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engineeringpropertiesofsoilcementmixingpilecompositefoundationandcementmixingpilecompositefoundationdesign.Keywords:soilcementmixingpile;compositefoundation;design
1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1.1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水泥土搅拌桩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输入到软土中并加以拌合,水泥和软土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变了原状土的结构。使之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砂土液化,防止地基或人工填土(堤防、土坝等)渗漏。水泥土与天然地基形成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平接形式主要起承载作用,搭接形式还兼起防渗墙作用。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以下工程特性:
工艺简单: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可一次完成成孔与成桩,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原料拌和、灌注、夯填均易操作,技术指标容易控制。
施工方便:施工机械均为常用建筑机械,如长螺旋钻机、双轴(单轴)搅拌机、砂浆搅拌机等,某些工艺如夯实水泥土桩,采用人工洛阳铲即可施工。
造价低廉: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减少用桩量,且不使用昂贵的钢材,耗用建筑三材少,一般可就地取材或使用工业废料,大大降低造价,且有利于环保。
适用范围广: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因其费用低、施工快。因而大规模用于建造堤防、土坝工程防渗墙、大面积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道路加固、岸坡防滑加固等,搅拌桩技术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1.3布桩形式的选择及加固范围的确定
搅拌桩的布桩形式对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拟建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以及现阶段深层搅拌法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搅拌桩一般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四种布桩形式。
搅拌桩按照其强度和刚度是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之间的一种桩形,但其承载性能又和刚性桩相近,因此在设计搅拌桩的加固范围时,可只在上部结构的基础范围内布置,不必像柔性桩那样在基础之外设置围护桩。布桩的形式可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多种形式。
布桩时摩擦桩必须考虑群桩效应,桩距不宜过小。目前,搅拌桩的桩径大多在φ500~700mm。由于基础宽度的限制,常常会给布桩造成困难,多数工程桩距较小。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一是采用单轴搅拌,将桩径缩至φ400mm左右;二是在基础和搅拌桩的桩顶之间设置150~300mm厚的粗粒材料垫层拉开桩距;三是增加桩长,减少桩数,增大桩距。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措施是有效的。复合地基中,搅拌桩的桩距不宜小于2d(d为桩径)。
1.4水泥土搅拌桩沉降变形
影响水泥土搅拌桩沉降的主要因素:桩长对沉降的影响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和压缩模量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散体材料桩之间。桩顶荷载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传递给土体,同时桩体发生侧向膨胀,且主要发生在桩顶以下一定长度范围内,该段桩体是水泥土搅拌桩的主要受力区。水泥土搅拌桩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桩体的环向拉伸导致沿径向开裂破坏。此外,桩体也可能发生压碎破坏。当地基中的滑动面穿过桩体时,还有因剪切破坏导致断桩的情况。研究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存在临界桩长,超过临界桩长,增加桩长并不能减少地基沉降。
2水泥土搅拌桩在复合地基设计中的应用
某河道整治工程泄水闸布置在新开挖河床的主河道,闸基础为软基,根据地质资料,闸基河床覆盖淤泥、淤泥质土及粉质粘土交相分布,淤泥、淤泥质土允许承载力较低,为50kPa,粉质粘土层允许承载力为180kPa,闸基底最大应力为138.27kPa,在粉质粘土层的允许应力范围内,但淤泥、淤泥质软土层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闸基土质不均匀,变形模量小,土层压缩变形大,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必须通过地基处理提高承载力。
2.1基础处理方案选择
考虑闸基淤泥层较厚,将基础直接开挖到基岩,基坑开挖都很深,土石方开挖量非常大,工程投资较大,且开挖面淤泥质边坡很难稳定,极易发生滑坡、塌方等问题,因此,上述方案不可行。
针对本工程闸坝基础的特点,经过分析比较,重点对换填地基方案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比较:换填地基方案具有闸基处理简单,防渗措施可靠,不均匀沉降小,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比较简单,建筑物安全可靠等优点,但闸基及周边建筑物基础开挖及回填工程量大,将增加大量弃渣和需要大量防渗粘土,且工期较长,基坑排水难度较大;反之,复合地基方案具有基坑开挖工程量及回填工程量小,工期短等优点,但闸基需作防渗处理。
经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施工工期和难度,本工程推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搅拌桩桩径选用φ500,梅花形布置,中心间距0.8m。
2.2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2.1桩长及桩身直径
本工程地基处理主要为解决软基土的承载力及沉降问题。桩长主要根据桩身穿过软基土层、桩尖下卧层为粉质粘土层或粗砂层。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并考虑施工工期紧等因素,桩长取10~14m。桩尖所处土体大部分为标准贯入击数12~24粉质粘土,局部处于粗砂层,极少部分处于粉质淤泥层。桩身断面为直径50cm的圆形。
