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常州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常州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提升,突出创新源头供给质量,集聚更多资源要素,释放更强创新潜能,以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撑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和新能源、车联网、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赛道,系统谋划布局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专业研究所等独立法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内设研发机构(非独立法人主体)建设,形成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到2026年,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六个方面能力。

——提升高端人才集聚能力。紧扣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完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引才聚才的“虹吸”作用,支持以人才为核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5名以上,培育领军型创新人才、青年科学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100名以上,集聚产业研发人员超25000人。

——提升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以研究开发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突出服务广大中小微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概念验证、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方面的科技服务能力。引导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5家。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桥梁,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创新机制体制,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激发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组织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专场活动30场以上,实施100万元以上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

——提升科技企业孵育能力。瞄准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及新型储能、合成生物、通用智能等未来产业,发挥科技创新平台有载体、有资源、专业性强的优势,提高科技型企业招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落户率,招引高水平科技项目100项以上。

——提升科技金融支撑能力。发挥金融的能动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维度、高质量、全生命周期、符合科技型企业成长特点的金融产品链条,用好用足“苏科贷”“创新贷”“人才贷”等科技信贷产品。鼓励头部创业投资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区等发起或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提升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

(一)强化战略性前沿性布局,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二)强化市场化产业化导向,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三)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水平

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动态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推进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深度合作,构建技术创新机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服务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帮助企业从技术攻关、研发咨询、项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常态化创新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创新供给与技术需求精准匹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三是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技术辐射和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发能力。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市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定期研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协调解决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中碰到的问题,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育工作。各辖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协调机制,在规划引导、资金投入、要素配置等方面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工作推进,以建设指引引导创新平台完善功能、提升能力,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细、任务落实。

(二)支持开展科技攻关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参与“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三)强化创新政策支持

落实“创新政策20条”和支持新能源、合成生物、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对获得国家或省立项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给予奖励。积极推动创新政策“快享直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高效便捷解决平台创新顾虑,持续激发平台创新热情。优化科技计划体系,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争取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院地合作、“拨投结合”项目招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服务科技创新平台更高层级创新发展。

(四)营造良好氛围环境

加强宣传引导,挖掘一批体制机制活、研发实力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科技创新平台典型案例,总结推广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定期组织以产业领域为专题的创新平台推介活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出成果。

THE END
1.健全服务平台带来了什么改变同时本平台的建设带来健全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可以为企业和行业提供系统服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升级,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竞争优势。同时,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 https://blog.csdn.net/2401_84109346/article/details/142258582
2.平台在现代商业模式中的作用是什么?这种架构如何促进商业活动的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平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活动的效率和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以电商平台为例,它将众https://funds.hexun.com/2024-10-09/214878177.html
3.搭建平台:从实战到创新的跨越数据是运营的指南针。我们运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深入分析用户行为,为平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三、平台创新的驱动力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平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 技术创新 我们紧跟技术潮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为平台注入新鲜血液。 https://www.batmanit.cn/blog/j/23391.html
4.阿里云创新中心企业服务创新创业服务阿里云创新中心是阿里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多维度、高品质的创新创业服务。https://chuangke.aliyun.com/
5.线上电商平台——自建电商平台创新领航凤凰网山东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也将为线上电商平台带来更多创新和变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线上电商平台将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欢迎广大消费者与企业关注并加入线上电商平台,平台因为大家的支持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为自建电商平台创新领航,线上电商平台期待与大家共创电商行业https://sd.ifeng.com/c/8c16EHLrV4a
6.为有源头活水来——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无锡实践”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对2021年度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拟支持项目进行了公示,无锡6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榜。从无锡市科技局获悉,预计今年无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获得省级财政支持超1亿元、创近年新高。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既有打造国之重器的壮志,也有对接区域优势与产业布局的担当,这些平台也是无锡https://www.wxrb.com/doc/2021/06/30/98136.shtml
7.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以平台建设激发创新“裂变”雄安新区集中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汇聚更多创新要素资源参与新区建设和发展。系列报道《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今天走进雄安创新研究院,看雄安建强创新平台,澎湃创新动能。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范晓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里就是雄安创新研究院https://www.010lf.com/news/43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