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陷阱”套路多...这些骗局你都知道吗?

面试过程中,该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小张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先接受培训,才能为他推荐工作,并且承诺培训之后包就业。在招聘人员的劝说下,小张与该公司签订了《实训协议》,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并通过某分期借款平台贷款1.98万元,用于支付培训费。

培训过程中,小张发现该公司的培训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不仅没有实操培训,授课内容在网上也都可以查到。

从小张的遭遇不难看出

不法公司以学生们

刚毕业、技术不成熟为由

要求学生缴纳高额培训费

并诱骗签订贷款协议

给学生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1

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

防范提示:

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2

兼职陷阱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

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高校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

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3

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

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到该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

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

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4

借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正规培训机构。????5

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

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高校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

合同陷阱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

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

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

试用期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

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期间,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

信息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

有的用人单位玩弄文字游戏,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高校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官网、媒体报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查询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仔细甄别各类招聘信息,不要盲目轻信。

THE END
1.邀请被骗的局:海马传媒被骗无法出金?骗子手段万万千,不要相信心儿坚这次称可以直接体现,但提现时又出现提示信誉分不足(新人70分错单一次10分,即现在50分信誉不足,需补足至60分),对方通过截图告知需要补分(1分6000,即6w)达到60分后自动体现并将部分金额一并退还,至此李先生才醒悟有问题,于是赶紧上网查询,看到了江顾问发布的海马传媒平台警示信息,立即止损并寻求维权服务来挽回自己http://www.1jiwang.com/71327.html
2.6分钟分析!鲍海卫APP被虿僮魇?无法出金!黑幕套路!!黑幕套路!! 1.《>>>请点击这里进入咨询提现》 2.《>>>请点击此处进入在线帮助》 3.《>>>请进入获取团队解决方案》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以及时止损;请及时联系为你提供 解决方案,要想讨回损害资产务必阅读以下内容。 关于解决方法如下: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追回的方法和步骤:https://www.jianshu.com/p/141051168480
3.千万要冷静《海马国际传媒》不能提现真相!不是真的邀请码开始就是于是,王先生立即添加了“客服”的QQ为好友,通过简单交谈后,对方发给他一个二维码,让王先生下载名为“海马国际传媒 ”的APP软件,这个app软件是一个同城“约会”软件。王先生立即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并注册了账号。在向“客服”咨询如何使用该APP时,“客服”表示,充值会员即可获取美女的挑选权。王先生于是充值了58元http://qinxifu.com/11605.html
4.海马职加:帮留学生拿到高于平均起薪的offer,背后的努力不可忽视补足了实习与项目经历,真正到了要准备去求职的阶段,那就必须知道求职时不同企业面试官会如何考验求职者。这些所谓的测试、面试其实都是有一定的套路在的,只要掌握并加以训练,应对HR时就能看出他的小心思,并从容不迫地应对了。 Michael在做模拟面试时,发现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案例分析。结合这一特点,海马职加为他匹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711/8068732.shtml
5.求职应聘谨防“套路”三种求职陷阱大揭秘安全教育求职应聘 谨防“套路”---三种求职陷阱大揭秘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骗子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高明。象牙塔里,你见到的人都纯洁得和A4打印纸似的,走入社会这所大学后,你会发现,这个大染缸里,什么颜色的人都有,社会阅历浅薄,防范意识不足,加之求职心切,有时容易被骗。你可以善良,但不能天真,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http://bwc.hnwu.edu.cn/2019_06/10_00/content-51684.html
6.无中生有!《海马传媒》不靠谱不可信无法提现被骗别上当深夜张先生收到约Pao短信,抱着玩儿一玩儿的心态就点进去了,刚开始就在普通交流群,只有先缴费才能下载“海马传媒”并加入会员进行约P,张先生缴费加入之后,看到“海马传媒”内部群里充斥大量色图和小视频,也有大量转账记录,这让张先生信以为真,随后带单老师告诉张先生需要激活三次后才能约P,在带单老师的指导下,前两http://www.jujuwan.cn/50694.html