2.2.2单桩竖向承载力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由桩身强度确定
由地基支撑力确定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试验结果以及本工程的实际需要,选用425#水泥及18%的掺入比,即,η取0.35,则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可计算得171.8kN。根据典型地质断面的下卧层分布情况,由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按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根据上表的结果可知,在设计桩长范围内按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均大于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因此单桩竖向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即。
2.2.3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偏保守计算,按不考虑值,复合地基承载力取=180kpa计算,可计算面积置换率m=20.5%。本工程采用φ500桩径,中心桩距0.8m,置换率m=30.7%,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2.3闸基防渗措施及沉降验算
由于地基覆盖层为强~中等透水层,为保证闸基渗透稳定,减少渗透量,基础防渗采用双排连体搅拌桩,形成上游防渗墙。
由于水闸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变形量s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1和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2,即s=s1+s2,经过计算,泄水闸总沉降量s=10.35cm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建筑将建在地基条件较差的场地,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将越来越多。作为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水泥土搅拌桩基础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机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相比较处理软土地基的其它方法,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廉、加固软土较深等优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动漫元素;现代服装设计;应用方法
动漫产业伴随着投资回报高,产业关联度大和国际化进程加等特点,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参与度最高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中国动漫产业开始摆脱了单纯依靠漫画发行的形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动漫衍生产品开始受到了商家的重视,例如玩具服装和文具等被广泛开发投入到市场中,给商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动漫爱好者对产品更深层的消费需求。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服装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着消费者对服装美感要求的提升。需要将不同的设计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领域,由此产生突出的效果。动漫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领域,用夸张的造型,幽默的手法和虚拟的环境,能够丰富服装的色彩,增加服装的样式造型,创设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服装产品。
1服装设计行业中动漫元素的特点
动漫包含了动画和漫画,发展到今天,动漫产业已经不能简单定义为动画和漫画,而是围绕着动画和漫画所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1]。在服装设计行业中,动漫元素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夸张的造型,其中蕴含的幽默内容和拟人化的展现,这些与服装设计相联系,都能够帮助服装设计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丰富服装设计的内涵。
1.1造型夸张性
1.2持久发展的幽默
在动漫作品中,给人们之所以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夸张的造型之外,还有其中蕴含的幽默,不仅存在于搞笑的造型,还通过一些故事情节。让观众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感到愉悦,将这些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就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消费欣赏观念。当人们购买这件衣服时,衣服上存在的这些场景会不自觉地将人们引入到动漫作品场景中,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比如在非常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的口头禅,我一定会回来的,将其印入服装设计中,就能够让人们在穿着服装的时候联想到作品中的幽默。
1.3拟人化的展现
2动漫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1动漫元素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要
在现代化的生活领域中,消费者他们在追求服装舒适感保暖感的同时更加深化对文化的要求,服装已经不仅是基本的满足取暖遮羞,更重要的是在审美需求上,这也是伴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着重于对文化的追求,通过服装在身上的着装来展现美感,展现自己的品位,能够折射出着装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造型独特设计新颖的服装就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服装设计人员儿讲来来讲,将动漫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这样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对于消费者而言,动漫元素能够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3]。对于服装设计人员来讲,动漫元素能够丰富服装设计的内容,让服装设计展现青春活力,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更能推动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
