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图形又称为向量图形,内容以线条和颜色块为主。由于其线条的形状、位置、曲率和粗细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和记录的,因而矢量图形与分辨率无关,能以任意大小输出,不会遗漏细节或降低清晰度,更不会出现锯齿状的边缘现象,而且图像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也很少,非常适合网络传输。
矢量图形在标志设计、插图设计以及工程绘图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制作和处理失量图形的软件有CorelDRAW、Illustrator等。
位图图像又称为点阵图像,是由许许多多的点组成的,称之为像素。这些不同颜色的点按一定次序进行排列,就组成了色彩斑斓的图像。当把位图图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显示时,在计算机屏幕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小色块,这些小色块就是组成图像的像素。
位图图像通过记录每个点(像素)的位置和颜色信息来保存图像,因此图像的像素越多,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越多,图像文件也就越大。分辨率高,也不代表图片一定是清楚的。位图一般用PS软件处理。
二、常用图片格式
EPS:EPS可在任何打印机上进行准确的效果呈现。EPS是行业标准格式,EPS文件旨在用于输出。它们不是用于在屏幕上显示信息的最适合的格式。
PDF:PDF克服了各种不同程序的不兼容和字体替换问题。PDF文件中包含了所有的字体、图像、颜色和格式数据,无需受到印刷文件欠字或欠图的困挠,文件小,内容与印刷品差距小,内容不易被更改,通用性强,为现时印刷的主流文件格式。
JPG:有损压缩格式,可将文件的容量缩小几十倍,对图片的色彩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失,不支持多图层。支持RGB、CMYK和灰度等色彩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片格式
Tiff:无损压缩格式,可将文件容量缩小2-3倍,可保留图形的细节,因此是制版印刷行业优先选择的图形格式。支持RGB、CMYK和灰度等色彩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形格式。
PNG:生成文件的容量小,无损压缩,支持透明效果。
三、色彩模式分辨率的设置
CMYK:也称作印刷色彩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印刷的,印刷要求使用CMYK模式。
RGB:颜色丰富,鲜亮,适用于电脑显示,电子期刊使用RGB模式。
四、文件名规范
1、Figure1、Figure2、Figure3(若杂志社无硬性要求时的命名)
2、Fig.1、Fig.2、Fig.3(一般杂志社要求的命名)
3、图1、图2、图3(投递非英文期刊使用命名)
五、字体要求规范
字体大小没有严格限制,但整篇论文中多幅插图中同类型的文字部分的字体大小应保持一致。插图上最大的文字不应该大于14号字,否则字体过大,尽量使用7-12号字,并请尽量少使用6号以下的字体。插图中最为多见的文字,推荐使用7pt字号。
六、线条粗细、图片压缩、文件大小规范
线条图中坐标轴应使用黑色。线条粗细在0.5cm-1.5cm之间,图表坐标轴线条粗细最佳应与插图尺寸的大小而定。线条过细,印刷时会出现断痕;线条过粗也会影响美观。论文中线条粗细应统一,不可出现同一类型线条粗细不一的情况。
七、尺寸规范
不管某张figure内容再少,其宽度最少也应该设置为8cm,而不应该设置成小于8cm的尺寸,否则很难通过某些期刊投稿时的图片检测系统。
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部分,算作一张图片。图片总宽度为12-15cm(最佳14cm)。图片高度没有限制,但不可过高(<20cm),过高会导致很难排版。图片左右可留少量出血边。
图片中每个部分用a、b、c等标注。有的杂志要求使用大写的A、B、C等标注。
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部分,算作一张图片。图片总宽度为17cm。图片高度没有限制,但不可过高(<20cm),过高会导致很难排版。图片左右可留少量出血边。
八、不同类型图片的规范要求
文字尽量保持矢量特性
所有经过绘制的插图均可归类为机制模式图。根据绘制软件的不同,分成矢量图和位图两种,可使用AI或PS软件绘制,初学者建议用AI绘制,使用EPS矢量图格式投稿能起到最佳效果。
九、严禁出现的做法
2、直接将软件输出的线条或图表使用截屏软件截图后制作的插图,明显无法达到印刷分辨率(如图)。这也是目前制作插图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请不要使用截图软件截取图表。而应该导出成矢量图格式然后再行编辑。
十、利用插图增加论文质量
2、使用清晰高清的原始图制作插图,避免出现模糊的照片、文字及线条。
3、为大篇幅描述性的文字添加机制模式图,这样可以大幅增加论文的可读性,从而增加论文质量。
十一、论文插图制作流程
不同的期刊网站上对图片要求的文字说明有多有少,但其目的都是一样,要求作者提供的chauffeur质量足够高以满足印刷需求。所以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期刊对插图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只要尽量以高要求制作,则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期刊的要求。
由于论文投稿往往不能一投即中,大多数会在被拒稿后重投其他期刊。为了不反复做插图,建议规范来制作插图。中文期刊对插图要求说明文字很少,且对插图要求不高,但高质量插图会优先录用。
A:我的论文需要几幅插图(figure)
B:第一副插图(Fig.1)包含几个部分,ABCD四个部分?还是ABCDE五个部分?或是其他?
C:第一幅插图(Fig.1)中A是照片还是线条图(图表等)?如果是照片,原始照片分辨率是否够高?如果是线条图,是否保存了矢量图格式的素材?B呢?C呢?…此插图需设置多高的分辨率,300dpi、500dpi还是1000dpi
D:第一幅插图(Fig.1)中ABCD…等多个部分如何布局更加美观?Fig.1制作多大的宽度,占用期刊的版面是半版(8cm),2/3版面(12-15cm),还是整版面(17cm)ABCD等各部分尺寸如何?(最好在稿纸上大致绘出布局)
E:第二幅插图(Fig.2)包含几个部分,ABCD四个部分?还是ABCDE五个部分?或是其他?
F:每幅插图自问B-D的问题。
在你论文文件夹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取名为figure,然后根据你要制作的插图数量建立对应的子文件夹分别为Fig.1、Fig.2、Fig.3…
将每幅插图需要的素材图片或图表复制或剪切到对应文件夹中。并分别取名为ABCD等,如有子部分则将素材命名为A1、A2、A3、A4、B1、B2…这样做是为了便于今后管理及修改图片。
这步的关键是良好的存放文件及命名的习惯,以及获取更高清的元素图片素材。如果实验已完成,图片已经采集则无法改变、只能通过第四步对每张图片进行适当优化,但如了解图片制作的流程则今后定会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尽量获取高质量图片的原始图片,因为原始图片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的插图质量。
在允许范围内调整优化图片光线、敏感、对比、清晰度等,并根据每一张完整插图欲制成的大小信息(特别是宽度)计算每一部分图片(ABCD等各部分)的尺寸大小(特别是宽度),并根据插图类型(照片类、线条类图、混合类图)判断每一部分的分辨率(300dpi、1000dpi、500dpi),并用PS等软件调节每部分图片素材的尺寸及分辨率,并保存以备最终拼接使用。