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侨胞说:“出了国以后,才知道乡情有多深。”或许正是这一切身感受,造就了“侨”这一特殊群体。在海外心系祖国,回国后造福桑梓,他们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爱得深沉,在奋斗中书写了精彩人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他们也不例外。困难与挑战面前,他们迎难而上,以自己所学所长,响应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今天聚焦的几位侨界人物,是广大归侨的小小缩影。
——编者
吴向未和医疗队驰援武汉
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孙立极
回想那段日子,吴向未觉得其实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都是一点一滴的普通生活:在冰雪交加的2月,脱下防护服,鞋套竟倒出了汗水;有天暴雪压塌了他们工作的帐篷,CT还在出报告,一位同志用手把帐篷顶了起来,大家继续工作;一位年轻护士工作时晕倒了,清醒后第一句话却是“我还没交班呢,怎么就出来了”……
这些经历让吴向未终生难忘,深深体会到“医者仁心”沉甸甸的内涵。从武汉回来,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院长,他给学生们上了很多思想政治课,讲武汉故事,告诉他们“医生就是要治病救人。学医者更要理解生命、敬畏生命,尊敬自己这份职业”。
1973年出生的吴向未在安徽长大,1991年考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2005年他赴美国留学,表现优异,获得美国医学会青年学者奖等多个奖项。5年后,吴向未放弃了很多难得的机会,决定回国、回到新疆、回到母校。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有在新疆,才能发挥我的长处。”吴向未说。如今,吴向未不但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领域取得成绩,他和团队还探索出一套治疗包虫病的新方法,成果已在全国推广。
黄亚欣用大数据串起乡村衣食住行
“一户一码”助力乡村振兴
孙立极崔妍
2020年12月,黄亚欣(图①)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领奖时,他感慨良多。
28年前,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他领取的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黄亚欣30岁不到,出国十年再回国,他已从研究生物基因转向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时,他还不到40岁。2015年,他受当地政府之邀,走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县市,创办贵州领略农产品大数据有限公司(简称“领略”),应用大数据精准扶贫。明知这条路如山路般险峻,黄亚欣说,州政府的盛情难却,“广大农村确实需要我”。
“领略”以“一户一码”的形式,为每个贫困户赋予独一无二的“一码”。带着“一码”,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直达广东的餐桌,同时收入也由“一码”直达村民账户。应用“一户一码”,2017年黔南州贵定县建档贫困户93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一户一码”受到广泛认可。
2020年,疫情阻断交通,“一户一码”推广也随之停滞。黄亚欣没有停。他在贵定县沿山镇石板村,将乡村小店建档为“一店一码”。“很多乡村交通不便,物流只能到镇上。我们以乡村小店为集散站点,将农产品标准化后集中用车运出去,再把外面的东西带回来,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这个探索使“一户一码”的技术应用发生迭代,从村民发展生产直通销售的一个窗口,拓展为一个串联起乡村衣食住行、信息沟通、快递物流、全域旅游等的综合服务窗口,从“精准扶贫”一路走到“乡村振兴”。黄亚欣介绍,村民可以通过“一户一码”平台获取引导信息,是种水稻还是种油菜,用什么种子、什么管护方式,由此种出来的农产品也带着“一码”直接到加工厂。“这样我们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食品安全的关键节点。”同时,他们以利益链为机制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比如生产队可以从收益中分成,就有动力督促生产、监督品质。经过“一户一码”的运作,2020年石板村73户每月有28万元的交易额,返还给村民1.3万元的毛收入——这只是起步。石板村做完后,“领略”又拓展到整个贵定县,2020年95个村交易额4.33亿元,月交易额3600万元。
黄亚欣认为,农产品销售有畅有滞,主因是农村与城市信息不对称,“通过大数据的动态调整,可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不仅如此,未来“一户一码”大数据还可为产业结构调整、疫情防控甚至人口普查提供辅助。
黄亚欣想得很远,城乡差距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鸿沟导致。“目前98%的中国乡村都覆盖了4G网络,在信息文明上与城市处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好软环境建设,帮助广大乡村弯道取直,后发先至。”他期待,通过“一户一码”进入更多的中国农村,进入更多的村民家庭,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们这一代人就会看到乡村振兴的那一天”。
陈宽用人工智能悬壶济世
“中国技术可以造福世界人民”
2020年底,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图②)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股强气流席卷陈宽和推想AI。“我们早就和包括武汉同济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联合研发基于肺部影像的人工智能模型。”他们立刻与一线医生联系,武汉的医生们提出了很多明确的需求。比如通过AI如何快速筛查出肺炎患者,以减少疑似病患及家属的交叉感染机会;如何从影像上迅速评估病患病情变化等。
“我们的小伙伴们春节一天都没有休息,全力加班加点,1月30日就做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AI。投入使用后,医生再反馈问题,我们再修改。”一次又一次迭代,这套新冠肺炎AI筛查系统几乎三四天就出一个版本。AI见过的病例越多,就越聪明。推想的新冠肺炎AI受到广泛肯定,在2020年初疫情蔓延之际,迅速帮助国内数十家医院进行新冠肺炎的筛查和疫情监测。
3月,意大利疫情最严重时,推想科技欧洲分部负责人从德国驱车把AI送到意大利。经过边境时,边防军人不解:大家都往外走,你们是什么情况?等他看到医院的证明函,军人用生涩的英文说,谢谢你们在危险的时候来帮助意大利。“我们的AI相当于看过很多病例、经过大量训练的‘医生助手’,帮助当地医生迅速把经验建立起来。”陈宽介绍说。
2020年对AI和医疗行业来说都是巨大的磨砺。对推想来说,是磨砺也是成长。这一年,推想AI陆续获得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医疗市场监管机构的准入认证,其潜力也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认可。
推想还与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合作,用AI快速提升它们的医疗水平。陈宽认为,AI可以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难题,“中国技术可以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