2.2有效吸引受众者消费
2.3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在整个服装市场中,成人群体是服装购买非常主要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对于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群体,他们是社会中购买服装的主流[4]。对于尤其是对于成年男性群体而言,他们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家庭顶梁柱,他们的着装在日常需要庄重稳重大气,但是在这些成年人内心深处都保留这童年的特点,也会对童年精彩生活充满着回忆,在职场上穿着职业装之后,在职场之外的家庭休闲娱乐时,他们自身也渴望穿着卡通色彩的服装,这样能够减轻他们的工作精神压力。动漫元素服装可以让他们借助动漫元素动漫人物感受到童趣,想象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摆脱现实社会的一些烦恼,因此这些服装能够满足人们的深层心理满足感,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需要。
3动漫元素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方式
3.1直接使用动漫卡通造型
3.2和服装紧密联系
3.3动漫卡通元素详略得当
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动漫元素要与服装设计有机结合,就需要牢记适度的原则,如果将服装表面大面积地融入了动漫元素,那么就会呈现出非常繁琐复杂的特点,也失去了服装的美感[5]。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现代服装设计的具体要求,结合设计强调的重点部位面积和材质,对动漫元素进行有效的适度应用。例如在一些简单的T恤文化衫中,可以放大一个卡通图案,将其作为点缀,但是如果是日常穿着的风衣上放置了很多的米老鼠,多啦A梦和Hello-kitty等图案,这样就会让整体的服装显得繁琐。这样也会进一步的打消人们购买服装的欲望,所以对于卡通元素的应用一定要牢记详略得当,再结合整体服装设计的情况下,适度地加以应用。比如在鼠年特色作品的服装中,就可以简单地将老鼠的形象应用到纽扣上,应用到帽子设计上,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儿,如果整体大面积的应用,就会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整体服装造型感丧失,过度突出了动漫元素,不会增加对服装购买的欲望。
3.4具备品牌意识
动漫元素与服装设计相融合的过程中,品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服装设计者与动漫公司相合作,才能够利用动漫带动宣传,推动服装的设计发展。比如与梦工厂合作推出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等主题的服饰,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推出黑猫警长哪吒闹海等主题的服饰。对于服饰而言,它需要在动漫宣传之下帮助其服装销售得到更好的发展[6]。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大众审美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耳熟能详的动漫作品帮助其服装进行发展。例如在今年大火的电影哪吒中,它不仅是国漫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它的宣传做得好,知晓率非常的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服装设计就需要结合这一情况将其有效地融入与动漫合作,设计出独特的服装产品,激发人们购买力。
结语
总之,现代服装产业不仅单纯的作为服装,而是要追求美追求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将动漫元素融入其中,能够为服装设计带来丰富的内容。因此服装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日常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利用动漫元素进行服装设计,推动服装设计更好的发展,帮助现代服装设计实现个性化创新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洁.动漫元素在文化衫创意设计中的应用[J].大观,2020(01):130-131.
[2]肖锋.浅谈动漫元素在文化衫创意设计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8):102-103.
[3]吴岚.服装设计在动漫创意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9(06):236-237.
[4]刘琳.动漫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9.
关键词:服装设计;褶皱;审美;艺术设计
一、褶皱概述
1、内涵
褶皱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细节元素,对塑造服装造型、表现服装面料质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褶主要是指衣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产生的纹痕。皱主要是根据服装面料通过紧缩、揉捏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纹路。
2、审美形式
褶皱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在服装上的不同部位体现,比如肩膀、衣领、腰部、袖口等部位。服装设计选择的材料不同,应用褶皱艺术所形成的服装设计效果也不同。褶皱在本质上存在不同的审美形式,褶在经过处理之后会呈现一种视觉上的审美形态,具体是将面料按照尺寸、数量要求进行设计,体现了一种规则和变化交相辉映的设计状态。皱则是有活皱、死皱和正皱、反皱的区分,视觉效果讲究规律、工整,体现了一种延伸感。
二、服装设计中褶皱的设计方法
1、服装设计中褶的设计方法
2、服装设计中皱的设计方法
三、服装设计中褶皱设计的适用性和艺术功能创新转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服装设计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个性化的要求。褶皱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设计应用能够提升服装的空间感、体积感,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审美形态,满足不同人们对服装设计的个性化需要。为此,服装设计师需要加强对褶皱设计艺术的重视,在更新、丰富和完善服装面料、工艺的基础上,应用褶皱创造出服饰设计流行新时尚。
作者:贾光刘卉单位:吉林省女子监狱
参考文献:
[1]张峰.浅析服装造型设计中褶皱艺术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2,08:60-61+85.