7.小心“求职陷阱”避开套路和骗局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查证公司信用信息、实地考察公司所在地等 03 在签订就职培训等合同协议时 要明确清晰了解协议内容 04 如果仍旧“中招” 要及时保存证据 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收藏好这份求职攻略 希望大家在求职过程中 避开雷区 绝不踩坑 原标题:《小心“求职陷阱” 避开套路和骗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39224
8.付费内推”“先交钱后入职”求职易“踩坑”毕业季求职陷阱一位揭秘“付费内推”套路的博主声称,“付费内推”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机构将求职者的简历以“广撒网”形式投递出去,在获得面试机会后,机构便宣称是“内推”的功劳。另一种是要求求职者花钱买“内推”,往往交钱后才发现得到的岗位是不签订协议合同的“黑工”。 http://www.legalweekly.cn/rdcj/2024-06/20/content_9011888.html
9.求职陷阱盘点:招聘网络兼职,轻松月入两万?界面新闻·JMedia求职套路千千万,这些套路可是很可怕的哦~本期,小职为大家总结了8个找工作时会遇到的求职陷阱。 就算求职心切,也希望大家在找工作时,擦亮火眼金睛,以防被骗! 一、只签就业协议不签劳动合同 有的公司为了免费用工,会借“考核期”的名义说事:设立7-15天的考核期,考核期内没有工资;考核合格后,再进行3个月的试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51528.html
10.职场诈骗套路职场诈骗套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职场上的很多潜规则可能都不明白,容易掉进陷阱里。1、虚假广告陷阱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为了招到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5362380.html
11.求职季,别被这些套路忽悠——中国青年网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求职心切的心理,千方百计设陷阱,猫腻合同、试用期成白用期、虚假承诺画大饼……各类招聘陷阱时有发生。那么,高校毕业生遇到过哪些求职陷阱?应当如何提高警惕,避开求职套路和骗局? 蒸发的五险一金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xs.youth.cn/xw/202407/t20240720_15392398.htm
12.体重管理师分解代谢脂肪全是陷阱!减肥套路真相揭秘前言:体重管理师分解代谢脂肪全是陷阱!减肥套路真相揭秘!如今人们的生活很惬意很多人通过看短视频,快手,抖音等浏览网页方式购买瘦身减肥产品,对方声称通过使用他们的减肥产品调理可以减肥,于是便加到了减肥老师的联系方式,自称是体重规划师、健康管理师、健康营养师、体脂管理师、金,牌瘦身顾问等头衔,他们用夸张的宣传https://m.trustexporter.com/cz13735476.htm
13.探索无界,网红助力佣金诈骗套路案例,独家报道网红带货背后的隐秘近年来,网红带货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以其快速传播和强大的影响力,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这种通过社交平台推广产品的模式,不仅为品牌带来了曝光机会,也为网红个人创造了可观的收益。然而,这一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秘而复杂的诈骗套路,尤其是佣金诈骗,令众多参与者深陷其中。 http://cqtcdc.cn/post/8992.html
14.职场PUA四大套路揭秘:你中招了吗?二、职场PUA的四大套路 1.“捧杀”策略 “捧杀”策略是职场PUA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施害者通过对受害者进行过度夸奖赞美,使其产生优越感和依赖心理。一旦受害者陷入这种心理陷阱,施害者便开始提出各种要求,使受害者不得不听从其指挥。 案例:小王刚入职一家公司,上司经常在公开场合夸奖他,说他是公司的未来之星。小王https://www.my678job.com/article/1241.html
15.BOSS直聘助力求职者避开求职陷阱,打造安全可靠的求职新平台凤凰网某些公司名义上招聘 “销售专员” 或 “销售助理”,实际却将求职者引入现货交易的陷阱。公司先对求职者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在现货交易平台入资操盘,甚至使用公司资金操盘,亏损需求职者赔偿,还会诱导求职者投入更多自有资金和缴纳 “代理费”。求职者小李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应聘销售助理后被迫从事现货交易,短时间内不仅https://i.ifeng.com/c/8ePI6hNYBWz
16.济宁网警提醒:求职诈骗套路多,一定要当心济宁新闻网讯 不少人都有在网络平台上求职的经历,也有求职不成反而上当受骗的经历。到底有多少招聘背后的“老板”是诈骗分子伪装的?被录用后还得先交钱?卖掉公司的产品才能入职?刚刚过了试用期就被辞退?这些求职“陷阱”你知道吗? 1、传销旋涡。有些传销组织瞄准大学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薪为幌子,诱https://m.jnnews.tv/p/722982.html
17.90%的程序员都曾遭遇的3个面试套路,你中招了吗?文章讲述了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三种常见陷阱:一是公司借面试名义骗取求职者的智力成果,如翻译、设计等;二是任职要求模糊不清,导致求职者入职后工作内容不符;三是回避明确的薪酬体系,使求职者对收入和晋升无明确预期。为了避免这些陷阱,求职者应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充分了解岗位信息,以及追问薪酬体系的详细https://blog.csdn.net/Java_ZZZZZ/article/details/128914103
18.打工新鲜事儿招聘变培训?用人成骗人!警惕零门槛高薪兼职陷阱眼下,正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面对这些花样翻新的套路,警方也特别做出提示。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政委钱世平:“求职者不要过分相信零基础可以做到高收入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当心在求职之前要先交钱,先交很多的培训费、先交很多的入职押金等,这类往往含着陷阱,特别要当心。”https://www.workercn.cn/c/2023-11-28/8062105.shtml
19.58同城整理出六大诈骗套路,以供求职学子来自谢逸枫看楼市套路四:“微信拉人头,加微信号成功后,便能日入数百甚至上千”……这些实际上都是为了骗取会费!套路五:“环境优越、工作轻松”……打着薪资待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旗号吸引求职者应聘,然后收取各种名义的费用。套路六:求职变买车。招聘信息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求职者心切,在对方的电话引导下一步步掉进了陷阱https://weibo.com/6297145134/NfNTRqc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