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模式真的过时了?教育

第三集,学生参加考试。(BBC纪录片截图)

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试验班”以考试平均分约10分的优势获胜,这一结果为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以下简称“《中式学校》”)画上了句号。在节目的设定中,中式教育似乎赢了;但在现实中,这个节目引发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难分胜负。

当然,这样的比较很难有明确的结论,但这场大讨论至少让我们对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对于中国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或许有所启示。

焦点一: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有时候是“过”了?

“应试”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关键词,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这样认为。

为了“应试”,中式教育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本标准化,教师专业化,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强控制。

夏谷鸣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中英教育沙龙上说:“有个德国学生到我们学校交流,发现我们的学生会说七七四十九,他当时很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夏谷鸣讲到这儿时,现场观众哄笑起来。

没有人否认掌握基本知识对孩子多有裨益,但参加中英教育沙龙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未必过时,但有时候是“过”了。

《中式学校》里中国老师采用“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系统性强,进度快,但同时也被中外教育界人士诟病。作为一线教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熊永昌有点“抱不平”,他说:“我们现在也不那样上课啊!”

除了授课模式,中式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遭到了质疑。片中英语老师李爱云一脸严肃地说,“别说话,听我说”,“不要问问题”,给人留下中国老师对学生“高压”的印象。对此,熊永昌解释道,老师可能是想表达“别说废话”的意思,熊老师自己的课堂实际上也很重视互动。

对于熊永昌的“抱不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说法是:中国绝大多数学校还达不到你们学校的水平。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曾重金请来外国老师给中国学生授课。他说,中国学生也不习惯,反映外国老师比较“水”,因为他们并没有BBC纪录片中数学老师邹海连那样“成体系”。

“有一天我把一个外国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说学生反映他讲课不系统。他很诧异地问我,‘为什么讲课要成体系?课本已经非常成系统了,我要做的就是辅助孩子们学习。’”夏谷鸣说,他突然明白了,有时候孩子的成长要靠“自学”。

《中式学校》的学术顾问阚茜也认为,中国整体的教育模式正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

专门研究中英比较的学者王璐认为,在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考试选拔是实现社会流动的有效通道。近些年中国也在不断进行高考改革,希望可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认为,中国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思想根深蒂固。在讨论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否过时的同时,国人也该思考,我们传统教育的价值观是否过时了。

焦点二:中国人向往的快乐教育是西方的主流吗?

但其实在英国,“素质教育”涵盖着“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这两种特征迥异的教育方式,分别出现在像BBC节目中博航特中学一样的公立学校,和英国威廉王子等贵族就读的伊顿公学一样的私立学校。

在英国,有约6.5%的学生在私立学校读书,某留学中介机构表示,英国私立中学每年的学杂费约40万元人民币。其余绝大多数英国学生在公立中学读书,免费。

伊顿公学是英国最著名的私立中学,其前教务长奥利弗·克莱默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国顶尖大学约50%的生源都是来自于私立学校的学生。

从学生人数上看,“大众教育”占英国的主流;但是从教学质量上看,“精英教育”才是当之无愧的“主流”。

奥利弗·克莱默表示,多数私立中学除了重视基础学科,还有许多课外活动,像戏剧、音乐、艺术、体育等。如果想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读书,孩子从6岁就要开始准备了。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就此纪录片撰文时说,伊顿公学不仅有着严苛的清规戒律,还有禁足、体罚等惩戒手段。在中学6年,绝大部分人需提前学完中学课程,进入难度更高的大学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一年四季只能穿黑白两色的校服;少部分能穿灰色裤子、紫色马甲,佩戴徽章的则是获得了不同荣誉的学生,因为学校希望把他们与普通学生区别开来。

但英国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接触到这样的教育,约93.5%的英国中学生都沐浴在“快乐教育”的理念中。

“快乐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它的内涵是: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西方的“快乐教育”。

英国公立学校实际实行的“快乐教育”,在《中式学校》里表现为学生的自由散漫、嬉笑怒骂,在某些时刻,他们确实快乐,但恐怕这不是中国人理想的学习状态。

关于“快乐教育”,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写道: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

焦点三:哪种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流动?

