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后,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河南、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15.2%、24.8%、20.8%、20.2%、18.6%。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2016年177万,增长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影响考研人群报考的首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研究生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在2009年、2015年均低于3:1,达到2.8:1、2.9:1,报录比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

此外,考研弃考率居高不下,多地弃考率超过10%,2016年辽宁省弃考率达到12%,内蒙古弃考率达到13%。显然,高弃考率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

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依旧热衷于名校,数据显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在全国研究生报名专业选择上,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在赴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商业、管理占比较高,接近30%,与国内如出一辙。

从2014年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留校限额取消,名校及优质专业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大量国家重点专业学科推免生比例接近九成,甚至100%。2017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比例达87.5%,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达88%,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81%,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分子医学研究所、教育学院推免生比例达到100%。高校尤其是名校对于推免生普遍持积极态度,但与高校评价对立的是,近70%受调查学生对推免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未开考,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公平性受到影响。

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创新高

1.1研究生报名人数大涨,增幅为13.6%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起连续两年下跌,到2016年止跌回升。

20年来,受经济、就业等因素影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增长率在2008年、2014年、2015年分别出现负增长,其中以2008年波动最大。2016年报名增长率出现反弹,达到7.3%。

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报录比在4.8:1,到2009年达到近年最低值2.8:1,从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两年下降,但招生计划并未减少,2015年报录比再次低于3:1,达到2.9:1。

1.1.1全国多地报名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非全日制占比明显

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反弹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上升,多个省市报名人数激增,北京、江苏、辽宁等地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均超过20%。

2017年全国报考北京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为28.9万人(不含推免生),比2016年增加18.9%。在京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106,155人,较2016年增长20.8%。

2017年在报考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单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为37,949人,占13.1%。

2017年江西省考研报名人数达到52,125人,比上一年的43,982人增加了8143人,增长18.51%。报名考生中,普通高校应届本科生32,645人,占62.63%;其他考生19,480人,占37.37%。

在2017年江西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中,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50人,占10.65%。

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67189人,比2016年增加了10544人,增幅为18.6%。为黑龙江省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40189人,占报考总人数的59.8%,非应届本科毕业生27000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0.2%。

在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6289人,占比9.4%。

2017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144,839人,比2016年增加28,803人,增幅24.82%,其中往届生增加16,375人,增幅37.62%。

2017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4460人,比2016年增加14200人,增幅为20.2%。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52341人,占报考总人数的62%。其中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区的考生人数已大幅度超过本地区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

2017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确认考生15.66万人,比去年增加2.07万人,增幅15.2%,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1.1.2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每年研究生考试中"弃考族"也占不小比重,弃考率约在10%-20%之间。

辽宁省2016年硕士研究生应考人数70,260人,实际参加考试61,488人,有8726人弃考,弃考率约为12%。

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共有30,945人报考研究生考试,4141人弃考,弃考率约为13%。

2016年威海共有4210名考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约700人弃考,弃考率约为17%。

1.1.3硕士研究生报名院校及专业选择分布不均

数据显示,985、211重点高校研究生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其中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5,301人,比去年猛增28.8%,报考南开大学的人数为13,819人,比去年增加了1434人,增长11.58%,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超过10%,接近13,000人,而2017年南京大学报名人数中,在南京大学报考点人数就增加2000多人。

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报名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为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其中报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数13,395人,会计专业报名9369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报名7608人。

南京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会计、英语笔译、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化学、新闻与传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专业,总计5293人,占当年报名人数的29%。

中山大学(不含岭南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前10位的专业为法律硕士(法学)、公共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会计、软件工程、金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总计4570人,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的27%。

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前10位的专业为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内科学、公共管理、外科学、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护理学、法律(法学),总计报名人数3912人,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的30%。

从2010年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招生情况来看,工学招生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管理、医学。其中,超半数学科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仅有文学、哲学、历史学招生规模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降。

从数据可以看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到2015年增幅达到158.5%,从2010年的30,753人,增加至2015年79,517人。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14,129人增长至2015年33,612人,增幅达到137.9%。