[2]赵孟超,许旭兵.论悬垂性褶皱在服装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46-50.
[3]孙海洋.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褶皱艺术[J].大舞台,2011,05:131.
[4]刘水.论服装细节设计中的褶皱造型艺术[J].作家,2011,04:226-227.
[摘要]舞台艺术是运用人体的动作去抒感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表演中,为了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舞台服饰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灵魂。要呈现出好的舞台表演,舞台服装的设计便成为服装设计师考虑的重点,在设计舞台服装时,服装设计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舞台服装设计,需要将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舞台表演高度结合起来,兼顾艺术和设计,让服装设计方法吸取舞台艺术精华,展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让舞台艺术依托服装设计方法,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关键词]舞台表演舞台服饰服装设计
从舞蹈专业的学生到成为舞蹈老师。接触舞蹈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各个艺术门类,如戏剧、声乐、钢琴等等。这些艺术门类都带有舞台表演性质,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舞台服装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舞蹈,穿着平时的练功服与穿着华美的舞台服装跳出来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让人精神亢奋,态度积极。
关键词:服装设计;材质发展;实用价值;艺术内涵
结合当前社会角度分析,服装已经不仅仅是发挥其基础的遮羞、保暖功能,而是上升为一种艺术品的层次。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成型,需要参考面料的特点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性质,实现实用性、流行性、艺术性的统一,从而获得市场份额;虽然在现代服装产业中,优良的材质已经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但创新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实现依然依赖于材质的固有性质。
1服装设计中材质表现分析
1.1材质及材质质感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服装可选用的材质逐渐增多,除了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得的纤维类,如棉、毛、麻、丝等,还包括许多化工合成的人造材质,如再生纤维、涤纶、腈纶、氨纶等。此外,一些人造新型材质具有明显的合成性,包括大豆纤维、金属丝、塑料等,丰富了人类服装设计可选用的材质范围。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应用范围,如棉织物的生态性优良,具有柔软、吸汗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服装设计采用;而丝绸类材质具有光滑、细腻、改性好等特征,适用于睡衣、礼服等设计应用。服装材质的表现差异性与自身的组织结构有关,人工材料的开发也是基于此,由此形成不同的质感,即使是同样的款式也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丝绸类给人高贵、奢华的感觉,麻纱类给人透明、飘逸的感觉等。
1.2服装材质的再造表现
第一,触觉。触觉是直观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综合的器官反应。通过看、闻、摸等方式,所产生的材料实质“心理感觉”就属于触觉的范畴,如轻和重、粗糙与光滑、软与硬等。很显然,触觉是一种心理刺激表现,并非完全反映材质的本来面貌。对现有材质的加工可以促使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凸凹、皱褶、抽缩等,有效地实现材料的立体感,并通过裁切缝纫的不同手法实现服装设计的特有感觉。第二,视觉。视觉比触觉的冲击性更加强烈,也是服装设计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除了图案设计、颜色印染之外,不同的材质本身就具有“原色”,自带的花纹、图形也能够体现出很好的艺术特征。在遵循这些自然存在的规律层面上,利用多样化的处理手段,如镂空、丝网印、蜡染等,将这种固有的形态表现出来,能够实现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第三,心理感知。很多材质的应用无论怎么改变,在人的心理上都会形成固定的认知,这种情况是由文化、风俗、习惯造成的,如针对丝绸的文学描写和形容,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奢华、亮丽的感觉,因此即便针对丝绸做出了一定的处理,依然不会改变这种心理的认知。
2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材质与服装造型的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设计师要实现一个服装造型,除了具备灵感和创新之外,还必须对材质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因为,服装造型的实现取决于材质的固有特性,设计师的理念表达是建立在现有服装材质基础上的。例如,想要通过一种柔软质感的材质表现出阳刚之美,显然是不现实或不科学的。服装设计是人类服装发展的高级阶段,设计师必须把材质知识和审美意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其“特殊”的地方。
2.2材质与服装色彩的结合
