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下的语文教学(精选5篇)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解读,似要注意不只停留于对精神“洁癖”的歌颂,而要有知人论世现实性的解读。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诚然高傲,“采菊东篱下”确乎超然,但是他也有辛勤劳作和“草盛豆苗稀”的感叹,而非一味静穆而逍遥。李白确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率性随意,但也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功名自许,至于“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赞美杨玉环的艳诗便是奉命之作的谀词。真实的李白如何定义?

许多人正在热心倡导“真语文”,大概意指有许多是假语文。然后,似乎从来没谁提倡过假语文,也没有人承认自己所为是“假语文”。语文教学中的“假大空”不是没有人发现,也不是没有人去致力纠正,何以屡禁不止,乃至泛滥成灾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假作真时真亦假”,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关联社会语言的生态环境,语文工作者有心打造语文教学的一片“净土”,精神之高贵,用心之良苦,大概也是一种人文的精神。然“巉巉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理论上的“真”易求,事实上的“真”难得。或曰,“明知天下事不可而为之”,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既然有对现实超越的属性,自然便带有某种的色彩。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主义恰恰是在批判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形成的,肯定的正是现实人生的意义,提倡真实地面对人生。

现实的利益,物质的追求,功利的色彩,感官的满足,正是这卑劣的物欲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正唯如此,如果把人文精神搞成“精神万能”或“普遍价值规范”,成为评价思想文化与学术道德的“唯一尺度”,那么,所谓人文精神也就放大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很可能滑向思想专制。“讨厌和尚,恨及袈裟”,“人文精神”之所以让人误以为“假大空”,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脱离实际语境和语言应用,大谈什么“精神”“思想”的自作多情、无病的抒情和议论。

关键词:感知生活乐学乐写美感

1、快乐作文的可行性

怎样既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又不抹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我近年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快乐作文,需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快乐的写作过程。

2、快乐作文的前提工作

2.1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袁虎的倚马作令”、“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

2.2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2.3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自学意识;主体地位;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语文学科教学是初中教育的基本组成,对初中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当前应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自学能力呢?

一、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概念

初中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所必须注重的阶段,新课标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在学习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以此来把握新的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教师在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直接参与,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学者曾经将自学能力理解为自学者通过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这种学习方式讲求的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不仅仅包括学生的愿望与学习的态度,还包括学生自学的技能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对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做到稳中求进,不能急于一时,在习惯养成中要注意自己学习心态的调整,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要想加强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加快实施步伐,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高中语文及其人文性再思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那我们为什么说它是基础学科呢?可能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基于感性认识而缺少相对深入的思考。课程标准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才对语文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再从经验的角度来看,高中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初中及其课后获得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的,而这种基础性往往更多地给我们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这个角度讲,其与课程标准是吻合的。

所以说,今天我们来理解语文,就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合高中阶段学生接纳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而对高中语文的理解,亦如“致同学”所给我们的提示:更多的应该是人文性。或者再说得更明确一点,高中语文应当为人生观、世界观处于成型萌芽期的高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思想。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实现的策略再思考

如当学生面对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时,学生固然能够感受到这是“真的猛士”,也有少数学生基于生命第一的认识,质疑是否需要这样的真的猛士。面对这一质疑,我们应当如何引导?不顾学生实际给学生灌输同一观念肯定是不行的,但面对这样的认识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笔者的办法是重述民国十五年左右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比较那个时代下作为一名有担当的学生,应当在苟活与斗争之间做出怎样的抉择。而当有学生提出“作为学生,我们也可以其他的斗争方式”时,我肯定了他的观点,并指出每个人都有选择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同方式,只要于国于社会有利,都是值得肯定并赞赏的。

人文性是一个大概念,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上述策略于大家面前可能只是一种小技巧。尽管如此,作为来自于笔者实践的一点思考,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高中语文课堂上人文性实现的阶段性思考

