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科班就能写好电影?过来人给你一记心灵耳光华语电影网

对于有志于电影创作的艺术类考生而言,这个过程可能更加复杂纠结。但就算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理想的院校,一切也可能只是刚刚开始:如何认识自己、认识市场和行业现状?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恐怕每个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

尚梦璐:编剧,代表作:网剧《太子妃升职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1级戏剧文学系;

洪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编剧。

【“过来人”的忠告】

别拿自由散漫当光荣!搞艺术也要有理性有系统!

田博直言:“学艺术的学生,你看不出大四比大三多学会了什么,甚至有时候读了研的比本科的强在哪儿也看不出来。因为整个课程就是很随机、很感性的。很多老师来上课给你放个片子,就是昨天晚上他看了一个什么片今天给你讲一讲。整个是个没有体系的。

搞艺术的人容易把自由散漫当成优点,也就别指望有什么系统的训练。只是外界做活儿的时候看:哦,北电、中戏、中传出来的,好像你们受过专业训练。

田博在位于望京的工作室中

但是我现在也相当于这些学生的接收者,自己办企业,我就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他们没有完成入职前应该接受的职业教育,”作为弧光电影的CEO,田博认为学校的教育非常不职业,学生也没有危机感,整个行业欠缺理性的从业者:

“但是他们真的听不进去,他们没有每个月付着房租、需要通过稿子才能拿到稿费这种体验的时候,是不会认真听你说那些的。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我觉得这个教育的过程得是先培养需求。

或者说真的想干这个事情的人,你就从大一就开始出去接活儿吧,接了就知道在学校该学什么了。”

GavinGarrison(中)在器材准备上的认真仔细给当年的刘燚霏(右)带来巨大震撼

迎难而上VS偷奸耍滑:我们比外国学生差在哪儿?

刘燚霏回顾自己曾在2012年参与的“中传&南加大纪录片合作项目”时,深深感到了中美学生的差距(资势君注:这个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两国学生在一起上课,同时中美学生混合分组,各自拍摄纪录短片作品,2012年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到第六届了):

“即便只接触到八个美国学生你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同,跟我们一样,有晕一点的,有较真的,但是他们的实操能力是普遍高于我们的。”

刘燚霏的美国搭档尤其给她上了一课:“他来中国带了很大一块硬盘和全套的摄影设备,各种脚架,连机头接热靴的LED灯都带了。当然他可能有摄影背景,但我当时特别受震动。

他一个人从美国背那么大的箱子,托运那么重的行李,器材准备得非常齐全,所以这边遇到什么问题他可以去解决。我们组里也有很多人抓瞎了,到点了交不了片子,最后一刻还在渲染,也有很多这种情况。但是我能看到一个比较优秀的人,他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自己去承担起这个责任,预料到我会经历的很困难有哪些。

作为导演系的学生,我还挺自信的,自认为实操能力强,成绩也比较好,但是跟他一比我觉得需要锻炼自己的地方太多了。”

“好学生变坏”or“坏学生变好”:要敢于推翻自我、忌眼高手低

田博认为学艺术学得好需要“好学生变坏”或者“坏学生变好”。“如果他是一个单纯的好学生,那思维是很受限制的,而单纯的坏学生很多生活习惯都不好,(更别提创作了)。

当一个好学生有他的学习的自觉性,但是又有一点坏的时候,或者一个坏学生去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时候,可能就能学好艺术。”

《太子妃升职记》编剧尚梦璐

此外,尚梦璐也指出,实际创作过程中要敢于变通:“从小到大我们对于学校教授的东西都有一种‘绝对正确’的认知,四年本科教育也是这样,可能会导致思维观念里认为学校教授的东西是基础,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会发现有很多和学校里的那一套是不一致的,这个时候要推翻已有的认知体系,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洪帆坦言“学院派”的师生在有些时候会有点眼高手低——看了大量精品,不管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不自觉地会觉得自己是专业的,起点很高。“相当于我们在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刻,还是愿意吃大鱼大肉的东西。……但是你真正做精品的时候还是应该一步一步做起来。”

今年“两会”上的冯小刚和陈凯歌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洪帆

【国内电影教育现状】

教改之难:电影教育应偏重“电影”还是“教育”?