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129,727增长至2015年198,705人,增幅达到53.2%。

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17,837人增长至2015年27,158人,增幅达到52.3%。

从北京地区研究生报考专业分布来看,工商管理专业连续多年居首位,其次为会计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呈历年递增趋势。

1.1.5赴美读研人数呈现负增长

美国研究生委员会发布的《2015CGS国际研究生招生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14-2015年度中国内地赴美读研申请增长率为-2%,连续3年负增长。

1.2非全日制纳入统考带动报考人数上升

1.2.1在职研究生规模增幅显著

从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以来,在职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

在2006-2015年的10年中,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每年15万人左右。但是在学研究生规模增长迅猛,2006年仅为29.1万人,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在学研究生已经达到58.8万人,是2006年在校生规模的2倍。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12月1日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其学历学位证书由原来的只颁发学位证书(单证)改为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这一政策调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2017年研究生报考热,多地非全日制报名人数占比超过10%。

1.2.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较高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非全日制招生1640人,全日制招生4600人,与全日制招生数量的比例达到1:2.8。

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非全日制招生1600人,全日制招生5500人,与全日制招生数量的比例为1:3.4。

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非全日制招生1400人,全日制招生4000人,与全日制招生数量比例为1:2.9。

扬州大学2017年硕士非全日制招生1000人,全日制招生2200人,与全日制招生数量的比例为1:2.2。

1.2.3七成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但对与全日制同等要求持否定态度

调查显示,非全日制改革政策出台后,考生反应不一。70%的考生选择"支持"。

《通知》指出,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但调查显示,仅有32%的考生认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保证同等教育质量,有过半的考生对此持否定态度,达到62%。

1.2.4就业压力依然是考研主要动机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读研成为大学生求职、考公务员的"跳板"。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数据显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影响较大,可以提高就业薪酬满意度。

中国教育在线针对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在线调查,数据显示,35%的被调查者选择"本科就业压力大,提升就业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因"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选择考研的人仍占不小比重,达到31%。另外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

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工作薪酬的影响较大,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工作薪酬没有影响的只占4%。

1.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稳定名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显著放大

与研究生报名人数变化不同,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稳定。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截止到2015年,我国在学研究生191.14万人,比上年增加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2.67万人,在学硕士生158.47万人。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74,300人,较2015年增加14,300人,增长率约2.6%。

浙江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00人,较2013年增长1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00人,较2013年增长7.1%。

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46人,较2013年增长20.4%。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290人,较2013年增长22.6%。

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600人,较2013年增长46.7%。

郑州大学2017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00人,较2013年增长25.4%。

二、推免生比例攀升学校与考生评价对立

2.1.推免政策限制因素减少

2006年,为了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规范推免生的管理,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择优遴选推免生提出严格要求,对于招生单位招生数量未做明确限制,但强调招生单位接收本校推免生总数不超过65%。

2013年,教育部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并且鼓励推免生择校交流,不得限制本校推免生报考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另推免生的留校数量不得高于教育部下达的留校限额。

但从2014年起,教育部规定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限额的取消,一方面增加推免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在考验一般招生单位的留取优秀生源能力,以及避免高水平院校吸纳外校生源时的不公平现象。

在教育部公布的312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中,北京、江苏、辽宁、上海、陕西5省共占比36%,分别是12%、7%、6%、6%、5%,河南、山东生源大省比例仅占1.9%、3.8%。在推免资格的大学分布上看,依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生源与培养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数据显示,在部分招生单位(特别是985高校)中,推免生的比例已经超过教育部要求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的规定。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招生4252人,推免生数量为2456人,占比58%;南京大学招生4000人,推免生占比50%;浙江大学招生5500人,推免生占比49%;西安交通大学全日制招生4000人,推免生占比50%;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总数为6600人,推免生数量3008人,占比46%。

中国人民大学最近3年的推免生数量一直不断增长,2015年为1242人,占比34.5%,2016年为1419人,占比38.4%,到2017年已经达到1566人,占比47.6%,比201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免生每年都呈现增长态势,在2015年为2312人,2016年为2367人,到2017年达到2456人,占比达到59%。

