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教育部官网于今年3月29日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通知显示,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共有35所中国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
获批建设的35所高校中,既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有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理工科院校。
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人工智能专业代码为080717T(T代表特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至此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被纳入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大家庭”。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高校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2003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专业的开端,2017年,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才19所,而到了2018年,该数字猛增至96所。
二、填报志愿的三大因子:师资力量、深造潜力、平台资源
1、师资力量
从师资配置上来说,当前中国高校的人工智能师资紧缺,为数不多的顶尖专家都集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普通高校难以吸引顶尖人才。
《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当前在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4位学者中,有12位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以清华大学的张钹教授、姚期智教授,北京大学的何新贵教授、查红彬教授,南京大学的周志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未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国AI领军人物”,推动着我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凭专业实力、科研影响在学生中圈粉无数。
在当前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尚未健全、人工智能本科教育尚不成熟、人工智能教育顶尖师资欠缺的情况下,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行业资源、思维高度,某种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学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高度。
2、深造潜力
从实验室研究领域来看,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语言学、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等,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一些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北京大学的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北京大学的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脑与认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智能等方向的研究上很有专业特色和影响;南京大学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主体化与可信化的软件方法学框架、机器学习与智能化软件支撑技术、普适化的分布式计算与应用支撑技术等。旨在以软件方法学与机器学习为切入点,研制一套面向Internet的软件方法与技术支撑体系。
3、平台资源
不同于其他计算机学科,AI教育还需要足够大的算力与适合的生产工具,这就对教学平台资源提出了要求。因此,校企合作可以说是普及AI应用教育最为合适的合作方式。学校有教学场景、教学资源,企业有硬件算力、平台资源,双方为了培养产业所需人才而寻求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体系,通过校企互补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百度、华为等知名企业已经在助力高校AI人才的培养。比如河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都引入了一站式实践教学和教务管理平台“AIStudio教育版”。该平台在优化教学与实践管理的基础上,还对师生开放了大量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数据库,并提供来自于百度的强大的算力。注重教学环境的同学,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这些方面。
四、部分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及培养方向
继去年我们盘点了一部分高校招生及培养计划后,我们今年对该份名单进一步扩充:
1、山东大学
招生条件:630分以上
培养方向: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产学协同、科教融合培养,具有完善的多学科贯通的创新和科研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问题、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或企业家。
2、天津大学
招生条件:640分以上
培养方向: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侧重脑认知计算、先进机器学习、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初具规模,汇聚包括院士、长江、杰青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校生达到一定规模,人工智能学院教学和科研平台基本建成,形成基本成熟的办学体系。
3、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
招生条件:640分左右
4、重庆大学
培养方向:2018年年初,重庆大学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及软件学院,建设面向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计划5年内为重庆输送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领域专业人才1500人。
5、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招生条件:600分左右
培养方向:研究院将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围绕学科方向,开展博士、硕士及本科生培养,逐步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在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机器人、AR/VR、智慧城市等多个科研方面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6、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招生条件:570分左右
培养方向:此前,湖南工业大学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与北京中科院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紧密开展“科教融合、产学合作”,联合开展学科点建设、科研攻关,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另外,湖工大目前已经和百度及诸多机器人公司签署了协议。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将进入百度、腾讯以及一些机器人公司实习甚至和对方开展项目合作。同时,湖工大人工智能学院还将与株洲本地的中车、608所、南方航空、株洲·中国动力谷等达成合作,为株洲本地培养更多该领域人才。
7、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招生条件:560分左右
培养方向:重邮人工智能学院办学初期,本科生将依托学校在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主体进行培养,研究生培养将以重庆智能产业需要和科大讯飞技术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打造2-3个中国人工智能最顶尖的行业应用研究专业。
8、南宁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招生条件:370分左右
培养方向:南宁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采取“双主体”管理的合作办学模式,共建学科专业群,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人工智能体验厅、创新创业孵化器及专业实验室等。
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旨在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可以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2、机器人工程专业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以上是今年报考指南的全部内容。值得注意的是,AI领域巨大的人才缺口和高额薪资,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才加入,包括很多已经工作多年的程序员都在朝这个方向转型,这也导致了AI领域的竞争在不断加大。和传统计算机行业对知识的要求相对垂直不同,人工智能本身的交叉复合性决定了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复合技能。此外,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技能更新换代飞快,这也意味着从业人员需要保持终身学习,以此不被时代淘汰。并且,无论选择了何种专业和发展方向,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编程基础,都是进入AI行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