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在中国

2020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重庆市顺利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主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年会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变革”为主题,来自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等七大区域102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等近500多位专家学者和在读博士研究生线下参加了本届年会,社会各界人士2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了大会直播。会议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变革”的大主题之下,分别从后疫情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使命与前瞻、各国教育政策应对、教育实践创新、国际教育组织的教育主张与贡献、国际教育交流与跨境教育、全球教育治理体系重塑等方面展开,体现了全球疫情背景下我国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价值。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在全面总结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近期工作基础上,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中国比较教育学如何推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更好开展国际教育组织、跨境教育发展、教育对外援助、全球教育治理等领域研究做了系统阐述,引起与会代表热烈反响。

一、后疫情时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新使命

新冠疫情冲击着全球经济与教育发展格局,这对于以全球视野、国际交流与共同发展等为主要任务的比较教育学科而言,其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虽然遭遇逆全球化困境,但全球化的未来趋势不可阻挡。为此,针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发展的区域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比较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须担当新时期的新使命。

在关于后疫情时代比较教育学科新使命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认为,比较教育是现代化学科,国际教育是全球化学科,全球化世界和全球问题都需要国际思维,因此应参与建构国际思维及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教育品牌。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教授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国别和区域教育研究的使命与前瞻,认为当前推动国别和区域教育研究工作恰逢其时,国别和区域教育研究概念的统整化、跨学科协作研究平台的制度化、后疫情时代理论方法的特色化应成为比较教育国别和区域教育研究的时代新使命。河北大学傅松涛教授提出了用国别教育研究的全球区域化范式突破、解构、平化、重组和超越地理区域和政划区域的界限和藩篱,创新出真正的全球教育学的观点。

二、全球疫情考验下国际教育组织的教育主张与贡献

面对疫情,国际教育组织在推动全球教育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会学者深入研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文凭组织等在疫情考验下的教育主张与重要议题,肯定了国际教育组织在教育抗疫中的引领作用。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抗疫教育主张与应对机制,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傅林教授、重庆文理学院高光博士、嘉应学院刘奕涛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尹雅丽博士等进行了研究。他们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增加对教师的投资,优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领导力,以及成立“全球教育联盟”等疫情应对的具体举措与行动。这些研究指出,疫情下“全球教育联盟”一是促进了全球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救助力度;二是推动了教育公平和平等,积极恢复受灾地区教育的正常化运转;三是强化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了全球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疫情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亚太地区的教育援助行动在主体管理模式、远程教育改革、“开放性”的合作态势等方面发挥了鲜明的职能特色,通过进一步扩展援助资金渠道,加大与非官方组织的合作、强化多部门、多学科的协作等举措不断完善了其对亚太地区教育援助体系的建设。这些经验为我国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对沿线欠发达国家的教育援助提供了借鉴。

华南师范大学李阳琇博士以OECD“TheimpactofCOVID-19oneducation-InsightsfromEducationataGlance2020”等7份文件和报告为蓝本,分析新冠疫情爆发对OECD国家教育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从启动大规模线上教学,培训校长和教师适应网络教学,对困难学生实施经济补助,密切监测学生学习投入度等方面总结分析了OECD组织应对新冠疫情的教育政策措施。江南大学屈廖健副教授考察了经合组织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认为该项目基于数据对不同群体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分析以及对各国最佳教育实践的总结,能够促使教育在后疫情时代个体健康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交流与跨境教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凸显了全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各国之间的跨境教育交流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当前,世界各国应始终秉承互利共赢基本理念,积极推行国际理解教育,倡导跨域教育合作与互动交流。与会学者尤其聚焦后疫情时代我国跨境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要点、来华留学生教育、教育援助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际教育援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题中应有之义,其为提高后疫情时代各国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有裨益。西南大学徐辉教授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教育援助的内生逻辑与基本经验,强调扎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援助的根本遵循。我国教育援助的内生逻辑来自于国家的战略需求、服务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浙江大学吴雪萍教授在阐述发达国家对外职业教育援助的动因、路径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援助的若干建议,包括坚持合作共赢职业教育援助理念,系统设计职业教育援助路径和项目,实行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援助模式,充分发挥受援国的主体作用,利用互联网开展职业教育援助,建立职业教育援助效果保障机制。

四、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治理体系重塑

五、全球疫情考验下的教育实践创新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致使教育遭受严重冲击,各国都在尝试探索教育应对实践,以有效回应此次疫情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博士指出,疫情之下的困难环境虽提供了对教育改革或刺激教育改革的机会,增加了线上教育,降低了教育成本,但从全球教育角度看待,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因此对疫情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应有充分认识,包括疫情导致经济衰退而减少教育投入,影响就业形势和工作形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对全球教育的影响等。西南大学周谊教授比较分析了疫情期间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教育应对政策与实践的异同,认为采用远程教育代替传统的教室教学虽防止了教学中断和学生学业荒废,但须重视因教师水平、方法以及学生的努力程度、好学程度,家长、环境等多种因素而到导致的远程教学效果差异。