浙江大学2015年推免生数量为2409人,占比48.18%,2016年为2439人,推免生占比48.78%,到2017年增加至2700人,占比49.09%。

2015年山东大学推免生数量为1326人,到2016年增加至1416人,2017年为1514人,但占比仅为32.9%,远低于同类985高校推免生占比。

2015年,上海交大的推免生数量为2023人,占总体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4%,到2016年,人数增长至2791人,推免比例上升至61%,2017年推免生数量继续增长,达到3008人,较上一年增长8%,占整体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46%。

在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各院系推免生比例中,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学院,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比例都超过80%以上,甚至接近90%。而这些院系大多是国家重点专业学科开设单位。

同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国家重点专业学科的学院推免生比例远超正常水平,其中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达到8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达到72%;

从北京大学公布的2017年硕士招生目录来看,北大有近1/4的院系推免比例超过80%,部分院系推免比例达到100%,如燕京学堂、分子医学研究所、教育学院都达到100%;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院推免生比例都超过80%。

在高校推免生的比例中,985,特别是C9高校的推免生比例远超其他高校,在院系或专业推免生比例中,国家重点学科招生单位推免生比例远超教育部规定水平,而在非重点专业学科推免生比例往往较低。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推免生政策的调查显示,66%的学生对于推免生持反对态度,支持该项政策的仅占25%。这也反应出大多数考研学生对于目前名校、优势专业推免生比例过高的一种不满。

调查显示,58%的考生认为推免制度会加剧报考专业竞争,25%的考生认为会加剧高校优质生源争夺,两者比例达到83%。同时仅有7%的考生认为推免制能够提升研究生的生源水平。

中国教育在线面向高校招生单位(同时有参加研究生考试学生群体参与)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关于推免生质量是否高于统考生的问题上,9%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质量明显高于统考生,41%的招生单位认为质量高,但不明显,37%的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而13%的认为推免生质量低于统考生。另外,调研时还发现,211重点高校对于推免生的认可度一般较高,普通院校在推免生质量评估上一般比较谨慎。生源的不同应该是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但"优校择优"的主动掐尖,"中校择中"的被动选取,在研究生培养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方面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学生就业。

三、双一流发挥作用学位点大幅调整

3.1近半数被调查者不认同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招生近年来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培养方式和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挑战,在针对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认同度调查中(调查对象是报名考试学生及已经录取学生),有4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不认同。46%的认为培养模式一般,仅有5%认同目前的培养模式。

从针对未来研究生培养走向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9%的被调查者表示应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仅有16%的被调查者支持突出研究型人才培养。在研究生培养是精英化还是大众化的问题上,多数被调查学生更倾向于前者,但两者差异不突出。

从撤销学位点较多的学科来看,软件工程最多,共有35个软件工程学位点被撤销,工程(项目管理)被撤销21个,工程(工业工程)被撤销13个,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工程(物流工程)、应用化学等也超过10个。

此次动态调整增设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会计,法律、艺术、翻译、金融等专业,应用型学科居多。

在新增学位点名单中,专业学位硕士点增长比重加大,占46%,反映出高校更加重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201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3.7万人,占比26.4%,到2016年增加至85万人,占比达到48%,数量增幅达到95%。在2017年部分地区专业硕士报名人数已超学术型硕士,其中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专业型硕士占比52%,湖北省报名专业硕士占比54%,专业型研究生越来越受考生欢迎从侧面验证目前大多数读研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因素,也表明专业型硕士已经得到社会认可。

附录1:研究生数据调查

1、超8成高校认可调剂考生

另外一组针对调剂生源的调查显示,有80.3%高校曾表示,考研录取的"调剂生源"整体水平与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区别不大。

针对考研人群考后调查,因分数不理想而选择调剂的人数占比达到46.3%,选择继续再战的比例为26.9%,放弃考研选择就业的占比26.8%。

2、研究生报考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

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显示(43万人次),近22%的比例考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高校,其次为江苏8.8%,上海7.2%,天津5.4%,湖北5.3%,广东5.2%。多数集中在名校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3、研究生计划报考院校与专业

