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项目实施方案范例6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和补植补造项目。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

财政局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

农村经济发展局、畜牧局负责后续产业发展中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后续产业发展中干鲜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水利局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各乡镇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计划的申报与下达

第五条各乡(镇)根据《*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确定的任务、退耕农户对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项目建设条件,编制本乡(镇)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

第六条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结合《*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审核、汇总各乡(镇)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综合平衡后,形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经县政府同意后,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退耕办会同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联合上报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退耕办和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

第七条根据省、市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结合各乡镇上报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综合平衡后,将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下达到有关乡镇,同时抄送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

第八条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根据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计划将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乡(镇)、村和退耕农户。

第三章项目前期审批

第九条县农村经济发展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将下达的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和退耕农户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以县为单位分别组织编制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口粮田建设、后续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干鲜果基地建设、补植补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第四章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行业部门负责本行业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

第十三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负总责,负责本乡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十四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退耕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民主管理,依法保障退耕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退耕农户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

要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五条各业务部门和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和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经县政府同意,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履行实施方案变更手续,但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工程建设任务的总规模不能调整。

第十六条各乡(镇)要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要根据项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十七条县发改委、退耕办会同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审计和指导等工作。

第十八条各业务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工程建设情况报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和省、市业务部门。

第十九条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查验收,验收结果要有验收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字,自查验收合格后申请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各业务部门对项目全面验收后将验收结果报市有关部门。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辽宁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辽财农[2008]320号)精神,项目建设资金要建立专用帐户,专款专用,严禁挪用资金。在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要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防止滞留资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县财政局要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认真接受上级及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一、工作目标

积极争取将县列入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范围,在保护耕地同时拓展用地空间。积极开发低丘缓坡,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为“四大会战三大行动计划”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积极争取列入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范围。国土资源部已批准市为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首批试点地区,试点规模为2万亩,具体的的项目区由市里选择确定。国土部初步同意将街道金家塘和镇片2个项目区列入试点范围。

(二)推动县政府将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工作机构。低丘缓坡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顺利推进该项工作,必须成立包括发改、国土、建设、林业、财政、水利、环保、农业、供电、交通、水务集团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或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做好试点项目的各项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土地农转用征收报批、制定供地计划、土地供应。

三、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争取列入试点范围(3-4月)

由国土局向国土部和省厅沟通,争取将2个项目地块列入试点范围,现国土部已初步同意。

(二)推动成立领导小组或组建工作机构(4月)

以县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或组建工作机构,成员包括:发改、国土、建设、林业、财政、水利、环保、农业、供电、交通、水务集团、城市新区管委会、始丰街道、三合镇、坦头镇。落实办公场地开展前期工作。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

(三)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4月)

成立县国土资源局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确保试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收集水土保持工程资金估算、水利和防洪工程资金估算、地质灾害防护资金、建设规划方案等资料,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4月中旬上报市国土局。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评估(4月)

收集各部门资料,收集乡镇街道功能区的重点项目地块资料,编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开展规划评估县级论证。规划评估报告结论要求对全县15个乡镇土地规划作全面修改,修改分二个步骤:4-5月修改涉及低丘缓坡试点项目的乡镇,6-8月修改全县其它乡镇街道。4月中旬前上报市国土局。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

(五)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4-5月)

由地环站开展二个地块地质灾害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责任单位为地环站。

(六)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4-5月)

根据2个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要求,结合县2011-2012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统筹考虑上级下达我县的土地规划指标,对坦头镇、中心城区、石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适当的结构性调整和预留指标落实,经过县级听证论证程序后报省市审批,争取省政府7月批准。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

(七)向省厅申请专项建设用地指标(5-6月)

根据省厅批准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向省厅提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申请,专项用于二个试点地块。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

(八)土地征收和农转用报批(7-8月)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与各部门和县里试点机构沟通,做好土地征收报批准备工作,编制征收和农转用方案。责任单位为规划与地籍科、耕保科、开发站。

论文摘要:介绍了开化县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推广模式的主要做法,项目实施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该县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论文关键词: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推广模式;浙江开化

1建立组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开化县林业局与浙江省林科院签订了技术咨询服务协议.聘请浙江省林科院为开化县竹笋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技术咨询服务单位。建立了开化县竹产业生产发展项目责任林技人员责任制度,建立和完善省、县、乡3级林技人员,示范户、示范片等科技入户推广服务体系,将林技人员的服务对象落实到农户、山头地块。邀请毛竹培育专家等到竹区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8次,培训技术骨干人员100人,培训竹农3500人,发放各类毛竹培育资料3000余份。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配备必要的质量安全监控设备,定期开展示范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检测。保持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产品质量检测记录等档案齐全、完整。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技术如下:

(1)母竹选择。从生长好的竹林中选取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茂盛、竹节正常不开花、无病虫害、总重2O以上、一至二年生的母竹。胸径3-5cm,留枝叶4-6盘,顶部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滑不开裂。留有来鞭长20~30cm,去鞭长30~40cm,母竹所连竹鞭有5个以上健壮饱满的侧芽。竹鞭切口向外,平滑不开裂。竿柄、侧芽、鞭根不得受损。竹蔸须带宿土。

(2)造林地选择。选择海拔5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坡度小于25o的阳坡或半阳坡造林。土层深度80cm,腐殖质土25cm以上,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pH值5~7。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4~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

(3)整地。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3~4cm,整地深度为30cm,清除树蔸、石块。造林后1~2年内将未开垦带轮流垦完。造林密度为450株/hm2,以该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大小一般为2cmx2cm,其余同带状开垦。造林后1~2年内逐步拓展开垦范围至全垦状。穴长80-lOOcm、宽40~70cm、深40-60cm。

(4)栽植。造林季节一般在秋末初春,先将表土垫于穴底,将母竹根盘置于穴正中,保持母竹鞭根原有状态,根盘表面比穴面略高,每株根盘两侧施腐熟有机肥25kg,或复混肥0.25-0.50kg,填土时,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注意不得损伤竿柄和鞭芽。在填土接近根盘表面时浇1次透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围成龟背形,并在距母竹100cm的上方和两侧开排水沟,风大处安支撑架。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发竹率8O%以上。

(5)幼林管护。前3年宜间作豆类、花生、绿肥等作物,以耕代抚。不能套种芝麻、玉米等高秆作物。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并将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埋于林地内。每年6、9月除草松土2次,直至竹林郁闭。将杂草铺于竹林地或翻埋于土中。于造林当年的秋冬沟施有机肥10~15kg/株,第2年所留的新竹在每年的2、9月株施复混肥0.25-0.5kg。造林根盘处盖草覆土保湿。林地积水时,及时排水;土壤干燥时,及时浇灌。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及虫笋,保留健壮竹笋长成新笋。幼林期间,局部地方株林过密时及时疏伐。

(6)竹林培育。7~8月进行1次劈山。每隔6~8年垦复1次,深度为35cm。于发笋长竹当年的6-7月进行,坡度25。以上采用带状轮垦,宽带及宽距为2-3cm,带蔸采伐可免垦。按各地立地级竹林经营的产量指标来决定施肥量。一般每产1t的竹林,要消耗竹材中的N3.26kg、P0.75kg、K4.75kg,因土壤中K的含量较丰富,以施N:P:K:为5:2:1的复合肥为主,提倡多施有机肥。施肥采用株施和沟施法。株施在距竹竿基部30cm处的坡上方开深15cm左右的半月形沟,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沟施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15-20cm,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

(7)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以营林防护为基础,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准确指导防治。合理运用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科学、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确保优质丰产稳产。营林防治:加强竹林的培育,及时松土、除草,破坏病虫越冬场所及中间寄主,及时清除病虫害的笋、竹及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植物检疫: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蔓延、传播。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充分发挥有益生物对有害生物的抑制。化学防治:进行必要的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采用经济、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注意用药量。减少用药次数,选择作用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

(8)采收。冬笋挖至立春前15d,春笋全程挖。按市场商品笋规格要求挖活笋、全笋,并及时挖去虫笋,注意不损失竹鞭、鞭芽和鞭根,挖后覆土。在出笋高峰后期的7d内养留健壮的竹笋长竹。要求在竹林中分布均匀。每度养胸径8~10cm的新竹1.35~1.50万株/hm2。秋季挖新竹,采伐量应不高于生长量,以不改变竹林密度为准。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大留小、砍弱留强的原则,择伐六至八年生竹,同时清理病虫竹、风倒竹、雪压竹。除竹林孕笋和发笋长竹期外其他季节皆可采伐。采取平茬或半蔸砍伐,伐后即打通伐蔸节隔。

3建立有效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开化县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建立了“公司+农户+标准化示范区”的推广模式(见图1)。开化县林业开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成立实施小组。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农户实施,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筹措资金,合理安排、规范资金使用等。农户具体承担示范基地和辐射基地的培育及产品的采收、销售。开化县三丫丫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常春毛竹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

图1开发县竹笋两用竹林标准化栽培推广模式

4项目实施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共到位资金353.5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资金(毛竹低改)152.3万元,由开化县林业开发公司、生产基地、农户自筹解决资金201.2万元。项目累计支出353.5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强化抚育,农药、肥料试验应用、推广.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员培训、产品检测等。

