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就业工作讲话稿(精选3篇)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百忙之中出席“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及首次招聘月启动仪式,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召开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xx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发18号文件)和20xx年中组部等十四部委《关于切实做好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十四部委8号文件)精神,总结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部署20xx年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狠抓落实,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较大增长。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净增75万,增幅为22.2%。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截止到9月1日,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20xx年相比基本稳定,落实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增长。

三是各类招聘服务丰富多彩,就业市场有序发展。教育、人事、劳动保障三部门首次共同举办“20xx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教育部通过“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等网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为毕业生举办了12场全国性大型网上招聘会;人事部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劳动保障部在全国主要城市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各省区就业主管部门举办了500多场较大规模现场招聘会和150多场较大规模网上招聘会。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速,全国93%的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各高校千方百计收集需求信息,促进了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四是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有27个省份开展了就业评估,所有省份都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挂钩。例如,安徽省教育厅今年调减了低于全省就业率平均水平的6所高校的招生计划4130人。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自觉地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实施“双证书”制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适应市场和基层需求的能力明显提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显著进展。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部门,向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地区、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的位置

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列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强调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强调要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烈需求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大学生不是多了,我们还要继续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光荣任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党的xx届六中全会强调要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多年寒窗苦读,国家培养,家庭倾力支持,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充满期盼的家庭。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还会给毕业生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链条中处于关键位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意识,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学校发展的重点问题,当作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切实把“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就业率还比较低的学校,老百姓往往也就会认为是办学质量比较低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就业工作还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这些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更要亲自抓,要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赶紧扭转被动局面,否则,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同志们要充满感情地抓就业工作,要负责任地抓好就业工作,努力做到:对毕业生极端的热忱,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极端地负责任。

三、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增幅达20%。在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非常突出。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20xx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以赴,精心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未来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政策,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探索规律,努力构建长效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18号文件、十四部委8号文件精神,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新机制,加强项目间的政策衔接和适当整合;要加大在资金和编制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政策到位、项目到位、保障到位,抓出实效,抓出长效。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新形势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加快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对于高校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到基层就业的,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要尽快健全对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认真做好9月1日起未就业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工作,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培训、就业见习、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系列服务。

(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尽快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

各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新办院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调集精兵强将充实工作队伍,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要加快建设素质高、业务精、有爱心、讲奉献的工作队伍,加快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积极开发教材,完善课程体系。

(五)完善评估督查机制,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六)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各地和高校要把就业宣传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教育活动;要把教育学生与引导舆论密切结合起来,在媒体上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各地促进就业的经验以及基层创业的先进典型,逐步引导广大毕业生、家长及全社会更新就业观念,营造有益于工作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开展全面服务年活动,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按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20xx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要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理念,满腔热情、精心周到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积极开展网上求职招聘活动

成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是“就业全面服务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建立国家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联合招聘制度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使毕业生就业服务实现跨越的宏伟工程。就业网络联盟将通过联合各大行业部门、主要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远程面试技术、网络技术搭建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招聘形式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实现行业部门、高等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网上的直接面对面,使信息发布实时化、网络招聘常年化,使网上就业服务做到“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人才招聘大会的无序混乱状况,降低求职招聘成本,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广纳贤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围绕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细致做好服务工作

(三)认真细致地做好就业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各地方、部门和高校要主动地把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递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掌握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高等学校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四)突出“两个加强”,积极援助就业困难的重点人群

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薄弱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新办院校毕业生的服务,加强对经济贫困、身体残疾、长线专业等有求职困难的毕业生的服务。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落实培训、见习等帮扶措施,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

(五)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切实保障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的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就业市场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尽快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信用档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六)善始善终地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工作,确保校园稳定

高校要把离校前的各项服务做细做实,精心设计毕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隆重举办毕业典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倡导学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尤其要强调的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学生因就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形成不稳定因素,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展开,各地、各高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本次会议精神,抓紧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前进,切实使毕业生得到较完善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对全市上半年就业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市政府对我市20xx年再就业工作先进社区竞赛活动中涌现的50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常年辛勤工作在基层,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针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上半年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任务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高度出发,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以对零就业家庭及其他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为重点,以街道、社区为依托,全方位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使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的投入。为了有效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给予了更多的财政支持。今年上半年,财政筹集资金420万元,用于解决全市范围内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比去年同期多筹集137万元,有力地解决了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的资金需要。进一步落实了税收、工商收费等方面的减免政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队伍不断扩大。