回首笔者对高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实现人文性的一点探索,应当说是有一定的经验累积的。例如在对人文性的认识当中,笔者只是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是非工具的,那就肯定是人文的。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语文从来就不是这种简单的二元组合。再如对语文教学的设计与构思如何才能彰显人文性的思考,笔者曾经以为人文可以是一个单独呈现的环节,可通过教学实践我才发现其只有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基于必要的文化背景,才能让学生生成我们期待的人文性认识。又如对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我们曾经有过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态,尤其是对于人文性而言,我们不知道现在的高中学生会冒出什么样的奇怪的想法,而现在我们知道多元思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不光期待人文生成,更能促进我们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人文视野的扩大。

当今时代是一个被图像充斥的时代。世界已经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经验多被视觉化、形象化。教育做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自然也受到图像时代的影响。其中图像给语文学科带来的冲击相比其他学科更多。我们必须对图像时代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新的思考探索。

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分析语文审美教育,就会发现图像对文字空间的挤占和侵蚀成为不争事实。当“文字”遇到“读图”,应该如何抓住“图像”带来的机遇?

一、图像与语文审美教育

1、图像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图像与文字都是符号,存在即合理,从趋近图像到为图像所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图像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我们在认知新的事物时,思维往往先到达的是它的外观形象。人的审美活动是依靠感觉器官来进行的,而视觉比其他的感觉有更强的审美能力,所以图像的形象性、逼真性、直观性使其具有文字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利用图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们识图是为了把图像和文字对上号,便于具体形象与抽象思维的逐步衔接。这也是图像的一大优势。

2、图像给语文审美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我们对图像阅读的局限性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图为主,文字量比较少的“绘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审美体验,但是在图像时代的大趋势下,图片已经成了主角,文字不过是辅助。影视、图像正在持续消解着语文学科之美。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图像的危害,没有注意到与文无关的图在侵蚀着美的真谛。

二、“读图”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状态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美的忽视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进入读图时代,语文教学对图片的运用也掀起了热潮,要表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是实施语文教育的关键。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的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不够深厚,图像时代的到来也有一定的影响,知识传播渠道扩宽,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无意识中更增加了语文教师的学习惰性,课件、教案统统从网上来,知识依然是在载体之中,而非教师心中。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图画、视频,学生一目了然,那么无论多么有韵味的艺术形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这大概就是本雅明所说的复制时代的韵味消失。

2、浮躁情绪影响着审美教育

图像时代还带来另一个特点从静观到震惊,静观带有理性的特征,主体与对象保持距离,而震惊是短暂的动感状态。从具体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对文字的阅读需要对文字符号进行意义解读,以及进行逻辑思维。“读图”较多地使用人类形象思维,文字成为了图像的注解,图像存在已经威胁到了文字,读图滋长了教师及学生的浮躁情绪。如果要求学生读名著,学生大部分选择去看电影剧。人们都越来越依赖快餐式的阅读,让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陪我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晚上的这种休闲方式已经不复存在。语言是高级文明形式,图像是初级文明形式。与贾岛的“推敲”相比,现代人对语言的轻慢,非常的让人震惊。

三、在“图”与“文”中寻求语文教学的契机

1、在“图文对话”中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在读图时代,加强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及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应该是审美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美是抽象、晦涩的,审美教育就必须具备美的因素即情感因素和形象因素,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感知、动情、移性,获得美的陶冶。图像可以带来更直接的美,对语文审美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必须把主次关系分清楚,文为主,图为辅,而不是全以图为主,文字被图所覆盖。“读图”的概念开始泛化,对阅读形成的干扰也越来越明显,对文字的意义也造成了一定的消解。语文教育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沐浴在图片的光辉下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2、充分利用图像的直观性

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教师可以进行诗意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使其具有多维性和多样性。利用读图丰富学生的表象,弥补经验的空白。直观性是教学的一大原则。教学直观性原则不仅适应于低年龄儿童,也适应于高年级学生。图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节奏,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记忆效率。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头脑中翻译为直观的图像,而幼儿学生要把文字演化为形象,有较大难度。像时代的带来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