4.1取得的经验

4.1.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项目实施成功的保障。开化县笋竹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立项后,开化县林业局就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林业局总工程师任组长。由于该项目规模较大、牵涉面广,领导小组在项目总体规划、基地落实、资金筹措、乡镇林业工作站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确定以及项目实施小组人员的组织等工作上进行统筹安排,做了大量的协调指导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分管林业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多次深入基地调查指导,宣传有关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林农实施项目的积极性。

4.1.3加强检查监督是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竹笋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项目是开化县有史以来毛竹基地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项目实施小组根据标准化栽培技术要求,经常开展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圆满地完成了竹笋两用毛竹林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项目任务。

一、目标任务

在试点区新造油茶林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2万亩,推动全县油茶林产业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采取良种苗补植、垦复、施肥、修剪等工作措施,改造本县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9000亩;组建油茶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油茶产业产供销体系,建立油茶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引进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建设5万吨油茶毛油提炼加工线,提升茶油精加工能力,打响“茶油”品牌,使油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重要扶贫产业之一。

二、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以山砀镇为中心,包括山砀、龚坊、戴坊、公溪、鳌溪等乡镇在内的新造油茶林基地,以金竹畲族乡为主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改造,选择群众积极高的扶贫重点村和建卡贫困人口作为试点受益的主要对象,集中连片开发高产油茶示基地,形成全县油茶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建设内容

1、新造高产油茶林。全县新造高产油茶林5万亩,其中山砀镇13000亩、龚坊镇14000亩、戴坊镇8000亩、公溪镇5000亩、鳌溪镇1500亩,其他乡镇8500亩。

2、改造油茶低产林。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采取良种苗补植、垦复、施肥、修剪等工作措施,改造本县少数民族地区油茶低产林9000亩。

3、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招商引进澳门高氏集团来我县开发油茶林,以建设5万吨油茶毛油提炼加工线为基础,提升全县茶油加工水平,积极探索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保证产品质量,打造“茶油”品牌。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种植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应优先吸纳贫困群众为基地生产农户,使贫困群众在参与基地建设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增强信心。

4、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搞好技术培训。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油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油茶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

5、改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油茶试点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项目投资及使用

(一)投资估算(见附表)

(二)项目资金使用分配及补助方式

1、新建油茶基地。安排试点资金318万元,新建1万亩油茶林,要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由林业部门统一设计规划,采用林业部门认定的良种苗,普通群众按3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贫困户(以县扶贫办建档立卡的名单为准)则按40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

2、改造油茶低产林。安排试点资金72万元,低改9000亩油茶林,按80元/亩标准给予补助。

3、兴建加工龙头企业。安排县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用于省高氏油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建油茶林基地4万亩,建设5万吨毛油提炼加工线。

5、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试点资金300万元,用于改善油茶林试点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五、保障措施

1、成立执行机构。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扶贫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扶贫办副主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为成员。

1、农业方面

1对2009年下达计划的大中型沼气项目,并积极准备县级验收的各项工作。计划在4月底之前完成县级验收,上报市级进行验收。

2上报2013年农村沼气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拟争取中央投资570万元。

2、林业方面

对201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核查,办理报账手续,林业技能培训21.99万元、果业技能培训12万元。对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核查,办理报账手续,扶贫技能培训7.98万元。对2010年后续产业果业项目进行核查、报账,200亩脐橙8万元。

3、水利方面

1参加农村自来水“十二五”规划编制省级评审会议,我县规划到2020年新增农村自来水供水规模114500m3/d,服务人口达到54.3319万人。

2上报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投资建议计划,申报2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其中:“千吨万人”规模工程6座、“百吨千人”规模工程19座,设计供水规模49450吨/天,受益范围涉及14个乡(镇、117个行政村、617个自然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居民人口7.2555万人,工程总投资3627.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02.2万元,地方投资725.6万元。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安装水质净化消毒设备、单独建设供水工程等方式解决73所农村饮水不安全学校师生人数1.487万人,工程总投资446.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6.9万元,地方投资89.2万元。

3参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省、市评审,市级评审“百吨千人”规模工程18座,省级评审“千吨万人”规模工程1座。

4、交通方面

联合交通局上报2006-2010年度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调整计划,在保证国家补贴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县内路线的调整。

5、其他工作

1参与百里湘江绿道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工程计量工作。

2对昌源电站水毁工程进行处理,安排修复工作。

3参与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的数据收集工作。

4配合稽查股做了2009年农村沼气、2012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的稽查准备工作,开展了自查。

二、201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配合做好赣南苏区振兴规划、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工作,开展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下大力气做好绿道项目的建设工作。

2、做好迎接市发改、农业部门对我县历年农业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主要包括县农产品质检站、宏盛(西江猪场标准化养殖、祥瑞(珠兰猪场标准化养殖、各乡镇兽医站等已经竣工的项目;