三是开展了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工作。为准确掌握**地区城镇离岗失业人员家庭基本状况,促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从3月份开始,在全地区开展了城镇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调查。市政府召开全市大会,动员部署入户调查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层层举办培训班,对街道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有关领导深入一线,亲自调度,及时指导。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辛勤工作。3月末,调查工作全部结束。劳动部门将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并汇编成册。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各级政府正确决策,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奠定了基础。

四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就业援助和就业扶持工作。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和"进城求职、帮你解难"为主题,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援助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全地区统一开展了再就业扶持政策宣传日活动,十多万人接受再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缔了31个无证无照职业介绍机构,对4个超范围经营和发布虚假信息的职业介绍机构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清理整顿,改善了就业环境,规范了职业介绍行为,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是围绕市场需求,做好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年初,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全地区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按标准重新进行了清理,明确20xx年就业培训工作重点。为解决我市服装加工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行现场办公,组织6个开设服装缝纫专业的培训机构,帮助企业培训、招收缝纫工人,服装企业招工难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七是加大政府就业再就业的调控督导力度。实行就业工作季度调度,及时听取有关方面的汇报,随时了解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情况,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成绩应当肯定,但也要看到,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一是需要就业的群体依然十分庞大。今年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达8万人,其中,新增劳动力2万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3万人,而我市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5万个,就业岗位缺口近3万个。再加上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比例大,使我市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尽人意。主要反映在一些政策执行部门的政策培训工作不到位,政策执行人员对新政策不熟悉,贯彻执行不力。有的政策执行部门的基层单位和政策执行人员,自作主张,自定规矩,甚至对下岗失业人员态度生硬,引起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不满。有的政策执行部门至今未理顺内部工作关系,未明确内部负责协调、监督政策落实的具体业务科(处),不仅导致下岗失业人员投诉无门,而且给市政府对部门落实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监督造成困难。

四是对今年要重点解决的三类人员,即零就业家庭人员、并轨尚未就业人员,特别是棚户区回迁离岗失业人员,底数还不十分清楚,援助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具体,工作还不到位,有的甚至还未纳入议事日程。

五是有的县(市)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重视不够,多数地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办公经费没有全部落实,部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不稳定,人员调动频繁,而新增人员又不及时进行培训,不能适应正常工作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彻底加以解决,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和谐平安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的就业工作虽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从全市就业的整体形势来看,确保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和目标还有相当大的难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在政策宣传这个问题上,首先是要抓好执行政策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那些直接面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基层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使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充分地了解政策、熟练掌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其次,要抓好劳动保障特别是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执行水平,通过他们,把扶持政策逐项落实到下岗失业人员身上。第三,要搞好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使用政策。

二是要千方百计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不仅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把这一问题作为全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三件大事之一,在5月28日召开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上,克强书记、文岳省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把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全面落实,省政府与各市政府还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通过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确保了我市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由于灵活就业的不稳定性,存在已就业人员随时面临失业的问题。因此,要着手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这次会议上,我们转发了省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各项基础工作的文件,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依托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基础台帐,统一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制度。对已就业人员实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对二次失业人员一定要兑现承诺,即时提供就业援助,确保随时出现,随时消除。

在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棚户区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这项工作也是省委、省政府"十大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涉及1.6万户、6万多人,并且在今年底前要大规模回迁。为使这个群体能够安居乐业,就需要我们在改善他们居住条件的同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可以说,这些群众的就业要比面上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更艰巨,给这些群众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更困难。希望各级劳动就业部门要提前介入,搞好跟踪服务,一旦回迁,就要进行入户调查,建立基础台帐,及时提供就业援助,帮助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实行实名制就业登记,是及时掌握劳动者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促进就业工作提供翔实准确的决策性依据的需要。要结合入户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建立自下而上的城镇离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其他失业人员就业状况数据库,提高就业实名制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要积极推行就业登记备案制度,实行就业实名制管理,促进就业实名制的经常化、长期化和制度化。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适应就业方式多元化需求的统计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全市就业人员的总量、结构、存在形态等静态和动态情况。要加强对就业实名制的监督检查,坚持完善就业实名制季度检查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的市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重点是促进就业。要整合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对培训机构的考核管理和资质认定,确定一批师资力量强、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专业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机构作为"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要建立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培训就业率挂钩机制,引导各类培训机构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培训。落实职业技能补贴政策,完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鉴定服务。建立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同时,要根据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和新成长劳动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开展实用性培训。

