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可还是累滚动新闻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频频出台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可还是累

孩子减负、家长增负,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

最近,广州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网上发的一篇吐槽帖火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这位妈妈很无奈,在帖子里提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回来之后让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她的女儿花了一整晚作画,没想到第二天放学回家却撅起了嘴:“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就是爸爸妈妈给画的,有的同学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到图片然后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一问才知道,这些同学的作业都被贴到了墙上,女儿的画却被还了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这位妈妈“脑袋‘轰’的一下”!两件事一对比,她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已经不是学校布置的作业过繁过难,而是逼得家长深度介入甚至亲自操刀的问题。她无比困惑,“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原则首先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帖子发出后引来许多共鸣。很多家长都觉得,现在学校布置的文化课上的作业减少了,但手工、绘画、制作等任务却多了起来。许多任务与其说是布置给孩子的,不如说是布置给家长的,需要家长的全力投入甚至是越俎代庖。

让家长觉得有负担的不仅是这些另类作业,还有老师提出的“批改作业、监督修订”等要求。

课内减压、课外加压,“双职工”家庭焦虑感十足

“我报的班都算少的,多的从周日早上8点补习到晚上10点,一个学期下来光补课费就得两万。”今年正读初三的昆明学生杨格每周都会选择补课。“周六晚补习物理,周日上午下午各补习一堂数学。”

“课堂上教的都是基本知识点,真要想拿高分还是需要多做题,补习实际上只是老师指导着做题。”杨格所在的学校在昆明属于拔尖初中,按照目前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并没有问题。“但不补哪行啊,班里几乎没有不补课的,年级前10名都在补习!”

杨格的母亲朱女士说,孩子补习主要是尊重孩子意愿,虽然花费不菲,但孩子目前的课程我们教不了,只好给他报班。

“中考考不好就去不了好高中,去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进不了好单位。”在朱女士看来,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下,还是以分为主,“指挥棒不变负担就一直在,学校减的负,最终还得学生和家长背起来,不然自家孩子减负了,别家孩子还在努力,孩子以后咋办?”

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由孩子教育问题引发的焦虑感十分常见,这样的焦虑感在一些“双职工”家庭表现得更加明显。

政策频出、焦虑难消,减负令不是万能灵药

事实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曾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

