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经济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互联网+”行业趋势,工作岗位正在经历一轮创造性的调整,数字化人才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急需的人才。大学生在数字化就业趋势下有其自身优势,但也存在数字素养和职业观念有待提升的问题。高校有责任通过教育教学设计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和理念,从而更好地应对数字化就业趋势下的未来职业挑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数字化就业;大学生就业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与新的就业趋势
(一)疫情催生“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可以说,疫情之下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扩大发展,还是传统行业的调整转型,都具有显著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二)数字化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6年举办的G20峰会强调数字经济是实现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据测算,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6900亿美元增长到3.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30%,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6]。尽管发展势头迅猛,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2018年5月,埃森哲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共同发布的报告《数字化转型CFO新使命》表明,过去两年把数字技术作为首要战略举措的公司已有28%,展望未来两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58%。但只有4%的企业从数字化战略布局中获得了突出的收益,仍有80%的企业尚未获得预期的理想回报。
(三)数字经济对就业的结构性影响
数字经济正在深层次地改变整个社会,首当其冲的是对工作岗位的调整和影响。据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2014年预测,受数字化影响,欧盟内54%现有职位将受到冲击[7]。随着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世界中原有的职位正在经历一轮数字化的“创造性破坏”,一些职业被重新定义,一些职业趋向消亡,同时一些新的职业开始浮出水面。美国劳工部开发的职业信息系统O*NET从2016年到2019年新增了62个职业,包括数字界面分析师(WebandDigitalInterfaceDesigners)、数字鉴证分析员(DigitalForensicsAnalysts)、数据科学家(DataScientists)等,另外该数据库在定期更新中不断加入根据市场招聘需求新增的数字化技能要求。目前,90%的法国40大企业(CAC40)都设有首席数字官这一职位,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8]。另外负责以图形的简单形式清晰呈现内容复杂或难以表述信息的数据设计师(datadesigner)、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用户体验的用户体验设计师(UsereXperiencedesigner),也是雇主青睐的新型人才。
二、数字化就业趋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原生代”具有的先天优势
(二)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数字原生代”在当前数字化就业趋势下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他们想要抓住这一趋势,将其转化为个人职业起步和发展的有效助力,现实中也存在诸多挑战。首先便是数字素养亟待提升。欧洲一项大学生调查显示,尽管95.9%的大学生会使用各类线上学习资源平台、文献管理软件等,并进行文字、图像、视频等的简单创建,但只有12.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资源对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并根据自身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体来输出和表达[12]。国内一项针对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调查显示,学生对数字素养的价值普遍较为认可,但由于对自己能力不自信以及缺少动力等,较少有学生进行数字内容创造以及学习如何独立解决技术问题[13]。着眼于未来求职和职业发展所需的数字素养,不应仅仅是对数字化产品的消费或者数字化工具的简单使用,更应该是会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工作创造和迁移使用,以及对数字化理念的深刻理解。
(三)大学生的职业理念需要重塑
三、高校做好数字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应对策略
(一)将数字素养的培养分层次地融于教育教学中
约瑟夫·奥恩(JosephE.Aoun)在其《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RobotProof:HigherEducationintheAgeofArtifical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16]。数字素养应该是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题。
(二)提升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数字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7]。如果说数字素养是学生求职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素质,那么作为为学生提供求职和职业发展辅导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当主动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疫情期间,高校线下各类就业服务全部停止,改为线上开展,比如北京大学自行研发线上就业双选招聘系统,将就业指导课借助慕课平台进行,开展远程线上视频职业辅导等,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保证学生居家学习和求职阶段各项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
未来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需要推进线上与线下平台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形成全流程、全覆盖、立体化的数字化系统平台,包括线上招聘信息挖掘和分类发布、线上雇主宣讲和综合双选、线上求职状态评估和精准信息推送、线上简历投递和视频面试、线上求职辅导和个体指导、线上手续办理和咨询答疑、线上调研统计和智能分析等不同模块,满足雇主和学生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作者简介:吕媛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讲师
注释:
①这16个新职业是:全媒体运营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装调工、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高铁线路综合维修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
参考文献:
[5][10]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R],2017年11月发布.
[6]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信息经济:“物联网+”时代产业转型路径、模式与趋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32.
[7][8][12]周秩伦.数字化转型催生新就业契机欧盟54%现有职位受冲击[N].欧洲时报,2017-9-30.
[11]黄燕.大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13]刘倩.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数字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4][18]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中国青年报,2020-3-9(8).
[15]陈钦安.新媒体联盟《2017数字素养影响研究报告》解读及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8(04).
[16][美]约瑟夫·E.奥恩,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