五是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是发挥劳动力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引导广大劳动者实现自主择业的基础保障,也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要达到20xx平方米以上,市内城区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郊区和县要达到500平方米以上。要达到这个标准,对我们地区而言,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但是,省与市、市与县(市)区政府已经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大势所趋,不上也得上,10月份省里还要来检查验收。时不我待,希望各县(市)区政府要确实把该项工作纳入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积极协调,抓紧做出规划,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争取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同志们,实现就业再就业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优先目标。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抓好措施落实,为全面完成全年就业工作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

这次全市就业工作会议,是在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清满局长通报了我市今年以来的就业工作情况,对国家和省上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我都完全赞同。会上,各区县政府和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市政府签订了20xx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就业工作卓有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的就业形势还不容乐观,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服务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我市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并取得明显实效。

二、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历来关心的重大问题,早在20xx年就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最近又强调,要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下降。当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负面影响还比较严重,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仍处于比较严峻的局面。

从我市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了我市数万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解决了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但是我市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尖锐。我市总人口493.4万,劳动力总量在300万人以上,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充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二是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难度大。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五类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我市目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有3万余人、处于劳动年龄段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有4.5万人、还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1万多人、有劳动能力的城镇残疾人员2万多人,加上难以预测的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我市就业困难人员高达10万余人,扣除五类人员中相互交叉的部分,我市需要帮扶的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面对我市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分析和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多一些深入思考,少一些盲目乐观,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切实抓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只有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才能不断扩大就业,解决好民生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强调,当前要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

全市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好就业工作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必须具体抓,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组织保证。要把就业工作纳入政府一级责任目标进行管理,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乡镇)和社区,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涉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大问题,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影响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实际问题,有关领导要认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就业工作平稳推进。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方方面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把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规建等与就业工作有关的部门,要顾全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地把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完善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市6月底前出台了《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泸市府发〔20xx〕18号),《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发〔20xx〕19号)、《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泸市府函〔20xx〕120号)三个重要文件,表明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7月份起已正式实施。

五、当前就业工作中需要特别强调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目标管理

国务院、省政府和我市出台的有关文件,都明确将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已将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纳入了民生工程,作为政府一级目标进行管理。今天各区县政府和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与市政府签订了20xx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市政府将对各区县政府和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成绩突出的区县政府和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各区县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督查考核,完善奖惩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认真制定和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

(三)扎实做好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是我们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强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一是要明确工作重点,把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作为自主创业的重点支持对象。高校毕业生文化程度高,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经济基础,只要他们有创业愿望,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就容易创业成功。二是要加强创业指导工作。市区县都要成立创业指导中心,配备有较强工作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搭建起创业服务平台,切实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工作。三是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认真落实市政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时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选择一定的创业对象,采取具体扶持措施,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进一步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五)着力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国家就业工作的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越来越多,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的要求,我市今年已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规范化建设纳入了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痛下决心,着力解决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目前,我市多数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存在人员不到位、经费无保障、基础工作差等问题。各区县可学习借鉴纳溪区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经验,下决心一次性解决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等问题。各区县要站在为民办实事的高度,把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解决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等问题。