THE END
1.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通用19篇)本学期开学初,我们通过市教育学院组织的集体备课和学校教导处下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相关内容,深入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感觉收获最大,触动最深。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并用其指导我的教学实践,觉得无论是学生的变化,还是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都觉得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6573623.html
2.干货课代表:学好大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干货课代表:学好大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 学好大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15/40585058_1141721510.shtml
3.龙之门精品阅读龙之门精品阅读,致力于为全球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业务涉及龙之门精品阅读课程、国际中文、游学等方面http://www.yuwenclub.com/
4.豆神大语文宣传页服务公告 亲爱的家长/学员您好: 豆神直播课已全面升级 请您点击下方按钮,下载最新版本的豆神直播课客户端, 享受豆神魔法世界的全新体验与魅力! 立即去下载 0元试听 限时免费 领取1000元精品直播课https://www.dayuwen.com/
5.“大语文”成为教育领域又一风口?—新京报近期,一些k12教育培训机构均将“火力”集中在语文赛道,“大语文”成为高频词汇。除刚刚发布新产品的立思辰和新东方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还有北京四中网校的龙之门大语文、学而思大语文、高思教育推出的思泉大语文等产品,此外还有一些独立小型培训机构专门从事大语文教学。 https://www.bjnews.com.cn/edu/2018/07/23/496285.html
6.大语文教学观(精选9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fkik9c3.html
7.“大语文”来临,这种教学方式你见过吗……★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不读书,影响的不仅仅是语文,也不仅仅是高考。在这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39544
8.树立“大语文”观培育高阶思维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的任务”,“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由传统的“教知识,教技能”向“创情境,育素养”转变。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写作的生活化,让学生对写作不再“谈虎色变”,鼓励孩子们主动去写作https://jyj.changzhi.gov.cn/jyzc/202306/t20230615_2761272.html
9.语文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8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大单元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1 学习任务群是20xx年教学大纲出台的新名词。新大纲提出了三个大方面,六个小方面的学https://www.jy135.com/jiaoxuexinde/2259213.html
10.“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浅议理论学习[摘要]:“大语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受到时空局限的“小语文”教学状态提出的。它强调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它的提出为新型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实践性意义。 http://www.hyxx.wj.czedu.cn/html/article831438.html
11.为什么要走向语文大单元教学在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语文新课标”)过程中,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大单元教学,因为在语文新课标中没有查到“大单元”或“大单元教学”。语文新课标中的确没有,但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第五部分课程实施中的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谈道: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http://www.jyb.cn/rmtzgjsb/202212/t20221213_2110981559.html
12.大语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语文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1 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法是要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221135905_2420251.html
1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理念1、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教师从“教学”层面上升到“课程”层面,以往习惯站在教学的视角,现在需要站在课程的视角,更系统,很科学。 2、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看待学生,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要按学生方式学习来开展教学。 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630f66f238fb3a6dfff/blog/62fc94498b2d930001659efd
14.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大任务大概念整体教学教学讲座美教网为进一步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区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收集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大任务大概念整体教学教学讲座资料。为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及任课教师提供参考。 活动由接到任务后,备课组积极准备,一起研讨,确定以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大任务大概念教学教学的内https://www.hxzzy.cn/4151.html
15.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23篇)2.课内课外结合,走大语文教学之路。这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试题类型和平时做的练习不太一样。分析其原因,我认为: ①这次命题,来自城区兄弟学校,因此我认为要多加强交流,类似活动可多搞一些,互相取长补短。 ②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竖立大语文教学观,这次试卷,开放性试题和拓展延伸的内容学生做得也不太好,https://mip.oh100.com/peixun/xiaoxue/163592.html
16.教师手记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科教观察而“大语文”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传统界限,更多地结合生活实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 如何实现从“小语文”到“大语文”的转变? 首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解除应试教育束缚,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406/20095527.html
17.大语文培训心得体会7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大单元教学呢?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单元整合:构建“大任务” 单元教学很重要的是要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引导、统领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而且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大单元设计是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使人文主题不再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368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