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强国建设新动能学校职业教育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的鲜明特征。教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总结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之一,并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在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六年来,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以改革创新激荡起建设教育强国的澎湃动力。

着眼“一盘棋”,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决定》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坚持系统观念”。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教育领域改革创新亦如此。

进入新时代,向纵深推进的教育综合改革,更多着眼于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实现连续12年不低于4%。仅这一年,在创新推进的部省会商战略合作机制下,教育部便与19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在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层面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优计划”启动,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水平、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三大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中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经过40多年的教育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改了,留下的都是“硬骨头”“险滩流”,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以怎样的战略眼光和格局推进改革尤为关键。

加强党对教育改革全面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教育改革统筹部署,宏观决策层级上移,教育综合改革迈向系统性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

2018年,一项改革引人瞩目: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其主要职责包括审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教育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等。加强党中央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领导是这项部署的重要着力点。

同时,纵览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的72次会议,教育评价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教育改革重要事项进入审议或听取汇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办、国办发布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等重磅文件。新时代以来,教育综合改革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化谋划和布局。

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的大战略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整体推进——

昂起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有关高校和区域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教育结构上先行先试,强化有组织拔尖人才培养、有组织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牵引带动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层次、系统性创新发展。夯实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优质普惠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强化优质融合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加快构建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自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教育部指导8个省份开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建设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

着眼于建立健全改革的多方协同体系,教育综合改革汇聚起了更强大的改革共识和改革资源——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越来越多高校和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深入推进,汇聚多方力量和资源的“大思政课”格局已经形成;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

其背后是一个共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单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单方面努力难以实现突破,要善于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分散配置在各领域各部门的多种改革资源。

谋全局者,终将破局。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锚定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协同发展,正在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牵住“牛鼻子”,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

广泛形成破除“五唯”的共识,进一步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是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对克服“五唯”顽瘴痼疾进行了系统部署,吹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攻坚号角。

改革既需要总揽全局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也需要对准焦距精准落子。教育发展中的最关键问题,便是改革的着力点。但同时,教育评价改革更是关乎能否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良好教育发展生态的关键一子。

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才是真正扭住了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

在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过程中,教育系统抓好落地,分类布点,整体推进,加速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一系列改革举措密集推出,每一项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多个领域,牵涉多个部门,关系多方利益。

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一场破“五唯”的教育评价改革“硬仗”全面打响,推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突破。

国家层面配套改革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总体方案》印发后,教育部制定了20个部门的任务分工清单,推动出台了20余份教育评价改革配套制度文件,立起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四梁八柱”。

各地各校在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在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西南大学立足劳动教育“育人”核心,从体系建设、评价落实和分类发展3个维度着手,将劳动教育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改革学校评价、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方面,广东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赋予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思政课教师、工程、技术转移等19个类别的专业技术人才系列,以教师分类评价营造人尽其才的成长沃土。

基层实践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有力推动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部分领域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每到高考成绩发布之时,五花八门的“高考状元”“高考喜报”宣传炒作令人眼花缭乱,助长了社会的教育焦虑和教育功利化倾向。《总体方案》提出“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各地各校宣传炒作“状元”明显降温。

武汉大学一项研究显示,2020—2023年我国学者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国际预警期刊上发文比例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学者对SCI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盲从行为显著改善,也反映出破除“唯SCI”和“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改革政策已初显成效。

激活“新动能”,前瞻性布局教育数字化,开辟新赛道

“今天我们来读《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

“请甘肃的同学们也谈谈你们的思考。”

一块屏幕,瞬间将相距近1500公里的两所学校连在一起。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快速推进,让这一场景从理想照进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当新赛道、新优势被赋予教育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使命,教育数字化无疑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今年全国两会后,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要打破思维极限,破除路径依赖,谋划实施更多前瞻性布局和超常规举措。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页面浏览总量已达405.4亿次,不断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数字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的前瞻、超前部署,改革意味明显。

从2012年教育部发布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开始,《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2024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传递鲜明信号——教育数字化持续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3月底,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两周年之际,教育部正式确定今年为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

从广度到深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从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能力到数字化生态、数字化治理的高效演进,给整体推进的教育改革行动开启了全新的维度——

教育部首次召开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并面向中西部地区专门召开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成立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特别工作组。

