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大学生就业”的热点话题洞察

一、人社部发布四项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了更好地助力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近日启动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希望通过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密集招聘、权益保障等务实举措,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中,精准识别是指针对各类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和就业情况,进行全面、精准、细致的分类管理和服务。这主要包括针对特殊群体、难就业行业和地区、创业孵化等方面做出不同的政策安排。而权益保障则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权益保障服务,保障其合法权利和利益,让他们安心求职、稳定就业。

三、多家主流媒体轮番报道,推动话题热度持续走高

四、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起到了正面宣传作用

五、解决就业难题需多举措发力

经济日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对人才供需失衡、一些行业发展减速、部分毕业生就业不畅等问题,有关部门须多措并举,纾困解难,让毕业生的就业路更加平坦。

人民网:近年来,“互联网+就业”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动向,比如举办大型线上招聘会、推出公益直播课、直播带“岗”、网上面试签约等。但从技术含金量上说,当前的“互联网+就业”模式还处较为初级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阶段。只有不断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推出数据分析、岗位筛选等更多功能,才能为毕业生挖掘更多适合岗位资源、提供有价值的就业指导,以人岗精准匹配助力高质量就业“水到渠成”。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首先,要积极推动企业释放就业岗位。其次,要深入开展政校企合作。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六、多地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新华社:6月30日,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年“职引黔程·点亮未来”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在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贵州贵安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122家企业为黔东南州高校毕业生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

新京报:7月17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2023年“仲夏之约”就业专项服务季活动,统筹开展现场招聘和直播、线上岗位专区等多样化云端就业服务,活动将延续至9月30日。活动重点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

河南日报:7月3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下半年,我省将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以“服务促就业筑梦赢未来”为主题就业专项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七、积极消除奇葩招聘,营造有序就业环境

经济日报:有些单位或明或暗的招聘条件着实令人费解:招聘会计,要求A型血;招聘护士,要求会跳舞;招聘闻香师,要求为“霸道总裁文狂热爱好者”……这些随意加码的奇葩要求背后,都是求职者的心酸与无奈。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一定的条件和门槛,是无可厚非的。但招聘自主权应有合理限度,不能公然表达歧视,乃至触碰法律底线。只有消除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才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让劳动者的劳动更体面,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工人日报:限血型、挑地域、量身高、看手相……这些奇葩的招聘要求,折射出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伤人也伤“企”。专业人士提醒,招聘是用人单位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应真诚、用心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1.认为就业环境严峻大学生不好找工作

如“上不好的大学找工作都难现在满地都是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真的就是多如牛毛,真的不好找工作”“应该整合现有大学,现在的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还扩?再过几年大学该大批的关门了,招不到学生了”。

2.认为直播作为新兴职业也是一种就业选择

如“我也觉得大学生其实来做直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播,这个行业,真的很棒”“真正有内容和质量的主播才能在行业中长久突围”“主播这个行业需要有内容支撑,加油大学生们”“大学生做主播也有自救之路,挑战自我的同时丰富视野”。

3.认为考公考编为首选

如“我想考公务员,希望自己会顺利上岸”“考公考研占一大半”“我觉得考公考研吧,现在确实工作不好找”“我觉得最向往的应该就是事业编了”“确实考公考编最好以前不觉得现在真是觉得还是铁饭碗好”。

九、人社部、教育部出台政策助力大学生就业

1.人社部门多举措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推出了专精特新企业、纺织服装、互联网、医药卫生等多个线上招聘专场,共有1.7万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86万个。此外,各地人社部门还组织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职引未来”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各地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6万场次,发布岗位需求超1700万人次,推出千余场直播带岗,累计超2000万人次在线观看求职。

2.取消就业报到证人社部门提示毕业生转档要点

2023年5月,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发文取消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3.促就业教育部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教育部日前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申报工作。该项目由教育部搭建平台,面向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项目指南,组织高校与发布项目指南的用人单位开展供需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4.北京扩大岗位供给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北京市教委召开双选会393场(线下181场),各高校举办招聘会5655场,各高校访企拓岗5374次,挖掘岗位5.4万个。北京市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

5.制定个性化“就业套餐”,北京高校多措并举促就业

北京市制定了《报效祖国献青春成功就业向未来——2023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66项工作措施》,推出政策宣讲就业育人行动、政校企联合拓岗行动、基层就业引导行动等十大行动,协同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十、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应肩负起社会责任