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研究生计划报考前10的院校为: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其中985高校占比70%。

数据显示,在研究生报考的前10的专业中,经济管理类占比60%,报名最多的前两位均为专业硕士,理工类专业仅占10%。

4、计划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占比四成

数据显示,60%的考生计划报考学术型研究生,40%的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型研究生。

5、近八成考生就读院校非985、211高校

数据显示,在考生就读大学性质中,77%的人就读院校为非985/211高校。

附录2:MBA招生数据调查

一、MBA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1.1MBA院校数量进入增长停滞期

根据图中信息,中国MBA院校数量的增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增长和停滞期。1991年至2004年,MBA院校数量虽不断增加,不过相较于2004年到2010年的增长速度,则稍显平稳。从2011年至今,全国新增MBA院校数量仅1所,新华都商学院于2011年获批,成为我国首个开设创新创业项目的MBA院校。MBA招生难、教育部加大对专业学位管理力度是MBA院校数量增长进入停滞期的重要原因。

1.2中国商学院参与全球认证,获认证院校逐年增多

商学院国际认证一直被认为是成为"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准入证。2008年至2011年间,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陆续获得了AMBA、EQUIS和AACSB三项国际顶级权威管理教育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同时获得三项国际认证的商学院。时至今日,中国同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的院校已不止一家,除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以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二、MBA招生生源竞争激烈

2.1北京地区报考人数连年下降,但降幅趋缓

如上图,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在近三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报名中,2014年全国有24.99万人报考北京地区硕士招生单位,工商管理专业有14636人报考;2015年全国报考北京硕士招生单位的考生共约22.8万人,报考工商管理的考生有13410人;2016年全国报考北京硕士招生单位的考生人数为24.3万人,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考生在2015年下滑之后,再次回升,MBA报考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2.2MBA院校招生现"马太效应"

上图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和北方工业大学MBA近三年的招生数据对比图。从2013年到2015年,交大安泰MBA报考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录取人数却逐年下降;相较于交大安泰,北方工业大学MBA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从2013年到2015年,报考人数逐年下降,实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也逐年下滑。自2013年有关部门对"非京籍落户"年龄设限之后,MBA报考纯度有所提升,MBA申请人更青睐名校,面对招生难和招生困境,MBA院校招生也呈现出"马太效应"。

2.3提前面试成抢夺生源新手段

MBA提前批面试是交大安泰MBA项目2008年在全国第一家推出的,之后复旦、清华、北大等名校跟进,截至目前,上海、北京地区绝大多数MBA院校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名校都已经实行了提前面试。各大商学院纷纷在提前批面试环节宣传自身MBA品牌价值和优势,以提前锁定或争取更多优质生源。

2.4招生难倒逼商学院变革,特色与定位成新的招生亮点

MBA招生难,倒逼商学院紧跟市场与时代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上图是根据各大高校2016年MBA招生简章不完全统计的项目设置情况。可以看出,部分院校在MBA项目发展上开始注重与国内市场需求的结合。如2015年受"双创"影响,天津大学新增创业MBA方向,新华都商学院则推出创新MBA全日制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开设金融投资班。

2.5EMBA

2.5.1三年遭遇三次重大影响

干部退学,2014年7月底,中央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这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

招生寒潮,伴随中央对干部的规定,2015年EMBA招生遭遇寒潮,生源降幅最多达8成,尤其是部分以官员和国企高管为招生对象的院校影响更为明显。

纳入全国统考,2016年4月,教育部新规明确要求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组织EMBA招生考试。此次政策出台被业内称为"史上力度最大的专业学位整顿行动"。

2.5.2EMBA招生改革政策获过半数人支持

三年经历两次重大变革,教育部门对加强专业学位质量煞费苦心,但与此同时,外界也不断传出质疑声音,统一入学的笔试考试,能考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吗中国教育在线发起了对EMBA招生改革政策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参与调查者选择支持EMBA招生改革的政策,21%对EMBA招生改革政策表示反对,另有27%选择了其他。选择其他的投票率略高于反对票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EMBA未来发展之路的反思。