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提出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

8.9万条中小学资源、超1万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1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存量;提供20.7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5.9亿人次,是“慕课西部行计划”的“成绩单”;而100余万个、43.6万门,则是终身教育平台、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上线资源数,分别服务3600万、5640万人次的学习。

教育数字化催生了教育新变化,也不断丰富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网线联通、屏幕亮起,不断弥合的是城乡教育的鸿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坚持改革、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总体解决了教育“量”的问题,如何解决“质”的问题便尤为突出。

顶层设计,明晰方向。

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部署八大行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

2024年全国两会,“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继续部署“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

伴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为核心的“扩优提质”,朝着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加速前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路径下,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一幅恢宏壮丽的教育民生答卷徐徐展开。

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旗高高飘扬。教育强国建设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创新中开辟广阔前景。

THE END
1.教育创新与发展(豆瓣)教育创新与发展 作者:华同旭 出版社:科学 出版年:2007-8 页数:269 定价:35.00元 ISBN:9787030195609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 加入购书单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03-019560-9/
2.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精选十篇)随着中国加入WTO,新会计业务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全球企业的竞争加剧,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的要求,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级化。同时,会计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出路,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会计教育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yezi9u.html
3.教育政策与教育创新:如何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教育政策与教育创新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在教育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它们旨在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公平性和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创新则是指在教育领域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教育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2775
4.教育发展与创新(知网国际中文期刊)国际期刊教育发展与创新(知网国际中文期刊)学科领域: 教育(环宇) ISSN: ISSN 3029-1143 收录数据库: 知网(首页) 影响因子: 无 检索类型: 中国知网 中科院: JCR: 录用时间: 1-3天 见刊时间: 2个月 发表版面: 350美元 征稿主题: 教育与翻译 教育方式 英语教育 教与学 英国文学和语言学 教育技术与教育https://www.boshiwang.com.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503
5.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通过重点发布教育科研指导教学中不断涌现的教育创新观点,以实现增进教育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ISSN:2661-4987 领域:教育 语言:中文 EISSN:2661-4995 收录年限:2016-2023 出版商:Universe Scientific Publishing 出版周期:月刊 https://www.hywh-cd.com/?list_44/334.html
6.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聚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创新能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决定举办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师发展论坛暨中小学(语文、英语)教师教学http://www.cseds.edu.cn/edoas2/zlxh/messageView.jsp?id=1709089113836395&infoid=1425265336500112
7.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 教育部各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天津市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和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人人可以出彩的教育类型,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近年来,天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112/t20211231_5768417.html
8.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创新发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针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强全社会倡导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理事会、民办教育家联盟等单位共同决定于2023年4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第十五届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峰会”。 http://www.lzhwzx.com/meitibaodao/2093037.html
9.行走速记7刘根平《深圳市南山区推进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与张文质老师在我们南山的学校做过很多培训,我对教育行走的活动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教育行走活动抓住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行走,一个是读写。教育行走这个概念叫的好!加拿大有个片子叫《行走》,有少年、少女、老人,通过夸张的方式形成了五分钟的短片,多姿多彩展现了梦幻的世界,大家都很精彩,作为教育的一个行走者,每个人对https://www.jianshu.com/p/9cfea7e67531
10.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继续教育答案.docx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继续教育答案.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 2020 )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承毂着工业机理、工业原理、工业知识、工业经验,是未来工业运行体系的核心。 工业数据 工业网络 工业软件 工业平台 我的答案:D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1/8115134120004102.shtm
11.教育的未来与学校文化的深度发展—对第三届学校文化创新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策划了这样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会议——第三届学校文化创新发展大会,以“学校新质文化力:展望与探索”为主题,并设计了准对学校、设计企业、独立设计师的六大奖项,共同追寻学校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提升学校新质文化力。本次大会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湖南http://m.jingwentang.com/nd.jsp?id=681&id=681
12.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是非营利性教育科研及服务机构,是2008年3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院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宗旨,主要职能有:围绕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当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及政策性问http://www.bjshengtao.org/
13.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民办义务教育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一、义务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 (一)教育普及化时代: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 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7%,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已基本实现高中教育普及,但实现高中教育普及之后,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着普遍的焦虑情绪,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教育质量参差https://www.canedu.org.cn/site/content/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