在多轮政策出台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理应肩负起更多社会责任,为众多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及更多的就业机会。鉴于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就业规模不断攀升,求职环境严峻,招聘平台在提升自身服务的同时还需拓展新的营销渠道,为众多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及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就要做到与学校、招聘企业同步招聘岗位需求,确保供需双方的信息同步和交互。在与学校合作方面,招聘平台可以加强信息共享,通过网上搭建信息互动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新生升学就业情况,加强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咨询顾问反馈信息体系,帮助高校有更多资讯内容和职业规划支持,引导学生提前掌握就业前沿信息。与招聘企业合作方面,招聘平台可以通过开展招聘会、定期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优先提供定制化招聘服务等方式,推动招聘市场信息对接,为企业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招聘渠道。

十一、互联网+招聘优点较多,但风险也需注意

线上招聘会、公益直播课和直播带岗等招聘方式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招聘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风险。

(1)技术风险:线上招聘会、公益直播课以及直播带岗等都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传输,如果技术难度没有得到合理的掌控与缓冲等机制,就会导致程序崩溃、网站宕机、服务器压满等技术风险。

(2)安全风险:在线招聘平台所涉及的信息非常敏感,如果泄露或被恶意攻击,将会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3)营销风险:在推出线上招聘会、公益直播课和直播带岗等新型招聘方式时,招聘平台还需考虑如何进行规范化营销活动,一些不当行为可能给求职者带来负面体验,也容易引起负面舆论。

(4)用户体验风险:线上招聘如加载速度变慢、应聘链接失效、误码率过高,企业与应聘者交流不畅等问题,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THE END
1.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sdjtu.ncss.org.cn/
2.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cqu.ncss.cn/
3.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直播带岗 更多内容>> /202008gxlist/index.jhtml 线上招聘会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直播带岗 专项招聘会 专场招聘 直播招聘会 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活动 就业促进专项行动 就业促进专项行动 线上招聘会http://www.job.mohrss.gov.cn/202008gx/index.jhtml
4.人社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入口人社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入口 【导语】:人社部9月1日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将发布全国最新就业岗位信息,并提供就业指导。 为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常态化就业服务,人社部9月1日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联通全国服务资源,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效对接通道。“岗位速递”专栏将发布全国最新http://gz.bendibao.com/life/2010611/275410.shtml
5.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告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普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公告 一、税收优惠政策 1. 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 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可按规定在 3 年内以每户每年 12000 元为限额(最高可上浮 20%,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https://www.xcc.edu.cn/tyxy/366363/366371/634327/index.html
6.人社部上线新平台助毕业生求职本报北京9月2日电 (记者李心萍)9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高效对接通道。 该平台设有“岗位速递”专栏,将发布全国最新就业岗位信息。平台上线当天,岗位量达27万个,后续还将持续动态更新招聘岗位。平台还设有“直播带岗”栏目,将瞄准热门行业、新兴产http://sx.people.com.cn/GB/n2/2020/0903/c352664-34268448.html
7.@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官方渠道别错过人社部开发了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求职登记小程序 ↓↓↓ 扫码进入小程序 进入平台后 按照登记界面提示 填写相关个人信息 提交求职需求即可 求职登记小程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中国公共招聘网、就业在线、电子社保卡设有登记入口,同时支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APP扫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yMTUwMg==&mid=2649916574&idx=1&sn=9f02638be06da57ea5fe2ee7476b3886&chksm=beed252f899aac397112b46b94f25b594d3a844a3fdddcb4075196ce560e680aca51687fc29a&scene=27
8.公共就业服务热点问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网上服务形式有哪些? 答:1、新疆人才网(www.xjrc365.com)、新疆人才365微信小程序和新疆365人才网微信公众号,提供“档案服务、招聘求职信息发布、企事业单位考试、就业服务、创业指导、高校毕业生服务”等在线服务。 2、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www.xjggjy.com),主要发布各类专项活动和事业单位考试等http://mlx.cjzjyw.com/wap/index.php?a=show&c=article&id=157
9.高校就业工作总结(精选22篇)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1 20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现将20xx届毕业https://mip.ruiwen.com/zongjie/294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