2.5.3EMBA纳入全国统考后,四成人表示仍会报考

EMBA纳入全国统考后,考试难度随之增加,伴随着高昂的学费,还会有多少人报考EMBA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起的调查显示,尽管纳入全国统考后考试难度会加大,但仍有4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继续报考,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再考EMBA,另有28%的被调查者把票投给了"其他"。

三、MBA调查

过半数MBA学员对MBA教育持认可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54%的被调查者对MBA教育比较满意,28%的被调查者非常满意,仅有7%的被调查者认为攻读MBA低于其预期。

2.近八成学员认为攻读MBA对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调查显示,31%的MBA学员认为攻读MBA对其职业发展帮助很大,48%的学员认为攻读MBA对其职业发展比较有帮助,仅有17%的学员认为对其帮助有限。

3.报考MBA首要目的是什么?

调查中,有48%的MBA报考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选择攻读MBA,另有39%的报考者为了提升学历而选择攻读MBA,也有少数报考者为了改善薪资待遇、拓展人际关系或学习知识而选择报考MBA。不过,抱着学习知识的初衷选择攻读MBA的人群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提升学历是大多数报考者选择攻读MBA的首要目的。

4.与入读前相比,薪酬待遇有何变化?

如图,所有被调查人群中,有37%的人在攻读MBA后薪酬涨幅在5%~30%之间,22%的人薪酬涨幅在30%~50%之间,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攻读MBA后薪酬几乎没有增长,这部分人数占比达24%。也有一小部分人在攻读MBA后薪酬涨幅在100%以上,占比达11%;涨幅在50%~100%之间的人数较少,占比4%;另有2%的人认为攻读MBA后薪酬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不过这部分人数相对较少。

5.就读MBA后,你认为有哪些收获?

攻读MBA都获得了哪些收获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拓展交际人脉、拥有硕士学位和观念的更新。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攻读MBA获得了新的事业机会,另外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到了专业知识,仅有20%的被调查者获得了升职加薪。

