不是“好工作”没有明确的要求。合计近9成毕业生并不执着于“好工作”。仅10.2%受访毕业生坚定地追求好工作,希望“好工作”能一步到位,因为“职场第一步很关键”。这表明,大多数毕业生的态度比较务实,虽然“好工作”是理想,但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也会退而求其次,以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为先。

毕业生签约小微企业的比例升高7个百分点,占签约总体4成

截至今年4月中旬,求职毕业生中,14.7%已经签约用人单位。从签约企业规模看,签约毕业生中,签约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占比分别为31.1%、8.3%,高于去年的25.7%、6.7%。今年签约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7%,相比去年的31.2%有所下降。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毕业生不再执着于大企业,选择工作的态度更加务实。

签约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比例升高2个百分点,占签约总体1/4

从签约工作所在的城市等级看,签约毕业生中,选择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比15.9%、4.9%、4.6%,均高于去年的15.4%、4.6%、3.2%。27%的签约工作地点在一线城市,低于去年的28.5%。26.5%的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占比高于去年的26%。这一方面反映出,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引才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更加实际,选择到就业竞争相对和缓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就业市场“下沉”趋势初显。

66%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对口率提高3个百分点

在签约的毕业生中,43%认为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23%认为很对口,共有66%的应届毕业生对签约工作与专业的匹配度表示满意,较去年高3个百分点。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毕业生对外部环境和自身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能基于这些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一方面,他们毕业后的选择更加多元,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另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找工作,但并不执着于“好工作”,以更务实的态度,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求确定感。2024年毕业季在即,仍未有明确去向的应届毕业生,可主动寻求就业指导,通过数智化工具、可视化工具等方式,积极寻求就业机会,突出自身优势,实现向理想职场的迈进。

138个核心城市包括北京、贵阳、沈阳、天津、海口、哈尔滨、成都、长春、西安、重庆、大连、郑州、兰州、太原、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深圳、广州、昆明、武汉、石家庄、南京、杭州、青岛、济南、南昌、合肥、南宁、烟台、东莞、苏州、无锡、珠海、福州、佛山、厦门、宁波。

THE END
1.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最新19篇(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xx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 https://www.shubaoc.com/zhichang/diaoyan/46iq.html
2.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如何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如何面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大学生自身认知的问题。 1.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http://www.fzmjtc.cn/szxxgcxy/info/1176/1572.htm
3.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求职攻略大心理网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http://daxinli.com/zhichang/qiuzhi/xinli-72341.shtml
4.现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因为“户籍限制、工作经验、特低薪金”等原因,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年不如一年。下面是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就业状况调查,包括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对您有用。【本文由建德人才网收集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进入】 第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现在https://blog.csdn.net/u013140139/article/details/27554253
5.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和提升路径7篇(全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镇江三校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申轶夏怡辰林心如潘妍 (江苏大学镇江 21201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告别了无忧的历史。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部分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4nsj8s1.html
6.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状况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复杂,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发挥自己的潜能,需要学生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调整就业观,对未来有合理的预期认知。因此,我们聚焦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求职的动力,争取实现个体价值的稳赢。本文从大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为切入点,指出高校指导应从关注人职匹配的狭隘追求,转向关注https://www.jianshu.com/p/d104014edec4
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市场新变化调查 本课题研究小组,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材料为主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掌握到当前大学生市场就业情况的新特征。其特征主要有: 1、先就业再择业 https://www.yuwenmi.com/lizhi/zhichang/4423354.html
8.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通用15篇)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917838.html
9.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思考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是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完善解决关系到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立足,关系到我国当代的政治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现状和原因、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https://glx.cdutetc.cn/html/2c9082c942ee839001430902c8000182.htm
10.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报告通用10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细致的小编Waner给家人们分享的10篇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m.yueduku.com/fanwen/diaochabaogao/732/732435.html
11.三秦都市报:西安大学生择业就业现状调查媒体视角新闻《三秦都市报》2019年3月31日(记者 杨立)题:昔日热门专业趋冷 7大专业未来看好西安大学生择业就业现状调查 招聘会现场火爆 (资料照片) 每年三四月份,是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高峰季,各类人才招聘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在大学课程中,有一些专业被许多毕业生不断地吐槽,因为这些专业就业率很低,甚至找不到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mtsj/201903/31/89020.html
12.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集锦9篇)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彻底解决,只能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最大程度的缓解这一现象,并逐步寻找彻底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增加和改善学生就业情形的考验。大学生就业困难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59784.html
1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96382.html
14.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通用20篇)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https://www.ruiwen.com/baogao/7003009.html
15.大学生就业论文(精选11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又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导致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现状。https://www.uatee.com/fanwen/5234.html
16.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通用10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通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mip.wenshubang.com/daxue/48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