总的来看,各地区主要从入学选拔和在校教育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当压力成为常态:中国学生的学业之痛与家长的沉重期望教育家长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体系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和家长是这场战争中最为积极的参与者。然而,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的消耗,更是孩子们天真与笑容的逐渐流失。这一点,不容置疑,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块心病。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55QBDD05564TV0.html
2.养娃教育账:单独二孩“累不起”兴趣班带高价帽记者在北京采访多个家庭发现,“养不起”、“养孩子太贵太累”是一些家庭放弃“二孩”的原因。养两个娃对父母的经济实力、精力状况都是考验,尤其是高额的教育成本,让很多年轻的父母高喊吃不消。一些已有孩子的80后父母告诉记者,如今小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月的教育支出,比大学一年的学费还高。 https://www.chinanews.com.cn/edu/2015/01-30/7019663.shtml
3.中国教育“四大累”的破解(转)中国教育这锅粥,熬起来可以说是“四大累”: 一是国家累,钱也没少花,政策没少出,还年年挨骂,背上误国误民的坏名声,说不累,谁信! 二是老师累,白天讲,晚上讲,早出晚归,周六周天不说,就连春节也不休,拼死拼活地干,到头来还不就是为一家人吃碗好点的饭,结果是别人的孩子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没时间教育http://www.zhjtjyw.com/m/blog/list?b_id=156313&u_id=439
4.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安下心来,反而会对自己没走的路跃跃欲试。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的称号,又有什么意义呢? 该受的苦与累要受: 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它,理解它,以致身在福中不知福https://m.jy135.com/edu/362256.html
5.我们的目标: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陈鹤琴的教育理念,与当代的日本及德国的教育理念,几乎同出一辙。可惜的是,纵观当今中国,这么先进的理念尚未形成主流。 我们依然停留在陈鹤琴先生所说的“旧教育”之下,不知道何时才能进步。 关注孩子的未来,希望他们有一个光明前程,这无可厚非,可如果将孩子未来的社会成就放在他的快乐和健康之上,这就是一种畸形了,https://i.ifeng.com/c/7nyXsXlp8Ly
6.中国式教育下的家长们:别让孩子太累了中国式教育下的家长们:别让孩子太累了! 1. 家长们总是拼命努力,最后也不耽误送外卖; 父母去不了的地方,孩子大概率也去不了; 老祖先留下的传统,要出人头地,要升官发财,要光宗耀祖,要青史留名; 很多孩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996,三点一线; 未来20年,搬砖的工作会越来越少; 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很多人每天只睡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507125980888408616
7.智慧父母课堂讲座心得(通用26篇)首先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孩子对待每一件事都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养成此好习惯,对其将来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基础一定要打好,因而必须要从小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孩子有浓厚https://www.fwsir.com/Soft/html/Soft_20221026090311_2031642.html
8.2018年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趋势研究报告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是包含创新思想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的先行场景为学校,并行场景为家庭。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素养,同时家长没时间成为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痛点。 中国未来家庭STEAM教育趋势会集中在家长正确认识综合能力重要性,家长不断学习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培养理念以及家长在没时间的https://edu.codemao.cn/news/269
9.家长教育孩子发言稿(精选14篇)在分享之前我们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关心和爱护,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的,所以我首先要向各位老师说声谢谢,谢谢各位老师对我们孩子的关心、教育。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没有什么的经验,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这https://www.ruiwen.com/word/jiachangjiaoyuhaizifayangao.html
10.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5篇1、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清楚懂得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与优缺点。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当有稳定的情绪,健康的情感。即使自己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有情绪。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故事、谜语、智力游戏等。每天坚持在睡觉前,读故事给他听,慢慢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476507.html
11.新闻资讯学校墙外缤纷的世界也是大好的课堂,营地教育会是少年们探索自己,发现兴趣,伙伴,磨砺内心的优秀选择。 2021-12 24 不尊重儿童权利 搞不好家庭教育 浏览次数:19 次 儿童权利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为什么说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父母怎么做才是尊重儿童权利,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近期的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https://www.all-rounder.cn/info.html
12.北大教授谈教育:全国50%以上的孩子,被过早放弃了2012年,我到深圳富士康做调研,是我关注县域教育的起点。工人们的一句话很刺痛我——在学校里,我们是不被期待的。这些工人平均年龄23岁,90%的人只有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基本都是县中的孩子。于是我想知道,是不是在很早的阶段,这些孩子就已经被放弃了? 中国有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从村小到县中,他https://36kr.com/p/2382890166006274
13.四年级家长会演讲稿(15篇)尤其在假期,各种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课余补习接踵而至。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经过大负荷,长时间的各种学习,孩子的脑力和体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透支”。因此,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为他们进行补习,千万不要让孩子累倒在攀登学业高峰的征程上。https://www.unjs.com/yanjianggao/6703252.html
14.为什么觉得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当妈真累真烦我看被人带孩子都挺轻松 怎么教育孩子我真的力不从心 …… 我的大学同学前阵子刚把女儿送进幼儿园,日常空闲下来了,于是常常在微信上找我聊天。 说现在的生活无聊透顶、空虚至极,她还跟我列举了她每天的生活:"早上送孩子上学,玩个手机准备下中饭,吃完小睡一会,玩个手机,节孩子回家。吃晚饭收拾好https://m.btime.com/item/03ksfv222hkff5jaq0c32sjmee7
15.首页Created with Sketch. Created with Sketch. Created with Sketch. Created with Sketch.http://www.tl100.com/
16.0705项飙讲座《为什么读书这么累?——一个有关“生命力”的学生提供生命力,付钱的人还是家长,教育部门作为需求者。付钱是更加专注的过程。学生不会觉得家长花了很多钱,享受教育服务,而是家长花了这么多钱,我要更努力!中国教育并不是私有的,也不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公有的。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部门要捕获学生的生命力? https://www.douban.com/note/86403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