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通过学习,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的原因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处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你不必再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必再抱怨英雄日暮,而是在于你是否能毛遂自荐,孔雀开屏般自我展现一番。诚然,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一副铁齿铜牙一定会招来别人的明眸睐眼,相信任何人都乐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而广疏学浅的你,只能在灰暗角落垂头丧气,抱怨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着沉甸甸的书,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看到连理科界的前辈都让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在平时学习中只重视数理化加英语而忽略了我们最为重要的语文呢

我认为,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以让我们好好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弱有关。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日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民学习日语、讲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弟弟、妹妹,和学生交流情感,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

第三,让课堂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二)认真听。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音乐、广播中汲取文学素养。

(三)积极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广泛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四、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怎么解释语文,它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应该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与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THE END
1.大语文教学观(精选9篇)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fkik9c3.html
2.浅谈大语文观(网友来稿)浅谈大语文观(网友来稿) 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小学 孙俊兰 以前,在我们的记忆中,学语文就是把课本学会了,嚼烂了,吃透了就达到目的了。随着近几年来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我越来越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是不太正确的。同时我清楚地感受到:课本只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在课下,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https://teacher.ruiwen.com/news/29200.htm
3.“大语文观”视域“大语文观”视域下“大阅读”教学的强化思考 周丹丹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随着高中阅读教学模 课外语文 2019年06期 下载:69 引用:1 全部加载完毕 https://wap.cnki.net/touch/web/Article/Search?kw=%E2%80%9C%E5%A4%A7%E8%AF%AD%E6%96%87%E8%A7%82%E2%80%9D%E8%A7%86%E5%9F%9F&field=106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语文观”传统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 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大语文观 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大语文观”这个词在各种媒体、杂志上频频出现。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31113085915_229578.html
5.树立“大语文”观,助力核心素养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是用“大语文观”去整合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是指语文课程并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课程,而是聚合了丰富的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于一体的课程。语言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要用“大语文”观去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让学生在https://www.jianshu.com/p/4bcbb3f14935
6.树立“大语文”观培育高阶思维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的任务”,“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由传统的“教知识,教技能”向“创情境,育素养”转变。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写作的生活化,让学生对写作不再“谈虎色变”,鼓励孩子们主动去写作https://jyj.changzhi.gov.cn/jyzc/202306/t20230615_2761272.html
7.大语文教学观范文12篇(全文)大语文观渊源及变异探析 第4篇 20世纪80年代初, 河北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把“大语文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cjqbs7a.html
8.专家:中国语文教育仍需坚持“大语文”观专家:中国语文教育仍需坚持“大语文”观 本报讯(实习生常珂记者高天赋)“30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大语文’的理念,这次语文生态大考察再次验证了‘大语文’思想的正确性。所谓‘大语文’教育就是从提高语文学科的素质出发,从听、读、写、说等多个各个方面入手,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10月https://edu.dbw.cn/system/2008/11/07/051586461.shtml
9.运用“大语文”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潜移。 总之,“大语文”观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学习好,研究好,用好“大语文观”。https://www.qxnrb.com/epaper/qxnrb/html/2023-11/29/content_26005.htm
10.大语文,亟待正本清源——对“大语文教育观”的哲学思考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因片面追求“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而丢失了语文本体,但因其有着“大语文教育观”的包装而变得堂而皇之。到底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无论是着眼于理念层面,还是侧重于操作层面,我们都有必要从哲学角度作深入思考。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d9a45b76b97f2bc461d7d5d730d5b1767f14673c
11.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适应这一改革,语文教学也必须改革旧的完全依靠教科书的模式,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0555802.html
12.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精选23篇)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https://mip.oh100.com/peixun/xiaoxue/163592.html
13.何为“大语文教育”观念?小学名师指导五年级“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刘国正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人们在理论上是完全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但要把这种理论观点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并设计出种种模式和方案来,却是需要睿智、需要魄http://m.hujiang.com/lx/p304426/
14.三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分析(精选10篇)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https://www.yuwenmi.com/shiti/sannianji/591218.html
15.语文教学中大观念是什么大观念是学生学完整个单元后,对单元所学内容的概念性理解。它高于学科概念、语文要素,是融知识、概念理解、技能、品格培养于一体的一句高度凝练概括的陈述句。 大观念有助于老师在单元教学中明确教学最终目的,把众多知识能力串在一条线上,使教材内容“为我所用”。 https://studio.jndjg.cn/index.php?r=studiowechat/album/view&id=19307&sid=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