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地域辽阔。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由于受经济、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上的人们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农牧民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信息通信需求十分强烈。
在这样特殊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下,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2000年6月9日挂牌成立开始,13年来,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西藏社会大局稳定”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全方位、多层次信息化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通过成立应急通信保障局,完善应急通信预案体系,研发信息智能管控系统,推动边境覆盖工程建设,实行用户100%真实身份登记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增强社会信息管控能力,提升应急处突效率,加强抢险救灾能力,圆满完成奥运火炬登顶珠峰,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等重要活动通信保障工作;有力支撑日喀则暴风雪灾、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通信保障工作,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在雪域高原上打造了一张天网,架起了西藏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中通过村通、“感知边疆”工程、边境通信工程、边防信息化等助力边防巩固和社会长治久安,为西藏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记录了他们昨天的荣耀,未来更昭示着他们明天的美好。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奋勇前行的西藏移动人将勇敢地担负起“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通信保障”的神圣使命,在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的伟大征程中,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10年。
以下是中央党校西藏信息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现摘要编发以飨读者。
西藏的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做整体设计、顶层设计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我们现在所做事情已经超出企业范畴,超出各个厅局范畴,它是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体现了国家安全战略。二是体现了国家经济战略和民生战略。三是体现了解决民族问题、民生问题重大战略。四是网络空间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是给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有一个战略定位,这个定位关系到将来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现在做的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无疑对西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西藏特殊性说,国家给予的支持。在政策上争取哪些政策?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突破?我认为一是建立筹资机制。二是进一步提高可及性、广覆盖。三是提高职工待遇和藏区待遇。四是配合国家向西开放整体战略布局。国务院有支持藏区的决定,这个藏区不包括西藏在内,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四个,我想能不能把国务院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加上向西开放对新疆、昆明、广西政策进行系统研究,我希望把这个意见转达到自治区领导,最好对西藏的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做整体设计、顶层设计。
西藏的干部教育培训出路要靠信息化
侯典明(中共西藏自治区党校副校长):希望党校和移动在今后能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西藏培训能力弱,只有一千五六百人,但西藏公务员队伍是十三万人,在中央党校加一块是500多人培训,这样全国各地对西藏干部全部不到2000人进行培训,怎么解决,光靠党校不行。目前县级、乡镇二级党校基本不行,建到了地市级,地市能力也很弱,一个党校有五六个讲师,一个副教授,培训也跟不上,出路在哪里呢?我看将来西藏干部出路只有信息化这块。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去年把自治区党校和各地市党校连成一片了,课程和地区连接在一起,我们讲课他收听,弥补他那边师资的不足。假如我们两家能长期合作,软件开发好多方面利用你们这个平台,服务就比较稳定。假如我们两家多沟通、多交流,下来签一个协议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潜力,我们也表个态,党校更应该跟移动多合作,也希望你们在好多方面给我们多一些支持。
解决西藏信息化通信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
第二位就是人才:包括IT企业进入西藏有什么政策,包括通信企业工作人员有这么多实际问题,从集团层面怎么加大支持、扶持的力度,在集团内部采取特殊政策。三是业务:事实上就是西藏的信息化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有明晰的增长模式,增长点在哪里一定要心中有数。首先是随着固定资本投资增加,有更多的企业、市场主体会有增量。其次是随着西藏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人口聚居会有增量,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经启动智能城市建设计划,也有增量。再次是教育发展以后,文字、翻译解决后用量增长。四是在既有网络和信息基础服务发展带来的收入。五是旅游收入增量。建议西藏移动对未来若干年业务增长模式进行测算,依据整个西藏发展态势包括旅游做测试。现在的困境在于业务明显增长,但是增量与增效不平衡,没有达到基本平衡点,换句话说投资边际效益带来的增收效益有不理想,这就需要谋划。
做好基础性工作共同努力推进西藏信息化发展
韩斌(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西藏信息化发展工作存在很大问题,一个典型例子,电信运营商一方面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产出小,在国家及内地省市的帮助之下,新上了很多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我们用不起,制约了西藏信息化项目发展。我们信息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但是又面临这些矛盾。西藏信息化发展通信企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西藏缺少较强实力的IT企业,真正的技术力量没有过来,西藏信息化发展几大运营商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运营商根植当地,有平台、人才聚集,同时还有集团母体的强大力量。运营商要跨越发展,提高自身的软件能力,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发展需要加强沟通协调,通信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其实通信对整个社会发展推进提供基本保障,是基础性工作,虽然电信运营商和我们信息化推进分属不同部门,但是要共同努力、推进信息化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对西藏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四点建议
让西藏的农牧民靠信息化服务尽快富起来
解决好西藏的信息化发展问题要有全球眼光