同志们,做好我市就业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把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四个四”发展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THE END
1.灵活用工平台十大排行灵活用工平台哪个可靠兼职宝专注于提供兼职和灵活用工招聘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灵活岗位和兼职人才。无论是需要长期兼职还是短期项目,企业都可以在兼职宝平台上找到合适的人员。4、口袋兼职  口袋兼职是专门为兼职求职者提供的招聘平台,特别适合学生、宝妈以及需要灵活时间的求职者。通过口袋兼职,用户可以找到餐饮、家教、销售等多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38144106656906&wfr=spider&for=pc
2.灵活用工岗招聘网2025年灵活用工岗招聘信息猎聘2025年灵活用工岗招聘信息,海量高薪猎头职位等你来选,了解灵活用工岗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真实招聘信息,找高薪职位,上猎聘!https://m.liepin.com/zplhyggw6z2w/
3.58同城中国就业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的大型就业培训鉴定门户网站。https://chinajob.mohrss.gov.cn/zbzl/zdhd/kzsxh/58tc/
4.灵活就业平台所以目前来说,小蜜蜂云招聘网是灵活就业用工平台当中最出色的一个,如果求职者想依托灵活用工平台来找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来小蜜蜂投上您的简历,与您中意的企业取得联络,从而开启远程办公、快乐工作的新生活。 在小蜜蜂上找工作,企业会与您签订一份用工协约,这样在协约期内,就省去了频繁找工作的烦恼,可以专心的https://www.xmf.com/news/detail/13286
5.平台企业及灵活就业网络招聘专区兴泰食品(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恒越达商贸有限公司 大连棒棰岛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豪斯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大连圣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大连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松下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分 未经大连人力资源市场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http://www.dl-hr.cn/zczp/index3
6.平台企业及灵活就业网络招聘专区渊东(大连)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鸿轩行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大连华一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航(大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吉智商贸有限公司 大连蒂姆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鹏经贸有限公司 大连羽佳窗饰有限公司 大连瑞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扬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大连鼎巍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森鑫汽车http://dl-hr.com.cn/zczp/index3
7.青团社为一站式灵活就业招聘服务平台40多万企业提供兼职招聘基于用户肖像和人力资源库,青团社为一站式灵活就业招聘服务平台40多万 企业提供兼职招聘和管理服务。对于求职者,平台兼职岗位涵盖餐饮服务、店员导购、客服电话、家教培训、行政文员、信息标注等类别。青团社为企业提供兼职招聘、在线众包、RPO等专业灵活的就业服务。青团社包括青团兼职、云地推、青团宝三大业务。2021年,青团社https://www.yixinjie.net/news/show-43696.html
8.00后,正在放弃传统招聘所以,面对不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以及不断高涨的对于新兴职业的意愿,招聘平台或可推出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机制。 3. 长期而言,招聘平台或可以切入灵活就业者的服务场景 随着社会进步,未来的工作一定是高度分化和分工的,很明显的一个趋势:许多教育平台都在做新型课程,希望把原来的“斜杠青年”变为“超级个体商业”,号召每https://36kr.com/p/1624132398266114
9.视频“零工”也设专场招聘“灵活就业”提供平台视频| “零工”也设专场招聘“灵活就业”提供平台看看新闻Knews综合2023-06-17 17:57展开更多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数百移民冒险扒火车前往美墨边境 00′08″ 一眼看天下 11/23 29+9!扩大免签范围!38国人员来华旅游30天免签 00′15″ 时讯 11/22 金正恩最新表态: 具有破坏性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00′12″ https://m.kankanews.com/detail/D1ypPG15Oym
10.找工作吗?看这里!新华区这个企业启动灵活就业人才线上平台相比常见的求职招聘平台,“鹰城工作帮”具有特色招聘会、面试通知,并可以通过远程招聘室开展远程面试等多项亮点功能。目前,平台采用“1+5”运营模式,即平顶山市灵活就业市场一个中心平台与县区五个分平台同时发布招聘信息,助力提高本地劳动者求职成功率。https://www.pdsxww.com/2022/06/05/wap_99555327.html
11.兴安盟:“五大平台”让残疾人就业“无碍”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不仅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更能增强自信,实现人生价值。今年以来,兴安盟残联着力搭建残疾人“非遗”项目平台、技能培训平台、线上线下招聘平台、集中就业平台、灵活就业增收平台等五大平台,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http://www.northnews.cn/2024/1017/2351574.html
12.上海今年要新增就业55万人,应支持灵活就业完善“家门口”就业他指出,目前,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上海公共招聘平台”相对于市场化线上的招聘平台来说,内容较少,推广度不高。 对此,他建议平台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网页和电子社保卡等方式开展应用,汇聚各地、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旗舰店”,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715276.html