在谈到电影教育改革的时候,洪帆与田博不约而同地将问题分解为“电影”和“教育”两个关键词。

洪帆认为,首先大的教育环境有点急功近利;然后近十年来,中国电影的高度市场化导致电影学院的教育有“矫枉过正”的倾向:

“包括电影学院,有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过去我们在学校里讲商业片是一个非常非主流的东西,但是你现在讲艺术电影又变成一个非主流的东西。学生态度是很明显的,整个教育体系的话,比如说纪录片、比如一些比较传统的电影大师研究的东西,我感觉有点被削弱了,现在关于电影的非常实际的操作性的东西会成为主流。

但是我觉得一个良性的高校电影教育环境,应该是基于面向市场、培养一些应用性人才的基础之上,能够再有一些前瞻性的、开创性的研究……

田博则认为,电影学院如果能独立于教育系统,而且院长有这种认识的话,才有可能做出改变:“如果他的政绩不是靠电影圈或者观众来认可,而是靠教育系统,你种了几棵树、铺了几块砖、修了什么建筑,那自然就是KPI考核么得到什么,他就没有这个大的结构性的思维,(无法推进真正的改革)。”

针对高中生还未对影视行业有所理解就匆匆分系入学的现象,陈凯歌导演作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在今年“两会”提出:“希望在上海电影学院尝试不预先分系,前两年以大课为主,对电影进行全知教育,后两年再逐渐进行分系教育。”

对此,洪帆老师表示,其实在欧美电影制作专业,大部分走的都是这个路数,电影学院很多老师大概也提了十多年了。

刘燚霏则认为,这种方式一方面也许能刺激学生的主动性,去发现自己;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大多被动,这么一来可能更混乱更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嘛。

德国的一个工人和他的CEO工资可能是差不多的。这样才能让你整个阶梯的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地做到最专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去当导演,去当CEO,那中间这些环节自然不行,那个导演领出来干的班子也不会行。”

THE END
1.2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美英上榜差距断崖:美213所英103所,中国呢现在各国之间的教育体系有着较大的差距,那么用来评判国家之间的教育水平的标准就成为了比较复杂的一点,于是世界大学排名的公布就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参考。 在这次的排名中依旧是美国独占一方,毕竟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教育的投入方面一直都是非常慷慨的,英国也大致如此,那么中国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PCUAT05566S5I.html
2.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国父母比外国还差这一点…这样的回答听的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对于死亡会有种莫名的神秘感,亦或是恐惧感。神秘感让一部分孩子对待生命有了蔑视,恐惧感则让一部分孩子抗拒死亡。 一个人,面对死亡命题的态度,也决定了他如何选择和对待生命。因此,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死亡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面的生死观,是父母无法逃避的责任之一。 http://sz.qiuyewang.cn/art/19473
3.康福外国语学校刘煜炎:民办不比公办差新浪教育康福外国语学校刘煜炎:民办不比公办差 新浪教育[微博]讯 在北京民办教育掌门人中,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堪称“海归少帅”的行业领头者,京城基础教育近20年的发展道路上,民办中小学[微博]竞争日趋激烈,坚守这个行业10余年的人并不多见,这位剑桥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一如既往的在倡导着“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扎根https://edu.sina.com.cn/ischool/2013-07-19/1655389542.shtml
4.欧美教育方式与国内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哪种方式对孩子更好?欧美教育方式与国内教育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教学理念、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家庭与学校的互动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以及关于哪种方式对孩子更好的一些思考。欧美教育方式的特点 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欧美教育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07818594935383&wfr=spider&for=pc
5.中国学生作业VS外国学生作业美国好一点私立学校学生压力跟中国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谓外国人作业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比较差的学校。你可以作业少,但意味着你会比别人弱,意味着你将来可能会处在社会低层。因为学生的成绩是他们升学的重要因素 美国好一点私立学校学生压力跟中国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谓外国人作业少,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比较https://www.kaoersi.com/xinwendongtai/8283.html
6.姜锋: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姜锋,博士,1962年生于山东,198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第七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专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 回首过往,撼动心灵的人生镜头 陈志文: https://www.eol.cn/e_html/2018/40/jiangf/
7.高考400分上中国211/985名校的“希腊华侨生”方案怎么样?华侨联考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是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专门高考,也是港澳台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大学的主要途径。可以使这些学生轻松入985、211等一流名校,享受内地高校教育,堪称“高考直通车”。 https://www.yimininfo.com/view/5902.html
8.中国式教育作文(通用13篇)中国式教育作文 篇1 诸多的学者,或报刊评论员,乃至微信朋友圈的那些写手,如今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爱好。这个爱好持续了很久,却仍不见兴致有所消减,反倒有成为风向的趋向了。大家都十分爱将中国与外国作比,从鸡毛蒜皮比至国家大事,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总是外国更胜。其中以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对比尤为激烈,甚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0823164239_127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