解决西藏信息化发展问题整合协调非常重要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西藏移动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超乎预想,西藏信息化某种程度上比内地更重要,光靠西藏同志很难做到。西藏移动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已经超出企业范围。只靠西藏移动甚至中国移动总公司信息化也很难达成。我目前了解的是西藏移动在信息化方面的情况,一方面觉得做得好同时也觉得西藏移动非常困难。远教系统组织部给不了几个钱,如果靠移动不知能维持多久。网络覆盖方面光靠西藏移动也是极端困难,西藏的信息化不是几家企业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方方面面比如政府、企业、党委、军方共同努力,整合协调非常重要。三网融合始终是难题,内地也没解决好,在此方面全国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这个方面怎么整合,怎么才能建好平台网络?建好后内容怎么做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西藏远程课件藏语的东西少,那给谁看,这个工作谁来做,自治区肯定要做,别的方面能不能有更多支持。我的想法就是在协调、整合方面下功夫。我们的调研组来自方方面面,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渠道,都有自己的作用,我希望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后在协调方面大家努力共同推进。
追逐梦想践行使命积极推进西藏信息化发展
卓锋(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自2000年从成立之初,就坚持服务西藏,服务全网,立足长远,兼顾效益的企业定位。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不断探索,如今,已发展成为西藏最大的运营商。13年来,公司的用户规模从最初的2万人增长到现在的近170万人,增长了83倍,公司年收入规模从最初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7亿多元,增长了19.3倍。13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2003年,我们将移动信号覆盖珠峰峰顶,实现彩信登顶珠峰;2005年,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漫游定点城市免漫游费、在区内免漫游费和长途费的资费套餐;2006年,我们将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了青藏铁路沿线,被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称为打造了天路之上的天网;2007年,我们率先在全国推出无条件单向收费;2008年,我们在珠峰开展“即拍即传”等奥运最新业务,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燃第一张照片由移动手机发出;2009年,我们将国家自主创新的3G标准TD-SCDMA基站覆盖珠峰,并随后覆盖西藏全部县城;2011年,我们启动了村通宽带工程;2012年,我们启动无线城市建设,打造“传播西藏平台”;今年,在实施了“惠农网”等惠民措施后,我们还将启动4G体验网和大规模试验网建设。
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为300万西藏各族人民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我们赋予自己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固边惠民,消除数字鸿沟。虽然任务艰巨,但在梦想和使命的召唤下,我们一直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推进西藏信息化建设。
13年来,广大干部职工不惧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勇于开拓革新,永远追求卓越。我们总结、提炼和不断推进建设具有西藏移动特色的生态文化,坚持做“有价值、可持续”企业,我们弘扬的企业精神是“自力更生、积极进取”,我们构建的员工关系是“尊重、包容、理解、互助”,我们打造的工作氛围是“认真工作、快乐生活”。
13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公司3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家表彰,449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自治区级表彰,370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市级单位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并涌现出一大批以马斌等同志为代表的集团、行业劳动模范、先进个人。成绩和荣誉表明,通过不断地改革、实践和奉献,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走出了一条适合公司的现代企业发展道路。
虽然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全体员工都一直为西藏信息化建设而默默努力,但西藏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西藏通信企业在推进西藏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我们一直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继续在雪域高原彰显责任、在地球之巅铸就卓越,为我们的梦想,为中国梦在西藏同步实现,不懈努力。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信息化大有可为
赵湘江(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副所长):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2010年把手机和党员教育进行了整合,今来到研讨会上,从各位领导专家的发言来看,感觉到课题的意义非常重大。最近赵乐际部长召开领导班子建设的座谈会,总结出国有企业三个重要,四个作用,我觉得很有新意。我感觉西藏公司实际已经践行。从党建的角度来说,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党的建设,尤其党员教育管理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去年底我们8512.7万党员总数,相当于德国人口,我觉得有了信息化对党员教育的确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分两个层面,一是省一级,一是市,建设基层服务型组织作为有利抓手。怎么真正起作用,我觉得信息化大有可为。
西藏的信息化主要在人才培养、资金、政策上解决
薛宝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总编辑):信息化对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都是抓手。一是没有现代科技、信息化发展,任何内容的东西都行而不远。二是信息化依托于平台。首先要有平台,谁的平台?我们所建的平台不能脱离自己的信仰追求、党的领导、国家观念、民族精神。这个任何时候都不能看成纯粹技术性的平台。三是一直讲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教育下乡。原来都是在地方上建一些场馆,但现在远远这些不够。让平台成为百姓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个平台才是真正可持续、有价值的平台。移动及整个西藏信息业发展应该是成绩卓著,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在西藏看到今天的成就是最值得兴奋的,因为它就是代表现代化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西藏实现了全国就实现了。经济洼地可以创造文化高地的价值,既要输入又要输出,在互联互通过程中实现目标,硬件的利用和软件的支持,软件主要在于人才培养,在资金、政策上解决。
重要的是要把信息化跟老百姓生活结合起来
姚茂臣(中共中央统战部七局副局长):西藏信息化取得成就辉煌,西藏移动贡献巨大,包括村通、乡通、夫妻店等,非常感人,是老西藏的精神体现。关于信息化问题,我认为:一是西藏信息化非常重要,任务艰巨,要完成任务没有西藏信息化支撑不可能实现。二是刚才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比如战略问题,西藏信息化是公司完成还是国家列入战略很值得研究,人、钱、市场的问题,工作要做好要有优秀的人才,有人才有好的思路。钱从哪儿来,完全靠公司也不行,完全靠国家也有问题,现在重点要解决还是怎么加强藏区基础,怎么在藏区做群众工作的问题。三是市场问题。内地网络为什么发达?如果内地网络只是刊登党的方针、领导讲话可能也不会这么发达,内地网络信息量大,网购西藏物流没法到达,不只是移动的问题,是综合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面临信息闭塞,同时面临信息很便捷,怎么把信息研发运用普及结合,重要的是要把信息化跟老百姓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可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