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尺度主要根源于主体的生理心理结构和作为自然生命体的活动规律,如均衡、对称、比例、节奏、韵律等,它体现着主体生命体的自由和谐的活动特性。
意蕴美尺度根源于主体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意识结构和作为社会生命体的活动规律,它侧重于美的形式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直接和间接地与社会功利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其他社会理性观念相联系。
审美关系,是指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结构与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结成的一种“同构”关系。
现代美学认为:审美客体之所以对主体显示出它的审美属性,在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表现出一种审美需要的价值关系。这一价值关系反映在人类的意识里,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一种自我价值取向和设定,如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崇高理想的信仰和对完善人格的向往等;一是审美主体在其自我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对审美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评价,包括审美感知、想象、判断及审美理想和审美超越等,审美关系的价值特性就反映在价值特征的属性与满足价值,即取向之间的“同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
汉字是书法艺术中的核心组成元素。自公元前就出现了文字,经过多年的进化演变成为汉字艺术。甲骨文是书法艺术的雏形。书法艺术通过对汉字的加工使其变成了一门艺术。汉字展现出的不同字体、形式即为书法。书法以简洁干净的线条体现了唯美的空间结构,表达了不同的形态、气势以及书法人的感情。如今,书法艺术元素已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成为了代表中华文化的艺术。2、书法艺术特点书法艺术继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展现了东方魅力。其作为一种艺术,不仅是表达方式,也是对文字修饰演绎的一种艺术行为。书法没有色彩、没有特效,只有利用水墨展现不同的汉字形式。书法含蓄、灵动、隐晦,通过线条的构成,展现出有规律的节律。书法艺术有不同的形式,如楷体、宋体、魏书、隶书等等。
1、设计中书法的再创造
2、综合气势和意蕴加以应用
3、彰显笔墨特点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1.情感的继承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一、艺术哲学
关于艺术哲学,研究者对其所界定的概念不一,不过从总的意思来看又有着统一的“说法”。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
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
他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格必须与服装品牌的文化相一致,而且三者又要相互和谐统一来共同塑造服装品牌的鲜明形象。
四、结语
1.色彩
2.图形
3.字体
4.材质
(一)利用色彩吸引大众眼球
1引言
2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艺术
2.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世代相继的部分。它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今天也仍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作用。如果没有传统,历史的发展就会中断。人与传统的关系是双向的。人既是文化的承受者,继承着传统,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影响、改变着传统。每代人总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运用时代提供的认识手段来理解和复制传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会了神州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包容了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洋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有过夺目的光辉,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丰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