13.灵活用工平台——小时间招聘平台随着互联网的经济催化,共享经济新业态催生了大量灵活就业的自由职业者,锐博集团结合自身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品牌沉淀三重优势,为广大的蓝领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倾心打造了“小时间招聘”平台,该平台提供人才招聘、入职管理、智能考勤、实时发薪等一站式服务,并与银行打通渠道,实现快速响应发薪。 https://www.nnngu.com/index.php/article/12828.html
14.现在房建行业失业后如何自救?2.利用招聘平台 通过专业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寻找并投递简历。关注招聘信息,主动联系招聘企业,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3.灵活就业 接受短期合同、临时工等灵活就业方式,保持收入的同时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等待更好的全职工作机会。 五、心理支持与自我调整 https://m.zhupinhr.com/xwzx/29607.html
15.一站式软件外包项目外包服务“企业+平台+个人”的灵活就业时代 招聘越来越难用工越来越贵 社会催生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 企业综合人力成本解决方案: 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远程用工系统,同时服务共享经济平台和自由职业者两端,向全国企业出售自由职业者人力资源服务。 提供有竞争力的灵活用工产品与解决方案,让人才享受高效、快捷的能力共享服https://www.yespmp.com/thematic/index3.html
16.硬核福利来了!可免费领!毕业生人人有份!1、毕业生就业服务 上海公共招聘平台 包含全市各区招聘岗位,支持算法推荐高匹配度职位,求职者可在线进行简历维护职位投递、查看求职反馈及招聘会信息等。 2、灵活就业服务 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事项、参保登记事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一体联动办理,只需一次申请,就可以实现打包联办、一网通办。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58737
17.智联招聘发布《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9月15日消息,智联招聘联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报告基于2018年1月-2023年5月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对我国新型灵活就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供需主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招聘端来看,新型灵活就业职位集中于交通/物流/运输/仓储以及文化/传媒/娱乐/体育等行业,以及与数字经济关联度较高的https://www.dsb.cn/227922.html
18.首页七月·制造业行业专场招聘会 2024-07-12 搜企业/搜任务/搜服务站/搜文章 热搜:石家庄灵活就业云平台新华区灵活就业云平台智慧朝阳就业服务站 最新 司机 车间操作员 保洁员 业务员 服务员 暂无数据 直播带岗推荐 更多 岗位直通车-快手 直播日期 2024年12月11日 http://www.jobslink.cn/
19.鼓楼区公共就业创业平台一、就业岗位 依托“福州人社求职招聘平台”和“‘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网”持续开展“好年华 聚福州”线上招聘引才活动,通过广泛征集发布招聘信息,开展网络招聘、视频面试等,为有意来榕留榕求职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二、住房保障 (一)求职免费住宿 https://www.hxrc.com/gljyfw/newscontent.aspx?id=104816
20.就业难?重庆为高校毕业生准备了八条“出路”有条件的高校将为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等岗位。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重庆还将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出路八 成渝“双城就业” 川渝合作线上求职招聘平台开通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找到了新的“出路”。今年5月,川渝两省市https://m.cqcb.com/hot/2020-06-30/2610474.html
21.新型灵活就业可能工资更高但福利水平远不及传统职位智联招聘周一发布的《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显示,新型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传统就业的重要补充,还具有一定的工资优势。不过,新型灵活就业提供的福利水平比传统就业职位更低。 针对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的定义,报告使用“智联招聘”网站中的雇主招聘职位数据对新型灵活就业职位进行识别,具体包括八类工种:平台电商、生活配送、生活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9112843368966.html
22.公共就业服务热点问答三是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理内地省市招聘工作人员。 ◆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的途径有哪些? 答: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现场办理。失业人员可在户籍地或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二是线上办理。失业人员通过登录国家人社部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掌上12333”APP、“新疆http://mlx.cjzjyw.com/wap/index.php?a=show&c=article&id=157
23.释放平台经济稳就业潜力群众导读共享经济还创造了78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大幅提升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就业承载力。2020年春节复工后一个月内,智联招聘平台上,企业整体职位数与招聘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43%和28.12%,但直播行业人才需求量却逆势猛增,直播相关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在一个月内同比上涨83.95%,招聘人数增幅达132.55%。http://m.qunzh.com/zddd/202006/t20200624_9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