服装的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超过了样式、风格。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心理感应是最明显的,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色彩通过服装材质才能得以体现,但无论是印染或本身的色彩,所构成的视觉冲击效果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材质载体附加的心理感受不同,如同一种色彩,在光滑、细腻的材质中给人一种明快、愉悦的感受,而在粗糙、褶皱的材质中给人一种厚重、深邃的感觉。事实上,这也是构成服装种类多样性的基础,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材质的特征,才能创造出所需要的艺术效果。
2.3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
就世界范围内来说,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已经趋于稳定,设计师也自觉地遵守这些风格搭配的规则。很多材质在人们心理产生的感知是固定的,并具有其稳定的艺术效果,设计师需要把更多的元素合理引进来,在不破坏材质风格认知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例如,牛仔布料的服装设计往往是为了表现出粗犷、野性的一面,在遵循这一风格的前提下,适用于牛仔衫、牛仔裤、牛仔裙等多种服装风格,但违背这一材质风格,如“牛仔旗袍”“牛仔睡衣”等,显然不是主流文化所能接受的。
3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3.1材质视觉表现的重要性
从单纯的服装设计角度来说,服装的视觉效果是最主要的设计目的,直接对受众心理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穿着的人身上。“人靠衣装”所表达的含义中,说明服装给人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对一个人的判断。服装材质是建立在服装功能和审美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它是人判断的主要直观依据。例如,相同款式的旗袍,分别采用绸缎和棉织品材质进行制造,所得到的反馈效果定然是不同的。这也反映出,材质特点正确地使用材质的重要性;作为服装设计师,就必须了解不同材质的视觉效应特点,如超细纤维的质感轻薄,能够产生流动性的心理认知,而粗布材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层面。
3.2材质视觉表现的效应性
4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研究
5结束语
[1]袁璐.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J].装饰,2003,(7):87.
[2]吴晓菁,温金.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1):84-87.
针织服装造型廓形风格面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着装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即人们着装由最初的注重保暖、实用到崇尚休闲、运动、强调拥有舒适合体、随意自然又能在时尚感和艺术效果上更为完美、品质超群的服装,可见服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变化多端的服装中针织服装尤为引人注目。
针织服装设计与梭织服装设计虽然在许多发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关于服装设计基础、造型美的原则、形体、色彩等。也就是说针织服装设计除通常在服装设计中要考虑到的设计规则内容(服装的整体造型,款式设计中领、袖、襟、摆、腰、肩、袋等的局部设计),以及设计中构成原理(比例、平衡、强调、旋律、视错、统一和协调)的运用,服装流行及服装的配色规律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针织物与梭织物的构成方式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纱线在织物内的形态不同,在组织结构、外观风格特征、织物性能和服装的设计、制造等方面有所区别。可以说针织服装设计是针织专业与服装专业的交叉学科,目前还缺乏整套的专业理论。但是如果服装设计人员不进行针织服装有关内容的研究,在进行针织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一味按梭织服装进行,那么不但达不到设计效果还要产生很多问题。
例如,虽然在样板设计中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同样都应用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两种方法,可传统的梭织服装从平面的面料到立体的服装,一般要通过收省道或推归拔烫等方法来实现。特别在设计合体服装的时候,由于梭织物在伸缩性上较针织物差很多,必须将平面布料依据人体的体面关系,分割成若干裁片,再通过曲线的连接,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造型。如果针织服装也照搬上面的方法就有可能破坏面料的肌理效果,有些面料还有可能造成线圈脱落,而影响服装的外观和牢度,以致形成废品。针织服装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其材料中独特的线圈结构,更多的利用针织物性能上的相对于梭织物具有的独到之处,而在松量的设计及收省、褶裥、归拔和衬垫等手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因而它在设计中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针织服装设计在造型上可以从针织毛衫、针织T恤、针织内衣、休闲运动服这几个部分入手,来探讨针织服装的造型结构、装饰手法的构成及变化规律,从而能设计出好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生活。
针织服装设计不同于梭织服装设计之处,是光懂针织工艺不懂服装设计或者光懂服装设计不懂针织工艺都不容易设计出理想的服装。只有针织服装设计人员既懂服装设计设计又懂针织工艺技术,并且能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设计生产出来符合当代消费需求的高档次针织服装。所以培养针织服装设计人才,要重视针织工艺技术与服装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