王璐说,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是全球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两大问题。

《中式学校》探讨的是教育质量问题,但在这背后,人们不能不联想到教育公平。

英国学生自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起,就被自动分了等级。前伊顿公学教务长奥利弗·克莱默对媒体表示,在BBC纪录片所呈现的这类公立学校里,学习压力小,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小得多。若干年后,他们的收入和所处的阶层将与名校生迅速拉开。

不过,社会学者房莉杰认为,英国虽然存在“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存在社会结构固化、社会流动停滞的倾向,比如白领的孩子还是白领,蓝领的孩子还是蓝领,但是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教育不平等。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原则上不分阶层,不分身份,不分贵贱。实际上是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类似英国精英才能享受到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然而精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除了个人的因素之外,教育起点的不平等也是造成教育层次分化的因素。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了很多,学区房的概念也是从美国引进的。家长出不起巨资买学区房,孩子往往就无法进入好学校就学。

在起点不同的基础上,王璐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统一的选拔制度是相对公平的,至少更有利于实现社会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张茜)

THE END
1.中美教育对比,两大文明的深度对话户外研学中美教育的交流与借鉴 展望未来 全球教育领域的两大巨头——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两大文明的教育体系,各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以期为读者揭示两大教育体系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http://wx.chengxue.net/post/16269.html
2.中国与美国教育之间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教育体系的差异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育理念以及家长期望等方面,探讨中美教育的差异,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教育体制和理念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更加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灌输和应试技能类的培养,而美国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s://zhuanlan.zhihu.com/p/700638954
3.中国教育更有优势?中美两国教育方法断崖,哪种教育培养人才更多中美两国一个东方大国,一个西方强国,在教育领域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较量。当我们谈及教育模式时,常常会听到美式教育更有创造力的论调,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面对PISA测试、国际奥赛等舞台上中国学生的亮眼表现,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教育是否已经超越美国?教育制度的碰撞:中美学制与考试制度的对比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339653974978683&wfr=spider&for=pc
4.西湖教育基金会:公益办大学,是留给未来的礼物与福祉!十多年前,“钱学森之问”曾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跟“李约瑟难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一起,对当代中国教育进行着审视。 https://www.cfforum.org.cn/content/797
5.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https://jiaoyu.hgnu.edu.cn/2022/0811/c3721a81235/page.htm
6.中日学前教育现状比较研究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日本的学前教育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到1980年,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受过正规幼儿园和保育所教育的儿童超过90%,其普及率在世界发达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fd8ada19-3c9b-4954-9be4-b65f791fec87
7.长江证券1.中国投教基地现状及评价 经过发展,我国投教基地发展状况是精彩纷呈,从数量上来说,从2015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投教基地数量成上涨趋势,其中实体投教基地数量上涨幅度更为明显,说明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实体投资者教基地的建设,各大机构开始依托于实体投资者教育基地进行投资者教育,实体投教基地在我国投资者教育工作中发https://investor.szse.cn/member/achievement/share/share/t20210128_584552.html
8.中国现在那么牛,为啥还要学英语?我通过分析现代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区别,揭示当前国情,教育减负不可能真正成功。 只要选拔性的中/高考还存在,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依然竞争惨烈,不管降低英语课时,还是降低英语考试难度和占比,都治标不治本。 英语不让卷,只会增加语文、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卷程度。 http://mp.cnfol.com/12692/article/1664611951-140651381.html
9.北大教授章启群发出吼声:中国教育到了最危险地时候!二、“应试教育”模式之恶果分析 任何教育都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中国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这个教育规律逆反。具体说,当下的中国教育的很多弊病是由“应试”而来。人才与道德断缺的直接原因是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 1、“应试教育”模式对于科学人才的摧残 https://weibo.com/p/1001603887362886223701
10.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这是中国教育学界由向日本学习转为向欧美学习的阶段,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物,同时出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展开独立研究的阶段。教育学在向外吸取上呈现出以杜威实用主义思潮为主流影响,其他西方主要教育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多元并存的特点;在教育学体系的发展上,已呈现出各分支学科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078.html
11.匡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当代破解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问题是我国高职发展一直以来的一个难点和痛点,特别是人们对“高等性”内涵的理解摇摆了几十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的健康发展。准确理解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内涵,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向上向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高等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5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