二〇〇九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项目实施乡镇的支持配合下,通过我站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如下:

一、业务工作

(一)植被恢复造林

(二)义务植树

(三)地方性工程造林

2009年地方性工程造林主要是以苗木扶持的方式支持茶产业建设。经统计,共扶持发放茶苗209.22万株,造林面积达0.1万亩,涉及拉巴、南岭、东回、谦九、酒井、富东、勐朗镇等九个乡镇。

(九)其它

为加快**县经济建设步伐,培植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会议精神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仅仅围绕“着力打造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旅游景区,建立绿色金三角”这一战略目标。针对总体规划和布局,我局主要是重点对惠民至景迈、芒景全长31公里的旅游线路上下、两旁的绿化造林进行了规划,并按照旅游线路建设的标准拿出了投资为115.776万元的绿化美化实施方案,目前,这个方案已得到县人民政府的批准并付诸实施,计划在09年7月份以前完成建设。另外,我站始终坚持“业务工作优先中心工作兼顾、以大局为重、服务全局”的工作原则,在积极组织完成自己业务工作的同时,还抽调技术人员协助其它股室完成伐区作业设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地方公益林调查等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工作的第一要务“服务”贯穿于工作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端正态度,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做一个思想向上,作风务实的林业技术服务人员。在这方面,我站全体工作人员先后参加学习了我局组织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出心得,在会上先后作了发言;参加了为期4.5天的全县林业系统行政执法暨业务培训,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选派人员参加了县委党校组织的先进分子党课学习等。

三、经验和不足

主要是项目造林方面。经验:(一)由包上承包造林转变为农民自己造林,造林方式多样化;(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三)增强了上下联系及项目实施乡镇的责任心。(九)降低了项目运作带来的风险。不足:在选择造林操作方式上,没有足够掌握项目区实际,不能盲目的也不要一层不变。要充分了解项目区群众思想意识及劳动力资源情况以后再确定。因为农耕与造林都讲求时节,而**的实际就是农耕时节即是造林时节,两者相互抵触,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作保障,要求农民既要做好农耕又要造好林是不现实的。为此,没有全心全力的投入,就会影响项目建设速度,质量和成效就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造林较多,增加了造林成本。为提高对病虫害、风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建议多造一些混交林。

九、二〇〇九年计划

(一)继续做好历年造林地补植补造、管护和检查验收等后续工作;

(二)09年计划实施4.0万亩的造林任务。其中:植被恢复0.4亩,安排在酒井乡光头山;3.6万亩的义务植树和荒山造林,安排在全县范围内;

(三)积极争取防护林体系特色经济林建设项目1.0万亩,主要安排在安康、上允、富帮三个乡镇实施;

THE END
1.贵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统筹保护与发展,https://www.shiqian.gov.cn/zfbm/lyj/zcwj_5672406/202412/t20241205_86305678.html
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龙南这样“干”《关于开展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审批权限委托下放乡镇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和形成《龙南市林业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出学习考察报告》《龙南市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情况汇报》等相关情况汇报,以长期稳定的承包关系促进林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清晰界定林农http://www.isenlin.cn/sf_D3DB1506D4D84BF5A0640E1B20020CC4_209_C076B84B253.html
3.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合集[13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林业站工作总结 篇1 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479481.html
4.林业自查报告(通用22篇)18个基层林业工作站都拥有独立的站房,全县基层林业工作站站房5916平方米,平均每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站房达328平方米。近年来,我县对基层林业工作站的站房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完善站房设施建设,力使基层林业工作站站房设施齐全,站容站貌整洁。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09160358_2677577.html
5.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10篇(全文)乡镇林业站是指导和组织辖区内国有、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 行使行政职能。是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站;是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站;是林业科技的推广站;是林农兴林致富的服务站。 金洞管理区乡镇林业站是金洞林区林业生产、管理的主力军, 每年肩负着约13 km2的造林作业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工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3elgk39.html
6.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5年在文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以服务群众文化工作为目的,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积极配合我镇做好文化工作。现将我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自身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xx镇的这段期间,我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站长的工作,建立并完善好本站的工作档案,完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0r5ge1h.html
7.乡镇林业工作计划(通用11篇)乡镇林业工作计划 篇3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xx县20xx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https://www.ruiwen.com/gongzuojihua/4857712.html
8.乡镇林业工作站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日前,安徽省林业局印发乡镇林业工作站服务提升行动方案,决定在全省乡镇林业工作站开展服务提升行动,以提升乡镇林业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服务能力。 提升行动从今年8月启动至明年4月结束,主要围绕提素质、强作风、优服务、重绩效,加强林业站及工作人员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http://app.chuzhou.cn/?action=show&app=article&contentid=462299&controller=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