6.MBA学员对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就业支持、校友互动等方面满意度情况调查

THE END
1.26考研考研人需要关注的数据信息,你知道哪些?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报考人数较多,报录比接近50∶1。报录比数据侧面反映该专业的热门程度、竞争激烈度,报录比高就意味着报考人数多,而录取的人数少。大家可以把报录比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结合自身情况,权衡是否要报考报录比过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zUzNTA3MA==&mid=2247619629&idx=6&sn=4f5ea7a0eeaf4708cf288b4e630f5c40&chksm=ce747e9cf903f78ab937827cfa3b0115aaa4c6edffb74c67a1dee09d91ab5b4e41216b7ef213&scene=27
2.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为什么要关注报录比考研一定要做好数据调研,通过报录比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报考的竞争力度,同时可以帮助考生了解院校报考人数、拟录取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了解院校报录比信息,可以在考生选择院校时起到相应参考作用。https://www.eol.cn/chengkao/ck-wyw/2024121292038.html
3.快看!这些院校报录比已公布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以反映出某个专业或学校的竞争激烈程度。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参考报录比来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录取可能性。 小掌整理了一些院校的报录比,大家快来看看吧~ 01 武汉大学 相关链接: https://wdyz.whu.edu.cn/info/1025/6383.htm https://m.kaoyan.cn/article/213250
4.考研报录比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报考人数中国考研网考研报录比专题,为考研同学们提供招生高校的考研报录比、研究生录取比例、研究生报录比等信息。http://www.chinakaoyan.com/baolubi/
5.考研首批报名数据公布!报录比最高96:1!华东师范大学统考报名人数TOP3专业为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院、非全日制)(978人)、教育管理(非全日制)(939人)、工商管理(非全日制)(765人)。而报录比最高的专业为应用心理(非全日制),高达96.75: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今年招生专业共计45个,其中,统考报名人数TOP3专业:工商管理(1074人)、金融(695人https://www.mbachina.com/information/21077.html
6.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7.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是教育部直属新闻出版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的网络媒体。中国专业的综合教育新闻门户、主要发布高考、考研、自考、成人高考、教师招聘、就业、留学等权威的招考、招生、就业、招聘、复习、辅导等教育信息、并设有校园、博客、外语、公务员、在职硕士、民校、http://www.jyb.cn/
8.第一届研究生入学40周年,保研和考研现状如何?澎湃号·湃客但扩招并没有为考生减小压力。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由于报名人数的增长与保研率的提高,报录比在3左右不定增减,并未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除了扩招的诱导外,本科毕业人数的增加也是报名人数增加的一大原因。2009年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为246万,2012年超过300万,到了2018年达到了387万。毕业人数的飞涨使本科学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446792
9.研究生报名查询系统中国教育在线91影视网(www.91o.cc)打造你最喜爱的电视剧,电影大全,最新综艺,日韩剧泰剧,欧美剧,电影院视频高速在线观看,免费在线观看,内容丰富,是广大观影爱好者闲暇时间看片追剧的不二选择! 收藏 AA影视-全球高清免费影视在线观看欢迎您AA4.CC AA影视(www.aa4.cc)是一家专业的电影资源网站,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https://www.bidianer.com/site/421821
10.六大考研常用网站,助你备考快人一步考研帮网站是一个综合的考研信息网站,分为5大板块,报考、备考、复试调剂、课程、论坛。这个网站的一大好处是,帮你把一些考研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包括一些重要的资讯新闻,院校招生简章、目录、历年国家线、分数线趋势等等(比如,考研报录比)。 同时,考研帮也提供了许多考研的资料、课程等。在考研帮的论坛里,你也可以https://www.jianshu.com/p/4b2ae5b167e2
11.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始/事业单位培训08-22[报名人数]2021-202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录比|报名情况汇总 01-20[报名人数]【截至2024年1月20日16时】2024辽宁省公务员辽阳报名人数统计分析:报名人数达8995人,最高竞争比119:1 01-20[报名人数]【截至2024年1月20日16时】2024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鞍山地区报名人数统计分析:已报名17881人,1个岗位无人报名 https://ln.offcn.com/
12.数据调研报告优秀15篇“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https://www.hunwen.com/work/gongzuohuibao/1031/1031184.html
13.同等学力英语mpaccmpamba管理类联考考博英语院校报录比查不到?给你一份985,211院… 教你如何分辨管理类硕士7兄弟 管理类联考:你不知道的专业硕士划分 考研复试自我介绍:五大部分7个重点不… 考研择校不盲目,一定要问自己7个问题 历年MBA院校调剂成功经验介绍20条 MBA成功调剂七个巧门 MBA调剂流程早知道 http://www.xycentre.com/
14.2024年上半年英语四六级查成绩入口:中国教育考试网2024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成绩查询通知已公布,2024年上半年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时间是8月23日 上午6时,英语四六级查成绩入口是中国教育考试网,考生进入网站后按照信息提示即可查询考试成绩。【2024年上半年英语四六级试题答案】【英语四六级成绩解析&新学期备考规划】 https://www.kaoyan365.cn/dongtai/376052.html
15.中文考研网——中文·汉硕考研《中国文学批评史》1对1基础速成 《古代汉语》1对1基础速成 现代汉语语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 案例分析与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 文学写作/创意写作专题研究 更多>>答疑专区 今年准备考研,想问下大神们有没有靠谱的辅导班推荐啊[查看回答] 对外汉语教育报录比多少[查看回答] http://www.zwkao.com/
16.中国矿业大学·米塞塔一行 10 2024.12 我校教师在江苏省教育大会上受到表彰 媒体矿大 cumtmedia 查看更多 新华日报·交汇点 戏曲进校园|让经典融入时代,京剧《四郎探母》走进中国矿业大学 2024.12.15 新华网 共话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2024.12.13 中国煤炭报 科普教育添新绩 2024.12.11 中国煤炭报 让更多成果从实验https://www.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