北京大学施晓光教授在“转新冠疫情危机为机遇,加速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全球大学都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数字化和个性化教学将成为新常态,至此应重新定义大学,做好大学规划,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大学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技术培训等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施雨丹教授基于大学生心理需求变化调研现状,就返校复学后做好大学生心理调适与疏导、稳定教学秩序提出了相应建议。与会代表还介绍了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其他一些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林杰教授对Covid-19疫情下英国高等教育的潜藏风险与应对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英国政府基于英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国际生源流失、学校关闭、停学等严峻形势,以高校危机管理、在线教育创新、财政制度重组为主线作为短期行动,以强调社会服务为长期行动的指导观念,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反思与价值重塑。郑州大学周倩教授对全球疫情考验下的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俄罗斯高等教育将把开发和培养未来教师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应用能力纳入教学大纲;更加重视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建设,以培养有足够能力应对多变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后疫情时代,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应对疫情大考的重要保障。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饶从满教授分析了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建构,认为我国应建构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既反映时代要求又体现基本传承的、导向功能优先又兼顾评价功能的、“经师”规范与“人师”理念合一的素养模型。华中师范大学戴伟芬教授以第三空间概念为视角,以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工具,探索了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教育的路径选择,指出教学社区在缩小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加强教学互动,优化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后疫情时代各国教师教育制度设计方面,四川师范大学王芳副教授通过对后疫情时代日本教师和塾师资格认证的源起和发展、主体和对象、分类和标准、程序和期限、价值和意义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教师的资格认证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各有侧重且互为补充,能够为我国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提供借鉴。

在基础教育方面,与会代表介绍了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不同国家的教育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马健生教授论述了比较视野中的高考改革观点,认为“全科设考、全员参与、组合录取”能够以直接有效的方式达到新高考方案的效果,降低改革复杂性,且“全科设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课程难以开足开齐的问题,既维护了国家课程的权威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保证了高校招生质量。海南师范大学张德伟教授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日本中小学“体验活动”政策的提倡、制度化与初步实施概况进行了论述,指出日本主要通过课程改革来不断强化中小学体验活动的实施的。云南师范大学张睦楚副教授对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改革进行了讨论,认为“分流—合流“的发展过程,显示出了安大略省教育理念螺旋式的深化,也意味着西方当代教育呈现出了多极化、多维度的价值取向。

本次年会,学者们紧紧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变革”的大主题展开积极讨论,既进一步厘清了比较教育的时代新使命,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未来区域教育、跨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援助的研究重点,又重点考察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及举措,探讨了全球教育治理的新趋向与中国作为,同时也积极聚焦全球疫情考验下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创新和改革。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比较教育学将接受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凸显学科价值,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智慧与力量。

THE END
1.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专题荟萃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是一个专业的考研教育服务网络平台,目前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权威考研门户。主要提供考研报考指南、院校专业选择、全国各地研究生招生信息、复习资料、录取调剂等考研全方面信息指导及咨询服务,为您的报考提供一切帮助https://www.eol.cn/html/ky/kyzt/index.shtml
2.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领域,考研作为众多学子追求更高学历和更好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这片教育星空下熠熠生辉,引领着考研资讯的新潮流。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以其全面、及时、精准的资讯服务,成为了广大考研学子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从考研政策的解http://rl.733.gzc.jdzol.com/nrtcru/f687bdk9.html
3.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4.2025招警考试报名公安招警考试招警考试面试华图教育 政法辅警频道 请选择事业单位 国企考试 银行招聘 社区工作者 三支一扶 国家公务员辅警招聘 书记员招聘 消防员招聘 考试资讯 报考信息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考生确认时考点城市务必选择“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警 青海|青海玉树州公安机关面向公安院校考录人民警察职位拟录 12-02 现将2021年https://zhaojing.huatu.com/
5.新东方纽约上市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什么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催生了中国近10名身价过亿教师的发财机器,引来教育圈内外强烈关注。其强劲的一股25.9美元的市值前景如何?从美国甚至世界圈来的钱能否用到中国教育事业中去?新东方的上市模式能否拷贝,能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带来什么,种种议论众说纷纭。随着17日财务报表公诸世界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0/19/content_1543331.htm
6.体育产业一周大事记(4.134.19)氪体周报新闻频道近日消息,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宣布与中国女排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中国女排在教育领域的全球独家代言合作伙伴。 微软成为NBA人工智能、云计算与笔记本电脑合作伙伴 4月17日消息,据美媒报道,微软和NBA共同宣布,双方将建立多年的合作关系,以改善球迷的NBA体验。 明星经纪 https://news.hexun.com/2020-04-19/201080266.html
7.全国教育大会: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国内财经教育新图景 中国教育正迎来新时代。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会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由此来看,深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发展教育的内核。与此同时,教育事业还将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其中包含积https://www.p5w.net/news/gncj/201809/t20180913_219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