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就业育人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要求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基于“大思政课”建设背景,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构建切实可行的高校就业育人体系,推动高校就业育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构建新时代“就业思政”育人体系

王瑞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持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深入推进就业育人,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时代要求、革新教育理念,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切实可行的“就业思政”育人体系,打造就业指导新模式,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许莉

深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价值引领,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价值认同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融入祖国建设需要之地,投身平凡岗位,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职业价值观。二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育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心有所向,方能远行”,大学生处在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期,充分挖掘劳动模范精益求精、勇于突破、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使大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在实践中传承,增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素养。三是以典型人物、榜样示范为抓手,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古语云“见贤思齐焉”,通过深入挖掘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就业典型案例,树立多元化就业榜样,开展“与榜样对话”等宣传活动,催生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内生动力,强化职业信念,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强化专业课的深度融入,增强育人实效。专业知识技能排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一位,其对大学生就业发挥着基础作用。一是以所学专业为基础,合理切入就业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性质,全过程统筹开设就业课,从大一入校的专业导引课,到大二的专业素养课,到大三的职业理想与就业目标培养,再到大四的求职策略与技能提升教育,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确保就业课程落地落实、精准有效。二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夯实就业能力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专业调研等,习得系统、扎实、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奠定胜任职业岗位的基础。三是以专业特点为依托,拓展就业指导形式。利用课堂教学,将就业指导融入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利用专业实习、课外实践,营造实践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专业与就业的链接渠道。

瞄定通识课的资源拓展,厚植人文情怀。耶鲁大学原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通识课正是通过文化熏陶、历史滋养去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精神和提升修养情怀,进而使学生成为有可为的时代新人。一是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领域知识,夯实积累,结合通识课的价值引导功能,挖掘就业价值观引导元素,给予学生充足的精神养分。二是重视通识课在滋养大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需要独立设置与搭配相结合,使学生受到主流价值观熏陶,满足大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的需求。三是根据通识课价值观培育的灵活性特点,巧妙融入个人与社会价值、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内容,提升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期盼,厚植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构建“四课”联动“就业思政”课程育人体系,使“四课”课程思政联动并贯穿于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育人全过程,不断开创新时代“四课”联动“就业思政”课程育人新局面。

课程思政助力就业指导

雷春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以下简称“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公共必修课,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而且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以及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使命。地方师范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为引导大学生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奠定思想基础,找准实践方向。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辅导员助力就业育人“最后一公里”

郭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要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就业思政主题教育,高校辅导员要精准发力,助力打通就业育人“最后一公里”。

提高政治站位,把好思想引领“航船舵”。对于毕业生来讲,能否顺利就业与实现个人价值密不可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讲,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其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讲,必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引擎;对于民族复兴来讲,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最亲密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同时还承担着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务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更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国家战略需要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辅导员要精准阐释就业优先政策,积极跟进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用好榜样的力量、讲好成才的故事、发挥好朋辈的作用,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就业发展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完善体系协同,打好协同育人“组合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链接者,辅导员要善于整合多方资源来协同打造校园就业育人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杰出校友创新创业论坛讲好人才故事,促进校园形成就业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毕业生座谈会,围绕校园双选会注意事项、就业过程权益保护等主题对毕业生进行全面指导;通过带领毕业生赴地方、企业走访调研,实地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政策;通过组织简历大赛、就业创业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激励毕业生不断积累精进提升求职技能。作为联系家、校、生的纽带,辅导员还要善于调动家庭资源来携手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观的形成;作为学生走向职场的领路人,辅导员还要善于统筹协调,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的共同介入与协同发力下,积极推介,主动引荐,为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从就业安置到就业育人,从就业指导到生涯教育,就业观念的历史性转变也在向我们证明就业育人是一项过程性工作,是一项厚积薄发的工作。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不仅是要让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让学生有干好一份工作的信心、拥有美好人生的能力、为人类福利劳动的觉悟,以及助力民族复兴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打通就业育人“最后一公里”。

THE END
1.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国就业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的大型就业培训鉴定门户网站。https://chinajob.mohrss.gov.cn/h5/zbzl/qtzb/gxbysjy/index_7.shtml
2.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scww.ncss.cn/
3.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gcp.ncss.org.cn/
4.大学生就业网大学生就业网(www.collegejy.cn)是权威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兼职,求职类网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网站。https://collegejy.cn/
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业创业信息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业宝精准就业平台 高校 大学 大学生 就业 就业网 就业信息网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中心 创业 创业指导 精准就业 智慧就业https://jy.cumtb.edu.cn/
6.大学生就业难继续上演就业难与用工荒狭路相逢新闻中心开栏语: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我国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高于大学生的就业率;而在我省相关课题组发布的《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也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且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4/05/20/011424645.shtml
7.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促大学生就业,2021“国聘行动”来了!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健全公开、竞争、择优的市场化招聘制度,鼓励各企业在国聘招聘平台(国聘官网https://www.iguopin.com)、教育部“24365 校园招聘服务”平台(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https://www.ncss.cn)、人社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chrm.mohrss.gov.cn)、中智招聘平台(中智招聘网https://https://m.yunnan.cn/system/2021/01/11/031228489.shtml
8.天津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网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 2024-11-26 关于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的通知 2024-11-18 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2024-11-14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 https://www.tjbys.com/
9.全国大学生就业测评网大学生装备制造业岗位就业能力测评包括了企业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全部岗位的综合测评,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参测学生及招聘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量化分析报告,向参测学生提供国家权威性的岗位就业能力测评证书。 大学生软件互联网行业岗位就业能力测评概括了软件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http://www.chinajycp.org/
10.2015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南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网10.中央有关部门实施了哪些基层就业项目? 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4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https://www.hailian.cn/M/Policy-View-177-1985.html
11.就业网为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现决定举办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现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各二级学院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大赛取得成效。 https://jyw.jxgzy.cn/news-show-268.html
12.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测评网大学生行业岗位就业能力实训平台 支柱产业 服务产业 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系统 合作联盟 专利资质与权威认证 该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教育部实际人才培养项目课题之一,聚集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宁波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教授专家进行设计http://www.jycycp.org/
13.多措并举应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9月25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刊发了一篇题为《“慢就业”需要“冷思考”》的评论,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慢就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职业理念和就业态度,笔者对该问题长期关注,在这里结合近期调研的结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般来说,“慢就业”指大学生在求职和投身职场过程中,主客观上http://www.jyb.cn/rmtzgjyb/202310/t20231023_2111106480.html
1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携企业走进黑龙江高校开展招聘活动为积极响应教育部2024届高校毕业就业促进行动,抢抓毕业生求职关键期,挖潜创新开拓市场化岗位资源,提供更多高质量精准岗位信息,中国大学生就业网2024年8月26日携央国企及新能源上市公司进入黑龙江地区为高校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预供提供就业岗位5千个,为校企协同促就业,大力推动供需有效对接,加强校校联合,校企交流,实https://www.mbachina.com/html/cjzx/202408/59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